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末代皇帝 】浮華幻境的虛假人生 (有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以下有雷討論:

中國民族的包袱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這種宏偉的儀式一直都是中國民族最嚮往的輝煌燦爛,象徵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富強,時至今日,中國人仍追逐著這樣的儀式。

但極端的服從也帶出了一個民族的迂腐,數千年來的歷史壓著這些人喘不過氣,演著一遍又一遍的戲碼。明清兩朝所建立的病態皇權已經將中國民族的脊梁狠狠碾碎。膝蓋雖然跪著,但背地裡都想著自己的利益,權威獨裁也帶來扭曲的人性。

有一場戲是,成年後的溥儀想要改革宮廷,命令太監清點文物,想弄清楚有多少珍貴的收藏被偷偷運走,沒想到當日半夜,庫房燃起了熊熊大火,所有證據都化為灰燼。

這些太監是宮廷裡最低等的下人,給貴族做牛做馬,但他們可不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皇室面前做一套,背地裡又是另外一套,儘管膝蓋從頭到尾都是跪著的。相信常看古裝劇的觀眾都很熟悉這種軟釘子套路。

即使在獄中,仍有一些平民將他視為皇帝,會主動跪拜和慰問,他的親人也仍服侍著他,照料起居,彷彿一種深植腦袋的指令行為,劃分出中國人的身分、地位、階級。在外人的眼中,也是一種活遺跡。

戰犯和囚犯

溥儀這輩子風風光光,卻沒有一天真正握有權力。清朝還沒等到他成年就滅亡了,十幾年來被監禁在紫禁城,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變動,空有頭銜和無謂的自尊。隨著日本侵華,他又當上了皇帝,但在高大上的儀式背後,盡是各種嘲笑和管制。

明明是皇帝,卻連身邊的妻子都留不住,每個對他禮遇的衛兵,下一秒都可以成為無情的劊子手,所謂的國家元首,只是比較體面的囚犯。這種反差可說是本片最特殊、最有趣的環節,每當溥儀想要掙扎、想要反抗,他那最後僅存的面子也會被刺破。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撫順戰犯管理所,可以看到典獄長是個忠貞的共產黨員,有著不怒自威的威嚴,看似處處給溥儀找碴,實際上是想改正舊時代的觀念,迫使這些戰犯改過自新。

這些監獄的管理者並不想要廉價的自白或認錯,他們找出其中的矛盾之處,追查到底,迫使這些戰犯坦承面對自己內心的想法,要他們打從心底產生悔恨。

在新時代的價值觀面前,溥儀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這可能是他第三次受到新的意識形態衝擊。第一次是全球化浪潮和民主思想,第二次則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第三次是共產主義的紅色教育,而他本人則是誕生於古老的帝制。

遜清皇室小朝廷

過往在歷史課本裡,我們都知道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成為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卻很少提到民國與清朝之間仍有協議。

實際上, 中華民國政府每年支付400萬兩維持清朝宮廷的開銷,清朝皇帝對外雖然退位了,但在紫禁城內仍是皇帝之尊,不僅太監和侍衛照常留用,其他王室的封號也照舊,宣統年號不變,衣裝、行禮、律法也不變,也保有宮內的一些機構,如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觸犯大清律例由慎刑司處置,清帝的地位和其他國家的君主是一樣的。可以說紫禁城實際上是中華民國裡的獨立小王國。

會有這樣的安排也跟袁世凱的出身背景有關。他在清朝對朝鮮的戰爭中指揮有功,又被朝廷指派組建新軍,從地方的道員一路升到總理大臣,即便改朝換代,他對清朝仍有一份感恩念舊的心,才把清室給保留了下來。

所以在電影中,才會看到牆外的總統坐在車上風風光光,牆內的百姓仍得對溥儀行跪拜大禮的奇異景象。

文化大革命

在溥儀離開戰犯管理所之後,又見證了另一個新皇帝的誕生。只是這次並不是權貴之間的權力交換,而是「人民意志」貫徹了整個行動,普世價值觀被視為牛鬼蛇神,在社會上有點地位的都被打成反動派,一股狂熱的浪潮即將席捲中國大陸,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最具研究意義的一段歷史。

我很欣賞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典獄長被拉出來批鬥的設定。他絕對是忠於共產黨的人,但在這場失去理智的革命裡,是非對錯都被簡化成口號,透過這樣情節安排,即便是不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也能迅速感受到其中的異狀,而溥儀選擇挺身而出替典獄長辯解,更能看到這個人物在經過十年的沉澱後,其人格本質是良善的。如果他不是出生在帝王世家,人生或許不會如此坎坷。

1966年5月是文革的開端,是野火的起點,而溥儀則是在1967年10月因為腎癌去世,他所目睹的文革活動可能還不多,但電影以有點滑稽的方式還原這段歷史,透過溥儀的雙眼讓觀眾參與這場文明浩劫。

這並不是溥儀第一次面臨價值觀崩壞,早在他發現自己不是皇帝的那天,他的世界早已崩壞過一次,而這次的文革也只不過是另一次的改朝換代。電影最後讓溥儀回到紫禁城,回到他真正的老家。

罐子裡跳出的蟋蟀,是溥儀作為「真正的」統治者而取得的禮物,是他的臣子心甘情願奉獻給他的禮物,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內心深處仍有一絲對童年、對過往的眷戀。

整部電影也彷彿是一場繁華夢境,外頭真正有權力的人在生死拚搏,而我們則跟著溥儀一起做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4會員
136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鬼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