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죽고 싶지만 떡볶이는 먹고 싶어《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죽고 싶지만 떡볶이는 먹고 싶어《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本書作者是一位「輕鬱症」的患者,所謂輕鬱症便是指比較不嚴重的憂鬱症,但是有持續性的憂鬱狀態。這種人或許平時能夠有說有笑,也擁有正常的興趣與伴侶,但是卻長時間的處於憂鬱的狀態,更不時會產生重度憂鬱症的行為,像是嚴重失眠甚至是傷害自己。
書中內容則是由作者與精神科醫師的治療過程對話所集結而成,從作者自身的經歷以及感受,直接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及其碰到的困難,並且從醫師從旁的諮詢以及協助,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的了解治療的過程並且自省。
書中提到非常多憂鬱症患者內心所面對的矛盾,像是:
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就自卑、遇到比自己不好的人就感到優越
明知道上面這種認知非常不理想,但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每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又發作時,便非常厭惡這樣的自己。
遇到事情用二元法做論斷、總用高標準來看待自己
明知道人非聖賢、並且認知到「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面相去解讀」。但是自己卻完全不會用相同的標準去看待自己,總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並且打從內心討厭自己。
非常的依賴他人,卻又不喜歡自己太依賴的行為
感情上很依賴他人,但是內心深處又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依賴他人的人。
在與伴侶相處上,必須藉由對方是否照自己的建議做出決定、才可感受到對方的愛;但若伴侶不照做就覺得對方不愛自己。雖然知道這種相處模式很不健康,而且內心深處也知道彼此保有獨立性才理想,但是卻又無法克服自己遇事時的想法。
上面幾點或多或少都曾在我們的心中出現過,而這種矛盾感若被不適當的放大,就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很多道理我們內心其實都明白,但是知易行難、加上事關己則亂。我們不難看到社會上屢屢發生嚴以待人、寬以待己的案例。只是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他們更常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對於這些跡象,書中精神科醫師表示:「在感到辛苦時,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種想法並不自私。」
人的情感與可碰觸的物質不同,人的情感無法被量化檢視。社會上許多不幸的案件,往往可歸因於旁人不夠理解當事人所承受的痛苦,而一味的認為其無病呻吟,或者是表示:「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不幸的人,跟他們比起來這些痛苦根本不算什麼云云。」,亦或是一股腦地希望他們「加油」,但是這些做法對於當事人毫無幫助,甚至是幫倒忙。
每種情緒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痛苦跟快樂都是無法比較跟量化的。
而憂鬱症患者所面臨的困境,很多時候的根源可以歸因於自卑感,自卑與否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別人的行為。當我們擁有自信、擁有自己的生活,對於他人的稱讚或是愛慕,便能夠坦然並且欣然地接受;相反的當我們很自卑,可能就會誤會他人的善意或者是愛,甚至是開始厭惡自己。
若想要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突破」是個很好的方向。先從自己從未嘗試過的事物開始、接著多方挑戰一些小型的目標,逐漸累積自己的自信並豐富自己的生活。
最後節錄書中的作者的一些體悟:
與其只去在意自己未能改變的地方,不如把焦點放在已經有所改變之處,對自己抱有希望。
我只能接納如此不完美的自己、感受著每次面對自我省察、有新領悟時的那份羞恥感與喜悅,並期許自己可以有一毫米的進步與改變。
人生就是一連串學習接納的過程,無論是接納還是放下,都不是人生某個特並時期才需要拿出來的態度,而是一輩子都需要練習的課題。
在每段諮詢結束後,都有一篇作者內心的自省與獨白,可以做為每次諮詢後的總結,值得一讀。快樂跟痛苦並非互斥的存在,兩者更無法彼此抵消,我們可以是個平常看似正常的人,但是也不時沉浸在陰鬱中,因為這就是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v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化心理學新解:為什麼男性總是想歪?為什麼女性喜歡鑽石? 
到底失敗的是我們的農民還是政府
本書在探討日本的實習生跟留學生制度,及其背後的奴隸制度黑暗面
本書藉由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去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不同於哲學思辨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千古難解的問題,帶給我們另一個高度的解答。
人的決策純然是理性的嗎?為什麼我們經常做出一些無法理解的行為? 是否有人利用這種現象去潛移默化我們的行為?看完這本書除了能夠避免被利用之外,還能夠為自己設計出更好的人生。
大陸有狼性、台灣只有羊性?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台灣的未來就是不斷的被唱衰? 看完這本書你絕對能夠產生不同的想法
進化心理學新解:為什麼男性總是想歪?為什麼女性喜歡鑽石? 
到底失敗的是我們的農民還是政府
本書在探討日本的實習生跟留學生制度,及其背後的奴隸制度黑暗面
本書藉由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去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不同於哲學思辨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千古難解的問題,帶給我們另一個高度的解答。
人的決策純然是理性的嗎?為什麼我們經常做出一些無法理解的行為? 是否有人利用這種現象去潛移默化我們的行為?看完這本書除了能夠避免被利用之外,還能夠為自己設計出更好的人生。
大陸有狼性、台灣只有羊性?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台灣的未來就是不斷的被唱衰? 看完這本書你絕對能夠產生不同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照顧者在憂鬱症的辛酸和生活中的故事和感受,提供了對照顧者的建議和意見。書中涉及到憂鬱症患者和照顧者如何避免負面情緒控制,如何互換角色,以及懂得釋放和收拾情緒等。這本書通過真實的人生故事啟發讀者感受,是照顧者與患者間溝通的避風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照顧者在憂鬱症的辛酸和生活中的故事和感受,提供了對照顧者的建議和意見。書中涉及到憂鬱症患者和照顧者如何避免負面情緒控制,如何互換角色,以及懂得釋放和收拾情緒等。這本書通過真實的人生故事啟發讀者感受,是照顧者與患者間溝通的避風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