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流程設計中「不拉馬的兵」:確診故事多#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編按:由於內容管理時間與人力分配的緣故,我們即將結束在主站以外的文章刊登;如果您以後希望繼續閱讀《吐納商業評論》的文章,請前往主站繼續訂閱,謝謝!
在上一篇文章〈防疫的分工與合作:確診故事多#3〉的結語中提到:
除了各種失誤和錯誤之外,至今我仍然不清楚:
  • 究竟是哪個單位負責,正式通知我PCR檢測結果是確診?
  • 關懷箱中沒有檢測儀,居隔者如何測量,然後在app上報血氧和血壓?
  • 為何電視上報導的名人,在確診之後都知道自己的Ct值?而作為小老百姓的我,卻無從得知?
其實即使得到這3個問題的答案,對於確診隔離患者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我之所以提出來,只想指出:
1. 組織中的流程,應該越簡單越好,不要「疊床架屋」或是增加「審查」步驟。
既然確診資料已經進入電腦系統中,任何單位去電都可以是「正式通知」;不必再增加一個步驟,由專責單位來「正式通知」。
2. 確診居隔的主要目的在於「隔離」。
期間有任何嚴重症狀出現,居隔者或其家人就必須採取行動就醫,而不是只靠網路app的紀錄。
尤其當確診人數爆衝、政府資源匱乏時,網路app的紀錄根本沒有人看。所以說,iCare和關懷箱都是「不拉馬的兵」,既花錢又沒有作用。
3. Ct值只有對進行「疫調」的專業人員有用,知不知道Ct值,對確診者毫無意義。
所以,對於「管理者」真正的重點在於:
  • 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
  • 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
  •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我的三個問題都是「被告知」的,做PCR檢測時,被告知會有電話正式通知;關懷中心告訴我會有「關懷箱」,內有各種測量體徵的儀器;電視媒體報導的名人確診案例,確診者都提到自己的Ct值。
所以我認為,在以「清零」為目標的疫情初期,中重症和致死率雖然比較高,但是確診者為數不多的情況下,有些事情稍微「矯枉過正」(over kill)仍然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疫情進入「共存」階段時,「實用和簡化」就成為關鍵。這時,快篩取代PCR,新北iCare健康雲的app、關懷箱,甚至於「居隔通知書」、「疫調」等等,都可以不要做了。
新聞媒體都在報導,疫情遲早會轉向流感化或是感冒化,政府處理流感和感冒,有那麼複雜嗎?
這篇文章先談談這幾個簡單的管理觀念,至於組織橫向合作的障礙,下一篇再討論。
參考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中,而恐懼又分為「內生」的和「外加」兩種;「內生的恐懼」來自相對正常的事物,「外加的恐懼」則來自外在的事物。然而「恐懼」不見得都是壞的,如果善用「恐懼」,反而可以產生正面的力量,達到善良的結果。 對於這些朋友的低調和心情,我非常瞭解。因為我們在確診時,都曾經惶恐不安。
最近日本一份呼籲大家「該重新開始約會了吧?」的文案,是在疫情期間一個大膽的嘗試。它除了鼓勵透過「約會」見面之外,等於也宣告了「不必再以防疫為目的而限制行動」,甚至建議日本應該進入「後疫情時代」。
1934成立的老牌玩具商「樂高」成立以來,經歷了多次起伏、甚至曾經差點倒閉;但在找到產品方向、調整設計理念之後,再度迎向下一個高峰,以及將耕耘虛擬世界。雖然這次的發展有著明確目標,但也將會面對嚴峻的挑戰。下個世代的小孩會繼續玩樂高嗎?掛著樂高品牌的數位遊戲內容對小孩還有吸引力嗎?​ 疫情期間創新高
如果想讓消費者願意以遠高於成本的價格來購買產品,就要重視影響「感知價值」的三個因素:當生產者能為目標客戶創造上述這三種價值時,就有機會採用「價值導向的定價」模式,在滿足顧客之餘,也提高自身的獲利。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中,而恐懼又分為「內生」的和「外加」兩種;「內生的恐懼」來自相對正常的事物,「外加的恐懼」則來自外在的事物。然而「恐懼」不見得都是壞的,如果善用「恐懼」,反而可以產生正面的力量,達到善良的結果。 對於這些朋友的低調和心情,我非常瞭解。因為我們在確診時,都曾經惶恐不安。
最近日本一份呼籲大家「該重新開始約會了吧?」的文案,是在疫情期間一個大膽的嘗試。它除了鼓勵透過「約會」見面之外,等於也宣告了「不必再以防疫為目的而限制行動」,甚至建議日本應該進入「後疫情時代」。
1934成立的老牌玩具商「樂高」成立以來,經歷了多次起伏、甚至曾經差點倒閉;但在找到產品方向、調整設計理念之後,再度迎向下一個高峰,以及將耕耘虛擬世界。雖然這次的發展有著明確目標,但也將會面對嚴峻的挑戰。下個世代的小孩會繼續玩樂高嗎?掛著樂高品牌的數位遊戲內容對小孩還有吸引力嗎?​ 疫情期間創新高
如果想讓消費者願意以遠高於成本的價格來購買產品,就要重視影響「感知價值」的三個因素:當生產者能為目標客戶創造上述這三種價值時,就有機會採用「價值導向的定價」模式,在滿足顧客之餘,也提高自身的獲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清單革命介紹了清單的重要性。用清單可以有效減少犯錯的機會,如醫院的插管檢查表將簡單的行為做成確認清單,成功降低感染率並節省醫療支出。航空業也善用清單確保飛行安全。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我記得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 問的第一個問題 就是學姊請問那健檢報告是要怎麼管? 其實每一個項目所代表的意思我們都懂 但管理這件事 就是我們不懂的地方了 深入了解一下職護的作業 其實真的技術的事情少非常多 更多的就是到底怎麼做管理這件事 不管是健檢報告、四大計畫、醫務室管理、教育訓練等
最近一直在籌畫健康檢查 就想說跟大家分享一下 健康檢查大概是職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然辦只是第一步啦 最重要的還是後面的分析跟措施 才是比較實際的部分
先打預防針 今天談向上管理其實我自己的做法 可能不一定是標準做法 不過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向上管理這件事在職場上其實滿重要的 也是讓老闆可以更了解到職護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四個面向來制定職護工作項目的管理標準 1.展開自己的業務項目 2.風險分級制定 3.風險對應措施 4.各個風險的結案標準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清單革命介紹了清單的重要性。用清單可以有效減少犯錯的機會,如醫院的插管檢查表將簡單的行為做成確認清單,成功降低感染率並節省醫療支出。航空業也善用清單確保飛行安全。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我記得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 問的第一個問題 就是學姊請問那健檢報告是要怎麼管? 其實每一個項目所代表的意思我們都懂 但管理這件事 就是我們不懂的地方了 深入了解一下職護的作業 其實真的技術的事情少非常多 更多的就是到底怎麼做管理這件事 不管是健檢報告、四大計畫、醫務室管理、教育訓練等
最近一直在籌畫健康檢查 就想說跟大家分享一下 健康檢查大概是職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然辦只是第一步啦 最重要的還是後面的分析跟措施 才是比較實際的部分
先打預防針 今天談向上管理其實我自己的做法 可能不一定是標準做法 不過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向上管理這件事在職場上其實滿重要的 也是讓老闆可以更了解到職護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四個面向來制定職護工作項目的管理標準 1.展開自己的業務項目 2.風險分級制定 3.風險對應措施 4.各個風險的結案標準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