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管制藥物(3) 成癮者走不出的迴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通常會把毒品視為一種原因,是一個人成癮、不事生產以及最終因為毒品而犯罪的原因,但其實,對許多毒癮者而言,毒品是一種結果,是他們暫時解決心理問題、憂鬱、生活壓力甚至是童年創傷的方法,也是他們所知唯一有效的方法。

我知道這很難以接受,因為在我們過去的認知中,毒品應該是有一種化學鉤跟迷醉性,讓所有接觸毒品的人無法自拔,從而破壞了他們原本的大好人生,但上述的說法中,成癮者根本沒有什麼「原本的大好人生」,吸毒只是他們一段破碎人生導致的結果。

化學成癮的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尼古丁是香菸中的成癮物質,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網站中,你可以找到這樣一段研究:「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在追蹤期間能成功戒菸的個案比例為17%,相較於對照組能成功戒菸的個案比例只有10%,顯示尼古丁替代療法有其效果,但相對的也有其有限性。」

發現了嗎?解決了化學問題的戒菸,只比靠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高一點點,兩者都低得可憐。你可能覺得尼古丁化學成癮性不夠高,但在哥倫比亞大學藥物成癮專家Carl Hart博士的研究中,即使連續高劑量地使用成癮性最高的快克及冰毒,也只有大約10%的人會因為化學原因成癮。

Carl Hart的著作《High Price》是研究藥物成癮必讀經典

Carl Hart的著作《High Price》是研究藥物成癮必讀經典

也就是說,無論是抽菸、喝酒或是使用其他麻醉效果及成癮性更強的藥物,生理的藥癮都不是關鍵因素,其實這項事實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每天,醫院中都大量使用嗎啡來舒緩病人手術後的疼痛,但這些人出院後並沒有成為毒蟲,也沒見到毒品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對吧?

除了高估化學鉤之外,另一項常見的誤解是毒癮者都是享樂主義者,也就是認為毒品成癮主因是吸食後帶來的快樂讓人沈迷,進而產生心理依賴,使人不去處理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我想大家成年後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酒精吧?在包含英國前首席藥物顧問David Nutt的研究在內,已經有許多科學證據證實,酒精產生的心理依賴性比大麻還要高,那如果我們把這一套邏輯搬到酒精上呢?

喝酒是為了開心嗎?當然。酒精會不會造成心理依賴?當然會。那我們接觸了酒精之後,人生毀了嗎?我想多數人應該沒有吧?如果你有一個朋友,明知隔天早上要上班,今晚卻執意要喝到不省人事,那你會覺得是酒造成的問題,還是會懷疑朋友的人生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

這才是多數毒癮者的真實情況,吸毒不是因為他們化學成癮戒不掉,更不是因為他們沈迷享樂不努力,而是他們陷入解決不了的狀況,只能繼續麻痺自己。所以離開Carl Hart博士的實驗後,只有3%的人在下個月繼續使用快克,越戰時吸食海洛因紓解壓力的美軍,回國後95%的人就不再吸毒,他們都沒有經過什麼治療,他們只是離開令他們吸毒的高壓環境,回到他們熟悉的人際關係中。

這表示,過去單方面研究非法藥物與使用者之間的生理、心理關係是不夠的,在藥物與用藥者之外,還有一項更關鍵的因素就是環境,當人陷入糟糕的處境,身邊又缺乏信賴的人可以幫助他時,毒品就會成為他們唯一的解答。

這也代表,我們過去嚴厲的毒品政策是錯誤的,每當我們抓到一個吸毒的孩子,他就會進到監獄或勒戒所認識更多藥頭,他的前科會讓他難以找到好工作,他受到的歧視會讓他無法交到好朋友,他原本就是處境不好才會吸毒,但我們面對吸毒者的態度跟政策,更讓他的生活雪上加霜,使出獄後他無處可去,只能回頭,繼續其他用藥者生活在一起。

吸毒這種犯罪跟販毒、暴力或金錢犯罪不一樣,透過刑罰跟勒戒只能解決生理跟心理的成癮,但只要他回到那個環境,相同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就會再次成為吸毒犯,監獄反而成為他逃避的所在。這才是為什麼95%的美國士兵離開越南就停止用藥,而75%的台灣吸毒犯,卻只能活在吸毒、服刑、出獄、吸毒、再次入獄這種循環中的主因,嚴厲的禁毒手段,一直都不是在救人,而是在逼人、甚至殺人。

在葡萄牙,幾乎所有「毒品」的使用都已經除罪化,轉而把經費用在輔導吸食者重新就業,15年來他們吸食毒品人口下降了一半;在瑞士,有合法的吸毒場所,由政府提供最純的海洛因,結果他們無論是吸食人數或是HIV交叉感染人數都顯著下降;在溫哥華,他們開放注射室由醫療人員陪伴毒癮者注射及諮詢後,10年內毒癮重災區的毒品相關的死亡案件減少了8成;更不用說荷蘭,政府還拍影片來教育人們「如何正確使用娛樂藥物」,他們毒品成隱的人數遠低於歐盟平均水平。

這些行之有年的政策都再再告訴我們,毒品政策的重點絕不該是懲罰,反而是用毒除罪化跟醫療前置化後,更可以讓吸毒人口回到該有的日常生活,不只對他們好,對整體社會也好。

最後還是要再次強調,用毒除罪化只是針對吸食者,不等於「毒品無罪」,即使在全面除罪的葡萄牙,販毒仍要接受相當嚴重的刑責。用毒除罪化基於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傷害都來自於需求,而現今嚴厲的毒品政策,只會更容易逼使吸食者不斷地吸毒,甚至為了籌措吸毒的經費進而販毒,反過來造成更多人吸毒。

現今台灣的監獄中,有50%的受刑人是因為毒品犯罪,用毒除罪化後,我們可以把省下的資源轉投入在吸毒的前置醫療中,由政府提供醫療用藥,讓醫生嚴格控管病人的使用情形,減少社會的歧視,也讓這些人正視自己的問題並接受治療,當他們都進到醫院,街頭沒有吸毒者,當然也不會有毒販,這可能才是真正能減少毒品犯罪的政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0/06/16
有些權利我們本不該放棄,有些生命我們本不該失去。
Thumbnail
2020/06/16
有些權利我們本不該放棄,有些生命我們本不該失去。
Thumbnail
2020/04/20
Winchester是華盛頓大麻合法化成功的重要推手,但時至今日,她依然不抽大麻、也討厭別人吸食大麻,她推動大麻合法化的原因完全是出於理性,因為禁止大麻衍生的傷害,遠比大麻本身造成的傷害還大。
Thumbnail
2020/04/20
Winchester是華盛頓大麻合法化成功的重要推手,但時至今日,她依然不抽大麻、也討厭別人吸食大麻,她推動大麻合法化的原因完全是出於理性,因為禁止大麻衍生的傷害,遠比大麻本身造成的傷害還大。
Thumbnail
2020/04/19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認為,透過啟靈藥配合心理輔導,對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有幫助,在三個月的治療後,有近半數病患的憂鬱程度大幅降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則把啟靈藥用在戒菸治療上,在3次療程後,半年觀察期內約有8成的人成功戒菸,遠高於目前所知的所有戒菸治療法。
Thumbnail
2020/04/19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認為,透過啟靈藥配合心理輔導,對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有幫助,在三個月的治療後,有近半數病患的憂鬱程度大幅降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則把啟靈藥用在戒菸治療上,在3次療程後,半年觀察期內約有8成的人成功戒菸,遠高於目前所知的所有戒菸治療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挫折與痛苦,誰沒有經歷過?有人選擇運動紓解壓力,有人看電影尋找慰藉,也有人透過酒精或毒品來逃避。然而,吸毒酗酒的選擇往往導向惡性循環,特別是對成癮者而言,毒品或酒精的短暫快感,最終卻成了深陷無法自拔的枷鎖。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挫折與痛苦,誰沒有經歷過?有人選擇運動紓解壓力,有人看電影尋找慰藉,也有人透過酒精或毒品來逃避。然而,吸毒酗酒的選擇往往導向惡性循環,特別是對成癮者而言,毒品或酒精的短暫快感,最終卻成了深陷無法自拔的枷鎖。
Thumbnail
毒品害人一生,但我們總是討論如何戒毒,或是毒品的辨認方式。鮮少去了解這些吸毒者勒戒或戒毒後的生活。他們回歸社會後,是重拾人生,抑或是再次墮落。我們又該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Thumbnail
毒品害人一生,但我們總是討論如何戒毒,或是毒品的辨認方式。鮮少去了解這些吸毒者勒戒或戒毒後的生活。他們回歸社會後,是重拾人生,抑或是再次墮落。我們又該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Thumbnail
一直到徒步環島回來後,總算快把這本書看完了,發覺差點錯過了一本寶藏,
Thumbnail
一直到徒步環島回來後,總算快把這本書看完了,發覺差點錯過了一本寶藏,
Thumbnail
成癮時常指的是某個人無法自拔的深陷某種單一重複的行為或物品,這些行為或物品可能包含對於乾淨的執著、瘋狂的購物與施打毒品。然而這樣的描述,卻過度簡化行為的成因,尤其近來諸多研究也指出多數成癮並不是因為有人天生喜歡毒品, 而是因為我想逃避什麼而施打毒品。
Thumbnail
成癮時常指的是某個人無法自拔的深陷某種單一重複的行為或物品,這些行為或物品可能包含對於乾淨的執著、瘋狂的購物與施打毒品。然而這樣的描述,卻過度簡化行為的成因,尤其近來諸多研究也指出多數成癮並不是因為有人天生喜歡毒品, 而是因為我想逃避什麼而施打毒品。
Thumbnail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11年1月所調查的「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為台灣最氾濫的毒品,其對於人們的生理、心理皆造成巨大的損害。據調查,戒治甲基安非他命的復發率十分高,可能是源於該藥物對於認知功能的損害,導致成癮者較難控制自己的用藥行為。
Thumbnail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11年1月所調查的「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為台灣最氾濫的毒品,其對於人們的生理、心理皆造成巨大的損害。據調查,戒治甲基安非他命的復發率十分高,可能是源於該藥物對於認知功能的損害,導致成癮者較難控制自己的用藥行為。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香菸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癌症風險,對於頭腦的影響也適非常深遠的。尼古丁導致的戒斷症狀與成癮症狀,對吸菸者來說,才是決定能否戒菸成功的關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常見的尼古丁戒斷與成癮的臨床表現症狀。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香菸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癌症風險,對於頭腦的影響也適非常深遠的。尼古丁導致的戒斷症狀與成癮症狀,對吸菸者來說,才是決定能否戒菸成功的關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常見的尼古丁戒斷與成癮的臨床表現症狀。
Thumbnail
了解何謂成癮: 使用大麻究竟會不會導致成癮?大麻應該合法化嗎?
Thumbnail
了解何謂成癮: 使用大麻究竟會不會導致成癮?大麻應該合法化嗎?
Thumbnail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為《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第二版)》這本書作推薦。台灣每年為了成癮物質耗費的社會成本超過百億,然而就如同本書內容所提到成癮問題的產生,本身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趨力的結果,而在藥物—背景—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形塑了個別化的用藥情形。也因此,成癮行為經常是冰山外顯的一角,許多
Thumbnail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為《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第二版)》這本書作推薦。台灣每年為了成癮物質耗費的社會成本超過百億,然而就如同本書內容所提到成癮問題的產生,本身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趨力的結果,而在藥物—背景—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形塑了個別化的用藥情形。也因此,成癮行為經常是冰山外顯的一角,許多
Thumbnail
我們通常會把毒品視為一種原因,是一個人成癮、不事生產以及最終因為毒品而犯罪的原因,但其實,對許多毒癮者而言,毒品是一種結果,是他們暫時解決心理問題、憂鬱、生活壓力甚至是童年創傷的方法,也是他們所知唯一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我們通常會把毒品視為一種原因,是一個人成癮、不事生產以及最終因為毒品而犯罪的原因,但其實,對許多毒癮者而言,毒品是一種結果,是他們暫時解決心理問題、憂鬱、生活壓力甚至是童年創傷的方法,也是他們所知唯一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Thumbnail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