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之地》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吳明益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一看就會喜歡的類型,《蝶道》或《迷蝶誌》的散文讀起來比較沒壓力、《天橋上的魔術師》或《複眼人》的小說敘事偶爾覺得冗長。有時候覺得他刻意讓自己抽離在故事外面,用冷靜的筆調創造角色,但角色又很像他自己的分身。

《苦雨之地》的英文書名是The Land of Little Rain,是Mary Austin的書名,吳明益解釋:「苦可以因為雨少,也可以因為雨多」。(頁248)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說服我,既然用了英文的little,為何會有雨多的狀況?

小說總共分成六個故事,以「雲端裂縫」穿插其中。我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在通篇充滿科學家、動物觀察者、依賴山林的原住民,加入科技(甚至有點科幻)的設定,達到很棒的衝突效果。不過雲端裂縫的設計究竟是怎麼操作,其實小說裡面並沒有寫得相當明確,也許是無法控制科技帶來的好或壞,也或者是透過「人」的使用才能界定。小女孩索菲收到父親的鑰匙,打開父親過往的生活記錄,也開展自己的人生;關看見妻子的裂縫,進入山林,改寫妻的小說。裂縫射進了光,照亮住在裡面的人。

如果要幫這六個故事排序,我自己會把〈黑夜、黑土與黑色的山〉與〈人如何學會語言〉擺在前面,索菲與狄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很專注,讓人感覺美好。索菲用瀑布的水孵化魚,當魚群過世之後,索菲仍舊希望讓魚群回到瀑布,因為「是那邊的……水……把他們叫醒的。」(頁14)狄子能夠聽見鳥鳴,以傳統的方式記錄鳥鳴起伏,蘊含著各種意義。

〈冰盾之森〉與〈雲在兩千米〉閱讀起來則沒有那麼順。一方面是〈冰盾之森〉的人物不斷交錯,看了後記才知道原來南極探險的部分是想像的。接著〈雲在兩千米〉最奇特的地方便是人獸交(頁163),並不是這個橋段太過突兀,而是如果這是雲豹神話的延續,把人變成主動對著大貓性交的畫面顯得不夠精細,中間的關聯性需要加強。

〈恆久受孕的雌性〉和〈灰面鵟鷹、孟加拉虎以及七個少年〉是最後。〈灰面鵟鷹〉放在最後一篇有點吃虧,其實整篇故事蠻流暢的,自己也很喜歡裡面主角買到老虎的事件,感覺很魔幻。〈恆久受孕的雌性〉這篇就暴露吳明益喜歡把知識與細節都雕在故事表面,開船捕捉藍鰭鮪的部分細碎到無法細讀,也許就像是在海上漂流的場景,不確定結束的時候。

於是這本對我的感覺是一半好一半壞,到最後我還是無法確定自己喜歡他的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遺我雙鯉魚-avatar-img
2022/08/28
吳明益的文字也不是我第一眼會喜歡上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 我耐著很大的性子才讀完它 他的確有文字的天分與能耐 可是我的共感就是沒有辦法很明確的生出來 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
avatar-img
Angus Yen的沙龍
50會員
200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Angu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雲在兩千米〉為台灣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中收錄的其中一篇作品。小說內容描述一位律師關,在妻子於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生後,意外地發現了妻子遺留在雲端的小說半成品檔案,因此踏上了追尋雲豹的旅程。
Thumbnail
〈雲在兩千米〉為台灣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中收錄的其中一篇作品。小說內容描述一位律師關,在妻子於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生後,意外地發現了妻子遺留在雲端的小說半成品檔案,因此踏上了追尋雲豹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由秀威旗下釀出版所發行的《善提經:鬼道品》,是巴友言雨(山容)所撰寫的小說。   這次很榮幸能受到言雨的邀請,替他撰寫這篇書評。
Thumbnail
  這本由秀威旗下釀出版所發行的《善提經:鬼道品》,是巴友言雨(山容)所撰寫的小說。   這次很榮幸能受到言雨的邀請,替他撰寫這篇書評。
Thumbnail
久聞大名,終於入手吳明益的複眼人,又是一部相見恨晚的好小說。   複眼人是奇幻和寫實同時存在的故事,在作者妙筆的虛實交錯之下,內涵層面相當廣泛:山海天與人、文字與語言、台灣與世界、科技與未知....種種,讓人讀起來很像打通任督二脈。   從瓦憂瓦憂島講起,是一個充滿神話沒有文字的島嶼,同時敬天畏神。
Thumbnail
久聞大名,終於入手吳明益的複眼人,又是一部相見恨晚的好小說。   複眼人是奇幻和寫實同時存在的故事,在作者妙筆的虛實交錯之下,內涵層面相當廣泛:山海天與人、文字與語言、台灣與世界、科技與未知....種種,讓人讀起來很像打通任督二脈。   從瓦憂瓦憂島講起,是一個充滿神話沒有文字的島嶼,同時敬天畏神。
Thumbnail
穀雨  頭頂上的雲朵像座連綿不絕的山脈層層堆起,雖是輕飄飄的雲,但沒有風吹動時聳立在藍天之上也總讓人有股敬畏的衝動。 尤其在這樣的大熱天。 慕生儒抬起頭來看向窗外時,正好有一片馬蹄狀的雲飄到了太陽下,四周圍馬上沁入一片灰暗只有中間一道裂口灑滿陽光,路上的行人都繞過那裡走,像是一群螞蟻繞開水坑那樣,這
Thumbnail
穀雨  頭頂上的雲朵像座連綿不絕的山脈層層堆起,雖是輕飄飄的雲,但沒有風吹動時聳立在藍天之上也總讓人有股敬畏的衝動。 尤其在這樣的大熱天。 慕生儒抬起頭來看向窗外時,正好有一片馬蹄狀的雲飄到了太陽下,四周圍馬上沁入一片灰暗只有中間一道裂口灑滿陽光,路上的行人都繞過那裡走,像是一群螞蟻繞開水坑那樣,這
Thumbnail
  與宮澤賢治相遇是在數年前的購書網站上,當時隨意瀏覽網頁,看到《銀河鐵道之夜》,當下便覺得這書名很美麗,便買下此書。而對於作者宮澤賢治的名字也只是聽過,只記得是日本三一一時,有位演員朗誦了這位作者的詩作,僅此而已。   《銀河鐵道之夜》一書由十三個短篇故事組成,書末留了個位置給名篇詩作〈不畏風雨
Thumbnail
  與宮澤賢治相遇是在數年前的購書網站上,當時隨意瀏覽網頁,看到《銀河鐵道之夜》,當下便覺得這書名很美麗,便買下此書。而對於作者宮澤賢治的名字也只是聽過,只記得是日本三一一時,有位演員朗誦了這位作者的詩作,僅此而已。   《銀河鐵道之夜》一書由十三個短篇故事組成,書末留了個位置給名篇詩作〈不畏風雨
Thumbnail
吳明益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一看就會喜歡的類型,《蝶道》或《迷蝶誌》的散文讀起來比較沒壓力、《天橋上的魔術師》或《複眼人》的小說敘事偶爾覺得冗長。有時候覺得他刻意讓自己抽離在故事外面,用冷靜的筆調創造角色,但角色又很像他自己的分身。
Thumbnail
吳明益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一看就會喜歡的類型,《蝶道》或《迷蝶誌》的散文讀起來比較沒壓力、《天橋上的魔術師》或《複眼人》的小說敘事偶爾覺得冗長。有時候覺得他刻意讓自己抽離在故事外面,用冷靜的筆調創造角色,但角色又很像他自己的分身。
Thumbnail
●親子天下2019郭瀞婷【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人生該是填充題,沒有註定只是一連串巧合 好看。請理解我用如此直白的兩個字先總結形容我的讀後感。一開始看見書名【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我必須坦白沒有激發我的彩色想像,再看見網路介紹這是本「青少年小說」,更讓年過半百的我得先洗洗過去..
Thumbnail
●親子天下2019郭瀞婷【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人生該是填充題,沒有註定只是一連串巧合 好看。請理解我用如此直白的兩個字先總結形容我的讀後感。一開始看見書名【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我必須坦白沒有激發我的彩色想像,再看見網路介紹這是本「青少年小說」,更讓年過半百的我得先洗洗過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