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自然荒野,安頓疏離的生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住在山裡的社區有一個最特別的景觀,就是從大清早到深夜都有人在散步。
清晨散步的大多是已退休的資深公民,至於晚上散步的大多是上班族下班後邊散步邊遛狗。總是覺得,願意接近大自然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人。
接近大自然的好處,除了對身體健康或多識鳥獸蟲魚的名字這種心智上的增進之外,還有心理上的好處,比如紓解壓力放鬆精神緊張,以及重拾好奇心與對生活的熱情;但是除了這身與心兩個層次之外,其實還有更高階的,屬於靈的部份。
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其實這對在課程中沒有哲學課,或者在學習或成長中也沒有宗教課的華人教育系統中,尋求生命意義,也就是人從哪裡來,人會到哪裡去,人的生命與宇宙萬物之間的關係為何?......這種屬於靈性的大哉問,通常也是宗教所嘗試的解答的,也是尋求已矣的人類最終安身立命之所在。
但是,大部分的華人在成長中沒有太多機會思考這靈性的層次,大都只在為求生存奮鬥的物質有形世界中打轉,當然,我們還是有些所謂民間信仰的祭祀,但是這些恐怕目的還是為了解決我們在現實社會所遭遇的困頓。
可是生命的意義為何?這個大哉問總會在某個時刻逼問我們。選擇某個宗教信仰,然後全心託付,是大多數人的解決方法,但是,若不想依附宗教信仰的話,如何安頓自己?
或許我們可以回到宗教的源頭,也就是所有宗教的創始先知悟道的所在―大自然,直接進入那思考生命本源的場域去感受。是的,所有宗教都是在大自然中誕生,在大自然中傳道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自然荒野中體會到,雖然人都會死,但是生命會延續,正如同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意思,只可惜隨著人類文明演化,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這是人類與自然生命疏離才會有的恐懼,從古至今,與荒野大地始終保持接觸的原住民部落,與自然共處中會發現,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活動中斷,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發給民眾現金,幫人民渡過沒錢生活的困境,這大概是歷史上少見、政府不是向老百姓徵稅而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發錢的角色。  當然,這是特殊狀態,但是在人工智慧起飛的時代,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有專家估計,未來至少會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工作人口永遠找不到工作,
我們覺得「非常雜亂」的森林,正是許多生物的家,反而我們整理得太乾淨的花園,只有少數幾種昆蟲可以生長。  我們每個人從小被父母老師不斷地耳提面命,東西用完要收拾歸位、隨時洗手保持乾淨……為了要當一個好孩子,久而久之大家都變成了「愛整齊先生」。  當然,師長教我們規矩並沒有錯,但是假如做得太極端,除了自
前一陣子到南部演講,接送我來回高鐵站的朋友忽然說:「你們台北人都比較瘦!」「咦?!」我好奇他為什麼有如此感覺。  「因為你們台北人都搭捷運,上上下下走樓梯,然後從捷運站到目的地也是會走上一段路,不像我們到哪兒都開車或騎摩托車直到門口,根本就沒有機會走路。」  想一想的確好像也是如此,在東京或巴黎習慣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活動中斷,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發給民眾現金,幫人民渡過沒錢生活的困境,這大概是歷史上少見、政府不是向老百姓徵稅而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發錢的角色。  當然,這是特殊狀態,但是在人工智慧起飛的時代,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有專家估計,未來至少會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工作人口永遠找不到工作,
我們覺得「非常雜亂」的森林,正是許多生物的家,反而我們整理得太乾淨的花園,只有少數幾種昆蟲可以生長。  我們每個人從小被父母老師不斷地耳提面命,東西用完要收拾歸位、隨時洗手保持乾淨……為了要當一個好孩子,久而久之大家都變成了「愛整齊先生」。  當然,師長教我們規矩並沒有錯,但是假如做得太極端,除了自
前一陣子到南部演講,接送我來回高鐵站的朋友忽然說:「你們台北人都比較瘦!」「咦?!」我好奇他為什麼有如此感覺。  「因為你們台北人都搭捷運,上上下下走樓梯,然後從捷運站到目的地也是會走上一段路,不像我們到哪兒都開車或騎摩托車直到門口,根本就沒有機會走路。」  想一想的確好像也是如此,在東京或巴黎習慣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自然醒:從大自然到本然、從甦醒到覺醒   隨著民眾日益重視休閒生活,加上臺灣本具大山大海,走向大自然早已蔚然成風,倘佯山水之間更是令人嚮往。但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有更多深化的課題。親近大自然,藉以放鬆身心,作為忙碌生活的調節,固然
Thumbnail
放下執著才能看見眼前的美景。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別以為,一個人就不能行走,就形單影隻。只要你融入自然,那麼你就會被自然界擁抱。” “田埂上走一走,你就能夠發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是的,我在池上一點都不孤單,大自然向我展現它的神奇奧妙,也環抱著我,給我能量。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生存的基礎 尊重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在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裡,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也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忽視和破壞。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回歸尊重自然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我們存在的基石,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 人類與自然相伴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一直相伴。在這個共生的過程中,我們學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自然醒:從大自然到本然、從甦醒到覺醒   隨著民眾日益重視休閒生活,加上臺灣本具大山大海,走向大自然早已蔚然成風,倘佯山水之間更是令人嚮往。但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有更多深化的課題。親近大自然,藉以放鬆身心,作為忙碌生活的調節,固然
Thumbnail
放下執著才能看見眼前的美景。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別以為,一個人就不能行走,就形單影隻。只要你融入自然,那麼你就會被自然界擁抱。” “田埂上走一走,你就能夠發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是的,我在池上一點都不孤單,大自然向我展現它的神奇奧妙,也環抱著我,給我能量。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生存的基礎 尊重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在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裡,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也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忽視和破壞。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回歸尊重自然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我們存在的基石,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 人類與自然相伴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一直相伴。在這個共生的過程中,我們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