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Apple該如何避開前人的失敗/Jean-Louis Gassée

2021/03/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許多曾經叱吒風雲的公司,後來都失敗了;像是筆者熱愛的惠普、曾經公認堅不可摧的IBM,還有大家都還記得的Palm、Nokia、還有Blackberry都是如此。Apple會不會也走上這樣的道路,逐漸淡出科技舞台的中心、甚至消失?他們能在擁有魔術師魅力的Steve Jobs過世十多年之後,仍然延續「Apple 2.0」的神話嗎?

許多曾經在產業中叱吒風雲的公司,後來都失敗了;像是筆者熱愛的惠普、曾經公認堅不可摧的IBM,還有大家都應該還記得的Palm、Nokia、還有Blackberry都是如此。但不知大家是否曾經想過,Apple會不會也走上這樣的道路,逐漸淡出科技舞台的中心、甚至整個消失?

惠普與IBM的起起落落

現任的Apple執行長Tim Cook能在有如魔術師般的Steve Jobs過世超過10年之後,仍然延續「Apple 2.0」的神話嗎?
過去二十年Apple力爭上游,成為現在這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公司,它是又如何避免發生在其他大公司身上的「失敗公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Nokia、Palm、以及Blackberry這些公司的失敗公式,其實都很單純:當第一代iPhone上市時,他們並不把iPhone當一回事、也不認為Apple在那個領域是夠格的競爭對手。即使後來Android系統問世,這些公司還是沒有任何警覺;反正「這些小鬼都不成氣候,看看我們的營收數字,他們哪有機會?」
至於筆者曾經任職的惠普,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從技術角度來說,雖然它原本做得不錯的迷你電腦業務,難免受到新一代8-bit廉價個人電腦的影響,但重點在於企業文化和政治問題:執行長不斷換人、成員彼此互不信任的董事會,再加上朝令夕改的政策,讓它不斷併購公司、又不斷分割公司……。
不過要說到曾經權傾一時、卻又跌到谷底的公司,就不得不說是IBM了。這家曾經幾乎代表整個電腦產業的公司,在企業電腦產品和服務的領域幾乎無可匹敵,管理方式也是教科書上的研究範例。
但在個人電腦出現之後,IBM卻沒有及時反應這個變化,而是讓執行微軟系統的相容品在市場上氾濫,直到IBM本身的利潤薄到無法生存。
但十年之後,網路的普及、以及伺服器業務的興起,讓當時IBM的執行長Lou Gerstner拯救了(至少是延後了)該公司瀕臨出局的命運。然而,Gerstner的接棒者並沒有把握住雲端運算的發展契機,使得IBM再度面臨危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