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人類發生疫情,那動物們還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he Year Earth Changed 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Convid-19(a. k. a.武漢肺炎),這個詞從2019年底開始出現,現在已經變成日常生活的熟悉用詞。
人類受到武漢肺炎影響,世界各地的疫情促使觀光活動、製造生產、交通移動等人類的經濟活動大幅減少,好像整個人類世界開始停擺了,但這時候的動植物們過得如何呢?他們還好嗎?可能不只還好,而是過得更好了。
之前跟朋友聊天時,有人問到:如果動物也從人類感染了武漢肺炎,造成大規模族群感染的話怎麼辦?

到目前為止,好像有被感染的動物都是家庭寵物、動物園裡的動物跟人頻繁接觸,與野外族群隔絕的個體,所以朋友的擔心並沒有發生,但如果真的發生,真的替人類製造生態浩劫的罪行再添一筆。
《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The Year Earth Changed)是2021年的紀錄片,由英國僅次於英王伊莉莎白的最有名老人David Attenborough 大衛老先生旁白,敘述從 2020到2021年人類自從武漢肺炎疫情四起,尤其歐美等許多國家進入封城之後,人類以外的生物到底都怎麼活得,不僅是怎麼活得,還是怎麼活得更好。

人類活動包含工廠生產、汽車交通、觀光旅遊,人類的文明發展順勢地逐步佔據更多的天空、水體和土地,都市的擴張使人很難看到其他非人住民的存在,但這一切都在人類活動削減甚至停止之後變得不一樣了。印度人很高興的發現,他們竟然可以從自己所住的地方清楚看到喜馬拉雅山,在那之前,他們的視線總是被工廠廢氣遮住。2020年4月,國際遊客數量減少了一億一千四百萬,海灘遊客人數幾乎降為零,使海龜得以好好產卵,平常南非遊客和人類眾多的來往,會讓企鵝爸媽不得不東躲西藏,減少從海裡到陸地之間移動的次數,如今沒有人來煩他們,他們增加了下海捕魚、上岸餵食幼鳥的次數,提高幼鳥存活率。獵豹捕到獵物後,必須要以輕柔低調的聲音呼喚小朋友來吃這個他大到拖不動,放著又會被偷走的獵物,但這呼喚如果太大聲,又會暴露幼獸的位置,使他們受到掠食者攻擊,少了到非洲的遊客所帶來的轟隆隆吵鬧的汽車引擎聲和驚呼連連的喧嘩聲,他終於可以小聲又有效安全的把孩子叫來。這些種種都提高了動物的存活率,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這只是我從影片中摘出的幾個例子,紀錄片也只是從世界各地眾多的例子當中擷取幾個來分享而已,由於這一年多來人類不得不自我隔離,讓出活動空間、犧牲自己的方便,人類以外的世界可以欣欣向榮、生機蓬勃,難怪有人說,如果沒有人類這個物種,其他物種應該都能長命百歲。但沒辦法,除非全人類集體自殺,否則大概情況就是如此。人類的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但願意主動犧牲自己的舒適,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步伐和生活方式卻有如龜速。希望不要每次都要用疫情這種代價慘烈的理由,才能喚醒那麼一小小小部份的良知,開始願意與其他生物共存。
Live, and let live. (自己要活,也要放別「人」一條生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391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幾天看了Netflix 的記錄片 《東京女子偶像流》,片裡用AKB48等女子偶像團體崛起來談「御宅族」,大多數的御宅族都是大學以上到40、5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可能是上班族或是無業,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和大把鈔票追星,看到這些14-22歲的小女生唱唱跳跳、堆起微笑溫柔地聽他們說話,然後覺得自己青春有活
人類在地球上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對地球做了什麼?
前幾天看了Netflix 的記錄片 《東京女子偶像流》,片裡用AKB48等女子偶像團體崛起來談「御宅族」,大多數的御宅族都是大學以上到40、5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可能是上班族或是無業,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和大把鈔票追星,看到這些14-22歲的小女生唱唱跳跳、堆起微笑溫柔地聽他們說話,然後覺得自己青春有活
人類在地球上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對地球做了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