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一看就會喜歡的類型,《蝶道》或《迷蝶誌》的散文讀起來比較沒壓力、《天橋上的魔術師》或《複眼人》的小說敘事偶爾覺得冗長。有時候覺得他刻意讓自己抽離在故事外面,用冷靜的筆調創造角色,但角色又很像他自己的分身。
《苦雨之地》的英文書名是The Land of Little Rain,是Mary Austin的書名,吳明益解釋:「苦可以因為雨少,也可以因為雨多」。(頁248)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說服我,既然用了英文的little,為何會有雨多的狀況?
小說總共分成六個故事,以「雲端裂縫」穿插其中。我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在通篇充滿科學家、動物觀察者、依賴山林的原住民,加入科技(甚至有點科幻)的設定,達到很棒的衝突效果。不過雲端裂縫的設計究竟是怎麼操作,其實小說裡面並沒有寫得相當明確,也許是無法控制科技帶來的好或壞,也或者是透過「人」的使用才能界定。小女孩索菲收到父親的鑰匙,打開父親過往的生活記錄,也開展自己的人生;關看見妻子的裂縫,進入山林,改寫妻的小說。裂縫射進了光,照亮住在裡面的人。
如果要幫這六個故事排序,我自己會把〈黑夜、黑土與黑色的山〉與〈人如何學會語言〉擺在前面,索菲與狄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很專注,讓人感覺美好。索菲用瀑布的水孵化魚,當魚群過世之後,索菲仍舊希望讓魚群回到瀑布,因為「是那邊的……水……把他們叫醒的。」(頁14)狄子能夠聽見鳥鳴,以傳統的方式記錄鳥鳴起伏,蘊含著各種意義。
〈冰盾之森〉與〈雲在兩千米〉閱讀起來則沒有那麼順。一方面是〈冰盾之森〉的人物不斷交錯,看了後記才知道原來南極探險的部分是想像的。接著〈雲在兩千米〉最奇特的地方便是人獸交(頁163),並不是這個橋段太過突兀,而是如果這是雲豹神話的延續,把人變成主動對著大貓性交的畫面顯得不夠精細,中間的關聯性需要加強。
〈恆久受孕的雌性〉和〈灰面鵟鷹、孟加拉虎以及七個少年〉是最後。〈灰面鵟鷹〉放在最後一篇有點吃虧,其實整篇故事蠻流暢的,自己也很喜歡裡面主角買到老虎的事件,感覺很魔幻。〈恆久受孕的雌性〉這篇就暴露吳明益喜歡把知識與細節都雕在故事表面,開船捕捉藍鰭鮪的部分細碎到無法細讀,也許就像是在海上漂流的場景,不確定結束的時候。
於是這本對我的感覺是一半好一半壞,到最後我還是無法確定自己喜歡他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