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單車環島 - Day 5 台東池上 → 台東金崙 ] 197不是193+4這麼簡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2013.04.03(三)
天氣:先雨後晴
距離:112.39 Km
累計:570.94 Km
均速:16.8 KPH
極速:50.4 KPH
時間:6:39:27 (net)

raw-image

有句話叫做「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修改一下「天堂台九你不走,地獄一九七闖進來」就可以適用我今天的行程。

從花蓮市到玉里大概七成的人會走台 9 線,三成追求世外桃源的人會選擇 193 縣道;如果說是池上到台東市區,我想九成五的人會選擇台 9 線,剩下零點五成去走 197 縣道的應該是不小心迷路進去的。池上走台 9 縣到台東市大約 55 公里,包括整整 15 公里直線全台灣最直的道路經過關山(真的是筆直的大家可以拿尺畫看看),吃吃關山便當之後再往鹿野前進看看熱氣球,三個小時愉快到台東,這就是所謂的天堂。走 197 縣道的話就是地獄,67 公里的曲折山路,包括整整 14 公里的碎石爛泥路,沿途沒有遊樂景點(除了路過伯朗大道這個莫名竄紅的點)沒有便利商店,耗費時間兩倍大約六小時。

raw-image

儘管如此,全台各地專程跑來用四驅車用檔車用速克達用單車走完 197 縣道的人還是不在少數。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頂多,剛好算是環島重裝路過。

昨天晚上包在溫暖棉被裡,大約五秒鐘就昏睡過去。在鬧鐘設定的 05:45 前一分鐘自動精神飽滿地醒來,睡眠品質非常好。不過喉嚨有點緊,淋了這麼多天雨有點擔心是不是感冒的前兆。離開被窩,外頭的空氣有點冷冽,民宿的老闆們當然還在昏睡中,小心翼翼地收拾東西盡量保持安靜。廁所很通風,掛著的衣服跟配件都乾了,不過鞋子跟鞋墊微濕,看來塞報紙比較有用些。不過沒關係,今天要出動藍白拖,慢跑鞋暫時收進袋子裡。馬鞍袋跟把手袋昨天擦拭了許久,恢復了大致的清潔,事後想想在整趟旅程最泥濘狼狽的一天做這個清潔動作真是超級白痴。

raw-image
raw-image

外頭依舊下著悲慘的雨,連五拉五第五天的雨。意興闌珊鬥志消沉地緩慢打包著,拖了整整一小時打包好又站在門口觀察著雨勢,還是不見轉小的跡象。還是要上路,關了燈鎖了門默默地離開(民宿主人很放心地跟我說清晨要離開自己開門自己帶上門就好了,完全地信賴),很溫馨的民宿、很寒心的天氣。

raw-image

雨實在不小,決定好好吃頓早餐繼續觀察天氣。在火車站前的一家中式早餐店暫落腳,跟老闆聊著天,老闆說池上這邊環島的單車客很多啊,尤其這兩年好多中國來的環島客。邊聊邊點了蘿蔔糕 + 火腿蛋吐司 + 大熱奶,原本打算吃半小時就上路,不料雨越下越大,看著雷達回波圖裡黃色綠色的水氣一直撲過來,出發的時間無限延後下去,無聊之下又加點了一份火腿蛋吐司,如果環島會胖的話一定是躲雨害的。

raw-image

看了幾天以來的累積雨量圖,雨根本就陪著我南下似的。連今天早上至今全台灣有下雨的地方也只有台南高雄山區以及花東交界——也就是我現在在的地方。大雨滂沱之外夾雜雷聲轟隆,真的覺得這鬼天氣是針對我來的。氣象局每七分鐘更新一次雷達回波、半小時刷新一次雨量圖,不斷更新著資料,盼著可以看到雨變小的跡象。原本規劃七點半動身,60 Km 的 197 縣道騎完大約要五小時、加上台東大武 55 Km 三小時,要在天黑前到的話,最遲九點前一定要出發。八點、八點半,時間過去,很悠哉地吃得很飽,但忍不住開始緊張起來。

raw-image

九點整,看著回波圖水氣有點稀疏了,外面轉成小雨,務必得走了(連老闆也說「現在可以走了啦,不然騎不完喔!」)。把握當下,不敢再看後續的天氣數據以免夜長夢多,穿上薄風衣冒著小雨上路了。


197 縣道的起點在池上鄉公所前,與台 9 線交叉 T 字路口。全長僅僅 59.67 Km 的 197 縣道,長度只有 193 縣道的一半左右,最高海拔約 466m,從已經在 277m 的池上爬上去也不是挺難。這條縣道之所以赫赫有名並不是因為風景優美或是經過什麼景點名勝,而是在於中間 23K 寶華到 37K 鸞山間有長達 14 Km 的碎石路。之所以是碎石路並不是因為坍方或是路壞了不修,而是刻意的鋪面設計。根據說法「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表示,該路段屬堊地形景觀奇特,部份地質專家及地方人士均認為保留現況,將可提供旅客不同之視覺感受及旅遊經驗,同時提供學界人士研究教學之活教材。而且該路段地質軟弱,以泥岩為主,遇颱風豪雨易造成路基及邊坡之崩滑,所以若舖設柏油路面,可能日後損壞頻率高,投入的養護經費高。關山工程段說,這兩項原因所致,該路段路面未舖設柏油路面」,這段碎石路大概是台灣獨一無二的設計,也因此吸引許多人的朝聖心態,用各種交通工具就是要走完這 14 公里碎石路。

raw-image

197 的起點標示牌小小矮矮的在不起眼的路旁,拍完形式性合照,九點整出發!雖然還是飄著小雨,但遠方山嵐霧氣之上有天色乍亮的感覺,烏雲漸開,或許可以期待雨停的那刻。

要說這條路都沒有景點其實也不對,質樸的自然風味其實就是它的一大賣點。只是剛好近年新興景點竄紅快速,才剛出發不久就經過今年爆紅的伯朗大道。伯朗大道原名為「錦新三號道路」,之所以得名據稱因為伯朗咖啡多年前在這裡拍廣告,筆直指向遠方山脈且無電線桿的純淨風貌成為一絕景。其實跟伯朗大道齊名的原本還有「天堂之路」,原名萬新道路,它則以 S 型蜿蜒在田間的姿態聞名,我環島經過這裡的時候是四月,兩條路在今年之前已經小有名氣,尤其在夏天鋪滿金黃色稻作的季節格外搶眼。不過後來 2013 年 6 月長榮航空找了金城武在伯朗大道拍了 "I See You" 形象廣告之後,這條田間產業道路註定了遊客爆滿的誇張命運,現在此刻已經是全台灣無人不曉的火燙景點了。

raw-image

今天經過伯朗大道時雨差不多快停了,完全無人無車的早晨時光,還是很媚俗地把車牽到伯朗大道上拍了幾張矯情照,但天空灰灰的倒拍不出什麼矯情感,有點到此一遊的感覺。其實我覺得這種田間阡陌產業道路在宜花東多的是,很多也不遜於伯朗大道或天堂之路。只是這兩條路畫面組成潔淨了些,在特定的金黃色季節再用特殊的長鏡頭或廣角鏡刻意陳飾,方才得出那種海報感的仙境畫面。在普通灰天綠苗的時刻看它,其實也就跟其他農路沒什麼兩樣了。不過春天時刻整片綠油油的田整片望去還是令人心曠神怡,騎在 197 縣道起頭這段平路段很是讓人陶醉。

raw-image
raw-image

197 縣道跟 193 縣道有點類似,都是在海岸山脈的西側山麓上腰繞著。台 9 線則是從池上經池上大橋跨過卑南溪後,就隔著長長的卑南溪與 197 縣道相望。卑南溪最遠的源頭要追溯到中央山脈南一段卑南主山,全長 84 公里,跟花蓮溪以及秀姑巒溪一樣被海岸山脈擋著只好改向南流,最後從台東市區旁出海。而 197 縣道離開池上之後跨越一些卑南溪的小支流,前 20 公里是下降約 100m 的緩下坡,輕鬆愉快地到達電光後,自此就一路往山上爬。

raw-image

開始爬坡之後居然又飄起雨來,有點絕望。老實說這段上上下下的坡並不特別累人,但是因為對十四公里碎石坡一直存在著不知道多久才能騎完的擔憂感,尤其怕在碎石坡段碰到爆胎就勢必耗去更多的時間。所以連帶前段的路程趕得格外辛苦,一路上一直在計算最晚何時要到哪裡、還有多久可以騎。下著小雨,地上的泥沙噴濺,唯一欣慰的點是今天穿著藍白拖,噴再多泥沙都不怕,有種暢快的清爽感呢。

raw-image

電光之後開始爬坡爬的山叫大埔山,山裡植被頗密,有許多不知名的動物叫著,海拔最高 327m 左右,但數度上坡下坡交錯讓人心情也悲喜不定,6% 險降坡之後馬上又接 9% 險升坡根本在洗三溫暖。值得期待的只有好幾個黃色指示牌寫著大大的「前方X公里處碎石路面14公里請小心駕駛」,意味著傳說中的十四公里碎石路進入倒數階段,心情既興奮又不安起來(這種心態真是有病哪)。大約 10:45 左右,滑下一小段下坡,看見一個很酷的「連續彎路三七公里」,緊接著就望見「碎石路面14公里請小心駕駛」了。碎石路段起點位在寶華山慈惠堂的入口旁,路旁的路標寫著「池上23/台東38」。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頭洗到這裡了也不能回頭,拍了十分鐘左右的朝聖照,小心翼翼地跨上車,用極其彆扭的姿勢開始「騎」這十四公里碎石路。說是「騎」,但是一開始的陡下坡馬上讓我下車改用牽的。重裝在碎石路下坡的打滑感非常重(請注意我用的還是 1.4 吋的光頭細胎),花很多力氣穩住龍頭,下坡時雙腳還要貼著地面準備隨時用腳煞車。以不摔車、不爆胎為前提的話,太陡的坡還是下車用牽的比較保險。陡下一小段之後開始變成比較緩的下坡,一樣是碎石路面,嘗試著再度跨上車用滑的,發現還可以 hold 得住,只是時速最快大約 10KPH 上下就無法再快了。除了拍照,也嘗試把相機掛在脖子上錄了幾段影片,實在是危險動作,真的打滑摔車的話連相機都會噴出去。只能用彆扭又詭異的姿勢一邊準備腳煞車一邊控制龍頭徐徐下坡前進。

raw-image
偶爾碰到這種路算運氣好賺到

偶爾碰到這種路算運氣好賺到

再碰到這種路算中樂透了

再碰到這種路算中樂透了

在碎石路段只能選擇騎在碎石比較少的胎痕裡,碎石太厚的區域是沒辦法踩的(會打滑),就連從左邊車痕跨越到右邊車痕可能橫渡短短一公尺的碎石堆都很容易摔車,只能把視線放遠一點,猜著左邊右邊哪一條車痕狀況比較好去選一邊騎。在碎石路段間,部分路段偶爾會出現水泥鋪面,勉強可以用正常的方式騎乘,但路面濕滑還是快不起來。至於碰到陡坡或是剛鋪好的厚碎石路段就真的只能乖乖下來慢慢牽。

raw-image
raw-image

除了陡坡跟碎石之外,我覺得 197 縣道最要命的大魔王其實是——黏土!從不知什麼路段開始,碎石路面開始混藏了多汁濕潤又黏人的黏土。這又比碎石可怕多了,細胎騎在上面包括輪框、碟煞、車架都會黏滿厚厚一層黏土,完全沒有抓地力可言,呈現左右亂飄的狀態。有的黏土段還有積水,連下馬牽車都是個大問題。我的藍白拖被黏土扯掉好幾次,光著腳還要回去把拖鞋穿回來。

而黏土路段總是神出鬼沒,從外觀看不太出來,騎上去了陷進去了才知道。有幾次牽車牽到很崩潰,還自己跟黏土喊話「喂你們夠了沒啊太誇張了吧!」「有完沒完啊你們!」,一邊想著我的朋友同事們正在辦公大樓裡上班,我卻在幾百里外的山上深陷泥淖全身髒汙跟黏土奮鬥著,不禁覺得這種對比感有種荒謬的喜感。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諸多黏土路段剛好也是 197 縣道爬坡爬到至高點約 466m 的上坡段,「騎」這段最悲慘之處在於在剛下過雨之後騎,最幸運之處也在於還好現在沒有繼續下了。飽含水分的黏土陡坡連推著車往上都有困難,每踩一步還會往下滑個十公分。不過也還好沒有穿慢跑鞋,不然我的美津濃大概沒辦法死在馬拉松賽場,而是要葬身台東山上了。偶爾碰到比較不滑比較不陡的路段我還是會試著上車用騎的,不過一騎快起來黏土塊就咻咻咻地往切線方向噴出去,沒有擋泥板打得我滿臉滿身都是黏土啊 jesus!

拖鞋底黏滿黏土再黏一層碎石子

拖鞋底黏滿黏土再黏一層碎石子

這是陡上坡,很陡很滑很要命的陡坡

這是陡上坡,很陡很滑很要命的陡坡

印象中沿路時速最快只有勉強逼近 20KPH,多半都在 7~9KPH 打轉。其實這段山路略帶展望,山巒很美、林蔭滿布也很美,慢慢牽、慢慢騎,在一邊崩潰之外也還算稍微能感受一下有別於省道那種出世的美感。除了偶爾有幾處小崩塌與路基流失,197 縣道真的不至於有危險的程度,天氣好一點來走一趟應該會是蠻特別的體驗。

raw-image
raw-image
鞏固邊坡的工法:鐵網+大石

鞏固邊坡的工法:鐵網+大石

看著 GPS 高度一路爬升,在接近至高點前終於看到 197 縣道進入山路段以來唯一的人類。兩個學生樣的女生騎著一台速克達機車從對向過來,看到彼此都很驚訝,連忙提醒對方「你們往前那段黏土很滑要小心」,結果對方也給了我「你等一下要經過的那段也是」幾乎一樣的答案。匆匆擦身而過,覺得會想來走這邊的女生實在太有勇氣太 tough。

raw-image

抵達最高點約 466m 已經中午 12:30,這邊的最高點幾乎也是整趟環島旅程的最高海拔,跟南迴公路壽卡的高度幾乎一樣,只是在南迴柏油路下坡可以滑很爽、在 197 縣道下坡不按煞車就等著衝出賽道退賽 DNF 了。經過一小時半推進了大約 9 公里,均速約 6KPH 跟平常散步一樣,進度有點遲緩,接下來一路下坡要趕點速度。黏土段一樣有一搭沒一搭地出現,但出現的頻率開始變少了,比起黏土,現在真的覺得碎石很親切。逐漸適應碎石路面後,可以一路穩定「騎」著下去沒問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路邊滿是鋪設要補充的新碎石跟材料

路邊滿是鋪設要補充的新碎石跟材料

raw-image

大概有 5 公里的下坡要滑,翻過至高點後林蔭漸稀,往右側卑南溪谷的視野漸現。著名的惡地地貌看下去真是壯觀,開闊的視野讓我數度停下來拍照。就這樣愉悅地看著每 0.5K 一支的里程牌數著,數到 37 的時候,十四公里碎石路結束,看到了久違的雙黃線,我又回到了文明的柏油路面,再次有歷劫歸來的重生感,有點幸運地沒有摔車、沒有爆胎,忍不住為自己歡呼。10:55 入、13:10 出,2 小時 15 分騎 14 公里,均速 6.2KPH 比我跑步還要慢,不過終究是完成了一項朝聖的心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從 37K 處回望碎石段終點

最後從 37K 處回望碎石段終點

開心只能一下子,接下來的路還長得很。離 197 縣道終點還有 22 Km、離今天目標大武甚至還有 77 Km,想到就心寒,拍完形式照急忙下撤。一路下坡到海拔約 121m 的鸞山很快樂,但後續還有兩座 337m 跟 285m 的山要爬。在碎石坡段耗去太多體力,鸞山之後的上坡騎得非常無力,第一段上坡沿著都蘭山的山麓爬,經過榕山社區一帶,路邊很多原住民的木雕,木雕除了原住民人像,旁邊幾乎都還刻著一隻狗,果然有部落就有野狗的風險,還是速速逃離。第二段坡要往上爬到 45K 的利吉觀景平台,除了眺望都蘭山斷層南端形狀特異的劍山,從高點向下看就是卑南溪河床,河床旁佇立著寸草不生灰色高聳的利吉惡地。

爬完兩段坡都快虛脫,每上升一百公尺大概就得停路邊休息一次。偶爾看到對向有輕裝公路車騎士也是爬得喘吁吁,看到路邊的導覽牌寫著這段路居然是鹿野自行車道的一段,忍不住為闔家親子出遊被騙來這裡騎腳踏車爬山的民眾默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往富源前進,接下來真的都是下坡了,從 285m 可以一路滑到十位數字的台東市區。終於能重拾體力好好欣賞風景,197 縣道尾段剛好幾乎走在海岸山脈最末端的稜線上,往右邊眺望卑南溪、往左邊居然可以同時看到都蘭海岸,此刻陽光乍現,苦盡甘來,霎那間真的在心中由衷感謝上天。出發前的不安到此煙消雲散,一路焦慮祈禱好像真的有效一般,一邊沐著陽光,一邊有點奇蹟似的感動。

山另一頭的都蘭海岸

山另一頭的都蘭海岸

陽光!

陽光!

raw-image
raw-image

一路下滑,台東市區浮現眼前,志航基地有戰機兩兩升空操練著,卑南溪的出海口歷歷在目。下午三點整,我到了 197 縣道的終點。59.670 公里我騎了整整六小時,謝天謝地平安脫出這自願闖進的地獄。

raw-image
raw-image
台東市區

台東市區

中華大橋/台11、卑南溪出海口

中華大橋/台11、卑南溪出海口

在 197 縣道終點牌前拍照兼小休,路過的開車遊客看到指示牌在路口停下來問「聽說這條路可以到玉里?」,我跟他們搖了搖頭「這條路非常難走啊,你們還是走省道比較好」,一邊比了比我雙腿跟車子上的泥巴,看他們露出詫異的表情然後說「啊,這樣子我就知道了」然後乖乖繞去走台 9 線,也算了救了一台車啊哈哈。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昨天晚上到底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洗包包……

我昨天晚上到底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洗包包……

raw-image

悲慘的車況加上磨盡的後煞車,從蘇花到 193 到 197,真的必須在台東市區好好調整一番。往南接上昨天早上才在花蓮大橋頭跟它分道揚鑣的台 11 線海線省道,經過中華大橋進到台東市區,第一家捷安特的老闆不在,又找了第二家捷安特,幾乎已經下午四點。師傅熟練地看了看說煞車塊還有,推出來就可以了,然後又幫我檢查了鍊條跟前後煞車還算無虞,異音是傳動系統太乾澀了,我跟店家借了戶外水管沖掉泥巴塊,然後上了一輪針車油,把卸掉的行李重新馱上,慢跑鞋重新拿出來穿(塞報紙真是有用,乾了),足足花費一小時的時間,連飯都沒時間吃,胡亂塞了幾口 M&M,下午五點矣,要繼續往南趕路去。

raw-image
名字很促咪的馬亨亨大道

名字很促咪的馬亨亨大道

raw-image
沖洗前

沖洗前

沖洗後

沖洗後

經過台東市區正值下班下課時間,車多得要命,相當惱人,一路過了知本才稍微清靜一點。台 11 線在知本溪以南劃下終點,接上台 9 線繼續往南。省道在這段路大致跟南迴線鐵路平行,但屢次跟鐵路交會,因此造出了許多跨線高架橋。知本站南跨越一次又跨越回來、太麻里前又跨越一次再跨回來,變相上上下下真是相當磨人體力。尤其進入太麻里市區前的一段緩上坡,從遠遠就看到高架橋一路往天邊斜上去,已經晚上六點還這樣玩我,真是相當想哭。

知本車站

知本車站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玩弄人的還不只高架橋,路標也來插一腳。剛過知本溪看到路標指示寫「太麻里 1」也太令人振奮,但仔細想想怎麼可能才剛過知本就到太麻里?一公里後果然出現「太麻里鄉」的指標,但旁邊又一個「太麻里市區 10」完全讓人無言。指標的意思是說距離一公里的是太麻里鄉界,但要到真正的太麻里市區還有再十公里咧,一個鄉幅員這麼遼闊到市區還要半小時,完全是欲哭無淚啊。對向車道出現許多迎面而來的單車車友們,應該都是到台東市區的,咫尺就到。跟我同方向還在往南的卻是一個也沒有啊!(抱頭)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真正進入太麻里市區已經六點半,天暗得很快,半小時前天還魚肚白,半小時後就暮色全黑了。距離大武還有 32 公里,看樣子今天拚不到了。一度想今天要不要乾脆停在太麻里,但想著提前 30 公里迫降明天一定會很慘(明天還要爬南迴公路呢)。硬著頭皮想說那至少再前進一個聚落,至少要到金崙。啊,金崙有溫泉多麼振奮人心,立馬鼓起最後快耗盡的體力加速狂奔。

raw-image
raw-image

太麻里市區距離金崙市區大約 12 公里,雖然有點緩上坡,但理論上半小時應該可以輕鬆完成--但我完全忽略了全黑的海岸公路有多嚇人。台 9 線在這段海岸段的路幅很窄(還別提中間有修路縮減路面路段),外加沒有任何路燈任何聚落,很純粹的一片黑。雙向車道來往的大車小車車潮頗多,壓力超大,腦中耳中只有海浪聲與後方車輛的疾駛聲,看見的除了單車車燈照亮前方的五公尺亮圈外(單車車燈到這天才第一次啟用,一開始角度調不好又被把手袋擋住,什麼都看不到),其他只剩一片無差別漆黑。疾駛而過的車輛車燈能帶來短暫的光亮,但同時又害怕不起眼的單車在這狹窄的路上被追撞的危險程度其實不低(就算我已經把兩個警示燈都放在車尾)。很吃力很專心地爬著海拔約 150m 的緩坡,同時只能暗暗祈禱一切平安。終於翻過高點,用略高的車速跟著小客車一路滑下坡。看到前方聚落燈光的時候才鬆了一口氣,漫長的 40 分鐘,記憶非常深刻,終於體驗到夜騎的緊繃與可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19:10,得趕快找紮營點,以免等等連吃飯的店都關了。金崙除了觀光溫泉區,其實是個很小的聚落。商店就是台 9 省道兩邊約 300 公尺長的範圍,其他巷弄內是一片寧靜的矮房住宅區。第一個考量點是賓茂國中,得離開省道陡下坡騎 400 公尺,側門開著,走廊的燈昏暗地亮著,但沒有任何管理人員,也無從向誰詢問能否留宿。不是很想在半夜或是凌晨才被趕走,無人管理沒有門禁保全的地方也讓人有點擔憂夜間的安全,決定放棄這個點。接著看了賓茂國小得往山上騎才會到,第二個希望落在金崙派出所。從剛剛的陡坡騎回到省道,派出所就在馬路對面,問了一個值班員警原本願意讓我紮營在警局車棚下,但隨後晃出來穿便服的所長說不行搭在這,有點傻眼,在花東碰到兩個派出所都被婉拒實在跟想像中的親切感落差很大。不過員警給了建議說可以問斜對面的金崙天主堂,連忙再奔向第三個希望。

賓茂國中

賓茂國中

安靜到詭異的住宅聚落

安靜到詭異的住宅聚落

蹉跎了廿分鐘,到了天主堂時發現裡面燈光還亮著,謝天謝地。裡面的工作人員剛好在準備關燈要拉下鐵門離開,連忙上前詢問是否能借地方紮營過夜,對方大姐很親切地一口答應,還說那就把帳篷搭在室內吧。真是好消息,天主堂室內有乾淨的地板、桌子椅子、還有燈光跟插座,最重要的是大姐說要睡覺時可以把鐵捲門拉下來比較安全,這真的非常重要。很信任地把天主堂交給才剛見面不到十分鐘的陌生人我,好心大姐就離開了。真的是很幸運,在進度落後臨時迫降而且時間又晚的狀況下還能有條件這麼好的過夜地點,沒有宗教信仰的我都很認真虔誠地對著天主堂裡的主誠心感謝。

raw-image
raw-image

搭好了帳篷也稍微卸了裝備,正準備輕裝出去覓食外加泡個溫泉洗個澡。門外傳來窸窸窣窣人們講話聲跟單車煞車聲,帶著中國腔調的年輕人進來問他們騎腳踏車路過,能否順便借他們四個人搭帳棚過夜?他們兩男兩女就一頂四人帳,場地還夠,稍微把四處攤落的裝備收攏讓出一片角落給他們。他們說從南迴公路過來,本來要到台東市區但也進度落後趕不到,只好臨時落腳金崙,看他們也累壞了。雖然大家都是單車客,但我自己只有孤身一人,又得暫時丟著裝備在天主堂裡,其實有點不安。跟他們有點話不投機聊不太起來,加上肚子餓得很,也沒再多聊,稍微對他們交代了大姐跟我交代的注意事項,我就選擇去找飯吃了。他們用過餐了,但有一兩個人聽到我等等要去找溫泉泡也蠻有興趣,其中一個人留了手機給我說如果有找到適合能泡的溫泉再打電話給他說一下,允諾完我就先出門了。

在找住宿的路上路過一間雞排攤問他們營業到幾點,發現到十點都還有就安心了點。想說先吃正餐泡完溫泉再帶消夜回去,往其他的店找去。金崙街上的店家大約八點就紛紛關門了,僅存一家路尾巴還開著也快打烊的的普通飯麵店,叫了炒飯請老闆幫我加大份量,然後再來十顆水餃,合計 $140 吃到快撐死,直接放棄消夜這件事。小吃店裡客人還有兩三組,邊吃邊聽到有廣東話,居然有香港來的情侶,頓時覺得小小的金崙有中國人有香港人真是國際化的地方啊。

晚上八點,幾乎全黑的金崙街上

晚上八點,幾乎全黑的金崙街上

raw-image

結帳時順便問了老闆金崙溫泉大概在什麼位置,其實我只知道金崙溪裡很多溫泉業者,但不知道這種詭異的時間還有沒有對外面的散客開放。老闆也不是很清楚,只說應該還有得泡吧,只好騎著車沿著金崙溪走金崙林道往山裡自己找。林道兩旁零星地有些住家,許多原住民居民們在騎樓下吃飯喝酒唱歌,還算熱鬧的一條路。往前騎了一公里左右,在賓茂國小對面看到一間看似規模算大的「美の濱溫泉度假村」,店內也有好幾台單車,看似是有單車客投宿這裡。跟老闆小講了一下價,$120 泡了大眾池,迫不及待換了衣服就跳進熱湯裡了。把單車放在視線範圍內才安心,偌大的大眾池裡只有遠遠的另一端有另外一群應該是學生的三男一女,討論著學校的話題。環境很幽靜,天空微微飄著小雨,但一點都不冷,在溫泉裡真的很能放鬆啊。不過放鬆的時間沒有持續太久,睡覺的時間也要好好把握,而且來這邊說實在洗澡才是重點,溫泉泡了短短大約 20 分鐘就起來了,在浴室沖了澡出來,冷冽的空氣依舊,但全身很溫暖很舒暢,溫泉這種東西真是單車客的好朋友啊。

raw-image

回程才想起中國朋友交代如果有溫泉請通知他們一下,一時忘了真是抱歉,想著時間已經有點晚,回去之後果然發現他們已經沉沉睡死。把裝備再檢整了一下,把電器插了充電,拉低了鐵捲門熄了燈準備也鑽進帳篷裡歇息。動作已經盡量小心但還是發出了點聲響,四人帳看起來不太好睡,窸窸窣窣聲跟翻身聲不斷。躺進帳篷覺得有點熱,不知道是不是溫泉餘威持續發作。用了最後一點精神記下一些心得筆記,好累的一天,很快地沉沉睡去。

raw-image
raw-image

這艱難的一天,兩個時刻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在 197 縣道上邁向終點前望見的久違的陽光,另一個就是睡在天主堂此刻的當下。說真的我並不全然信奉所謂哪個宗教的神或基督天主,但同一天這兩個神奇時刻讓我真正感受到衷心祈禱之後真的有奇蹟降臨這件事。向天感謝他賜予的陽光;向天主感謝他賜予的落腳之處。

人,越脆弱的當下,越是能發自內心地感激似乎原不屬於我的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賽門的沙龍
22會員
50內容數
白羊:是山羊,不是綿羊。 蛾:是有翅膀的蛾,不是蜜蜂,也不是林鄭月娥。
陳賽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9
有一張長崎原爆後的照片,卻永恆地流傳了下來。這是一位美軍攝影師Joe O'Donnell在長崎原爆不久後拍的照片,包含這張被稱為《站在火葬場旁的男孩》的經典照片。前幾年,NHK拍了一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追查了這張照片背後故事的過程,他們試圖確認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甚至想找出照片中的男孩是誰。
Thumbnail
2023/08/09
有一張長崎原爆後的照片,卻永恆地流傳了下來。這是一位美軍攝影師Joe O'Donnell在長崎原爆不久後拍的照片,包含這張被稱為《站在火葬場旁的男孩》的經典照片。前幾年,NHK拍了一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追查了這張照片背後故事的過程,他們試圖確認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甚至想找出照片中的男孩是誰。
Thumbnail
2023/07/20
『而且,法國人規劃賽道時真的是帶著滿滿的惡趣味。皇后站最後安排了一段28公里長的HC級超陡坡,平均坡度6%,接近坡頂時的陡度甚至來到24%,才能登上整屆環法最高的海拔2304公尺高。』蛾接著說,『然後一段6公里的下坡,準備下滑到終點——Courchevel機場。』 「機場?他們把機場拿來騎腳踏車?」
Thumbnail
2023/07/20
『而且,法國人規劃賽道時真的是帶著滿滿的惡趣味。皇后站最後安排了一段28公里長的HC級超陡坡,平均坡度6%,接近坡頂時的陡度甚至來到24%,才能登上整屆環法最高的海拔2304公尺高。』蛾接著說,『然後一段6公里的下坡,準備下滑到終點——Courchevel機場。』 「機場?他們把機場拿來騎腳踏車?」
Thumbnail
2023/07/07
『與那國繞一圈環島就25公里,租腳踏車就夠了吧。』 「這麼小?我腦中浮現的是沖繩或濟州島自駕遊那種畫面耶。」 『與那國島面積28平方公里,只有蘭嶼的2/3,大概就跟三重蘆洲島差不多。』蛾比喻,『沖繩繞一圈110公里,跟大台北北海岸繞一圈差不多,開車蠻合理。』『但你應該不會特別想要開汽車玩三蘆吧。』
Thumbnail
2023/07/07
『與那國繞一圈環島就25公里,租腳踏車就夠了吧。』 「這麼小?我腦中浮現的是沖繩或濟州島自駕遊那種畫面耶。」 『與那國島面積28平方公里,只有蘭嶼的2/3,大概就跟三重蘆洲島差不多。』蛾比喻,『沖繩繞一圈110公里,跟大台北北海岸繞一圈差不多,開車蠻合理。』『但你應該不會特別想要開汽車玩三蘆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環島 day5. 花蓮 → 宜蘭 117km 終於到了心中最擔心的一天,環島前我做了很多功課,可面對陌生的蘇花公路還是感到很擔心,許多人也說最危險的路程無非就是蘇花公路,大部分的腳踏車環島都會跳過這段選擇坐火車,這是環島一定會經過的路段,以砂石車眾多與峭壁落石聞名。 仍然是早上5點半出發....
Thumbnail
環島 day5. 花蓮 → 宜蘭 117km 終於到了心中最擔心的一天,環島前我做了很多功課,可面對陌生的蘇花公路還是感到很擔心,許多人也說最危險的路程無非就是蘇花公路,大部分的腳踏車環島都會跳過這段選擇坐火車,這是環島一定會經過的路段,以砂石車眾多與峭壁落石聞名。 仍然是早上5點半出發....
Thumbnail
環島 day4. 台東 → 花蓮 194km 依舊的早上5點半出發,我越來越喜歡這種慢悠悠又沒烈陽的騎行,台東的空氣本來就好,加上現在是清晨,我也拉下口罩呼吸只有山上才能體驗到的新鮮空氣。 台東往花蓮的路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靠山區另一種是靠海,為了去看傳說的伯朗大道我選擇靠山騎行..
Thumbnail
環島 day4. 台東 → 花蓮 194km 依舊的早上5點半出發,我越來越喜歡這種慢悠悠又沒烈陽的騎行,台東的空氣本來就好,加上現在是清晨,我也拉下口罩呼吸只有山上才能體驗到的新鮮空氣。 台東往花蓮的路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靠山區另一種是靠海,為了去看傳說的伯朗大道我選擇靠山騎行..
Thumbnail
環島 day3. 台南 → 台東 215km 清晨的台南沒有了昨日熱鬧的吵雜聲,今天我仍舊很早起來,早上5點半就準備出發,大街上只有一些早起運動的長輩與開始做生意的店家,順暢的交通讓我輕鬆騎行了不少路程。 原本預計去奇美博物館,據說館內收藏許多珍品,館外的阿波羅噴泉都很壯觀,但考慮今天要到台東路途遙
Thumbnail
環島 day3. 台南 → 台東 215km 清晨的台南沒有了昨日熱鬧的吵雜聲,今天我仍舊很早起來,早上5點半就準備出發,大街上只有一些早起運動的長輩與開始做生意的店家,順暢的交通讓我輕鬆騎行了不少路程。 原本預計去奇美博物館,據說館內收藏許多珍品,館外的阿波羅噴泉都很壯觀,但考慮今天要到台東路途遙
Thumbnail
昨天順利前進,給了我更多動力前進,今天本來的路程預計是香山到彰化,但昨天得到了一點好處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應該有機會繼續破紀錄,閃出了一絲即使本來預計的路程破百,但說不定可以拚到員林的可能。今天預計的路程就是沿著濱海的自行車道前進,到龍井後再切回台1線過大度橋進入彰化。
Thumbnail
昨天順利前進,給了我更多動力前進,今天本來的路程預計是香山到彰化,但昨天得到了一點好處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應該有機會繼續破紀錄,閃出了一絲即使本來預計的路程破百,但說不定可以拚到員林的可能。今天預計的路程就是沿著濱海的自行車道前進,到龍井後再切回台1線過大度橋進入彰化。
Thumbnail
環島到了第10天,終於要往花東走了,這趟旅行將近一半的日子都有午後雷陣雨,到底天氣會不會變好呢?
Thumbnail
環島到了第10天,終於要往花東走了,這趟旅行將近一半的日子都有午後雷陣雨,到底天氣會不會變好呢?
Thumbnail
第二天早上大約六點多起床,輕手輕腳的盡量避免吵到其他旅客,但因為空間部是很大,小碰撞和小聲響難免,不過既然是住背包客棧,就只能請其他人包容一下了。下樓用早餐,大概是即將出發的興奮感讓我腎上腺素高漲,前晚沒吃什麼東西到了早上竟也不太餓,只簡單吃了兩片吐司泡杯咖啡就出門。
Thumbnail
第二天早上大約六點多起床,輕手輕腳的盡量避免吵到其他旅客,但因為空間部是很大,小碰撞和小聲響難免,不過既然是住背包客棧,就只能請其他人包容一下了。下樓用早餐,大概是即將出發的興奮感讓我腎上腺素高漲,前晚沒吃什麼東西到了早上竟也不太餓,只簡單吃了兩片吐司泡杯咖啡就出門。
Thumbnail
Day 1 臺北→臺中 由於是第一次環島,所以我們選擇了最常見的逆時針方向,至於路線方面,我們身為資深山的子民,早就對於大海的懷抱渴望已久,直接選擇了海線一路向下,直到臺中才接回山線。
Thumbnail
Day 1 臺北→臺中 由於是第一次環島,所以我們選擇了最常見的逆時針方向,至於路線方面,我們身為資深山的子民,早就對於大海的懷抱渴望已久,直接選擇了海線一路向下,直到臺中才接回山線。
Thumbnail
日期:2022.02.04 行程:太魯閣-台東市-四重溪-楓港-枋寮 宿點:枋寮八方雲集門口 洗完溫泉澡已是八點,但公園的道路管制仍未解除,想想人多空氣差,疫情肆虐下,乾脆不要夜宿四重溪改到枋寮好了。 10:50抵達枋寮車站,選好今天的夜泊點-八方雲集的門口,喔喔睏了!
Thumbnail
日期:2022.02.04 行程:太魯閣-台東市-四重溪-楓港-枋寮 宿點:枋寮八方雲集門口 洗完溫泉澡已是八點,但公園的道路管制仍未解除,想想人多空氣差,疫情肆虐下,乾脆不要夜宿四重溪改到枋寮好了。 10:50抵達枋寮車站,選好今天的夜泊點-八方雲集的門口,喔喔睏了!
Thumbnail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Thumbnail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Thumbnail
路途風景不過就是呼嘯而去,在奔向目的地的過程中化為模糊不清的線條。 緊臨北宜的北勢溪與樹林色彩繽紛;蘇花是大自然的大刀闊斧;193 待你閱讀原住民部落、水田,還有突如其來的阿勃勒;台 11 偶爾讓太平洋在你眼前露面;北橫則是高海拔針葉林及大漢溪。 他們不是重點,卻更吸引我的鏡頭。
Thumbnail
路途風景不過就是呼嘯而去,在奔向目的地的過程中化為模糊不清的線條。 緊臨北宜的北勢溪與樹林色彩繽紛;蘇花是大自然的大刀闊斧;193 待你閱讀原住民部落、水田,還有突如其來的阿勃勒;台 11 偶爾讓太平洋在你眼前露面;北橫則是高海拔針葉林及大漢溪。 他們不是重點,卻更吸引我的鏡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