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中國人》觀察實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柏楊1985年出版,曾經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一本書。這裡所指的「中國人」,按照書中的定義,因為不是就國籍來分類,我以為比較接近「華人」。這本35年前的書,描述的內容,有些還存在,有些已經讓人無法同意他的觀點,不過邊讀邊觀察邊回想自己接觸過的中國人甚至是我們台灣人自己,還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

《醜陋的中國人》觀察實例(1)

這個版本的封面相當有意境

這個版本的封面相當有意境


第二篇想到可以分享的是,關於中國人嗓門大的事例。

書中除了柏老提到的中國人因為覺得聲音大就是理大,還有後來針對柏老文章的其他回應文章,有人認為因為中國人都爭相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大家都急、都大聲。

這讓我想起剛剛來到日本時,一剛開始的職場在代官山,後來換到表參道,再到現在的銀座,都是會聚集許多遊客的地方。代官山基本上台灣與香港遊客居多,是自由行比較會安排的景點。表參道與銀座就是中國遊客為主體了,以旅遊團為主。由於我自己本身是台灣人,所以對於台灣口音、中國口音、與香港口音基本上都馬上可以分辨出來。

不過,我分辨的出來不稀奇,在這三個地方一起工作的日本人同事,完全聽不懂中文的日本人們,能夠精準的分辨出來台灣人、中國人與香港人,這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了。

細問之下,他們告訴我:基本上說話溫柔小聲的一定是台灣人;嗓門有點大但是穿著時尚的一定是香港人;嗓門大到以為他們在吵架的就是中國人了。

但細聽中國人的對話,他們其實並沒有在爭什麼道理,也沒有著急上火的要搶話。觀察下來,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單純就是:講話大聲的中國人沒有考慮到別人。書中也經常提到的:缺乏公德心。然而這個概念是需要社會環境多數人都「同意」或是「有自覺」的,像我們會阻止小孩在公共場合吵鬧一樣。

講話大聲這個「傳統」,延伸到現代社會,又出現另一個我覺得也很不可思議的現象。疫情爆發之前,我可能一年要飛中國好幾次出差,中國很大,到了機場所在城市之後,經常要轉國內線飛機或者是高鐵移動到下一個城市。而無論是捷運、高鐵、飛機,真的隨處可見不戴耳機直接外放手機、平板聲音的人。我一剛開始還以為是少數,後來發現原來是多數。

不過,就像台灣人過去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卻變成外國人區別我們跟中國人的指標。我記得,當時出差真的太累,在飛機上隔壁的人外放手機看綜藝節目時,我忍不住請他帶耳機,對方確實也改善了。有時候,某些觀念並不是故意的,只是沒有被意識到。

而為別人著想有時候其實是一種民主意識的影響,我們在民主當中試著學會尊重。中國人在這方面可能還需要緩慢的影響了,不過我覺得到別的國家看看,確實能夠改變很多人的想法,所以其實如果在工作上遇到行為比較清奇的中國人,在容許範圍內我其實也會告訴他們日本的習慣,很多人接受度也很高。至於香港朋友大嗓門,我只能說廣東話太有氣勢,有時候真的不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別人(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昊果-avatar-img
2021/05/28
余杰有一本此書的升級版,卑劣的中國人 鍾祖康有一本,來生不做中國人,余杰也有一本升級版,今生不做中國人 不知道妳看過沒
張昊果-avatar-img
2021/05/27
廣東話算不了什麼,作者應該聽過不少東北話了吧,你懂的😑 我認識一個網友,有一次他乘長途汽車,旁邊有個小夥手機開很大聲看抖音,他叫他別來那麽響,結果被吐口水扇耳光。他報警,警察沒來。如果他看見你是台灣女生並且他是五毛屍鬼狼奶小粉紅,那麽可能有更離譜的事發生,我絕不危言聳聽
avatar-img
波波先生的沙龍
51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波波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4
(涉及劇情內容) 看完書之後看劇忍不住的murmur 中國歷史劇看來難再出好片......
Thumbnail
2022/05/14
(涉及劇情內容) 看完書之後看劇忍不住的murmur 中國歷史劇看來難再出好片......
Thumbnail
2021/12/15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Thumbnail
2021/12/15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Thumbnail
2021/05/22
我先說,我不是一個科幻小說忠實的讀者或是愛好者,但是《三體》真的很有意思。
Thumbnail
2021/05/22
我先說,我不是一個科幻小說忠實的讀者或是愛好者,但是《三體》真的很有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為podcast播講原稿,收聽對象為中國聽眾/ 歡迎收聽散文5分鐘,我是憶裳思思。結束了本季的播講,照例,來跟大家閒聊一個話題。前幾天在試音時,試到一個單子要求要用"台灣腔"來演播,我就想到在小紅書或抖音上有一些模仿台灣腔的教學,常常下面就會看到一片台灣人的留言說:台灣人講話才不是這樣子咧 也
Thumbnail
/本文為podcast播講原稿,收聽對象為中國聽眾/ 歡迎收聽散文5分鐘,我是憶裳思思。結束了本季的播講,照例,來跟大家閒聊一個話題。前幾天在試音時,試到一個單子要求要用"台灣腔"來演播,我就想到在小紅書或抖音上有一些模仿台灣腔的教學,常常下面就會看到一片台灣人的留言說:台灣人講話才不是這樣子咧 也
Thumbnail
柏楊1985年出版,曾經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一本書。這裡所指的「中國人」,按照書中的定義,因為不是就國籍來分類,我以為比較接近「華人」。這本35年前的書,描述的內容,有些還存在,有些已經讓人無法同意他的觀點,不過邊讀邊觀察邊回想自己接觸過的中國人甚至是我們台灣人自己,還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
Thumbnail
柏楊1985年出版,曾經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一本書。這裡所指的「中國人」,按照書中的定義,因為不是就國籍來分類,我以為比較接近「華人」。這本35年前的書,描述的內容,有些還存在,有些已經讓人無法同意他的觀點,不過邊讀邊觀察邊回想自己接觸過的中國人甚至是我們台灣人自己,還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
Thumbnail
柏楊1985年出版,曾經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一本書。最近因為讀了《皇后之死》,好奇也就開始看了起來.......
Thumbnail
柏楊1985年出版,曾經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一本書。最近因為讀了《皇后之死》,好奇也就開始看了起來.......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辯護之餘 ------------------------------------------------------------- 前先讀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甚感驚駭,當然這些文字放在今天的台灣語境中會覺得不過是批評時政,已經享受著言論自由的我們當然會覺得稀鬆平常,但是只要放回到三十年前,
Thumbnail
辯護之餘 ------------------------------------------------------------- 前先讀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甚感驚駭,當然這些文字放在今天的台灣語境中會覺得不過是批評時政,已經享受著言論自由的我們當然會覺得稀鬆平常,但是只要放回到三十年前,
Thumbnail
妳講話的口音,只能說怪怪的,不是標準國語,但也不是台灣國語,就像外國人學中文。
Thumbnail
妳講話的口音,只能說怪怪的,不是標準國語,但也不是台灣國語,就像外國人學中文。
Thumbnail
Express your opinions without hesitations. 你是否曾經在學習英文口說的同時,因為自己的濃厚的台灣腔而不敢開口? 這是許多台灣人常見的迷思。現今社會給予普遍大眾的觀念是要求我們以追求完美的美式或是英式口音做為目標學習,換句話說,英文口說的成敗與否相對地不再
Thumbnail
Express your opinions without hesitations. 你是否曾經在學習英文口說的同時,因為自己的濃厚的台灣腔而不敢開口? 這是許多台灣人常見的迷思。現今社會給予普遍大眾的觀念是要求我們以追求完美的美式或是英式口音做為目標學習,換句話說,英文口說的成敗與否相對地不再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從大清帝國到中華民族,民族主義致幻劑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發展 今天與一位精通五國語言的老先生聊到:有一位澳洲的朋友在聊天時候講到我的英文其實帶有 a little Hongkong Accent,老先生并沒有這麽覺得,不過半開玩笑的問了一下Chinese一般不都講chinglish嗎?但老先生也并沒
Thumbnail
從大清帝國到中華民族,民族主義致幻劑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發展 今天與一位精通五國語言的老先生聊到:有一位澳洲的朋友在聊天時候講到我的英文其實帶有 a little Hongkong Accent,老先生并沒有這麽覺得,不過半開玩笑的問了一下Chinese一般不都講chinglish嗎?但老先生也并沒
Thumbnail
這個議題是有一點爭議的,但過去我造訪大陸多次,不僅是去旅遊,有參與兩岸新聞比賽,到復旦大學發表論文,加上有親人在大陸長住的關係,以及曾在韓國交換半年,和20幾名大陸同學實際上課、相處,在最初期則是在輔
Thumbnail
這個議題是有一點爭議的,但過去我造訪大陸多次,不僅是去旅遊,有參與兩岸新聞比賽,到復旦大學發表論文,加上有親人在大陸長住的關係,以及曾在韓國交換半年,和20幾名大陸同學實際上課、相處,在最初期則是在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