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避開‘第二波’疫情,我們又開始強制戴囗罩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記得最近指揮中心一直說,自從臺灣解封,一般民眾也解放了,開始不戴口罩,勤洗手。這些天天都在廣播提醒,於是大家都當耳邊風,大家只是做個樣子,【戴口罩,入高鐵,進高鐡,缷囗罩】,到處都是。

於是,從5個強制戴囗罩,一下令不久,很快就下令是8大塲所必需全載口罩😷。在沒有效疫苗接種或藥物治療下,是如何有效避開這‘第二波’疫情的衝擊?科學家早已紛紛拿出証據:「戴上口罩😷,是避開‘第二波’疫情,最有效的工具」。

戴上口罩😷

是避開‘第二波’疫情,最有效的工具


英國🇬🇧

英國劍橋大學 Britain’s Cambridge and Greenwich Universities的一項最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

口罩,可以有效降低,仍然日益增長的感染浪潮。

研究人員聲稱,大量使用口罩,可以減緩傳播的疾病,並且配合隔離措施相結合,可以防止COVID19 未來的波浪侵襲。

劍橋大學的流行病學專家理查德·斯圖特Richard O. J. H. Stutt 說:“我們的研究分析,非常支持民眾日常生活可以持續戴上口罩。”他進一步說:“如果民眾廣泛使用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好習慣。尤其是在疫苗出現之前,民眾戴著口罩,也可安心重新開展,其疫後經濟活動。

研究成果

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國際期刊:

SARS-CoV-2是通過被感染者呼出的空氣中的飛沫傳播出來的,尤其是在我們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感染飛沫傳播和通過空氣和表面傳播的各個階段數學模型研究。主要研究想法是結合不同封鎖限制🚫策略,分析在這些策略下,使用口罩的不同情況。

為了研究流行病,專家使用R數,它等於一個人向其傳播病毒的人數。為了使大流行消退,R值必須小於1。

研究模型發現:


人出現症狀之前使用口罩,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R值降低

如果在人出現症狀之前使用口罩,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R值降低效果是比不戴口罩的兩倍。

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

如果至少有50%的人口例行生活中有戴口罩,則其R值會減少到小於1



有50%的人口例行生活中有戴口罩,則其R值會減少到小於1

有50%的人口例行生活中有戴口罩,則其R值會減少到小於1

美國🇺🇸:

劍橋大學的研究結果與德州農工大學最近的另一項研究一致:

這項工作著眼於在武漢,意大利和紐約的傳播趨勢和緩解措施並得出結論:

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是一種有效且廉價阻止的傳染病,最佳的工具。

這項研究進一步說說:“【戴上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和【接觸者追踪】(例如實名制,或下戴app追蹤軟體),這些三合一,可以阻止covid-19未來大流行的再侵襲。

為什麼要臺灣民眾,又全戴上口罩😷?

答案就是:目前只有【30%】左右的民眾戴口罩

【30%】,這是非常危險⚠️的指標。

台灣的提醒: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宣布大解禁的第一天,指揮中心就針對「社交距離對社會的影響」提出科學化模型的模擬報告 :

指揮官表示,如果民眾有70%的有口罩服從度,200天左右,台灣就會到醫療緊繃的臨界點,面臨到醫療可能要崩解的時候,但如果有80%口罩服從度,相對安全,達到醫療緊繃的時間就可以拉得很長,能夠把病人都服務好,希望能達到「90%的人都滿乖的戴上口罩,才能比較放心。

台灣研究證實防疫新生活 :

a.如果【2個人都戴口罩】,可以減少70%感染 。

b.如果只有【1個人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也可以減少60%感染。

如果落實防疫新生活,確實可以減災。提醒民眾在室內可以維持社交距離1.5公尺,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不能維持就務必戴口罩,兩者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這樣,將來的全體的曲線就可以變平,遏制措施也可以持續放寬。

正如英國劍橋的醫生Richard O. J. H. Stutt:總結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表示 :

“ 我的口罩可以保護你,你的口罩可以保護我”

raw-image

阻止‘第二波’疫情的工具之一,你準備好了嗎?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為表示“應將口罩作為抑制傳播和挽救生命的工具之一。” WHO 指出,在公共交通,商店和擁擠的環境中,在沒有足夠能力採取控制措施或隔離距離困難的區域,當局仍然鼓勵戴上口罩。
COVID19 防疫,肯定全民職責,而不是只有指揮中心人員的職責。於是,戴上口罩😷吧!你愛你的家人,尤其是家中的老人,你責無旁貸的戴口罩😷過好健康快樂的生活。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兩週前3月2日的日本新聞報導,日本醫療專家擔心春末到夏天新冠病例又會增加。 理由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日本新冠疫情擴大時,那些自然感染的人3個月後又可能再次感染。
Thumbnail
兩週前3月2日的日本新聞報導,日本醫療專家擔心春末到夏天新冠病例又會增加。 理由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日本新冠疫情擴大時,那些自然感染的人3個月後又可能再次感染。
Thumbnail
撇除否定科學的持份者,「反對疫苗」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疫苗安全與否,而是疫苗背後的政策......
Thumbnail
撇除否定科學的持份者,「反對疫苗」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疫苗安全與否,而是疫苗背後的政策......
Thumbnail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Thumbnail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Thumbnail
對於這些民眾來說,自己必須承擔健保給付外的費用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新冠肺炎畢竟是突然的額外風險,我們認為防疫險對這些人尤其重要,至少可以減少染疫對經濟的額外重擊。 因為防疫險是責任險中,已經是承保內容最像醫療險的商品了
Thumbnail
對於這些民眾來說,自己必須承擔健保給付外的費用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新冠肺炎畢竟是突然的額外風險,我們認為防疫險對這些人尤其重要,至少可以減少染疫對經濟的額外重擊。 因為防疫險是責任險中,已經是承保內容最像醫療險的商品了
Thumbnail
黃瑽寧醫師X柳子駿牧師~雙師相遇特別企劃!防新冠肺炎,到底要不要打AZ疫苗?│ 今天不講理SP【今天五四三】點評:黃瑽寧醫師的比喻「第一劑AZ+第二劑莫德納=被卡車撞兩次」太精闢!14日新增本土案例29例(聯合新聞網),台灣南北部皆傳確診案例,人心惶惶。指揮中心按照慣例,在下午召開記者會直播
Thumbnail
黃瑽寧醫師X柳子駿牧師~雙師相遇特別企劃!防新冠肺炎,到底要不要打AZ疫苗?│ 今天不講理SP【今天五四三】點評:黃瑽寧醫師的比喻「第一劑AZ+第二劑莫德納=被卡車撞兩次」太精闢!14日新增本土案例29例(聯合新聞網),台灣南北部皆傳確診案例,人心惶惶。指揮中心按照慣例,在下午召開記者會直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