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恐慌性拋售

2020/04/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市場的下跌有兩個成分,一是實質面、景氣面的轉壞,另一則是恐慌心理。
疫情發生後,一開始人們還不清楚要如何估計經濟的衝擊,所以,會逐步下修對未來的預期。只要風險還存在,這種估計都算是大膽的猜測而已,可是,也因為有風險,所以會要求較高的報酬率來補償所要承擔的風險,使得本益比會略低。
一旦風險逐漸減低,人們的恐慌心理也將逐漸消退,這時就比較不會有超跌或超賣的情況了。
恐慌心理所造成的拋售會因恐慌心理的消退而跟著消退,於是, 因為恐慌心理所造成的行情會遇到獲利了結的賣壓而吐回去,比較不容易持久。

在下跌過程中,景氣轉壞的衝擊比較容易持久,恐慌心理所驅動的拋售則容易來得快,去得快。短期內會充分發洩的,是恐慌心理所造成的那種跳水式的拋售,至於實質因素帶來的的下跌則通常會緩跌,持續探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嘉隆
吳嘉隆
總體經濟學家,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班時,受教於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dmund Phelps。現有志於推廣經濟與投資的普及教育,提升台灣投資人對現象的解讀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