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FIRE運動錢鬍子推手專文推薦

2020/05/1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想獲取金錢與自由,必須背離消費主義

— 彼特.阿登尼(Pete Adeney),美國知名部落客 錢鬍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
現代生活日趨榮華富貴,前所未見。相較於過往,汽車愈來愈快、電視愈來愈大,食物更加便宜了(按平均收入比例而言)。可是,為何卻看似難以達到收支平衡?
原因在於:有一個精心設計且技藝高超的巨大行銷陷阱,坐落在我們與「快樂度日,實現理想人生」這個真切目標之間;引誘我們陷入忙碌、奢華、壓力、困惑的存在感,而現今的人幾乎都這樣過活。這個陷阱有時稱作「消費主義」(consumerism),但它如此普世共通且精心偽裝,大多數人只好稱為「現實」。
在諸如美國此類的富裕國家,幾乎所有人活在這個陷阱的虎口之下。我們找到薪資最優的職務,勤奮工作,幾乎耗盡全部空閒時間以換取金錢,然後再花掉大多數的錢,求取我們可能負擔得起的最昂貴事物。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還借用或租賃這些東西,盡己所能抓住機會,一路攀升,躋身奢華上流。
萬一可能金錢短缺,我們認定,只需要出門上班,賺更多錢就好。而一旦事情發生,甚至時間更加緊迫,即使愈陷愈深,反而犒賞自己一些生活好物:既然都已經這麼努力工作了。何不給自己至少一些獎賞?
停!這是陷阱!全都都是!
但是要怎麼停止?當周遭世界全都陷進相同圈套,倘若你選擇不從眾行事,所有人甚至可能質疑你或大肆批評。
要是配偶拒絕放棄他那輛舒適寬敞的休旅車,或是他整櫃滿滿的專業套裝,即使這意味著耗費大多數人生背負債務,情況會怎麼樣?
一百多年來,這個陷阱以精明的行銷方式,早已為我們布下天羅地網。其最大的強處來自我們內在的人類弱點:我們易於與身邊的人相互比較,並且假定同儕所示之物都是正常且值得仿效的。
但這並非絕對值得仿效的事。事實上,這已被證實是失敗之方,並可以解釋為何在工作了將近二十年後,一般美國中年人身價仍舊僅值幾千美元而已。獲取金錢和自由,正如生活中的任何其他技能一樣:為了比同儕還要成功,你必須與他們反其道而行。
我恰好天生節儉,渴望以獲取錢財為樂,卻無天生從眾本能,不願盲從其他人風行之事。至於我早年的財務生涯,我的伴侶與我志同道合,一起共同度過。所以,我們的職涯途徑很短,大約在30 歲就退休,期間沒有太多阻力。
但是,大多數人面臨更加嚴峻的旅程。一開始他們可能生活優渥,高額消費且背債度日,後來更加陷入勤於消費的氛圍,到處亂購物。他們的配偶可能也是同道中人。一旦被這種般生活方式卡住了,想要從中脫身,可就非常棘手。
這就是箇中原由,此書是有關史考特與泰勒的故事,對我而言深具意義。他們跨越龐大的生活觀點鴻溝,能夠分享自身的旅程。如同許多人的經歷,他們也曾遭遇困境。而更加令人激賞的是,他們克服了每項艱辛,持續前進,並找出方法,重新商議自己的難處,同時使婚姻更堅定、情誼更完善。
夫妻倆被迫陷入工作牢籠,時間少說也有數十年,但他們從另一面逃出來了。儘管如此,他們比以前更加興致高昂,活力充沛地從事意義深遠的財務運動。坦白說,史考特在故事開頭提及的這類家庭,也能做到財務自由,我簡直不可置信。
不過,看到他們的成功,我現在心存更大希望,但願到處都有更多人的生活日益財務獨立,享受豐碩果實。我也認為,各位也該滿懷相同希望,讀了本書後,循序漸進,展望自己的未來。

「財務自主,提早退休」人人都做得到

—史考特.瑞肯斯(Scott Rieckens)
對有意義且快樂人生的探索,早已不是新鮮事。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告訴我們,快樂的祕訣不在於追尋更多事物,而是要發展懂得安貧樂道的能力。孔子更曾言:「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則說「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而不是取決於我們穿戴的手錶品牌,也不是我們曾經遊歷過多少國家。就連現代研究也這樣表示:「親密關係更能使人終生快樂,超乎金錢名利」。
我很肯定,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假如我說「坐擁豪宅,不一定讓人快樂」,你最有可能點點頭,不假思索隨即贊同。然而,我們仍有許多人,不斷陷入超時工作與過度消費的循環裡,達到即時性的滿足感,而非尋求更深層持久的心滿意足。對此,我也很有罪惡感:我的妻子泰勒與我犧牲心境上的平和、相處時間、親子時刻、有意義的關係,就只為了更加勤奮工作,花錢支付更多事物。我們知道有比豪華轎車與美味大餐更幸福快樂的事,但卻還不足以讓我們停止追求。
然後,在我33 歲之際,有人向我介紹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現象,簡稱「FIRE」,也就是「財務自主,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FIRE 社群人數日益增長,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收入等級各不相同,致力於過著積極節省和低成本投資的人生,以求掌控自己的財務,買回自己最珍貴的資源,也就是時間。終極目標是要達到「FIRE」,這是一種擁有充足被動收入的狀態,不須工作即可支付生活開銷。許多達到FIRE 的人依舊出於熱忱,在自身領域繼續貢獻心力,但有許多其他人不再工作,轉而環遊世界、投身非營利組織、追尋創意企畫,或僅僅只是簡單過活。
事實上,儘管這項運動名稱是「提早退休」,我發現FIRE社群的人經常不會採用「退休」這個字眼及其意涵。「財務自主」是要享有自由與彈性,追尋自己真正的使命感,不論賺錢與否。FIRE不是指在沙灘上暢飲雞尾酒享受餘生,卻是要腳踏實地度過寶貴歲月,做些事情,而非坐在辦公桌前暗自數著每分每秒流逝,心不在焉,直到5點下班為止。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了解到FIRE正是日常職務「苦差事」的一帖解毒劑。或許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或許你討厭自己的工作。不論是哪種情況,很多人都跟你一樣:有半數美國人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不管你對自己工作的感覺如何,你可能覺得自己毫無選擇,只得繼續工作下去,這我也頗有同感。另一方面,假如能夠獲得財務自由,你隨時可以離職;即使你的工作很有成就感,倘若有朝一日可以想做就做,或許你根本想都不想,就願意離開原本的圈子。如果必須仰賴薪資過活,你人生某些方面很可能就必須讓步;但若辭職不幹,意味著要面臨財務上的不穩定。不過,要是你可以不靠薪水過活,又會如何?屆時你會選擇做什麼事? FIRE終究提供了這樣的自由。
聽起來真是不錯,對吧?所以,要怎樣才可達到這般無憂無慮的生活?很簡單,只要少花錢、多存錢、投資差額即可。通往FIRE的康莊大道即是:將50%到70%的收入存下來,把這些存款投資於低手續費的股票指數型基金,在大約十年後就能退休
當然,實際數目因人而異,但是在整本書裡,我已提供關鍵方程式和FIRE公式,你可以把自己的數字套入其中,判定FIRE 是否是你的合宜路徑。
追根究柢,「少花錢」才是至關緊要,也是這項方程式最難的一部分。FIRE社群發展出一種有創意又迥異以往的巧妙生活方式,深深席捲人心,縱使我並未刻意在自身生活裡一一實行每項作法,也覺得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因為FIRE很有彈性,你務必親身一試;購物之前,如果可以,請先三思而行
常見的FIRE實務包括:與室友同住、搬到較便宜的區域、在家烹煮三餐、付現購買二手車、家裡只需要一部車(或甚至不開車)、大宗購買雜貨、樽節預算或「砍掉」旅行計畫,以及放棄購買奢侈品,譬如精品皮包、皮鞋、手錶、電子產品、珠寶、家具等。
較為極端的FIRE 實行者可能住在露營車或旅行拖車裡,自己栽培作物來吃,然後乾脆多年不購物;在零下溫度的氣候裡,騎著腳踏車去工作;或者,甚至離開祖國,追尋較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我在2017年發現FIRE,當時的我肯定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花費300美元吃一頓晚餐、與友人搭機飛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週末高爾夫球之旅或租用全新車型,對那時的我來講根本不算什麼。
但若說我只是著迷這些做出極端生活方式選擇的人,可就太過輕描淡寫了。這樣的生活需要什麼樣的全心投入?放棄中產階級生活的「正常」牢籠,感覺又是如何?況且,倘若我已經比日常生活的一般人更有管道取得這麼多奢華和經歷,為何我不覺得更加快樂?或更有甚者,為何他們看似如此快樂?

▍需要多少錢,才會幸福快樂? ▍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一份研究,收入層級達到某個「最優點」(optimal point),會使人感到幸福快樂。研究人員調查了164國的1,7萬人,提出結論:要達到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理想收入是60,000美元到75,000美元。也就是說,賺到75,000美元以上的錢,可能頃刻之間讓人覺得快樂,卻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實質增進生活滿意度。
我對FIRE運動日益激昂,內在的呼喚使我為此深感著迷,FIRE運動也對別人看似造成情緒衝擊。支持者稱之為「人生改觀」或「幸福之鑰」,但是,對於「節儉過活意味著豐盛寬宏」這項概念,反對者嗤之以鼻,並認為在40歲就退休,保證索然無味。
如同他人所想,我的工作就是要資助自己的創意作為,我根本不覺得無聊。不過另一方面,提到省吃儉用,可就嚇壞我了。當時,泰勒和我認為我們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通,儘管今日看來,那時簡直太過奢侈浪費。要把開銷削減一半,這種想法似乎不可能做到。我們曾過著六位數的生活方式,實在很難由奢入儉,尤其是很多事看似「需要」而非「想要」。採行FIRE後,我們曾掙扎、抵抗、犯錯,偶爾感覺成功無望而想放棄,很想乾脆恢復原本消費習慣算了。
但是,經過幾個月急遽縮減開銷後,過著簡樸的低成本生活方式,產生顛覆性的效果,使我深受鼓舞。我不僅想繼續學習FIRE 戰略技巧和哲學理念,還想更加了解FIRE社群,以及這項概念如何改變全世界的人生。
我先前十年曾任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既然如此,我終於明白:著書立言且製作FIRE紀錄片,這是絕佳機會,讓自己沉浸在新的生活作風。我可以利用熟悉的平台,學會原本一無所知的事情。對我和泰勒而言,這些努力是一種手段,記錄FIRE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如何在生活裡信奉FIRE原則,藉此要求自己秉持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因此,本書於焉誕生,而你手上正拿著這本書。紀錄片在2019 年發表上映。這兩樣作品分享了我們的故事,而久遠之前,我根本無法預料成效到底會怎樣。我們是否失敗?這是否是錯誤的決定?砸鍋?此時此刻,我只知道FIRE概念改善了我的人生,我想盡可能與眾人分享,希望這項概念也能改善他們的人生。
如果你一開始的念頭(如當時的我一樣)非常鄙視FIRE,認為只不過是一幫吝嗇怪咖住在狹小屋內,且讓我為你快速檢視另類看法:在2017 年,消費債款達到歷史新高,將近13兆美元。同時,家庭儲蓄額是12 年以來最低。某份2016年研究報告指出:有69%的美國人存款少於1,000美元,而其他的34%根本沒有存款。無人理應活在財務壓力之下,但為數不少的人卻是如此。

▍FIRE 運動僅限富人嗎? ▍

過去一年來,經常有人問我:FIRE 運動僅限富人嗎?
這個問題未免太過氾濫。我所能做的,只是分享自身經驗。我曾聯繫數千名FIRE 追尋者,也有好幾千人聯絡我。我有看過年收入20 萬美元的工程師,也遇過總計年收入70,000美元的家庭。我的訪談對象有單身人士,也有養育四、五個小孩的家庭;我見過收入35,000美元的咖啡店店員,還有收入4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人。有人高中沒畢業,也有人持有博士學位;有人住在諸如紐約或洛杉磯之類的大都市,也有人住在肯塔基州或愛荷華州的偏遠鄉村,有人住在外國,像印尼、法國、瑞典、愛爾蘭、墨西哥等。
這不是在說以下問題不具某些效益:如果所賺薪資比一般人還高,顯然更容易達成財務自由。對於千禧世代而言,尤其是在2008 年經濟衰退時期大學畢業的人,當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就學貸款數目;積聚大筆財富這種想法,簡直荒謬又遙不可及。
但是,FIRE原則可以適用於任何收入等級。不論是在5年、10年或30年後才達到FIRE,「少花錢、多存錢,重視幸福快樂勝過實物,買回自己的時間」,人人皆可得到其中益處。不論你坐擁何物、身份是誰、賺取何事,你都應得內心平和,而FIRE正是康莊大道。
整本書裡,我收錄一些FIRE 故事,突顯FIRE追尋者是來自各類背景環境和經濟機會。聽取他人的類似狀況,但願各位能獲得啟發。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采實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專注眼光精準的選書,切合時代需求的議題,頻頻推出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成立不到三年,即被譽為「最有實力的小出版社」,稱霸健康生活書籍市場。成立不到五年,已具備綜合型出版社雛形。出版品陣容從「健康養生」、「生活飲食」到「親子」、「童書」、「商管」、「心靈勵志」等多元領域。暢銷代表《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