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王丹:美國對華政策的五個新動向

更新於 2020/06/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圍繞疫情起源和責任歸屬的爭論,很可能導致中美關係發生實質性的意義深遠的變化。
過去幾十年,中美之間的關係時好時壞,但都不至於徹底的破裂,在中方來說,這叫做「鬥而不破」。所謂「破」,指的其實就是經濟脫鉤、政治對抗,乃至軍事衝突。雙方關係風風雨雨,但一直沒有走到這樣的「破」的境地。然而,最近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新的動向,頗為值得注意。這包括:

白宮和國會都有動作

一、白宮的新銳鷹派代表人物,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前不久用中文發表演說,從「五四」運動入手,向中國人民發聲,呼籲民主自由。這個動作頗為罕見,有兩個原因:第一,川普上台以後,對於中國的講話很少觸及政治民主化的問題;第二,博明此人是典型的政務官,一向比較低調,現在的高調有點一反常態,不太可能是一時興起。
二、5月7日,美國共和黨籍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宣布,將成立15人「中國特別工作組」(China Task Force),聚焦中國影響力行動,經濟威脅,以及科技野心,由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擔任主席。
這個小组宣布要檢討廣泛的中國議題,包括中國針對美國大專院校、智庫、新聞媒體展開的滲透行動,對美國政府和其盟友造成的經濟威脅,以及試圖取得科技優勢等行為,也會調查武漢肺炎起源和傳播,預計10月之前就會發表第一份建議報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隨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疫情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表達了要求中國承擔責任的訴求,中國政府的反應,就是發動了「戰狼式」外交。這波「戰狼式」外交有一個罕見的特點,那就是完全拋棄外交語言,大量使用類似「文革」時期的批鬥會上使用的咒罵用語,來攻擊其他國家的政界要人。
哈維爾筆下所揭示的捷克這個國家,其政治現實及背後的原因,與今天的中國有太多雷同之處。這當然可悲地證明了,中國的政治文明落後世界多麼遠,但同時也提供給我們機會,預估中國捷克化的程度及可能。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民主轉型,台灣社會的威權陰影還是相當深。在去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曾經橫掃一切的「韓流」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陰影,以及陰影的龐大。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還有這麼多人對威權時代如此懷念?
所有政治轉型的比較研究都承認,不同的政權性質,決定了轉型路徑的不同。前文我們介紹過,今天中國的政權性質,就其主體而言,是蘇丹式政體。這樣一個政體,有可能轉型嗎?如果轉型,可能會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針對蘇丹式政體的轉型問題,兩位作者作了一些總結⋯⋯
在中國結束「文革」,開始改革開放以後,關於中國的政體問題,外界公認已經不再是毛澤東時代的極權主義或者法西斯主義,而進入了鄧小平為代表的威權主義或者後威權主義。關於新政體的描述,可以說五花八門,但最為貼近中國現實的,我認為還是本書作者提出的「蘇丹式政體」。
困擾著台灣民主的,除了來自內部的保守勢力之外,台灣的自我定位,或者「國家正常化」問題,才最需要予以重視和進行深入討論。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民主的鞏固。
隨著疫情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表達了要求中國承擔責任的訴求,中國政府的反應,就是發動了「戰狼式」外交。這波「戰狼式」外交有一個罕見的特點,那就是完全拋棄外交語言,大量使用類似「文革」時期的批鬥會上使用的咒罵用語,來攻擊其他國家的政界要人。
哈維爾筆下所揭示的捷克這個國家,其政治現實及背後的原因,與今天的中國有太多雷同之處。這當然可悲地證明了,中國的政治文明落後世界多麼遠,但同時也提供給我們機會,預估中國捷克化的程度及可能。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民主轉型,台灣社會的威權陰影還是相當深。在去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曾經橫掃一切的「韓流」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陰影,以及陰影的龐大。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還有這麼多人對威權時代如此懷念?
所有政治轉型的比較研究都承認,不同的政權性質,決定了轉型路徑的不同。前文我們介紹過,今天中國的政權性質,就其主體而言,是蘇丹式政體。這樣一個政體,有可能轉型嗎?如果轉型,可能會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針對蘇丹式政體的轉型問題,兩位作者作了一些總結⋯⋯
在中國結束「文革」,開始改革開放以後,關於中國的政體問題,外界公認已經不再是毛澤東時代的極權主義或者法西斯主義,而進入了鄧小平為代表的威權主義或者後威權主義。關於新政體的描述,可以說五花八門,但最為貼近中國現實的,我認為還是本書作者提出的「蘇丹式政體」。
困擾著台灣民主的,除了來自內部的保守勢力之外,台灣的自我定位,或者「國家正常化」問題,才最需要予以重視和進行深入討論。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民主的鞏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最近有一件事需要處理,優先度高於對於這個系列的維持。除此之外,最近的國隋情勢也進入一個低潮期,在這個虛假的穩定中很少東西能寫。年中預計恢復連載。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最近有一件事需要處理,優先度高於對於這個系列的維持。除此之外,最近的國隋情勢也進入一個低潮期,在這個虛假的穩定中很少東西能寫。年中預計恢復連載。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