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你有邏輯、所以能被催眠(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不過,有些人並沒聚焦在文內提供的方法、而是著眼在文章引用了邏輯、但卻不談更多邏輯的細節,那他們的回應就會有著比較多的指教。


以及,在YT頻道上,也有人看了影片後說我廢話太多了。


不過老實說,廢話多是應該的,因為其實當中有很多支線的延伸,在上一篇文章及影片中是刻意跳過的。


當我們直接用「讓觀眾嘗到果實、而不必去看枝葉」的方式,讓各位快速理解如何讓對話時邏輯更完整時、就是會有些反效果。


反效果是什麼呢?就是明眼人會發現,有些東西是得先談談的,否則這個果實能不能吃、為什麼這樣吃?很容易引起一種應解而未解的、很不舒服的好奇感。


只能說,從心理學的角度溯源回頭聊邏輯,會有很多很多的支線。


細一點的支線就有關於邏輯學從哲學的延伸改變邏輯學家如何定義邏輯邏輯在生活中的體現?等等的話題。但這個跟這個專題定位相差太遠,我們就先跳過。


比較粗的支線則有:「邏輯是什麼?」「為什麼在對話中兼顧上一篇的四項重點、就會有邏輯?」


更粗一點的支線則是:「心理學的專題、為什麼沒事要跟人家聊邏輯呢?」


今天的文章、主要就解上面比較粗的支線三個問題。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邏輯是什麼?」


邏輯是研究「人類如何思考、判斷事物」的一門學問。


舉個例子:現在如果拋下一個命題,叫做:「一隻貓能不能吃?」


相較於我們直接判斷一隻貓能不能吃而言,邏輯就先不管那是不是隻貓?那是生物學的事情。


也不去討論,吃貓是不是合理的?那是道德觀感、以及國家文化的問題。


邏輯是去研究,無論你覺得能吃、或是覺得不能吃,你腦中「推出」這個想法的方式是什麼?順序是什麼?


你是「如何」思考及引用過往經驗後,得出這個觀念的?


邏輯研究這個「得出多個觀念、將多個觀念放在命題中判斷」的過程,在過程之下,你要把命題定位在吞下一隻貓或是吃下一顆蘋果都無所謂。關鍵在於,邏輯學者認為這個「推導過程」一定有些規律跟順序,是同樣發生在你我的大腦之中的。


有發現嗎?邏輯研究的重點,聚焦在思維產生的結構、跟語言表達的結構。


這點跟NLP強調的內在歷程、視聽觸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可以說邏輯跟NLP一樣、都是屬於「研究大腦如何研究、判斷眼前現象」的後設知識、同屬在認識論的範疇。


在認識論這層知識高度之下,邏輯不關心現實層面的是非對錯、只關心結構是否完整。


結構完整、不代表論述正確、結構完整,不代表說服效力更強、但結構完整,則在語言表達上,更能夠被對方理解你的主觀想法。


那這裡就會再延伸出一個問題「什麼是邏輯該有的結構?」


這個問題,就正好與我們今天要聊的第二個問題不謀而合。



二、為什麼兼顧上期所說的四個要素、說話聽起來就會有邏輯?


快速複習一下,讓人覺得你的表達有邏輯的四元素分別是:「背景」、「主體」、「主體間的關係」、「引援代定的結論」


而這四種元素在一段對話中完整出現後,就會形成邏輯最基礎的結構。


這段結構就是所謂的「三段論」


「三段論」最早可以推到亞里士多德,他在「工具論」這部著作的前半部,有簡單的提及三段論分為A型、B型、I型。這方面我不是專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這邊我只取與本篇文章有關的內容來敘述


在亞里士多德的研究下,簡單描述三段論的結構,就是2個前提、1個結論。


我們在思考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先拉出第1前提,並在第1前提的框架下、表達出第2前提與他的關係。


舉例:「有聽說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只要是生物,抓來都先吃吃看的習慣」


以上就是第一前提。


第二前提就是:「那麼、如果上一句話是真的、那麼貓咪作為一種生物,日本人肯定也吃過。」


從這裡,就可以看到上一篇文章中:「背景、主體、主體間關係、引援待定的結論」四個元素中的三個已經現形了。


「背景」就是我們整篇文章開頭的例子,貓咪能不能吃這件事情,一路被我解釋至這裡的文本流程。


「主體」則有這篇文章、我、你、舉例中的貓、舉例中的日本人。


「主體間的關係」則有:你讀著我寫出來的文章、試著把邏輯這件事情理解得更清楚;在這過程中我用了例子。而例子中討論貓能不能吃?日本人會吃。


三個元素都清楚了、接著就是加入最後一個引援待定的結論


繼續在吃貓的例子下,結論就是:「日本人吃過貓、所以貓咪當然可以吃」


好,現在你回過頭來檢視這個例子。


‧「日本人抓到新生物都會吃」---前提1


‧「貓咪是生物的一種、所以日本人會吃」---前提2


‧「所以,貓咪當然可以吃」---結論


這樣就是一個三段論的呈現。


因此,當你掌握了四元素、你的論述就會是照著基本三段論的模式在走。


那你的意見表達就會清楚、立場明確。


不過,縱使是三段論的型式,在這裡你還是有可能覺得我的推論結論有問題,這時候,你會回頭看看前提是否正確。


例如你可能會說:「從來沒聽過日本人會吃新生物啊!誰說的?」認為我的前提有誤。


又或著:「就算日本人會吃生物、也不代表他們會吃貓啊」


也可以說:「就算他們都吃貓好了,也不代表這樣吃貓會被允許啊!」


所以,最後的結論在日常對話中、會被描述成引援待定的結論。因為聆聽者不一定能接受這個觀點。


這也呼應了我們上一期文章的觀點;也就是---即便你邏輯完整、也不一定能說服對方。


同時,這也帶來今天這篇文章的第三個待解決的疑問;堂堂心理學的粉專頻道、為什麼要來聊邏輯?


「因為,正因為你有邏輯、所以你才能被說服、被催眠。」


三、邏輯與催眠的關係?


從上面的三段論的架構來看,一段論述能不能被人接受,會來自4個因素,包括「判斷及命題是否引發對方接受的情緒」「前提是否正確」「兩個前提間的關係是否縝密」、「前提至結論的過程是否具解釋力」


後三個跟邏輯密切相關、而第一個則跟聽者的認知的世界觀相關。


「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一書中大量引用川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的言論、如驅逐移民、在墨西哥邊境蓋牆、嘲諷對手等話題,到最後當選的結果來看,即便語言不符合邏輯,但只需要引發聽者的認同感、刺激到恐懼、等相關情緒產生,說服依舊能發生。


而一個人能被引發什麼情緒?則是看聽者的經驗。一個因為國家滅亡流離失所的吉普賽人或是猶太人、對於國家主權認同的相關議題,就是會比台灣人來得更容易被牽動情緒。


即便引發這些情緒時的語言或文字邏輯不完整,也同樣有較高的效力驅動他們的愛國心。


所以,催眠師只要在口語上稍稍沾到邏輯的邊緣、接著全力往「判斷及命題是否引發對方接受的情緒」衝刺即可。後面三點全部都可以忽略。


這樣就能從當事人邏輯思維中(意識),找到通往潛意識的入口。


要做到這些,「催眠」的整個流程、就是先藉由有邏輯(但未必正確)的口語描述、表示出因果,等待聽者對於催眠師的信任產生。


而後,在逐漸放棄因果、放棄邏輯、放棄前提是否正確、放棄前提間關係事不縝密、而專注聚焦在引發當事人的內在情緒。


例如彭博老師、郭謙老師常使用的催眠引導詞:「當你專注聽著我聲音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你就能讓自己放鬆下來。」


如果聚焦在「聽著我聲音...」跟「放鬆下來」之間的因果關係,你會發現非常薄弱,到底為什麼光聽著我的聲音就能放鬆下來?


不過,即便他們之間的關連並不縝密,但我還是會老老實實地先使用前提、再結論的架構、或者是說「假的因果關係」的架構。


當然,這過程是必要的。鋪排這樣的假因果關係在催眠中稱之為「呼應、引導」你可以更直接地說,呼應階段就是說出「因為」、引導階段就是說出「所以」:


「因為你持續放鬆,所以你會覺得兩隻腳越來越無力、像是融化的蠟燭...」


「而當你完全放鬆下來後、你就能慢慢看見一片綠油油草皮...」


「因為草皮非常寬闊,所以你浮動的心情,也跟著慢下來...慢下來」


這邏輯上看來不縝密的催眠引導詞,因為一直躲在因果關係的偽裝網下、以及當事人眼下就是乖乖的坐在催眠椅上所產生的認知失調,所以時間一長,案主必然會接受這樣不是真正因果的因果關係。


最後,他就能被彭博老師、郭謙老師施作潛意識宮殿、前世回溯、聖光瀑布、次人格建立等等的催眠內容。


因此,催眠根本不是什麼超能力的展現、也不是什麼體質特異、能彙集能量的巫師、靈媒。


只是一群相當了解語言結構、以及大腦認知的人,在滲透我們對邏輯依賴的認知,進而能夠有辦法影響潛意識療癒你的正常人。


明白這些,下一篇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挖掘延伸的問題:「催眠師會運用那些邏輯漏洞來進行催眠?」





想學習更多心理學、催眠、NLP技巧嗎?

或是有身心靈、療癒師創業打算呢? 彭博會在這些地方出沒:

彭博的IG

彭博的臉書粉專

NLP、催眠、心理學學習官方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學|NLP|催眠】 彭博
134會員
80內容數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2023/09/20
放馬後炮的人在想什麼?老二哲學怎麼回事?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不管你做什麼決定,他都有意見。 ​不是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好、要嘛就是喜歡馬後炮。 ​事情當發生了、結果明朗了,他才補一句「早就跟你說過聽我的....」 ​ ​這種看起來只會出一張嘴的人,心裡在想什麼呢? ​他其實對自己的判斷頗
Thumbnail
2023/09/20
放馬後炮的人在想什麼?老二哲學怎麼回事?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不管你做什麼決定,他都有意見。 ​不是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好、要嘛就是喜歡馬後炮。 ​事情當發生了、結果明朗了,他才補一句「早就跟你說過聽我的....」 ​ ​這種看起來只會出一張嘴的人,心裡在想什麼呢? ​他其實對自己的判斷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會讀書的人意志力都很強嗎?」 這篇文章會破解「意志力」的迷思,讓你更輕鬆地抵抗誘惑。 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吧!
Thumbnail
「會讀書的人意志力都很強嗎?」 這篇文章會破解「意志力」的迷思,讓你更輕鬆地抵抗誘惑。 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吧!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前言: 你是個有邏輯的人嗎? 你覺得什麼是邏輯思考呢? 今天我要來分享先前上女力學院的線上課程— 由牧羊妮講師主講的邏輯思考課, 我挑選出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特別針對想要條理表達的人會很有幫助喔! 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什麼是邏輯,你會怎麼表達呢? 「邏輯就是做好分類」
Thumbnail
前言: 你是個有邏輯的人嗎? 你覺得什麼是邏輯思考呢? 今天我要來分享先前上女力學院的線上課程— 由牧羊妮講師主講的邏輯思考課, 我挑選出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特別針對想要條理表達的人會很有幫助喔! 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什麼是邏輯,你會怎麼表達呢? 「邏輯就是做好分類」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一個簡單的意念,就足以轉化物質世界!
Thumbnail
★一個簡單的意念,就足以轉化物質世界!
Thumbnail
所謂高我/靈魂,在我的想像中會說像這樣的話:「你不覺得這樣很刺激有趣嗎?體驗人生百態啊!很難寫沒關係啊,就是要這樣才有挑戰!重點是, 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們都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喔喔喔!怎樣, 有沒有心動一點?」(推銷員狀態?)
Thumbnail
所謂高我/靈魂,在我的想像中會說像這樣的話:「你不覺得這樣很刺激有趣嗎?體驗人生百態啊!很難寫沒關係啊,就是要這樣才有挑戰!重點是, 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們都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喔喔喔!怎樣, 有沒有心動一點?」(推銷員狀態?)
Thumbnail
早先,我發布了一篇「如何讓你說話有邏輯」解釋了邏輯跟日常溝通的關聯性的文章,又發布「因為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的影片。 影片當中呢,我從催眠師的角度、幫你拆解、分析了為何「催眠跟邏輯」息息相關。阿也很不小心的、在文章中,留下一個坑。 今天就來解釋、催眠師如何運用邏輯漏洞
Thumbnail
早先,我發布了一篇「如何讓你說話有邏輯」解釋了邏輯跟日常溝通的關聯性的文章,又發布「因為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的影片。 影片當中呢,我從催眠師的角度、幫你拆解、分析了為何「催眠跟邏輯」息息相關。阿也很不小心的、在文章中,留下一個坑。 今天就來解釋、催眠師如何運用邏輯漏洞
Thumbnail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Thumbnail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