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路》的往返與景色

2020/05/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以前課本對於選讀的文章的作者介紹都只有寥寥數行,對於一生不得志、貶謫、流放這些字也不是十幾歲的自己可以想像的。
在翻開這本書前,對於李白的認識除了他富有想像力的詩風及那些他與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的故事等,都是很片面的印象。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要買下這本書,可能想像那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時代對我來說是自由的吧?
這本書基本上是正敘李白的人生,隨著他的人生軌跡,那些以前背過的詩是在他經歷了什麼樣的事、結識了什麼樣的人、受到了什麼樣的打擊下被創作出來,讓現在再次讀到的那些熟悉的字句都立體了起來。
其中特別印象深刻的兩個部分:
李白第一次到黃鶴樓的時候本想要在黃鶴樓上題詩,但看到當時崔顥提在牆上的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他當時覺得自己再怎麼寫也贏不了這首詩,便放棄了。
直到李白中年經歷長安的大起大落,他的人生累積了一定的重量再訪金陵(南京)時寫下了: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兩首詩可以看到巧妙的對照,只是李白多了一些對現世政治的無奈與深沈。

另外一首也是很有名的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時學生時代讀這首詩時,只記得風景、詩人歸心似箭、格律之類的,殊不知這一首詩是在安史之亂引發的叛亂中,因李白政治判斷錯誤(這真的是一個很傻的故事)被判流放,在前往流放地夜郎途中得知天下大赦後,以為自己的政治生命還沒有結束的一個老人最後雀躍的心情。
再讀這首詩時覺得格外悲涼,以前的我都看不懂這些,不懂那些詩背後真正的心情,不懂「低頭思故鄉」他思的不只是故鄉,更多的是怨嘆。
李白雖然一生信奉道教,但是卻從來沒有看破人世間的「痴」。在這個有著「詩仙」、「酒仙」等看似飄逸灑脫稱號的背後,這本書是這麼總結的,也是我不斷在李白的人生軌跡中感受到的
「幾十年來,李白在兩個世界之間撕扯著—代表世俗政治最高層次的朝廷和代表精神領域的道教—但李白在兩個地方都無法久存。他自己說:『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他對兩個理想的追求只讓他非常分裂和孤獨。為了麻醉這種撕扯的痛苦,他求助於酒精……」
能夠流傳下來的故事不管多美,都必是有現實殘酷的一面,這份現實的殘酷會激發出生命中的不甘,以某種形式寄存著能量,生生世世、嘔心瀝血。這是在唸書的時候只能在四個選項中試圖選出光明未來的我沒有餘力想到的,好在李白在1000多年前等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波波先生
波波先生
台灣台南18年,台北12年,日本東京6年持續中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