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菜就開始的品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翡冷翠一家兼賣肉類熟食與火腿的老餐廳櫥窗菜單,那四張牛皮紙菜單寫的是,右上方/燉牛肉醬尖管麵,右下/ 酒渣白蘭地烤牛肉與燉馬鈴薯,左下/燉豬腳,左上/菌菇手工寬麵,牛肝菌喔

翡冷翠一家兼賣肉類熟食與火腿的老餐廳櫥窗菜單,那四張牛皮紙菜單寫的是,右上方/燉牛肉醬尖管麵,右下/ 酒渣白蘭地烤牛肉與燉馬鈴薯,左下/燉豬腳,左上/菌菇手工寬麵,牛肝菌喔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raw-image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色、食材、醬汁開始,這是飲食慣習使然、也是一種行為模式或認知程序的開端,以這張義大利麵餐廳的菜單來說;

  • 以醬汁類別來選 / 因為是選擇到義大利麵餐廳,所以會有部分人對傳統、或常見的義大利麵醬有所熟悉,可以直接找喜歡的醬進行選擇,然後在用餐的過程中跟以前的品嘗經驗進行比較,萬一喜歡的醬卻沒有搭配喜歡的食材時,如想吃有肉類的青醬麵,當菜單上沒有提供這個選項時,只能遷就於其他醬汁,如此就會讓品嘗的期待值下降,妥協的心態直接造成品嘗時的不耐不願,這餐嘗起來很可能就不美,除非另選的醬汁恰好成為新寵,嗯,這是另一段開發品嘗想像力的故事。

話說回來,目前市場上的青醬義大利麵,至少有七成都是做成海鮮或蔬食口味,從九O年代義麵進入台灣市場的發展軌跡來看,早期的美式義麵餐廳便只供應海鮮青醬麵,而在最初的那十幾年裡,市面上為數不多的中文義麵食譜裡,青醬也是只做成海鮮口味,雖然可以說成是青醬適合搭配海鮮,但當年廚界的創作量能與消費者(品嘗者)意識都尚有不足,因此「海鮮青醬」更是一個美式、亞洲(主要是日本)業界的傳統,直到二O一二年後,因體驗消費、社群媒體等的崛起,「我要吃肉」的市場心聲,才逐漸被重視,才開始有餐廳弄個炸雞炸豬、烤個雞腿薄牛、炸個軟殼蟹中卷···放青醬麵上就是了嘛,純粹商業化操作,誰管料理品味有沒有脈絡呢 !

其實有些肉類還是可以搭配青醬麵的,臘肉、羊排、竹筍等都是。

  • 以食材來選 / 這是很多追求口腹之慾者的主要點餐法,吃肉、還是吃海鮮,蝦子有幾隻、肉有多重、蛤蠣干貝給多少等等,當他發現奶油培根麵的培根,不像早餐店那麼長長地幾條,而是只有幾塊小小的脆丁,初見一上桌的麵,就是滿滿的失落感,更不用說牛乾菌麵裡找不到什麼「牛」,更教何處話淒涼 !
  • 以性價比來選 / 普遍被消費者提到的「性價比」,通常指的都是以划算的價格買到超值的事物,點餐時的考慮,大抵會拿料理中的食材成本與售價做比較,比如這菜單裡的雞肉寬麵,「雞肉,一塊大雞腿不過百來元,這麵裡也沒幾塊肉,怎麼賣四百多元啊 ?」,殊不知雞肉品質的價格差異很大,即使不用桂丁雞、薩索雞這些高價雞,一般的仿土雞要能嚐得出來有好的風味的話,至少都得養個三個半月以上,這樣的雞肉價格可是直接翻倍,遠非無味的常見肉雞可比,何況一道麵裡還有其他的食材成本,並且最重要最貴的成本在於料理的技藝,廚師的經驗、創意、堅持、良心、熱情、美感素質等等,都決定一道料理的神韻品味,只是廚師的這些價值,常常被用餐消費者給無視,創意無價。

選擇這道蘑菇雞肉麵,嗯,雞肉我知道,常吃,蘑菇我也知道,奶油醬就是奶奶的,最後看到上菜時不多的雞肉,就覺得貴,覺得無聊。

  • 其他 / 僅有少部分的人,能從菜單中推測料理的完成度,從而判斷美味的程度,例如剛剛提到的雞肉寬麵,這外文菜單上寫的是寬帶麵(pappardelle),因此這麵應該會搭配濃重的醬汁,因此這道麵的問題便在於如何保持濃郁同時又要吃不膩,方法很多端看廚師如何掌握。

上述這些點菜時出現的幾種點菜態度,其實反映出了個人對這一餐的視角,這是一種被稱為「期望的疆界」的心理機制,可以說是個人的主觀偏見、更可以理解為想要得到自己期待的感受,潛意識裡用來指示想吃到好吃的醬、想吃到許多食材、想吃到很道地義式、想吃到跟市面上不同的創意等等,每一種出發點,都會在點餐時形成期望,進而影響品嘗的理解與欣賞,將品嘗劃地自牢形成疆界,讓品嘗的感受從一開始就是終點的呈現,就跟站在同一個角度只能欣賞一種風景,但其實只需原地轉個幾度,就能擁有不同的視野,品嘗的開始與過程,都包容許多層面的美感,不必在用餐的體驗中,刻意剝離任一種理解、愉悅、或享受。

目前有許多的精緻美食,創作者已逐漸形成某種風格,因此菜單上只寫著幾樣主食材,便是希望讓點菜者能打破期望的疆界,自由自在地招喚自己的美感經驗,能充分體驗主客觀的料理判斷,獲得用餐的樂趣與美感。

稍微複雜的菜單,又該是如何啟動點菜、如何品嘗呢

稍微複雜的菜單,又該是如何啟動點菜、如何品嘗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佳居門食習錄的沙龍
9會員
62內容數
2025/04/29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Thumbnail
2025/04/29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Thumbnail
2025/04/27
這家noodle cafe是人氣義大利麵Pastio餐廳的姊妹店。Pastio 的義大利麵似乎很少以義大利的真實道地被討論,卻無礙吸引超旺的人氣,可見在消費經驗當道的現在,所謂的真實 / authentic (同一性),是由當下的經驗所掌握,符旨是流動的意義,當主流消費群認定你是義大利味,你就是義
Thumbnail
2025/04/27
這家noodle cafe是人氣義大利麵Pastio餐廳的姊妹店。Pastio 的義大利麵似乎很少以義大利的真實道地被討論,卻無礙吸引超旺的人氣,可見在消費經驗當道的現在,所謂的真實 / authentic (同一性),是由當下的經驗所掌握,符旨是流動的意義,當主流消費群認定你是義大利味,你就是義
Thumbnail
2025/04/17
這家2024才開幕的喜鵲,主廚是一位大鬍子的紐西蘭籍廚師,以其無國界的料理風格,散發著澳洲咖啡館的時尚與活力,無疑地便包含美食體驗所應具備的認知與探索行為,喜鵲的料理乍看似乎沒有脈絡(嗯,就說是無國界囉),卻又能恰到好處地以某種文化菜系為主,另一種文化的菜系為輔,既單純熟悉、又充滿驚奇的探索
Thumbnail
2025/04/17
這家2024才開幕的喜鵲,主廚是一位大鬍子的紐西蘭籍廚師,以其無國界的料理風格,散發著澳洲咖啡館的時尚與活力,無疑地便包含美食體驗所應具備的認知與探索行為,喜鵲的料理乍看似乎沒有脈絡(嗯,就說是無國界囉),卻又能恰到好處地以某種文化菜系為主,另一種文化的菜系為輔,既單純熟悉、又充滿驚奇的探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
Thumbnail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Thumbnail
可能是受了持續看孤獨的美食家的潛移默化影響,看到燒肉店就想要進去吃一下。原本是點個簡餐就可以解決的午餐,硬是升級成了大餐。既然臨時決定要吃大餐,而且還被各種升級加價購,那就轉換一下心情,好好品嚐這些料理吧! 而且呢,因為被店家推薦而讓預算在爆表後還持續往上升,但也不能全怪店家,他們的原則一定是會對每
Thumbnail
可能是受了持續看孤獨的美食家的潛移默化影響,看到燒肉店就想要進去吃一下。原本是點個簡餐就可以解決的午餐,硬是升級成了大餐。既然臨時決定要吃大餐,而且還被各種升級加價購,那就轉換一下心情,好好品嚐這些料理吧! 而且呢,因為被店家推薦而讓預算在爆表後還持續往上升,但也不能全怪店家,他們的原則一定是會對每
Thumbnail
你知道嗎?關於飲食經驗的討論,其實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是感官直覺的感受,吃下一樣食物,我們本能覺得意猶未盡,覺得胃口盡失..... 接著,我們不妨將飲食多加上一層滋味:異國飲食。如果在大啖異國美食之餘,我們能多吃進一些對於這個國家文化的認識,也就不枉這些食物飄洋過海,落地台灣,落地在眼前的這個餐盤。
Thumbnail
你知道嗎?關於飲食經驗的討論,其實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是感官直覺的感受,吃下一樣食物,我們本能覺得意猶未盡,覺得胃口盡失..... 接著,我們不妨將飲食多加上一層滋味:異國飲食。如果在大啖異國美食之餘,我們能多吃進一些對於這個國家文化的認識,也就不枉這些食物飄洋過海,落地台灣,落地在眼前的這個餐盤。
Thumbnail
喜歡吃麵的程度比飯多一點。 但並不是每種麵條都好,香港人放在雲吞湯裡頭那種黃色細麵我就始終不慣,一股子鹼水味兒。
Thumbnail
喜歡吃麵的程度比飯多一點。 但並不是每種麵條都好,香港人放在雲吞湯裡頭那種黃色細麵我就始終不慣,一股子鹼水味兒。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
Thumbnail
這就像問:該吃什麼東西?我總說,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吃的東西」。像麵疙瘩,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裏糊糊的一堆料,但聞起來是那麼的香,一口下去是那麼的鮮,嚼著嚼著又不斷有驚喜的好料美味,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只是不設門檻的往嘴裏送。
Thumbnail
這就像問:該吃什麼東西?我總說,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吃的東西」。像麵疙瘩,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裏糊糊的一堆料,但聞起來是那麼的香,一口下去是那麼的鮮,嚼著嚼著又不斷有驚喜的好料美味,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只是不設門檻的往嘴裏送。
Thumbnail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花大錢吃美食,卻沒有滿足的感覺?比如早早敲定的生日派對,或期待很久的節慶大餐,總和想像中有落差,甚至覺得花這麼多錢享受,還不如像往常般,吃巷子的那家小麵店,更舒服更自在?種種不值得的想法,原因都和「期待感」有關。
Thumbnail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花大錢吃美食,卻沒有滿足的感覺?比如早早敲定的生日派對,或期待很久的節慶大餐,總和想像中有落差,甚至覺得花這麼多錢享受,還不如像往常般,吃巷子的那家小麵店,更舒服更自在?種種不值得的想法,原因都和「期待感」有關。
Thumbnail
如果要創業許多人第一想到便是餐飲業,同樣是餐飲食材和製成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店剛開顧客會因為新鮮而買單,六個月後人潮也退的差不多。但有些店家商品其實也還好,人潮卻不退反增? 有次我和女兒去家剛開的店吃飯時,當時還在試營運沒什麼人潮,點完餐後我對女兒說:以後這家店人會很多。女兒不相信的回答:可
Thumbnail
如果要創業許多人第一想到便是餐飲業,同樣是餐飲食材和製成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店剛開顧客會因為新鮮而買單,六個月後人潮也退的差不多。但有些店家商品其實也還好,人潮卻不退反增? 有次我和女兒去家剛開的店吃飯時,當時還在試營運沒什麼人潮,點完餐後我對女兒說:以後這家店人會很多。女兒不相信的回答:可
Thumbnail
不久前在一家牛排館用餐,服務生依照慣例會問「有沒有來過」、「知道我們的點法嗎」之類問題;並在點好某些類型(通常是大塊、但肉質稍差的部位)的牛排之後,來上一段這樣的台詞:
Thumbnail
不久前在一家牛排館用餐,服務生依照慣例會問「有沒有來過」、「知道我們的點法嗎」之類問題;並在點好某些類型(通常是大塊、但肉質稍差的部位)的牛排之後,來上一段這樣的台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