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筆者在前一篇〈使用ARM處理器的Mac:這次是真的假的?〉中,討論了Mac電腦改用ARM處理器的可能,但並沒有具體的結論。雖然直覺來說,這一點是可行的,但在誘人的表象之下,卻有著超乎想像的複雜性,連iOS的成功都是可能的障礙。
其中最大的障礙,在於最基本的軟體問題。這麼說吧:
在過去的Mac歷史上,有過兩次轉換處理器的記錄;其中一次是1990年代中期,從Motorola 68000系列處理器轉移到PowerPC,第二次則是10年後從PowerPC再轉換到Intel處理器。
這兩次過渡都相對輕鬆,特別是第二次;因為這次轉換受到使用者的普遍歡迎、而且對Mac在銷售方面的影響也很小。正如
Wikipedia所記載的(經編輯潤飾):
根據Apple的最初發布的新聞稿,預計平台遷移將會在2006年6月開始行動,之後在2007年末結束,但實際上進行得比料想中快得多;首代配備Intel處理器的Mac電腦於2006年1月就正式推出。
Steve Jobs在2006年8月推出配備Intel處理器的Mac Pro時表示,硬體平台遷移已進入最後階段,Apple將會在2006年10月推出最後一款需要遷移至Intel平台的產品─Xserve。
最終新版Xserve伺服器於2006年12月推出,硬體層面的Intel平台遷移此時宣告完結。
兩次成功經驗
總之,2006年那次的進度很快,代表軟體、作業系統、以及應用程式的轉移都沒有問題,讓開發商更加充滿信心。
而他們的感覺也是對的:Apple在
2007財務年度的營收成長了耀眼的24%、Mac電腦銷售量也增加了40%(103億,以下均為美元),iPod營收為83億;而那個時期剛誕生的iPhone則「只」帶進了1.23億美元。
相較之下,
2006年度的Mac的銷售額為74億,佔總營收38%;而iPod的銷售額為77億,佔40%。此外,還可以再加上來自音樂、軟體、以及服務,佔總收入16%的32億。
從這段歷史來看,轉移到ARM架構應該不會太困難;何況Apple的
Xcode開發工具已經可以用來開發ARM應用程式。
顯然在Apple軟體主管
Craig Federighi的口袋裡,早就已經有了ARM版的macOS;而且,iOS原本就是為iPhone觸控介面修改、在ARM處理器上重新編譯出來的macOS衍生版。
或許作業系統因為有Apple官方加持,所以問題不大;但應用程式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