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 40 多歲的單親媽媽,離婚後獨自帶著即將升上國中的兒子住在娘家。 這次整理的起心動念,是因為她答應兒子,要在升上國中之前給他一個專屬的小天地。 目前他們需要共用房間,但在整理結束後會在床與床之間以布簾隔開。 讓他們在夜晚休息時,能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角落;同時也讓書桌與床恢復原本的功能
Thumbnail
整理失智症媽媽的家,過程充滿挑戰與溫馨。女兒們在捨棄物品的過程中,與媽媽產生許多衝突與和解,最後卻意外地重拾許多珍貴的回憶。
Thumbnail
一位媽媽委託整理房間,因先生不尊重她,且想將房間留給女兒,故需祕密進行。過程中,媽媽在丟棄衣物時猶豫,但在家人協助及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成功丟棄部分物品,找回年輕時的自我。
Thumbnail
這次是預約整理的目的是讓原本家人居住的四樓空間能出租出去。 他們是一對姊弟,姊姊已經出嫁。父母已經不在了,弟弟住在五樓。 弟弟人高馬大個性剛硬,但他很依賴姊姊做決定;而姊姊人嬌小辦事俐落,卻也是個始終尊重弟弟想法的人。因此許多物品的去留,都需要兩人共同討論。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有自己步調與堅持的特教老師,在回應我們問題的時候,總會停頓、思索很久,然後輕聲說出「痾⋯」。 背後似乎藏著許多不好意思直接表達的真實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她的猶豫與掙扎,也知道她並非沒有想法,而是習慣先把自己往後放。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女兒身上。
Thumbnail
這是一場由大學生女兒預約的整理。 一開始我以為會是單純的「協助媽媽斷捨離」,直到到府後才知道,這是她與爸爸共同討論後的決定——他們希望媽媽可以過得輕鬆一點,有更多餘裕照顧自己。 他們家有五個人,空間其實不小,但物品四散、密密麻麻,每一種同類的東西可能都有十來個。分類的過程,說實話,有點讓我頭痛。
Thumbnail
這是一位媽媽與衣櫃的故事。 衣服堆疊至肩膀高,八成是蕾絲與紗裙,每件都很美,卻也在「哭」。 她說:「以前都穿別人的舊衣,所以才會忍不住買漂亮的。」 那一刻,我理解了她的擁有,也更想幫她讓衣服重新呼吸。
Thumbnail
今天來到一間貼滿宮廷風壁紙的屋子,媽媽熱愛拼布,拼布書五箱、材料超過二十箱。 她對每塊布記得價格與來歷,對孩子的手作「菜餚」物品悉心保存。 儘管空間被堆滿,她仍樂觀整理女兒房間。 兩個小女孩眼睛圓滾滾,靜靜跟在媽媽身後,一家人正朝向更寬敞、舒適的生活前進。」
Thumbnail
在這場由女兒委託、為媽媽整理頂加的行動裡,我們看見了衝突,也看見了愛。媽媽一邊翻著物品,一邊說:「這是我寶貝的。」那些創作與記憶是她的寶貝,而女兒,本身就是她最珍貴的寶貝。空間中慢慢流動起柔軟與理解,而我也在這位獨居長輩的眼裡,看見年老後深深的渴望——希望自己仍被需要、仍有人在乎。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身心靈老師,我們陪她一起走進多年未開的車庫,發現了兩大袋泛黃的拼布布料——那些是她媽媽年輕時的創作與驕傲。這些布料塵封多年,如今重新見光,也喚起一層層深藏的情緒與故事。 她說:「我不想要最後變成遺物整理。」 她與妹妹踏出第一步,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想讓媽媽看見這個家被重新愛著的心意。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 40 多歲的單親媽媽,離婚後獨自帶著即將升上國中的兒子住在娘家。 這次整理的起心動念,是因為她答應兒子,要在升上國中之前給他一個專屬的小天地。 目前他們需要共用房間,但在整理結束後會在床與床之間以布簾隔開。 讓他們在夜晚休息時,能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角落;同時也讓書桌與床恢復原本的功能
Thumbnail
整理失智症媽媽的家,過程充滿挑戰與溫馨。女兒們在捨棄物品的過程中,與媽媽產生許多衝突與和解,最後卻意外地重拾許多珍貴的回憶。
Thumbnail
一位媽媽委託整理房間,因先生不尊重她,且想將房間留給女兒,故需祕密進行。過程中,媽媽在丟棄衣物時猶豫,但在家人協助及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成功丟棄部分物品,找回年輕時的自我。
Thumbnail
這次是預約整理的目的是讓原本家人居住的四樓空間能出租出去。 他們是一對姊弟,姊姊已經出嫁。父母已經不在了,弟弟住在五樓。 弟弟人高馬大個性剛硬,但他很依賴姊姊做決定;而姊姊人嬌小辦事俐落,卻也是個始終尊重弟弟想法的人。因此許多物品的去留,都需要兩人共同討論。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有自己步調與堅持的特教老師,在回應我們問題的時候,總會停頓、思索很久,然後輕聲說出「痾⋯」。 背後似乎藏著許多不好意思直接表達的真實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她的猶豫與掙扎,也知道她並非沒有想法,而是習慣先把自己往後放。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女兒身上。
Thumbnail
這是一場由大學生女兒預約的整理。 一開始我以為會是單純的「協助媽媽斷捨離」,直到到府後才知道,這是她與爸爸共同討論後的決定——他們希望媽媽可以過得輕鬆一點,有更多餘裕照顧自己。 他們家有五個人,空間其實不小,但物品四散、密密麻麻,每一種同類的東西可能都有十來個。分類的過程,說實話,有點讓我頭痛。
Thumbnail
這是一位媽媽與衣櫃的故事。 衣服堆疊至肩膀高,八成是蕾絲與紗裙,每件都很美,卻也在「哭」。 她說:「以前都穿別人的舊衣,所以才會忍不住買漂亮的。」 那一刻,我理解了她的擁有,也更想幫她讓衣服重新呼吸。
Thumbnail
今天來到一間貼滿宮廷風壁紙的屋子,媽媽熱愛拼布,拼布書五箱、材料超過二十箱。 她對每塊布記得價格與來歷,對孩子的手作「菜餚」物品悉心保存。 儘管空間被堆滿,她仍樂觀整理女兒房間。 兩個小女孩眼睛圓滾滾,靜靜跟在媽媽身後,一家人正朝向更寬敞、舒適的生活前進。」
Thumbnail
在這場由女兒委託、為媽媽整理頂加的行動裡,我們看見了衝突,也看見了愛。媽媽一邊翻著物品,一邊說:「這是我寶貝的。」那些創作與記憶是她的寶貝,而女兒,本身就是她最珍貴的寶貝。空間中慢慢流動起柔軟與理解,而我也在這位獨居長輩的眼裡,看見年老後深深的渴望——希望自己仍被需要、仍有人在乎。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身心靈老師,我們陪她一起走進多年未開的車庫,發現了兩大袋泛黃的拼布布料——那些是她媽媽年輕時的創作與驕傲。這些布料塵封多年,如今重新見光,也喚起一層層深藏的情緒與故事。 她說:「我不想要最後變成遺物整理。」 她與妹妹踏出第一步,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想讓媽媽看見這個家被重新愛著的心意。
Thumbnail
原本我總是選最便宜的沐浴乳,覺得實用就好。直到今年,我站在貨架前,第一次允許自己選一瓶「真的喜歡的香味」。這不只是洗澡變得更享受,而是我開始練習對自己溫柔,開始相信——我值得。這篇文章,寫給你,也寫給正在學會珍惜自己的我們。
Thumbnail
北歐風的盛行 近幾年室內裝潢風格吹起了北歐風,也有很多人在調整居家空間的軟裝時,會去IKEA找靈感。 北歐風帶給人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可能是簡單、自然、明亮、舒適、清爽等形容詞。 大家為什麼喜歡北歐風呢?
Thumbnail
原本我總是選最便宜的沐浴乳,覺得實用就好。直到今年,我站在貨架前,第一次允許自己選一瓶「真的喜歡的香味」。這不只是洗澡變得更享受,而是我開始練習對自己溫柔,開始相信——我值得。這篇文章,寫給你,也寫給正在學會珍惜自己的我們。
Thumbnail
北歐風的盛行 近幾年室內裝潢風格吹起了北歐風,也有很多人在調整居家空間的軟裝時,會去IKEA找靈感。 北歐風帶給人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可能是簡單、自然、明亮、舒適、清爽等形容詞。 大家為什麼喜歡北歐風呢?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有自己步調與堅持的特教老師,在回應我們問題的時候,總會停頓、思索很久,然後輕聲說出「痾⋯」。 背後似乎藏著許多不好意思直接表達的真實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她的猶豫與掙扎,也知道她並非沒有想法,而是習慣先把自己往後放。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女兒身上。
Thumbnail
這是一位媽媽與衣櫃的故事。 衣服堆疊至肩膀高,八成是蕾絲與紗裙,每件都很美,卻也在「哭」。 她說:「以前都穿別人的舊衣,所以才會忍不住買漂亮的。」 那一刻,我理解了她的擁有,也更想幫她讓衣服重新呼吸。
Thumbnail
原本我總是選最便宜的沐浴乳,覺得實用就好。直到今年,我站在貨架前,第一次允許自己選一瓶「真的喜歡的香味」。這不只是洗澡變得更享受,而是我開始練習對自己溫柔,開始相信——我值得。這篇文章,寫給你,也寫給正在學會珍惜自己的我們。
Thumbnail
能主宰生活的人,往往都懂得善待自己。 能夠善待自己的人,也能夠善待他人,善待這個世界。 「善待」是一種將自己放在人生第一順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放不下的背後 作為整理師陪客戶最長的時間就是篩選, 什麼需要留下?什麼需要捨棄? 物品種類是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最重要的是這些物品對於客戶的意義。 有遇過衣服非常多的客戶,使用了三個空間。
Thumbnail
我不是極簡主義,但是我實踐斷捨離。 以前的我總會想,多做什麼會讓我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的我會想,專注什麼可以讓我過得更好。 歷經上半年的充(混)實(亂),下半年的我在參加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慢下來》的讀書會後 ─ 開始有意識的刪減行程表。
Thumbnail
這是電影觀後紀錄 進到電影院前我其實不太清楚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僅僅因為宮崎駿所以想看。 整個故事的軸走得很快,一開始我自己覺得角色有正邪之分, 但隨著進展發現只是立場角度不同。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蒼鷺, 我自己覺得隱藏在蒼鷺中那個真實的面貌, 在整部電影的畫面中是一個有礙視覺的存在。
Thumbnail
深藏的寶藏 在整理案的現場,我時常會翻出客戶的寶藏。 可能是買了捨不得用的包包、沒有打開的全新衣物、週年慶滿額禮的贈品, 或是因為便宜而大量購入的日常用品。 以上這些寶藏大部分會出現在某個地方的深處。 挖到寶藏後,客戶的反應不外乎是: 原來在這裡啊!我都忘記買過這個了!啊!已經過期了!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以為把身邊的各種用品都收納整齊就是整理, 但明明雜誌收在雜誌架上、衣服收在衣櫃裡、各種雜物都用不同尺寸的隔版或收納盒定位,各種東西都收納好了,你還是覺得房間不整齊? 收納無法根治你覺得的不整齊! 你試著重新審視那些收納櫃裡的物品,才發現裡面其實都留著你不需要的東西! 你花了很久的收
Thumbnail
整理收納人格是什麼? 從個性出發,輕鬆打造好整理、不復亂、更具個人風格的理想空間 ─ 《認識你的收納人格》 整理收納很個人化的,有基本流程但是沒有標準答案。 整理收納不是一蹴可幾的,這個過程比較像是一步一步理解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屋主是一位有自己步調與堅持的特教老師,在回應我們問題的時候,總會停頓、思索很久,然後輕聲說出「痾⋯」。 背後似乎藏著許多不好意思直接表達的真實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她的猶豫與掙扎,也知道她並非沒有想法,而是習慣先把自己往後放。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女兒身上。
Thumbnail
這是一位媽媽與衣櫃的故事。 衣服堆疊至肩膀高,八成是蕾絲與紗裙,每件都很美,卻也在「哭」。 她說:「以前都穿別人的舊衣,所以才會忍不住買漂亮的。」 那一刻,我理解了她的擁有,也更想幫她讓衣服重新呼吸。
Thumbnail
原本我總是選最便宜的沐浴乳,覺得實用就好。直到今年,我站在貨架前,第一次允許自己選一瓶「真的喜歡的香味」。這不只是洗澡變得更享受,而是我開始練習對自己溫柔,開始相信——我值得。這篇文章,寫給你,也寫給正在學會珍惜自己的我們。
Thumbnail
能主宰生活的人,往往都懂得善待自己。 能夠善待自己的人,也能夠善待他人,善待這個世界。 「善待」是一種將自己放在人生第一順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放不下的背後 作為整理師陪客戶最長的時間就是篩選, 什麼需要留下?什麼需要捨棄? 物品種類是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最重要的是這些物品對於客戶的意義。 有遇過衣服非常多的客戶,使用了三個空間。
Thumbnail
我不是極簡主義,但是我實踐斷捨離。 以前的我總會想,多做什麼會讓我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的我會想,專注什麼可以讓我過得更好。 歷經上半年的充(混)實(亂),下半年的我在參加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慢下來》的讀書會後 ─ 開始有意識的刪減行程表。
Thumbnail
這是電影觀後紀錄 進到電影院前我其實不太清楚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僅僅因為宮崎駿所以想看。 整個故事的軸走得很快,一開始我自己覺得角色有正邪之分, 但隨著進展發現只是立場角度不同。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蒼鷺, 我自己覺得隱藏在蒼鷺中那個真實的面貌, 在整部電影的畫面中是一個有礙視覺的存在。
Thumbnail
深藏的寶藏 在整理案的現場,我時常會翻出客戶的寶藏。 可能是買了捨不得用的包包、沒有打開的全新衣物、週年慶滿額禮的贈品, 或是因為便宜而大量購入的日常用品。 以上這些寶藏大部分會出現在某個地方的深處。 挖到寶藏後,客戶的反應不外乎是: 原來在這裡啊!我都忘記買過這個了!啊!已經過期了!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以為把身邊的各種用品都收納整齊就是整理, 但明明雜誌收在雜誌架上、衣服收在衣櫃裡、各種雜物都用不同尺寸的隔版或收納盒定位,各種東西都收納好了,你還是覺得房間不整齊? 收納無法根治你覺得的不整齊! 你試著重新審視那些收納櫃裡的物品,才發現裡面其實都留著你不需要的東西! 你花了很久的收
Thumbnail
整理收納人格是什麼? 從個性出發,輕鬆打造好整理、不復亂、更具個人風格的理想空間 ─ 《認識你的收納人格》 整理收納很個人化的,有基本流程但是沒有標準答案。 整理收納不是一蹴可幾的,這個過程比較像是一步一步理解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但教育是什麼? 開始學習自我療癒後我才明白, 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對特定的人事物產生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自我對話害怕採取行動? 甚至,我們為什麼怕高?怕蟑螂?怕蜘蛛?
Thumbnail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是我們「想像中的友誼」。 這樣說,不代表這段關係中的共創回憶被否認,而該確認的是那些是否已成為「曾經」。 也許過去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會一起出去玩,一起創造新的體驗,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做。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於生命的告別。 「分離不可怕,只要有愛與信任。悲傷會過去,而回憶會存在。一生的陪伴,就是永遠。」─ 這是我在跟我們家的貓Soda告別的過程中學會的。
Thumbnail
上次談了關於信念的告別,關於告別 ─ 跟過去的信念斷捨離 今天我想要來談談關於關係的告別。 去年年底時我跟論及婚嫁交往7年的男友分手,第一次理解到放手是一種祝福。
Thumbnail
我想來談談關於告別,這半年來我經歷了三場告別,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但我很開心我一次次的穿越,成為現在的自己。 最近腦袋中很常跑出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其中一句歌詞 ─ “我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再回到過去。”
Thumbnail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但教育是什麼? 開始學習自我療癒後我才明白, 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對特定的人事物產生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自我對話害怕採取行動? 甚至,我們為什麼怕高?怕蟑螂?怕蜘蛛?
Thumbnail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是我們「想像中的友誼」。 這樣說,不代表這段關係中的共創回憶被否認,而該確認的是那些是否已成為「曾經」。 也許過去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會一起出去玩,一起創造新的體驗,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做。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於生命的告別。 「分離不可怕,只要有愛與信任。悲傷會過去,而回憶會存在。一生的陪伴,就是永遠。」─ 這是我在跟我們家的貓Soda告別的過程中學會的。
Thumbnail
上次談了關於信念的告別,關於告別 ─ 跟過去的信念斷捨離 今天我想要來談談關於關係的告別。 去年年底時我跟論及婚嫁交往7年的男友分手,第一次理解到放手是一種祝福。
Thumbnail
我想來談談關於告別,這半年來我經歷了三場告別,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但我很開心我一次次的穿越,成為現在的自己。 最近腦袋中很常跑出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其中一句歌詞 ─ “我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再回到過去。”
Thumbnail
一位媽媽委託整理房間,因先生不尊重她,且想將房間留給女兒,故需祕密進行。過程中,媽媽在丟棄衣物時猶豫,但在家人協助及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成功丟棄部分物品,找回年輕時的自我。
Thumbnail
在這場由女兒委託、為媽媽整理頂加的行動裡,我們看見了衝突,也看見了愛。媽媽一邊翻著物品,一邊說:「這是我寶貝的。」那些創作與記憶是她的寶貝,而女兒,本身就是她最珍貴的寶貝。空間中慢慢流動起柔軟與理解,而我也在這位獨居長輩的眼裡,看見年老後深深的渴望——希望自己仍被需要、仍有人在乎。
Thumbnail
能主宰生活的人,往往都懂得善待自己。 能夠善待自己的人,也能夠善待他人,善待這個世界。 「善待」是一種將自己放在人生第一順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是電影觀後紀錄 進到電影院前我其實不太清楚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僅僅因為宮崎駿所以想看。 整個故事的軸走得很快,一開始我自己覺得角色有正邪之分, 但隨著進展發現只是立場角度不同。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蒼鷺, 我自己覺得隱藏在蒼鷺中那個真實的面貌, 在整部電影的畫面中是一個有礙視覺的存在。
Thumbnail
來到最後一次的讀書會。 今天我鎖定的主題是金錢觀。 話說貧窮夫妻百事哀 ─ 我同意。 雖然錢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但是可以大幅減少要解決的事情。 首先,我們先定義每個人對於金錢的價值。 有人覺得能滿足自我; 有人覺得可以付出於他人; 也有人覺得目前只有想到壓力。
Thumbnail
來到了第三次的讀書會。 衝突是關係進展中難以避免的事情, 首先我帶領學員自評在面對差異時,自己是傾向和平還是衝突? 0傾向和平,10是傾向衝突。 每一個人為自己打分數,然後描述一下自己在關係中的選擇。 我希望由此能讓他們去看見自己是如何看待差異的? 有學員覺得有事好好說,不需要去到衝
Thumbnail
上次提到這個月我正在帶領的讀書會是關於約會的書。 這兩年來帶過很多讀書會,回顧這些都是我生命的養分。 想來記錄一下, 不管是過程、體驗,或是一些自己的想法。 上週是第二次的讀書會,我以愛與喜歡作為開頭。 靈感來自快樂大學的這部影片喜歡的不同?你愛他,但你可能不夠喜歡|Zick Rubin《愛情
Thumbnail
這個月我在帶的讀書會是 ─ 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 當初選這本書的原因, 就是因為去年失戀。 在這之前, 我從來沒有想過談戀愛是需要刻意學習的。 為什麼教育課綱裡, 沒有刻意教關係經營跟理財?
Thumbnail
一位媽媽委託整理房間,因先生不尊重她,且想將房間留給女兒,故需祕密進行。過程中,媽媽在丟棄衣物時猶豫,但在家人協助及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成功丟棄部分物品,找回年輕時的自我。
Thumbnail
在這場由女兒委託、為媽媽整理頂加的行動裡,我們看見了衝突,也看見了愛。媽媽一邊翻著物品,一邊說:「這是我寶貝的。」那些創作與記憶是她的寶貝,而女兒,本身就是她最珍貴的寶貝。空間中慢慢流動起柔軟與理解,而我也在這位獨居長輩的眼裡,看見年老後深深的渴望——希望自己仍被需要、仍有人在乎。
Thumbnail
能主宰生活的人,往往都懂得善待自己。 能夠善待自己的人,也能夠善待他人,善待這個世界。 「善待」是一種將自己放在人生第一順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是電影觀後紀錄 進到電影院前我其實不太清楚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僅僅因為宮崎駿所以想看。 整個故事的軸走得很快,一開始我自己覺得角色有正邪之分, 但隨著進展發現只是立場角度不同。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蒼鷺, 我自己覺得隱藏在蒼鷺中那個真實的面貌, 在整部電影的畫面中是一個有礙視覺的存在。
Thumbnail
來到最後一次的讀書會。 今天我鎖定的主題是金錢觀。 話說貧窮夫妻百事哀 ─ 我同意。 雖然錢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但是可以大幅減少要解決的事情。 首先,我們先定義每個人對於金錢的價值。 有人覺得能滿足自我; 有人覺得可以付出於他人; 也有人覺得目前只有想到壓力。
Thumbnail
來到了第三次的讀書會。 衝突是關係進展中難以避免的事情, 首先我帶領學員自評在面對差異時,自己是傾向和平還是衝突? 0傾向和平,10是傾向衝突。 每一個人為自己打分數,然後描述一下自己在關係中的選擇。 我希望由此能讓他們去看見自己是如何看待差異的? 有學員覺得有事好好說,不需要去到衝
Thumbnail
上次提到這個月我正在帶領的讀書會是關於約會的書。 這兩年來帶過很多讀書會,回顧這些都是我生命的養分。 想來記錄一下, 不管是過程、體驗,或是一些自己的想法。 上週是第二次的讀書會,我以愛與喜歡作為開頭。 靈感來自快樂大學的這部影片喜歡的不同?你愛他,但你可能不夠喜歡|Zick Rubin《愛情
Thumbnail
這個月我在帶的讀書會是 ─ 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 當初選這本書的原因, 就是因為去年失戀。 在這之前, 我從來沒有想過談戀愛是需要刻意學習的。 為什麼教育課綱裡, 沒有刻意教關係經營跟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