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田曜平、小祝譽士夫
現象:共享員風潮,在企業間擴大
在中國,多數的餐廳、飯店、電影院都面臨營收大幅減少。但是也有既不裁員也不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原來他們將多餘的人手,用「租借」的方式借調給因人手不足而傷腦筋的企業。
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就積極租借這些多出來的人手。電商和實體店面雙棲的盒馬,因電商的需求激增,必須要緊急增聘配送員的情況下,從其他企業租借員工以充人手,解決了消費者的需求問題。
在中國,企業彼此共用員工的嘗試,稱為「共享員工」,這個概念今後應該也會持續下去。有廠商在工廠結束自主停工後,因為員工沒返回工作崗位或自願離職等,導致原本的1,000 名員工中,實際返工上班的卻只有100名,該公司只好借助當地政府的力量,租借當地休假中的員工,讓工廠重新運作。
分析:雇主和受雇者雙方的安全網
不景氣造成需求明顯減少的情況下,為了刪減人事費用,以前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裁員或強制放無薪假。不過,即便大環境不景氣,也有企業因特殊需求而逆勢成長,陷入人手不足的困境。
想守護員工的企業,與暫時性、急需人手幫忙的企業,藉由共享員工這個彈性的新思維,讓弱勢的勞工得以繼續工作,而企業也保住了將來需求回復時所需的人手,對彼此都有益的制度因此孕育而生。
發現新商機!
近年來,工作模式多樣化發展,不僅自由工作者增加,企業端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再更進一步發展,以前只能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狀況,現在可將員工暫時外借給需要勞力的其他行業。「共享員工」制度若能普及,則對雇用者和受雇者來說,都多了一張安全網。
新冠肺炎疫情中,電商和外送行業驚人地成長,運送和宅配業者都面臨人手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面對面的服務業則被迫休業或縮小經營規模,有多餘的人力。如果能在不同的行業或產業間互相租借員工,在企業守護員工的同時,員工則可在其他行業累積一定的經歷,拓展工作和想法的視野,提高經驗值。
企業的業績原本就會有高有低,日本不認可暫時解雇,所以當業績惡化時,企業的負擔就會變沉重。從這層面來看,將人才外借給業績好的公司,會成為救生圈。在疫情期間,就有物流業暫時承接從航空業界外借的人才。
日本也已經有人才外借制度,最常見的地方是足球的J聯賽。實施的方式是學習海外足球隊的做法,將有潛力但還沒萌芽的選手外借給其他球隊,藉此增加出場機會、累積經驗。日本企業也應該具有J聯賽般先驅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