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憂鬱的種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因為憂鬱長久以來被冠上負面意義,和憂鬱症的連結太緊密,加上整體社會一直強調正面積極,憂鬱多思彷彿是見不得光的事,該隱藏起來才好,以至於許多人都不願探討這樣的主題。直到近年有《微笑憂鬱》這類書出版,好像才讓人開始正視這一個情緒區塊。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書中所指的憂鬱,比較像是我們人人在生活中都可能被觸發的淡淡情緒或心情,並不是刻板印象中那樣眉頭深鎖、彷彿落入黑暗深淵的那種樣子,而且,本書反倒是像個智慧通透,又深諳人性的朋友,如同X光掃描到你內心最幽微的想法,並溫柔地提供對策,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可能襲來的這樣的情緒。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這本書是人生學校所著,「人生學校出版社」在系列編輯、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的指導下,所出版的一系列書籍當中的一本。

本書非常誠實的對人內心感受做了描寫,帶點揶揄,帶點犀利,卻仍不失溫柔,以下摘錄幾段文字:

■「因為憂鬱者意識到萬事萬物的不完美,暸解理想與現實間長存的差距,因此他們尤其擅於察覺微小的美好。」

■「憂鬱者最受不了的是被要求強顏歡笑。」(導論)

■「真正的人格成就是即使人生有所殘缺也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當ㄧ切明顯落敗時仍抱持希望。」 (01 智商與憂鬱)

■「我們擔心的並不是想要幫助人們減輕悲傷的社會,我們擔心的,是社會其實無法接受人們有時也有哭泣的正當需求。」

■「積極開藥來治療悲傷的作法意味著,像樣的人生不該有悲傷的存在。比起任何藥物,憂鬱的人們更渴望一個能暸解人生悲歡離合的貼心社會,願意讓我們沉浸於悲傷中,以自己的步調來消解這份情緒。」(編註:本書旨在探討憂鬱情緒而非憂鬱症,後者仍需專業醫療協助。) (02 藥丸與憂鬱)

■「共享一餐的溫暖身軀並不難找,閒聊天氣的對象到處都是,不過光是聊天無法消彌孤獨,唯有找到能聆聽我們抒發痛苦與哀傷的同伴,孤獨才會停止。」

■「對於自己的本質自欺欺人,才是我們孤單的真正原因。我們展現出極度簡化的形象,隱藏如此之多的真正本質——如此之多的痛苦、困惑、狂野與極端。我們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我們無法輕易向他人坦承自己的真正樣貌。」

■「坦承的開始,便是孤獨的終點。」(03 孤獨與憂鬱)

■「所有人,包含自己,都兼具惡魔與天使的成分,也因此,若要迎向還算可以接受的未來,包容和寬恕是其中不容妥協的要素。」(17分裂與憂鬱)

■「愛能給予救贖。我們很可能會失敗,但我們不必害怕那會是世界末日,因此我們得以用更自由、更輕鬆的心態來面對挑戰。」(19十四行詩第二十九首與憂鬱)

■「以青春期的眾多驚恐來說,其中一項優點是,成人的重要發展與領悟,多數根植於這個階段的痛苦。令人目眩神迷又悲慘的這幾年值得受到讚頌,因為他們帶給我們最純粹的憂鬱。」(21青春期與憂鬱)

■「週日晚間提醒著我們,必須在為時已晚前發掘真正的自我,還我們的天賦一個公道。」(24週日晚間與憂鬱)

■「憂鬱的厭世者熱愛人們,或者曾經如此。他們一開始懷抱多麼高的期望,才會落得對自我族類如此失望的下場;…憂鬱的厭世者並不是惡劣刻薄,他們只是還在搜索對人類保持信心的理由,不過至少目前仍然苦尋不得。」(28厭世與憂鬱)

■「世上沒有純淨的清白,也沒有純粹的驕傲。一個國家越願於承認其歷史中的痛苦成分,就越能與黑暗建立自然而成熟的關係。我們不需要積極展現完美的笑容,好似在躲避某種無法哀悼的事物;我們可以學習以更輕鬆的心情,面對並走上自己的眼淚之路。」(30美國與憂鬱)

我對這幾句摘錄都很有感,尤其是03,因爲現代人都很保護自己,為了追求外在成功,也要塑造形象。在一般的友誼交流中,也並不想承擔太多太重的情感重量,所以都是閒聊哈拉,笑一笑就好,然而真正想講的,能聽願聽的人很少很少,因為也怕私事被傳出去,惹來不愉快,所以到了一個年紀後都學著自行消化,坦承,要有對的對象啊!

還有一些很生活化的章節,如(22 五十歲與憂鬱),真的把我這個年齡段內心的感受寫出來了,不得不佩服。除此之外,排版和圖片印刷也很有質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64會員
176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在本篇開始之前,可以先觀賞以下影片-「憂鬱世代」大學生心理健康隱憂,他們為什麼不快樂?輔導諮商安全網能接住每個人嗎?|公視P# 新聞實驗室
Thumbnail
在本篇開始之前,可以先觀賞以下影片-「憂鬱世代」大學生心理健康隱憂,他們為什麼不快樂?輔導諮商安全網能接住每個人嗎?|公視P# 新聞實驗室
Thumbnail
本書深入淺出探討各式憂鬱樣貌,並非著重病理,而是情緒面向的理解與接納。作者以獨特章節安排,引導讀者認識憂鬱,並學習與之共處,而非逃避。內容觸及社會體制、個人成長等面向,最後以專注自我為結,鼓勵讀者找到內心平靜。
Thumbnail
本書深入淺出探討各式憂鬱樣貌,並非著重病理,而是情緒面向的理解與接納。作者以獨特章節安排,引導讀者認識憂鬱,並學習與之共處,而非逃避。內容觸及社會體制、個人成長等面向,最後以專注自我為結,鼓勵讀者找到內心平靜。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我很喜歡《以為長大就會好了》書中提及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的一句話:「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的,並非客觀事件,而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或感受。」(p.48) 經驗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 憂鬱症是隧道 身心症 「傷心時不哭,就該換身體哭了。」(p.227) 後記
Thumbnail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我很喜歡《以為長大就會好了》書中提及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的一句話:「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的,並非客觀事件,而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或感受。」(p.48) 經驗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 憂鬱症是隧道 身心症 「傷心時不哭,就該換身體哭了。」(p.227) 後記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此書推薦給所有現在或過去罹患憂鬱症或擁有憂鬱症朋友家人的人。 作者是曾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大約從高二確診憂鬱症,因為生在病中的泥沼,在許多因緣下大二時轉系進入心理學系,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認識憂鬱症,並且緩緩地與之相處,把心理狀況、自己的私密日記、家人的無知或無法同理等真實情況完整公開,讓更多人能“進入
Thumbnail
此書推薦給所有現在或過去罹患憂鬱症或擁有憂鬱症朋友家人的人。 作者是曾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大約從高二確診憂鬱症,因為生在病中的泥沼,在許多因緣下大二時轉系進入心理學系,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認識憂鬱症,並且緩緩地與之相處,把心理狀況、自己的私密日記、家人的無知或無法同理等真實情況完整公開,讓更多人能“進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