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感官描寫】,無數次攀登同一座山,會獲得什麼? 我讀《山之生》

2023/05/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將其感官體驗刻印在文字上。《心向群山》的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把《山之生》讀了十遍,並評論《山之生》可與 《巴塔哥尼亞高原上》、《時光的禮物》、《到鄉間》、《雪豹》這四本名聲響亮的書籍齊名。而探究英國地景的作品,惟有《游準》能與其相提並論。
本書所描寫的是關於山的本質,鉅細靡遺地去書寫山。不只是山的外在景貌,更是關乎於山的內在,岩石與土壤、高地與群山深處,水、霜雪、空氣與陽光,這些無生命的物質,在雪柏德的筆下,都成為動人且具有哲思的個體,充滿了神諭感。更遑論植物、鳥獸昆蟲和人,他們也是山,都建構成為了山的一部份,彼此相互連結,彼此影響著。
作者不強調登頂所帶來的征服感,而是更喜歡漫無目的,無數次地探訪山,就像去探訪朋友一樣,永遠都能有所收獲,就連恐懼也都讓人興奮。
暴風雪帶走了年輕人的性命,但他們對山依然又敬又愛。眾多的人走進山林,帶來了喧囂,不過也帶來了歡快與愉悅的心
作者的文字,智律清明,情感湧動,細膩地記下在高山上的諸多感官體驗,與山的故事。 而在山裏,觸覺、視覺、嗅覺、聽覺都會以各種面目展開,身體在跋山涉水後所感受到的疲累及饑渴,都會讓人的需求回歸到最簡單的食物與水。
身體變得可以思考,心靈可以獲得自由與寂靜。在城市人們逐漸枯萎,忘記如何感受與存在;回到山裏,才能好好地感受生命的能量及自由。
推薦指數:🌟🌟🌟🌟✨
相較於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山之生對我而言比較難讀,有時思緒會飄盪到遠方,是更需要專注、靜心閱讀的作品。
摘要喜歡段落:
☉無論是令人愉悅的安全還是極其偶然的死亡,都不必歸因於任何神靈,畢竟死亡很可能是登山者自己粗心大意的結果──因為興奮而忽視了石頭上的冰層把信任託付給好運,而非指南針,或只是高估了自己的體力與耐力。
☉只要身處大山之中,我們就要對自己負責,這是所有人必須承擔的風險;而只有我們真正擔起了這裡暗藏的風險,對山的了解才會真正開始。
☉由於記憶難以復原其光澤,必須一次次重返觀看,才能再現它的美。
☉人一生中總有說不出話的時候,除了任生活繼續什麼也做不了。話語可能會回來,可能再也不來。若它從此不來,我也只能接受。至少,不能為了製造噪音而放聲吵鬧。
☉詩以最激烈的形式呈現所有經驗的核心。
☉他在意是能有一項讓他盡己所能、消秏氣力的任務,使他全心投入並徹底得到釋放。
☉有那麼一瞬,我超越了欲望。這不是跳出自我的宗教極樂狀態。我沒有擺脫自我,依然是我自己。我存在。認識到存在本身,就是大山賜予我的最大恩典。
☉某些時候,排除外界干擾的獨立反而必須,那不是為了特權人,而是為了那些真正能理解孤獨的人。
☉沒體驗過山中夜宿的人,算不上真正理解山。滑入夢鄉的過程中,大腦會趨於平靜,身體漸漸融化,只剩知覺尚在運轉。思緒、欲望、記憶一律停止,整個人就這麼沉浸在與有形世界的深入接觸中。入睡前這些靜默感知的瞬間,是一天中最有價值的時刻之一。卸下所有執著,我和天地間再無阻隔。
圖為喵喵維他命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烏來的內洞森林區,據說是全台負離子最多的地方,負離子對中樞神經、自律神經、呼吸、心血管、血液、免疫等系統都有助益,因而贏得「空氣維他命」的美名。
作者雪柏德更說,她患有高山症,只要久待在平地就會感到不適,真的是有道理的一件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