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無視標題最後一項。
※
上上禮拜我去參加了台灣本土麥農「十八麥」的講座,活動結束後拿到了贈送的石磨麵粉與全麥粉,還有一個水解法的實驗品,於是我就拿這個實驗品來養酵母菌;趁著我沒寫小說以及回老家的空檔,我就趁機做了實驗,並為我的養菌過程寫下這篇文章。
首先什麼是水解?也有人稱作「水合法」,是只用麵粉跟水大致攪拌成不完整的團狀後放置室溫30分鐘至兩小時以上,麵團會經過水自然分解,形成結構完整、有薄膜有麵筋的麵團。這個麵團我拿來養酸種。
那什麼是酸種?
似乎也有人叫魯邦種,但根據我查資料的經驗,也有人把它們分成不同東西,我don't在乎;酸種是直接透過麵粉本身的菌,在乾淨純水的作用下培養成酵母菌(其實有更偏化學的說法,但我理科沒及格過,所以…)。酸種養出來的酵母菌會帶有一股乳酸菌的氣味與強烈的酒精味,嚐起來有氣泡的刺激感與明顯的酸感。
我以前也曾養過葡萄菌種,但也許是我養法不同(放粉跟糖餵養),因此沒有酸度。
這是第一天餵養的情形第一天:準備殺菌過的玻璃瓶(熱水煮過或酒精殺菌),把麵粉、煮過的水放入攪拌,然後放置。這次的始種我用的是十八麥的全麥與高筋麵粉,你想的話也可以挑戰裸麥(黑麥,氣味更刺激)
這是當天晚上的成果,酵母菌已經養成功了。
判斷依據是麵團上頭的氣泡,這是有發酵的證明。
第二天,我開始餵養麵粉。由於當時台灣天氣正熱,早上餵粉,下午就已經出現氣泡,而且有明顯的乳酸菌味道與微量的酒精味。
其實這個階段已經可以使用了。從第二天開始的餵養,通常會建議先倒掉一些,然後再餵養麵粉。你也可以把倒掉的部分拿來做麵包。這麼做的用意是避免裡面存在太多有活力的酵母菌,導致養分吃太快吃到沒東西吃而餓死。死掉的酵母菌據說是會有腐敗食物的臭味,大概提一下。
第三天如上圖,酸種已經這麼茁壯了! 這時候的酒精味已經非常濃,混合乳酸菌形成強烈的香氣。舔起來的酸味也非常重。除此之外沒其他異味,大成功。
不過天氣實在太熱,為了避免他們活力過頭所以我用超商冰塊包、紙箱、報紙做了客家冰箱(省錢冰箱),降低酵母的活力。這麼做是因為我住的地方沒烤箱不能做麵包。
酸種的培養大概說到這邊,因為之後做的都是倒一半、餵養、倒、餵養。 我上禮拜趁著罷韓前夕回家一趟(怕家人情緒有受影響,陪伴一下),趁機就用自養的酸種做了麵包。
比例我是亂抓的,大概是800公克的麵團與不知道多少克的水,麵粉比例是全麥80%高筋20%,酸種則用20%(約160克)還有一小湯匙的鹽(好像才10克)。
起初先攪拌至可成形即可,不用完整;放置1到2小時後,將麵團大致揉成圓狀,然後就是長達18~24小時的發酵,主要看的是麵團有沒有兩倍大。天然酵母的發酵時間會比較久,很急的話可以放少量的速發酵母、乾酵母。另外也會比較黏手,所以可以盡量以刮板代替。
我在初期發酵有先用保鮮膜包住放冰箱,原因是天氣太熱我怕它一次發酵太快、麵團結構不夠完整。
這是烤出來的結果。用的是家庭烤箱,沒有蒸氣功能,如果有應該會更好看。烤溫200度,45分鐘,如果想讓表面上色更深(梅納反應)可以多烤幾分鐘。 烤完之後聞的到酸種酵母明顯酸味,實際吃起來會是一股漸進式的酸感隨著咀嚼突入口腔。一般建議是塗奶油、果醬、夾三明治、配濃湯食用。
由於台灣普遍對甜點麵包(台式、日式)的認知,很多人都誤以為這種硬麵包是要直接啃,這基本上是東西方飲食的認識與習慣差異所導致的誤會。當然,直接啃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對啦就是我……)
酸種可以做饅頭嗎?
可以,所謂的老麵養成就是類似酸種的概念。
由於饅頭是用蒸的緣故,蒸完後的水蒸氣會有非常明顯的醋酸味,吃起來也比酸麵包的酸感明顯,所以我會建議除了替家人著想以外,可以塗奶油後放鍋子、烤箱熱過,再搭配雞蛋沙拉、果醬、煙燻培根等來中和酸味。酸種本身的酸度也能為食物帶來巧妙的效果。
我該怎麼決定烤溫?
講座的老師是說越瘦的麵包烤溫越高。 麵包我們一般會分成:
Rich dough(甜麵團),也就是所謂的胖麵包。會在麵團裡添加糖、奶油、鮮奶油、雞蛋等增添口味的成分,並且以鮮奶取代水。如其名,你會越吃越rich(身材方面)。我判斷是像這種富含糖類與蛋白質成分的麵包容易烤焦(梅納反應的焦糖化過頭),所以不建議烤溫過高。
Poor dough,也就是所謂的瘦麵團。成分僅有麵粉、酵母、水、鹽。有些店家還會放果乾或堅果。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市面上許多看似是Poor dough的歐式麵包,實際屬於Rich類;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需求,「台式」歐包都有放入植物油、奶油來讓麵包的口感更柔軟。
麵包的起源?
根據《普瓦蘭麵包之書》以及多數網路資料都表示,最原始的麵包是自埃及一位烘焙師傅將揉和好的麵團放置play忘記烤,結果隔天發現它膨脹後的無心之舉。
但很多資料沒說明的是,這顆麵團之所以能夠膨脹,也就是發酵,原因就在於麵粉本身的菌以及接觸空氣中的野菌,在水份的導流下(水是傳播細菌的最佳媒介)形成酵母菌。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你不刻意添加速發酵母也能使麵團膨脹、養出天然酵母。
速發酵母是天然的嗎?
是。速發酵母是由天然酵母萃取的酵母菌,但由於它是刻意被提取的單一菌種,因此它的風味不如酸種、裸麥種這類麵包強烈。
那或許你會想知道如果是像葡萄乾酵母、水果酵母,會不會有水果的香氣?
答案是不會。
水果的菌種主要在果皮上(因此通常會建議不要洗),我們養水果種主要的就是這個菌,果肉、果汁與裡頭的糖份,都會在養菌的過程中成為菌的養分。因此自然不會有水果香氣(因為都被吃了);如果你遇到有店家聲稱自養水果種吃的到水果氣味:一、他大概放了香精。二、它有放果乾或是用果汁來混合麵團(或許,我沒試過)
對了補充一點。水果種分為兩種階段:
- 養種。也就是讓水果浸泡煮過的水(可以加入砂糖提高菌種活力),大約七天的時間,夏天會縮短幾天;水會逐漸生成氣泡而水果則會在過程逐漸分解,這就是酵母菌被養育出來的結果。
- 成種。將第一階段養出來的酵母菌水過濾,因為先前的水果基本上都已經是腐爛狀態,不能用。酵母菌水過濾後,加入麵粉、糖(也可以不用),攪拌混合成團後等候即可。接下來的續種步驟都跟酸種一樣。
與酸種相同,當沒時間餵養,可以放入冰箱降低酵母菌的活性,延長酵母菌的壽命。
酵母跟酵素是一樣的嗎?可以放一起嗎?
別,酵母會被酵素殺死,原理我還沒搞清楚,總之別。所以像鳳梨這種酵素水果(啥)就不適合養酵母菌。
※不過有朋友告訴我鳳梨是養得起酵母,這邊註記一下!大家可以大膽去嘗試!GOGOGO!
總而言之養酸種的過程其實還挺好玩的,看到酵母菌逐漸成長為孔孔洞洞,並且散發那股強烈的酵母氣味甚至拿來烤麵包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被外面麵包店騙太久了。(嗯?)
想看我更多創作資訊,別忘記按右上角追蹤我的Vocus,以及追蹤我的社群連結: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