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看開一點!」
這句話榮登「十大無效安慰語句」榜首,可以說最沒建設性又讓當事人完全感覺不到同理心的,就是這句話。
到底「看開」是要「看開」什麼?
面對內在衝突複雜的個案,我們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去安慰他幫助他呢?
小揚前兩天剛跟佩琪分手,在工作上、下班後的時間都過的渾渾噩噩,完全走不出來。
阿德是小揚的大學同學,畢業後雖說不上天天見面,但一直保持著不錯的互動。從社交平台上看到小揚把「穩交」取消之後,主動聯繫了小揚,想要碰個面喝杯酒。
小揚遠遠見到老朋友,勉強露出微笑。兩個人先是話了幾句家常之後,阿德話鋒一轉,直接切入主題:
「我有看到你臉書的感情狀態有更改,是...是跟佩琪分手了嗎?」阿德小心翼翼地試探。
小揚開始跟阿德訴說他這幾年來有多麼愛佩琪、為了兩個人的感情付出多少心力、為什麼佩琪完全不懂他?
而阿德則是試著從各個角度切入來安慰小揚,但都被小揚以「我也知道啊!」、「我有試過了!」、「我現在就是走不出來啊!」等等消極的回應反駁。
講著講著,阿德也逐漸覺得小揚好像怎麼都說不通;不過就是分手、女朋友再找就好了啊!犯得著這樣折磨自己嗎?
阿德看著趴在吧檯上埋著頭的小揚,不禁搖搖頭:「我跟你說!你這樣不行!你得要看開一點。」
「看開一點?怎麼看開一點?」小揚抱著空酒瓶抬起頭,斜著眼看著阿德。
阿德說:「你這個樣子就是完全看不開!外面的世界還有這麼多花花草草,何必單戀一朵花?失戀哪有什麼?多走多看、外面世界這麼大!」
小揚咬著牙、站起身來:「你只會叫人看開一點看開一點!你以為我不想嗎?你以為說看開就看開嗎?」
越說越大聲、越說手腳比劃越大。
一股熱氣順著血管衝上臉頰,小揚覺得腦袋嗡嗡作響、開始有點聽不太到自己的聲音。然後說出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一句話:
「你他媽算什麼廢物朋友!?我如果說看開就看開、早就走出來了!有必要來這邊給你糟蹋嗎?」話一邊說,小揚覺得自己的視線開始濕潤模糊,逐漸看不太清楚阿德的身影。
阿德不發一語,良久。他的樣子在小揚眼中逐漸化成一團濕潤潤的黑影。
黑影站起身來,又好一陣子。小揚卻只是低著頭盯著自己的腳尖,不敢去看。
影子走出店外。
小揚癱軟在位子上,抱著頭像個孩子似的哭了起來。
「迷宮視角」與「上帝視角」
當我們告訴當事人,對遇到的困境要看開一點,多半是希望他能夠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看這件事情的走向發展。
殊不知當事人的內在歷程,在此時此刻是錯綜複雜的。
這就像是你走在一個迷宮當中,而局外人則是懸浮在迷宮上方看見迷宮全貌。
迷宮中,每個轉角後的「怪物」、「陷阱」、「機關」對上帝視角的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顯而易見。我們可以輕易地看見迷宮出口、可以看到牆後面就有可以回復精神的補藥、也可以找到兩三條路線、可以輕易繞過角色面前的敵人。
但對處在迷宮視角的當事人來說,除了感受到每個轉角前的緊張喘息外,還得奮力對抗潮水而來、無止盡的折磨。他看不見出口、不知道哪裡可以休息、甚至找不到一絲方法,來逃避一個可能是最後壓垮他的稻草莖。
上帝視角,就是看見事件的全貌、抓到事件的後設。迷宮視角,則是缺乏後設能力。至於是否能做到?則跟心態無關
後設:Meta。「元」的意思。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訊息背後的訊息。
「抓到各種事物的後設」其實是一種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培養來達成。雖然也不乏許多神童未經訓練就能夠針對單一知識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但大多也只在學習領域上能做到罷了。
而當我們被困境推到懸崖口時,能救起我們的不會是單一知識的具備。而是對自己生命處境、情緒狀態的全面掌握。這意味著你抓到了後設、也代表著你對困境擁有更多選擇。
要如何培養這樣的後設能力呢?
框架之外有更大的框架、需掌握更多後設
- 我們可以這樣做個練習:首先,畫一個圓圈。在圓圈中央寫下你目前最想要解決的問題,如下圖:
- 接著,在這個核心圓外,在畫上一個圈,在第二層圓圈中寫下比核心問題更大的框架(這意味著為核心問題的更高框架、需掌握更多後設)
有了感情,你才會有失戀的問題。「感情」為失戀的更高框架
- 然後,從這個內容點往兩側、延伸出其他3個你認為是一樣重要、但不同性質、不同事件的同層級內容,如下圖:
- 依照第二層,我們在外面畫上第三個圓圈,從第二層的四個內容、各自再推導出三個針對這件事情賦予的意義。最後我們會得到一個三層的圈圈、有著17個大小不一的內容。如下圖:
- 先別著解決核心問題。我們先想像自己能完全掌握中間的圈圈的4個內容。
回到這張圖,如果能同時掌握感情、工作、健康、休閒。那會是怎樣的你呢?想像一下
- 接著再想想,想像中的我,已經能完全解決這4個內容,那相較於真實的我,他是多具備了什麼能力、或是多做了什麼行為呢?
- 把需要的能力、行為列出來,如果沒有靈感可以在最外圈來找。
列不出第二圈要具備的能力及行為嗎?可以看一下最外圈給你靈感
堆切圈
我想你大概已經抓到這個技術,跟所謂的「想開一點」、「看開一點」有什麼樣的關係了。
看開一點,是勸當事人以不同的角度看到事件,但卻沒有為他指明方向。他可能從身在迷宮中的第一視角抬頭看。這樣看,映入眼簾的不會是天空,只會是斑駁漆黑的坑道頂板。
想開一點,則是希望當事人掌握更多後設能力,藉此以掌握到事件的全貌、甚至是生命的全貌。
利用這個堆切圈的思考技術,可以讓你的思維不斷在大框架、小框架中遊走。你可能會比較熟悉的心智圖,就是屬於小框架的思考工具,它可以幫助你把很虛無飄渺的事情越畫越詳細。
而堆切圈是同時具備大的思維、又引發你自行探詢小的必要行動。這個過程會幫助到你逐漸掌握每個生命領域所需要的後設。更重要的是,他能幫助你在理性及感性中切換、同時讓你抓回過去的資源、又能夠展望未來。
喔對了,堆切圈不是什麼NLP的技巧,這是我獨創、從以前就在用的思考技術。不過NLP中的向上歸類、向下歸類、後設模式在這思維過程中都會用到。
所以這篇文章我要放進NLP的專題分頁中,我不管。
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有幫助到你,請幫我點擊下面右邊的鼓掌圖示、這可以幫助我寫出更好的內容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