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少年的追尋》第十二章

《松林少年的追尋》第十二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十二章】齋戒

P.208:
每個人都受著一股無名力量驅策,即便百般不願,仍不自覺地朝著無形的目標前進,使馬拉松選手跑了三○公里路,用盡身體養分,處於近乎自我消耗狀態下,依舊朝著終點奔跑;也使世界各地偉大的宗教領袖,強迫自己走向殉難或勝利之路;而絕大多數人們處於苦難與挫折,是因為他們拒絕回應這股力量。這是一股內在的聲音,是一種「召喚」。


P.209:
這個「召喚」就是我們想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渴望能像吹過山中草原的清涼微風般,與自然一起移動。在我的心中,這股「召喚」就是想要體驗潛近狼所說「與大地一體」的渴望。我不知道這代表什麼,但是我很想體驗它,甚至需要這個體驗。我有種感覺,覺得經歷這個體驗是我的命運。除此之外,我完全不想為其他理由而活。這不僅是我的天命,似乎我這一生也將為此而終。
但我確實受到某種力量的驅策。當其他人在世界上尋找方向之際,那股我喚不出名字的力量,使我甘願在森林中度過數不盡的日子。那股力量甚至強烈到使我放棄種種一般人認為重要的事物,而寧願靜坐在兔子的足跡旁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看著風如何對那足跡展現魔法。這股力量是想要冒險的驅策力,促使我赤身裸體走入森林,在林中單獨度過一年。這股不單只是故作勇敢的力量,使我在面對野生動物時,完全沒有自我防衛的意圖。


P.210:
這股「召喚」來自我的存在的深處,我無法解釋,只能回應它。我覺得自己若無法跟隨這股神秘力量而行,這輩子將永遠快樂不起來,生命也將錯失某種重要的東西,使自己變成與周遭環境失聯的異類。
人類自土地生長而出。然而不知為什麼,卻與自己的根出之地失散了。我渴望能重回人類的根,渴望瞭解並找到適存之地。
似乎每個找到自我並能全然瞭解的人,都曾在追尋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運用到齋戒。我知道,若要回應內在的召喚,這將是我必須體驗的關鍵步驟。
透過飢渴、幻覺、靈境與絕望,我的齋戒引領我來到這個地步。來到筋疲力竭與近乎死亡的點。我的問題已不再是能否找到自我,而是,我是否能夠活下去,或者即將死去?


P.214:
我在這個遠離人群卻有歸屬感的地方,感到溫暖而安全。躺在這裡,比躺在某個潔淨旅館床舖上乾淨的床單之間,更讓我覺得自在。螞蟻是我的床伴,風是我的音樂,松針是我的被毯,松枝是我的屋頂。
安全感不是來自雙重鎖鑰、有鐵鍊拴住的鐵門,而是內在,來自自然之靈,來自知道自己處於應歸屬的地方。這個地方為我而生,沒有人在此胡亂砍樹,為了搭蓋建築物而在土地上留下傷疤。我感到安全、輕鬆自在。


P.216:
我轉身從窩巢中爬出來,意外走進一個前所未見的美麗草原中。那草原以緩和的坡度朝著我昨天跨越的小溪傾斜而下,溪畔站著兩隻母鹿。陽光使晨霜閃閃發亮,鳥兒鳴唱,溪水奔流,明亮燦爛的景致和溪畔低頭喝水的兩頭美麗生物,這一切頓使心情不禁奔騰了起來。我內心充滿了感恩之情,教人又想哭又想笑。這一刻的美,實在難以言喻,讓我不禁在爬出松林後,在旁邊屈膝跪下,與微風融為一體,感謝自然之靈於此時此刻的存在。


P.217:
我早已學會要吸收每一刻的全貌,看見環繞在周遭的一切,而不去擔憂錯過的事物。人們總是從一處匆忙地趕到另一處,卻錯過之間的一切。他們趕忙赴約,然後抱怨時間不夠用,但我已經脫離了這個模式。這樣的態度使時間融入片刻之中,使人能完全沉浸於周遭環境的細節中。對我而言,我只能說,那是處於恩典之中的情境。
森林對待死亡的方式多麼優雅,野地中的死亡多麼美麗。在這裡,死亡獲得的不是哀悼,反而是被以如此令人驚豔的方式慶祝著。樹葉先變得明亮、然後枯槁掉落,失去色彩的樹木於是開始哀悼。哀悼是對的,失去色彩是自然的,但也只是短暫的,只有一季如此。落葉變得枯黃,然後腐敗,養分將再度進入土地,滋養為它們帶來生命的樹木。如此自然,如此美好,如此簡單,然而大部分的人都錯過這個美景。我們掃落葉,燒落葉,我們將落葉堆疊起來,等候垃圾車來收集。其實,我們應該允許風施展它的魔法,用落葉為我們織就一張美麗的地毯。


P.218:
我們是如此地專注於秩序,一切都必須有其定位,結果卻錯過萬物的自然秩序。對我們來說,落葉是不整潔的,必須掃除。草皮上出現落葉,等於宣告我們的失職與懶惰。落的消失顯示我們有秩序、有紀律,並且引以為豪。真希望所有人都能加入我的行列,不只是人的親身參與,而且能感受我精神的所在,能放鬆心情,能輕柔地在萬物之間遊盪,體會它的秩序與美麗。真希望能有這一天,我心想。


P.219:
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想使地面變得更便利的欲望,卻讓地球傷痕累累,面目全非,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生存。人類從大地索取,卻無法回饋。人類害怕大地,將大地視為必須與之競爭主權的敵人,甚至在要回歸大地永眠時,也得將自己包裹在金屬與水泥之中。「塵歸塵」變成了「塵歸水泥」。是恐懼抑或是貪婪,驅使我們摧毀自己生存的基礎?「塵歸金屬,土歸水泥!」
是什麼使我們否認自己的根源,逃避自然的結局?我從書上讀到埃及人藉由防腐技術來否決死亡。早在那時候,人類即已遠離了真相。印第安人認為,死亡是生命非常真實的一部分,不該逃避,反而應該加以瞭解與體悟。有些印第安人會被赤身裸體地埋入他們源起的大地,自由腐化,與土地融為一體。

raw-image


avatar-img
屘寶💞熟年南㚘
18會員
637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屘寶💞熟年南㚘 的其他內容
【跋】 P.299: 湯姆是個幸運的白人,因為他有幸得到古老的阿帕契印第安族的智慧傳承。因為他的傳承,我們才有機會看見紅人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是如何體現,看見他們如何與自然共同生活,而不只是生活在其中。 湯姆所傳達的,是生命的參與,一種與萬物同在、平等共生的精神。透過參與,把人的視野暫放一邊,我們才
【第十五章】另一個起點 P.278: 將近一年前,兩位朋友請我在週末,帶他們進入紐澤西南部的松林荒原,教他們我一直掛在嘴邊的求生技術。我同意了,我們度過愉快的週末。行程結束之際,他們堅持付費。 「為什麼?」我問道。 「我們在這個週末所學的,遠比在大學植物與動物課程中學的更多。在大學,每學分我們得付三
【第十四章】愛的本質 P.269: 朱蒂說:「請留下來用餐。」 「不行。我沒有任何付出。」當我說出這話時,凱莉的眉頭揚了揚,不知道該對這樣的話做何反應。 保羅懇求著:「拜託你留下,好嘛。你可以去採茶。」 凱莉大叫:「這裡沒法採茶,傻瓜!」 「當然可以,」我立刻回答,「這裡到處都有茶。」 「不行,茶只
【跋】 P.299: 湯姆是個幸運的白人,因為他有幸得到古老的阿帕契印第安族的智慧傳承。因為他的傳承,我們才有機會看見紅人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是如何體現,看見他們如何與自然共同生活,而不只是生活在其中。 湯姆所傳達的,是生命的參與,一種與萬物同在、平等共生的精神。透過參與,把人的視野暫放一邊,我們才
【第十五章】另一個起點 P.278: 將近一年前,兩位朋友請我在週末,帶他們進入紐澤西南部的松林荒原,教他們我一直掛在嘴邊的求生技術。我同意了,我們度過愉快的週末。行程結束之際,他們堅持付費。 「為什麼?」我問道。 「我們在這個週末所學的,遠比在大學植物與動物課程中學的更多。在大學,每學分我們得付三
【第十四章】愛的本質 P.269: 朱蒂說:「請留下來用餐。」 「不行。我沒有任何付出。」當我說出這話時,凱莉的眉頭揚了揚,不知道該對這樣的話做何反應。 保羅懇求著:「拜託你留下,好嘛。你可以去採茶。」 凱莉大叫:「這裡沒法採茶,傻瓜!」 「當然可以,」我立刻回答,「這裡到處都有茶。」 「不行,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