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首富槓上頂尖政治經濟學家:國家成敗的大辯論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微軟大亨比爾.蓋茲
左右國家貧富興衰的關鍵:是環境,還是制度?導致國家成功、甚或享有自由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是個大哉問,必然引發各式各樣的大哉答。無數學者提出五花八門的理論,並在互相挑戰、激盪中接受檢證。2012年,麻省理工教授艾塞莫魯與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森兩人出版了《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試圖論證「制度」,特別是「廣納式政治制度」的有無,才是左右國家成敗的關鍵。
《國敗論》、《自由的窄廊》作者,麻省理工教授艾塞莫魯
《國敗論》出版後享譽國際,但猛烈炮火也接踵而來。提出「休克療法理論」、曾任聯合國特別顧問的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便抨擊過兩位作者的理論過度簡化。但炮火並非只停留在學界,就連比爾.蓋茲這位微軟創辦人與世界首富紀錄長期保持者(2000-2007, 2009, 2014-2017),都罕見地大動作以書評批判《國敗論》。
「這本書令人大失所望。」比爾.蓋茲寫道,《國敗論》雖然好讀,有好的出發點,也分析了各國有趣的歷史故事,但它的論述卻太過簡化與武斷。簡單說來,就是「好點子,爛分析」。
蓋茲對《國敗論》的抨擊可以簡單歸納成兩點:第一、過度強調制度面而忽略地理環境因素。蓋茲以馬雅文明為例,說明導致馬雅文明衰弱的關鍵原因,是天氣與水資源的匱乏,而非馬雅人沒有打造「廣納性政治制度」。第二、忽略中國。蓋茲認為現代中國儘管在政治上未能走向包容廣納,但其仍然締造了可觀的持續性經濟成長,大幅消除貧困人口,這怎麼能說是「失敗」呢?有趣的是,蓋茲的評論也提到臺灣。說臺灣與韓國的經驗顯示,有時候強人也能做出讓國家成長的正確選擇,好奠定日後邁向廣納式政治制度的基礎。
世界首富加入戰局,自然引來艾塞莫魯與羅賓森兩位教授的強烈回應。「微軟創辦人在批評之前到底有沒有先讀過這本書?」兩位作者在文章標題不客氣地回擊。「這位億萬慈善家對我們的評論顯然特別不慈善,但比這更不幸的,是他這篇文章在許多方面都是錯誤的。」顯然,兩位作者認為比爾.蓋茲不只沒讀懂《國敗論》,就連對歷史、經濟與貧富的理解,都值得商榷。
兩位作者重申,沒有嚴肅的學者會將馬雅衰弱歸因於環境。環境只是外部因素之一,真正導致馬雅文明衰弱的,還是城邦間的戰爭與其政治體制的崩潰。至於中國,兩位作者認為《國敗論》已經討論了中國何以能在唐宋之際締造驚人成就、該成就無法維持的原因,以及現代共產中國為何無法持續維持其經濟成長。顯然,為了滿足那些覺得這樣不夠的讀者,兩位作者後來才會在新著《自由的窄廊》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第七章)來討論中國。簡言之,中國的發展來自其龐大的基數,但只要政治制度層面沒有轉型,則中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勢必不可能繼續維持其持續性的經濟成長。新書也提到臺灣:「和中國極為貼近的臺灣和香港,雖然跟中國承襲相同的文化,卻創造出強力要求自由的社會,中國則走向不同的方向。」這段回應適足以作為回應蓋茲「強人說」的註腳。
《國敗論》、《自由的窄廊》作者,史丹佛大學教授羅賓森
這場世界首富與頂尖政治經濟學家的論戰儘管光彩奪目、精彩萬分,但其實並不是憑空產生。蓋茲的書評不是偶然,其實是另一場更大論戰的一部分。
戰什麼呢?就是本文篇首一開始說的:左右國家貧富興衰的關鍵,到底是環境,還是制度?
這就是賈德.戴蒙登場的時候了。眾所皆知的是,比爾.蓋茲是戴蒙的死忠書迷,他書評中回應《國敗論》的論點,有部分或許也深受戴蒙影響。
1997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賈德.戴蒙,出版了他膾炙人口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主張地理環境才是影響國家成敗與貧富的最重要關鍵。這本書得到了普立茲獎,啟發無數延伸著作,引發全球熱潮,並改寫了全球讀者看待過往歷史的眼光。
這本書也催生了《國敗論》。
2001年,艾塞莫魯與羅賓森兩人在《美國經濟評論》期刊上發表了〈殖民起源的發展比較〉(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作為對賈德.戴蒙的回應。這篇論文後來擴展成一本書,就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賈德.戴蒙是我的好友,我們曾一起編過書。但我其實認為,他對人類歷史的解釋,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真正導致某些社會落入貧困或走向繁榮的關鍵,並非(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人類組織自身社會的方式。」作者之一的羅賓森教授,在今年接受外電訪談《自由的窄廊》時,直言不諱地總結。
在兩位作者看來,地理因素固然有其影響,但決定最終結果差異的,仍然是人類與社會選擇回應各種因素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國敗論》要比較南北韓,要比較美墨邊界的城市諾加雷斯(Nogales)。因為這兩個地方清清楚楚地說明了,即便擁有同樣的資源與環境、擁有同樣的文化與歷史傳統,但「政治制度的差異」,才導致了一線之隔的兩地出現天堂與地獄般的經濟差距。
面對《國敗論》的挑戰,戴蒙採取了與比爾.蓋茲完全不同的回應方式。他謙遜且客氣的在《紐約客》寫了篇書評回應。儘管對兩位作者沒能更重視環境因素感到遺憾,並直指書中試圖用制度論解釋農業起源是過度簡化且謬誤,但戴蒙最終仍承認,艾塞莫魯與羅賓森教授的「廣納政治制度」理論至少有「50%的解釋力」。而這個比例已足以讓這套制度理論成為形塑當代世界的重要解釋。他更推薦把《國敗論》列為政治家與對經濟發展有興趣者的必讀之作。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
「我會持續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耀眼展現了制度在國家成敗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他們的下一本書會談談制度以外的因素,並獲得同樣耀眼的結果。」戴蒙最後這麼期許。
七年後,艾塞莫魯與羅賓森兩位教授交出了他們的下一本書,也就是《自由的窄廊》。某種程度上,我們或許可以說,是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以及比爾蓋茲等人的嚴厲評論,才催生了《自由的窄廊》(噢,雖然我想作者們應該會不大同意)。但兩位教授的野心更大,並不止於回應評論。他們在《自由的窄廊》裡,延續前作「要搞好經濟,得先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才能確保國家長久繁榮」的主張,更進一步建立新的模型,來論證「政治自由的起源」。這樣珍貴的自由究竟是從何而來、又由誰賦予呢?本書的答案既簡單又複雜:政治自由來自國家與社會,來自兩者力量的平衡。
無論如何,這場制度論vs環境論的大辯論還在繼續,可能也不會有完結的一天。一系列大師級學者(或有志於此者)對此一議題持續投注心血。我們有法蘭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尼爾.弗格森的《文明》、伊安.摩里士的《西方憑什麼》...還有寫下《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戴蒙,以及《國敗論》作者艾塞莫魯與羅賓森。巧合的是,他們不約而同都在今年推出了各自的新作,《動盪》與《自由的窄廊》。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場大辯論:即便大師們的論點有時互斥,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互相補充,在在讓讀者對我們所處當代世界,以及形塑當代世界的過往歷史、政治與經濟因素,有更深厚的理解。
戴蒙一定看了這本新書。雖然作者的寫作方向與他的期待多少不同,但他還是給了本書很高的評價,稱它是本偉大的書。不曉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還會不會有興趣讀一讀兩位作者的新著。但我知道微軟現任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有看,他稱《自由的窄廊》是一本「很棒的書」。
***
附上此文中的其他參考資料:
比爾.蓋茲對《國敗論》的書評:
https://gatesnot.es/3dA6AaJ
《國敗論》兩位作者對比爾.蓋茲的回應:
https://bit.ly/3fEB5y8
賈德.戴蒙對《國敗論》的書評:
https://bit.ly/2Ai0zBb
《國敗論》兩位作者對戴蒙書評的回應,以及戴蒙的再回應
https://bit.ly/3fzoKvb
《國敗論》作者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回應,後來不少部分發展成《自由的窄廊》一書中談論中國的章節:
https://bit.ly/2YS89fS
羅賓森教授談賈德戴蒙,以及《自由的窄廊》
https://bit.ly/2AhWjSe
微軟現任執行長納德拉推薦《自由的窄廊》
http://bit.ly/38ZlkgV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如果這真的沒有了書店,那我想我也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必竟人生沒有不無可能,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在網路的世界裡,現在什麼都查的到。以前我每當去圖書館時,我很愛聞書香味,那時心裡曾想過,長大之後想當圖書館員,或是想在書店打工,說真的至今想法依然沒有變,我不愛讀書,但我愛閱讀,可家裡不富有,沒有多餘錢去買
Thumbnail
avatar
米米
2021-07-05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誰承載抗爭的聲音是香港的書店真正第一次讓我有了能夠暢快徜徉在原版書籍喜悅中的感覺,同時也不與本地文學創作脫節,而真的說哪一個書店卻模模糊糊記不清楚。然而,在澳門的時候,很多書店是一去再去——边度有書.有音樂 Pin-to Livros & Musica就是這樣一家別有風格的本地獨立書店。 邊度有書 Pin-to L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11-21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 放學後,沒什麼錢的學生只能擠在公共圖書館,看著已經翻爛的經典名著,啃著才破不堪的老舊書刊打發時間;下班後,帶著滿腹疑問和委屈的上班族只能站在捷運的月台望著顯示車輛應到時間的電子看板發呆,這是一天之中唯一讓他能不帶任何思想閱讀的一段文字:車輛即將進站。   人們在生活中遇見疑問,打開手機呼叫出冷冰冰
Thumbnail
avatar
2020-11-18
徵文|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雙11電商之戰開打之際,一家大型通路以破壞市場行情的折扣價販售書籍,讓多家獨立書店共同發起「#本書店將於1111歇業」的活動,甚至有出版社直接宣布自家的書從該通路撤架。   看起來佔到價格上小便宜的讀者,實際上是不是正失去些什麼?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會變得如何?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20-11-11
中印之爭:當世界上最大的獨裁國家遇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這是自1967年中印戰爭以來,最嚴重的邊界衝突。」   圖片來源:Diptendu Dutta/AFP/Getty Images 在6月15日晚上,中、印軍隊在雙方仍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發生了嚴重的暴力衝突,至少造成印度20名軍官死亡以及110人輕重傷。 事件過後,印度媒體在國內大肆報導,民間迅速
Thumbnail
avatar
狗狗觀點
2020-06-25
戰爭、政治因素以及新冠狀病毒:當現實世界碰上MotoGP 由於新冠狀病毒(a.k.a 武漢肺炎)的疫情爆發,卡達與泰國站受到影響甚至是取消,但這不是MotoGP首次受到全球事件影響。
Thumbnail
avatar
摩托筆記
2020-03-08
歷史上最有錢的男人『洛克斐勒』總資產竟等同於現今的世界前三大首富?!歷史上最有錢的男人『洛克斐勒』總資產竟等同於現今的世界前三大首富?! 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誰誰誰身價多少』『誰誰誰再度登上富士比排行榜』等等的新聞,但你是否曾想過,究竟歷史上最最有錢的人究竟是誰,他的總資產又是怎樣的天文數字呢? 歷史上最有錢的男人,身價上看3000億美元,美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Thumbnail
avatar
Blueshirt藍襯衫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