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消失的書展|《湖濱散記》: 喚醒靈魂野性的穿越之旅

2020/05/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的經典書目是《湖濱散記》
自宅陽台外的樹與梭羅的湖濱散記

偶然之際,看見了從《方格子》寄來的信件通知,點進去後發現是一則關於書評的徵件活動,雖然看到的當下還不確定是否要寫,但也不經令我開始思量若要寫,該寫哪一本?

正當我腦海逐漸浮現《湖濱散記》這本書時,我看到信件的末端寫著:
「整個世界都是我們想像力的畫布。」- Henry David Thoreau
而剛好就是《湖濱散記》作者亨利 · 梭羅曾說過的一句話。一時之間,覺得他好像在用這句話呼喚我,於是就有了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初次接觸到梭羅的文字是從一本叫做《梭羅 · 心靈散步》的書開始的,那是一本篇幅不算長的繪本,當時一口氣就把它讀完。書如其名,就是寫著關於他在散步時的心靈體悟。

讀完他的文字後,著實無不被他對大自然細膩描寫的字字句句吸引,對生命的獨到見解給啟發,頓時也被療癒了起來。

之後,我便開始研究查找他的其他著作和身平故事,才瞭解到原來曾有過這麼一位如此熱愛自然,富有哲學思想的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過。

梭羅不僅僅是對大自然和哲學有龐大的高度見解,也在文學和科學領域上鑽研甚深,甚至在他時代的公民事務上也不遺餘力,也曾撰寫過不少對於人權和法律相關的文章,並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說傳遞他的思想,也可謂算是個社運人士了。

我挑選的這本《湖濱散記》篇幅一共是470多頁,共分為18個篇章,在多處附有註釋。此書在仿間也有不少翻譯的版本,而我閱讀的版本是譯者徐遲所翻,此譯者所使用的字詞和譯法,我認為較貼近早期文學家的語感,或許也較貼切當時梭羅的語意。
而譯者在序中開頭便提到:
「⋯⋯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
我算是一半認同,靜下來確實能加深感受梭羅的文字所要表達的深層涵義,但倘若能專注地細細品嚐書中的一字一句,我覺得又不無是條回歸平靜的途徑。

不過,身在我們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中,一個凡事講求金錢與效率的社會,怎樣又能算是真正的平靜呢?
瓦爾登湖一隅 / 圖片取自網路
1845年3月末,梭羅向友人借了一柄斧頭,便走進了瓦爾登湖邊,為他所要預備建造的房屋開始動工。

同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當天,他正式住進那他一手打造的木屋裡,並開始為期2年多自給自足的獨居森林生活。

但他並不純粹是為了隱居山林才這樣做的,他是要在那謹慎地探索、思考人生。
他也在書中提到:
我到林中去,因為我希望謹慎地生活,只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否學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現我根本沒有生活過。
梭羅建造的房屋 / 圖片取自網路
他在屋子中的規劃配置也相當實際簡單,只有用得上的基本物件,也沒有多餘的傢俱,他說:
我的屋子裡有三張椅子,寂寞時用一張,交朋友用兩張,社交用三張。
他也並非都待在他的屋子那,有時他會在田裡耕種、在湖畔邊釣魚、在湖上划著扁舟或到附近的其他森林、湖畔散步,也會到其他村莊探索並觀察著人們。

有時,他也會遇見從城鎮過來的釣客、連夜趕路的逃亡者、路過的農人,還有些來自各地的訪客。

其實,在那段時間他也結交了不少朋友,算是非常好客且樂於交際的,正如他說:
我想,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喜愛交際,任何血氣旺盛的人來時,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緊緊吸住他不放。我本性就非隱士,要有什麼事情讓我進一個酒吧間去,在那裡坐得最長久的人也未必坐得過我。
期間,他還發生了一段插曲 -

某夜,當他要進城修鞋時,突然被警方給逮補並被關進牢中。原因是他拒絕繳稅,因為他完全不認為,自己應該要繳稅去支持一個他並不認同的政府。這事也反映了他看待自身與社會制度間的關係和態度。
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他都還是與大自然共處的—從在天上翱翔俯瞰著他的老鷹,在地上為他蔽雨的松樹,在湖中被他釣起的梭魚,還有四季變化的所有狀態,都陪伴著他度過這段叢林生活,他對自然也有如詩一般地見解:
太陽,風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寫的純潔和恩惠,他們永遠提供這麼多的康健,這麼多的歡樂!對我們人類這樣地同情,如果有人為了正當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會受到感動,太陽黯淡了,風像活人一樣悲歎,雲端裡落下淚雨,樹木到仲夏脫下葉子,披上喪服。難道我不該與土地息息相通嗎?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綠葉與青菜的泥土嗎?
對於身邊天地萬物的一切,他都細膩地描寫,也時不時融入他對國家、社會、人民的所感與所見,在多處也引用或代入不少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莎士比亞、柏拉圖)、經典詩詞(如荷馬)、宗教書卷(如聖經、吠陀經)、思想學者(如孔子、孟子、荀子)、神話人物(如羅馬、希臘、印度神話)來更生動地刻畫出他所要傳達的思想。
最後,在他要離開森林時說道:
我離開森林,就跟我進入森林,有同樣的好理由。我覺得也許還有好幾個生命可過,我不必把更多時間來交給這一種生命了。

每次開始翻閱這本書時,彷彿都好像再度掉進19世紀瓦爾登湖旁的時空裂縫,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到梭羅行經過的地方,跟著他一同見證這段關於人性與野性的精緻自然時光。

有些人會說他是孤獨的,我會說,或許是,也或許不是。但在我看來,每個生而為人的獨立個體,或許生來就是注定孤獨的,不過其實我們也並不孤單,只要在每個當下細心地感受,感受我們所處在的這個活宇宙,永遠都會有活著的生命在感受中伴隨著我們的。
讀完這本書時,瞬間感受到一股豐盛、踏實的暖流灌注到我的靈魂裡。也認識到梭羅是一位如此善良可愛、真誠樸實,擅用智慧與覺知在體驗生命的地球人。

原來,人是能活得如此簡單,既能野性又不失人性。

原來,這才是我們真正原本該有的樣子。

感謝宇宙!感謝梭羅!
亨利·大衛·梭羅
文末,我想用在《湖濱散記》的最後一個篇章中,寫過的一段話分享給各位讀者們,也感謝讀者們的耐心閱讀:
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經營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他將要越過一條看不見的界線,他將要把一些事物拋在後面;新的、更廣大的、更自由的意義裡得到有利於他的新解釋⋯⋯」 - Henry David Thoreau
灰綠
灰綠
我活在地球的生活裡觀察並感受,然後試著將它們慢慢寫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