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制於他人時,擁有足夠的財富可以讓你自行選擇生活方式。
你可以決定何時工作、如何工作以及與誰一起工作,這種自由帶來的幸福感,遠超過任何高回報的金融投資。
透過財富,你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會嚴重影響幸福感。
因此,財富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自由,而不是炫富。
摩根.豪瑟在書裡面提到,2008年耶魯大學的兩位研究員提出了一個研究,認為年輕的投資人應該用2倍槓桿來投資股票,並且在年紀漸長時逐步降低槓桿比例。
他們預估這樣做的投資者在退休時會有比一般生命週期基金高出90%的退休金。
不過摩根.豪瑟認為,這個方法在數學計算上理論可行,但實際上非常不合理。
這個道理其實非常簡單,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標普500指數下跌了約36%,使用2倍槓桿ETF的投資人在那一年損失了約68%。
試想今天你的1000萬突然縮水成320萬,接者市場上充斥著極度悲觀消息,所有新聞媒體報章雜誌都在報導大盤指數又下跌了多少,各家投顧分析師也發表經濟衰退的預期。
在這種悲觀情況下你的資產又縮水了68%,雖然根據研究只要繼續投資下去,理論上你還是會獲得較高的報酬,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在這時候都會放棄原本的投資策略。
接者摩根.豪瑟提到,當沖股票(就是當日買進賣出股票,由於不需要本金所以槓桿可以放無限大)對於一般散戶來說是一個勝率很小且不理性的投機方式。
然而,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這種賭博的快感,那麼將少量資金(也許5%以下)投注在上面就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機器,我們對自己的投資會有情緒,所以才要將理性以外的東西也考慮進去。
換個方式思考,因為了解人類會有情緒,因此在投資時也把它考慮進去,這樣的思考未嘗不是一種理性。
我在看完這段時想到一些我家人的投資經驗。
我爸媽和一般的社會大眾一樣,會去網路上看所謂的投資達人或專家來選股。
這當然會有很多風險,譬如我在《機率陷阱》讀書心得-1 打破迷失提過財經專家的預測其實不如猩猩亂射飛鏢,或者有利益衝突等。
我想要灌輸正確投資觀念給他們,並且告訴他們最正確的資產配置應該如何,怎樣做才能將風險分散。
不過,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成效(從他們還是想要透過保險公司買管理費超過2%的印度基金來判斷)。
老實說,我真的感到非常灰心上志,他們願意相信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卻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唉唉,怎麼說我也是在投資部做交易員,難道這樣不算專家嗎?真的是哭阿!)。
但現在想想,對他們來說,相信網路專家的判斷也許是一種不理性但合理的做法。
也許我有點操之過急,沒想到除了理性以外他們還需要的東西。
總之,我現在標準放超寬,只希望他們不要定期定額到一般又贖回,可以堅持長期投資下去就好了。
書裡面還有提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長期鼓勵大家進行被動投資的先鋒基金創辦人約翰.伯格,有次居然購買了他兒子的主動性投資基金,這與他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約翰.伯格事後對於這件事情他解釋到:「有時候,我們會為了家人做某些事。要是這樣的行為前後不一致,我只能說,人生本來就不會始終如一。」
的確,人生本來就不會始終如一,事情總是沒有一定的鐵則。
大約在1943年,電腦正在蓬勃發展時,據說當時IBM的總裁Thomas J. Watson預言,全球對於電腦的需求量將不會超過五台。
現在是2024年,全球的電腦需求量早就大幅度超過當時預期,我們都知道當初的這個預言有多失敗。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大約2009年時,曾經聽過許多石油即將耗盡的訊息。
我印象很深刻,那時候有一個叫「沒有石油的世界」的影片,內容大致上在說沒有石油的世界會怎樣,世界將會失去秩序且因為沒有足夠的替代能源引發世界末日等。
小時候我看完這些新聞跟紀錄片之後超緊張,每天都想說完了,要世界末日了要怎麼逃難,甚至外面下雨打雷我都以為要發生災難了。
現在回顧這一切就覺得很好笑,我同學都在打球晚耍時,只有我在那邊擠人憂天,想著怎麼辦要世界末日了。
長大後查了資料才發現,關於這種石油即將耗盡的說法,從很早以前就有過許多類似預言。
那時候也很流行世界即將末日的消息,沒記錯的話好像還不只一個預言。
這些預言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總是沒有發生,但預言的數量卻沒有減少。
上面的事件屬於有人做了預言但卻沒發生。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沒人預料到的危機:從2008年金融危機、2011日本福島核災難、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9-2021年COVID-19到近期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些事件都屬於沒人預料到的危機。
從這些結果看來,幾乎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
摩根.豪瑟提到有次他在紐約參加一場晚宴,丹尼爾.康納曼被問到,一旦我們的預測失準,投資人應該如何回應?
丹尼爾說:「每當沒預料到某件事時,我們總是會說:『喔不,我下次絕對不會重蹈覆轍。』但實際上,我們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應該是,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難預料了。」
我們從過去的歷史事件中應該學到的是,未來總是出乎意料。
安全邊際這個概念是由巴菲特的導師班傑明·葛拉漢所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將原本預估的股票價值下修一定比例來作為最後的預估值。
例如,過去股市長期的平均報酬大約介於6-8%,因此我們用這個6-8%的值做為對未來的預估。
然而,根據葛拉漢的安全邊際法則,我們應該將6-8%的預估值打7折,變成4.2-5.6%。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首先,當意外事件發生時安全邊際的空間可以減少你受到的影響。
其次,安全邊際的設定讓你降低了期望值,假設未來的報酬率和過去一樣,這時你反而會感到喜出望外。
降低期望值的概念我在這篇文章有提過《機率陷阱》讀書心得-3 蒙提霍爾問題背後的決策學觀點,想要了解更多的讀者們可以直接從標題設定適當期望值那邊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