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元的美食,買不到三百元的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花大錢吃美食,卻沒有滿足的感覺?比如早早敲定的生日派對,或是期待很久的節慶大餐,總和想像中有落差,甚至覺得花這麼多錢享受,還不如像往常般,吃巷子的那家小麵店,更舒服更自在?種種不值得的想法,原因都和「期待感」有關。



等待越久,期待越高

時間,雖然不是餐點的一部份,卻深深影響了我們對美味標準。像是一個月前就預訂好的餐廳,這段等待的時間,會不斷在腦海中描繪未來場景、用餐感受。或是需要等待的料理,從烹調到上桌,經過了自己的想像、時間的積澱,所以期待感也會提高,這些被提前賦予的期望,提升了對餐點的要求程度。



他人言論,奠定了它的模樣

網友激推的排隊美食、必吃的在地特色,在還沒張口前,早就在別人的食記裡,留下了既定印象,「外皮酥脆,內餡柔軟滑順」、「花椒辛麻而香,不過辣的濃烈風味,一吃就上癮」所以當文字與味道有所出入,就會認為網路上的稱讚言過其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初嘗的好奇心,變成了要證實他人觀點那般,失去了自己的感受,讓第一次也像是複製。



價格,決定期待值

面對不同的餐點價格,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標準。比如夜市一百塊的牛排,可能只需要有「肉」的口感、填飽肚子的份量,用餐環境和服務態度,完全不列入評比,但餐廳一千塊的牛排,不但要燈光美、氣氛佳,肉質、擺盤、調味,都必須講究,餐點就像考試分數一樣,從零分到及格,可能只需要五成的努力,就能達到門檻,但隨著分數(價格)越高,八十分和九十分之間的距離,努力程度可能有三到四成的差異。所以高級料理,更難達到心中的期待值。


享用大餐,就像前往一場規劃已久的長途旅行,在行事曆上排開所有雜事、事先花費時間做功課,一定有所期待,希望得到和往常不一樣的感受,但即便是相同的路程,也可能碰上全然不同的美景,美食也一樣,品嘗的不是自己對於餐點的想像,而是它本身的風味、口感,放下他人的評價、CP值的比較,用嘗鮮的態度回歸到「吃」的本身,才能拋開多餘的期待,完整感受到食物的魅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同路人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
Thumbnail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
Thumbnail
人經常在事後找出各種花式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不僅僅適用於金融市場中,更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A股票連漲兩天,看似趨勢看漲,進場追!但第三天就崩了,線性分析搭配著機八語氣告訴我:這叫乖離過大~~~ 我他媽為什麼要接受乖離過大!為什麼不說是主力坑殺我! 眼前的事實能否幫助我們更靠近真相?能
Thumbnail
人經常在事後找出各種花式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不僅僅適用於金融市場中,更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A股票連漲兩天,看似趨勢看漲,進場追!但第三天就崩了,線性分析搭配著機八語氣告訴我:這叫乖離過大~~~ 我他媽為什麼要接受乖離過大!為什麼不說是主力坑殺我! 眼前的事實能否幫助我們更靠近真相?能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去單點的店就是要花心思去考量要如何點比較划算,而不像去吃吃到飽,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只要能吃得下,就無腦盡量拿就是了,相對起來簡單許多。不過,即使月光將整桌豐盛的料理都拍下來了,但因為不是很合胃口,所以其實吃完後沒有那麼療癒。餐廳是好餐廳,因為要立足那麼久,自然有其吸客之道。但好餐廳不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去單點的店就是要花心思去考量要如何點比較划算,而不像去吃吃到飽,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只要能吃得下,就無腦盡量拿就是了,相對起來簡單許多。不過,即使月光將整桌豐盛的料理都拍下來了,但因為不是很合胃口,所以其實吃完後沒有那麼療癒。餐廳是好餐廳,因為要立足那麼久,自然有其吸客之道。但好餐廳不
Thumbnail
可能是受了持續看孤獨的美食家的潛移默化影響,看到燒肉店就想要進去吃一下。原本是點個簡餐就可以解決的午餐,硬是升級成了大餐。既然臨時決定要吃大餐,而且還被各種升級加價購,那就轉換一下心情,好好品嚐這些料理吧! 而且呢,因為被店家推薦而讓預算在爆表後還持續往上升,但也不能全怪店家,他們的原則一定是會對每
Thumbnail
可能是受了持續看孤獨的美食家的潛移默化影響,看到燒肉店就想要進去吃一下。原本是點個簡餐就可以解決的午餐,硬是升級成了大餐。既然臨時決定要吃大餐,而且還被各種升級加價購,那就轉換一下心情,好好品嚐這些料理吧! 而且呢,因為被店家推薦而讓預算在爆表後還持續往上升,但也不能全怪店家,他們的原則一定是會對每
Thumbnail
這個過年看了幾部影片,其中一部反諷感極微強烈的,就是五星饗魘。單純聽劇名以為是在講述美食文化的影片,看了以後你會思考:當我們所吃下去的食物,是吃下去食物給你的滿足感,還是食物以外的東西?擺盤、服務、人、還是儀式感? 劇情從一對主角瑪格與男友泰勒開始敘寫,兩人到偏遠小島上的高級餐廳「霍桑」享用美食,這
Thumbnail
這個過年看了幾部影片,其中一部反諷感極微強烈的,就是五星饗魘。單純聽劇名以為是在講述美食文化的影片,看了以後你會思考:當我們所吃下去的食物,是吃下去食物給你的滿足感,還是食物以外的東西?擺盤、服務、人、還是儀式感? 劇情從一對主角瑪格與男友泰勒開始敘寫,兩人到偏遠小島上的高級餐廳「霍桑」享用美食,這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
Thumbnail
這就像問:該吃什麼東西?我總說,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吃的東西」。像麵疙瘩,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裏糊糊的一堆料,但聞起來是那麼的香,一口下去是那麼的鮮,嚼著嚼著又不斷有驚喜的好料美味,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只是不設門檻的往嘴裏送。
Thumbnail
這就像問:該吃什麼東西?我總說,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吃的東西」。像麵疙瘩,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裏糊糊的一堆料,但聞起來是那麼的香,一口下去是那麼的鮮,嚼著嚼著又不斷有驚喜的好料美味,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只是不設門檻的往嘴裏送。
Thumbnail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花大錢吃美食,卻沒有滿足的感覺?比如早早敲定的生日派對,或期待很久的節慶大餐,總和想像中有落差,甚至覺得花這麼多錢享受,還不如像往常般,吃巷子的那家小麵店,更舒服更自在?種種不值得的想法,原因都和「期待感」有關。
Thumbnail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花大錢吃美食,卻沒有滿足的感覺?比如早早敲定的生日派對,或期待很久的節慶大餐,總和想像中有落差,甚至覺得花這麼多錢享受,還不如像往常般,吃巷子的那家小麵店,更舒服更自在?種種不值得的想法,原因都和「期待感」有關。
Thumbnail
如果要創業許多人第一想到便是餐飲業,同樣是餐飲食材和製成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店剛開顧客會因為新鮮而買單,六個月後人潮也退的差不多。但有些店家商品其實也還好,人潮卻不退反增? 有次我和女兒去家剛開的店吃飯時,當時還在試營運沒什麼人潮,點完餐後我對女兒說:以後這家店人會很多。女兒不相信的回答:可
Thumbnail
如果要創業許多人第一想到便是餐飲業,同樣是餐飲食材和製成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店剛開顧客會因為新鮮而買單,六個月後人潮也退的差不多。但有些店家商品其實也還好,人潮卻不退反增? 有次我和女兒去家剛開的店吃飯時,當時還在試營運沒什麼人潮,點完餐後我對女兒說:以後這家店人會很多。女兒不相信的回答: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