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交接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日的手繪曼陀羅,外面有不少紛亂的線條,不是女兒搗亂,是自己就想這樣畫
這兩天感覺是走到了人生的交接處,不是很大事件的交接,就只是生活上的小小交接,但似乎足以讓我煩躁不已。
主要事件應該是來自工作。拜疫情所賜,讓我做了兩個月的口罩代工,從工作狀況不穩定,變成每日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處理。這中間出現不少急躁心,好想搶著把工作在短時間內做完,這樣能有更多的工作,讓收入可以更穩定...。為了解決白天孩子們在旁邊打斷工作心情,嘗試了半夜工作,在孩子睡了以後開始認真工作,直到半夜2~3點。一開始很享受半夜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能安靜與自己對話,追喜歡的戲劇,同時工作。效率最高的幾週,還能在半夜的空檔做早餐(麵包、發麵餅...需要等待發酵的食物)。但,沒多久疲憊就來敲門了,每天的睡眠不足,看不到盡頭的工作量...然後好久好久沒有抒發的創意魂(真正女紅自己的作品一件也沒有)真的是開始做到懷疑人生,期待早點結束這一批工作狀態。
隨著疫情趨緩,跟業主討論之後決定剩下的口罩暫緩製作,待鋪貨即將售罄再來製作。因此這週出貨後忽然得到大量的時間!
另一種煩躁又襲來耶!當初在做著口罩時好想創作,現在有創作時間了,腦袋卻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完全不知道要作些什麼出來>.< 甚至看藍染的圖片還會有點膩!?
或許是自己想要合理化這個無生產力的自己,又創造了另一個困境,就是跟兒子的衝突關係...。兒子連續好幾週都上演著散仙狀態,過往上學沒有發生過這麼頻繁的:功課忘記帶回來、聯絡簿忘記帶回來、鉛筆盒忘記帶回來...。最厲害的一次是全部沒有帶回來(書包根本是空的)。問他沒有收書包嗎?說有,他覺得他有收好書包,沒想到沒帶....
一次也就算了~幾乎一個星期隔天發生一次,甚至連續發生...
接著,也是連續出現很困擾的狀態,回來制服不願意換掉(疫情開始後我有要求要換衣服),功課會漏寫,破壞家裡的東西,然後任何一件被發現時就會大發脾氣。
這完全是我的死穴呀!我還沒要求任何公共區域,我只要求你自己分內該做的事,在好聲好氣提醒時就給我大發脾氣,我有莫名被欺負的感覺!
這兩天真的很懷疑人生呀~~當初到底是哪根筋不對想要生小孩的?!要有小孩的感覺不是養狗就好了嗎!!無論家裡的狗狗再闖禍,也沒有到我覺得我被欺負的感覺呀!

回到外境都是內境的反射,大約自己也知道是什麼狀況。因為我看孩子不順眼,自然是對他犯錯的狀況越挑越細,而孩子其實只接收情緒,不接收道理的,所以他聽不到我的任何提醒或請他修正的地方,只想要用對抗來表示討厭我的情緒帶動他情緒的部分,問題自然也就不會解決。回頭來說,還是要問問我的身體,到底想要休息幾天?休息到什麼程度才足夠?在整體的”我”還沒有休息足夠之前,我猜想我的生活一切都還是會一團亂,來讓我可以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好好擺爛一切!
好吧!或許擺爛也是種能量平衡的方法!!
發文前抽了張揚升大師卡,真的是直接反應到目前的狀態。
這張卡對我來說最奇妙的點,是最後一個補充說明,一位以往生的摯愛男性傳送“我愛你”,我的直覺是我的爺爺。但,我完全沒有見過我爺爺,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往生了,我對他的了解都在奶奶的口述中。或許奶奶到天堂後也跟爺爺口述了不少我這個小孫女的種種吧?感謝祢愛我,在我記憶中才氣縱橫的爺爺,也給我一些創意靈感吧!
avatar-img
5會員
38內容數
在這個空間裡,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安心得把感官、心靈所見,記錄下來~無論事件得好壞,想法的對錯,所有分辨與批評都擋在外面,純粹就是紀錄下當下的我、當下的感受! 這些叨叨絮絮的碎念,若能共鳴閱讀的您,讓我們一起閱讀餓些感受、情緒,以及一起放下,清理,再回到最純淨的狀態,繼續感受每個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女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遊戲在鵝子和我之中一直在上演 事件-->鵝子發火生氣-->我忍耐,嘗試溝通,但找不到情緒源頭-->鵝子火更大開始出現傷人行為-->我也火大 然後就一起燃燒吧!
荷葉餅是我小時候潤餅節會吃到的春餅。媽媽會準備豐盛的料,炕上一大疊餅,在餅上抹甜麵醬,配大蔥和許多好料,捲起來吃! 相較於潤餅來說,吃這個比較難保持完整,可能是這樣從小練起,嫁來台南讓婆婆稱讚說我挺會包潤餅(小驕傲) 很多從小習以為常的事,深刻烙印在腦中...
有時候測驗券就是會來得這樣突然…… 在我昨天接下300個口罩訂單後,今天早上不能馬上埋首工作,因為已經答應了回婆家拜拜。到此為止都還順暢,因為是預料中,早已排開工作,心裡準備充裕。 早上處理拜拜事宜,雖然心裡急著回家工作,不過還能安定於當下。接著,無預警的鐵牛來犁田。因此阿嬤來問我這兩天有沒有事..
圖片摘自網路 在剛開創女紅的初期,我認識了一位阿嬤~ 當時我借他們家古早的店舖當工作室,因此阿嬤從我身上找尋了一些些回憶。那時的我帶著兩個孩子進工作室工作,說好聽是工作,但事實上是在家庭和自己之間,找尋一個喘息的空間。
這部劇應該是近期看到最有感的一部了吧! 錯綜複雜的故事內容,卻又很容易看懂。除去愛情議題,裡面又包含了好多東西,面對失去、面對自我、面對罷凌、面對家庭....看完以後有種好像上了一堂滿滿收穫的課。 照片取自網路 看完以後發現網路上也有不少劇評了,我這裡沒有要寫什麼劇評,我只想紀錄一下一些瑣碎的收穫
記得剛接觸身心靈學習的時候,朋友跑得比較快,在跟我分享牌卡,以及抽牌卡的經驗。這附牌卡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這張“你是強大的光行者” 那時候聽起來覺得很炫呀!成為光行者,如同天使一樣用光照亮他人,療癒他人~聽起來就覺得好棒!然後,就好奇得問他,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光行者?
這個遊戲在鵝子和我之中一直在上演 事件-->鵝子發火生氣-->我忍耐,嘗試溝通,但找不到情緒源頭-->鵝子火更大開始出現傷人行為-->我也火大 然後就一起燃燒吧!
荷葉餅是我小時候潤餅節會吃到的春餅。媽媽會準備豐盛的料,炕上一大疊餅,在餅上抹甜麵醬,配大蔥和許多好料,捲起來吃! 相較於潤餅來說,吃這個比較難保持完整,可能是這樣從小練起,嫁來台南讓婆婆稱讚說我挺會包潤餅(小驕傲) 很多從小習以為常的事,深刻烙印在腦中...
有時候測驗券就是會來得這樣突然…… 在我昨天接下300個口罩訂單後,今天早上不能馬上埋首工作,因為已經答應了回婆家拜拜。到此為止都還順暢,因為是預料中,早已排開工作,心裡準備充裕。 早上處理拜拜事宜,雖然心裡急著回家工作,不過還能安定於當下。接著,無預警的鐵牛來犁田。因此阿嬤來問我這兩天有沒有事..
圖片摘自網路 在剛開創女紅的初期,我認識了一位阿嬤~ 當時我借他們家古早的店舖當工作室,因此阿嬤從我身上找尋了一些些回憶。那時的我帶著兩個孩子進工作室工作,說好聽是工作,但事實上是在家庭和自己之間,找尋一個喘息的空間。
這部劇應該是近期看到最有感的一部了吧! 錯綜複雜的故事內容,卻又很容易看懂。除去愛情議題,裡面又包含了好多東西,面對失去、面對自我、面對罷凌、面對家庭....看完以後有種好像上了一堂滿滿收穫的課。 照片取自網路 看完以後發現網路上也有不少劇評了,我這裡沒有要寫什麼劇評,我只想紀錄一下一些瑣碎的收穫
記得剛接觸身心靈學習的時候,朋友跑得比較快,在跟我分享牌卡,以及抽牌卡的經驗。這附牌卡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這張“你是強大的光行者” 那時候聽起來覺得很炫呀!成為光行者,如同天使一樣用光照亮他人,療癒他人~聽起來就覺得好棒!然後,就好奇得問他,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光行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2019年開始當媽媽到現在,中間陸續有去兼課,也會接case,還曾經做過三個月的網路寫手之類的工作。有時人家問我在做什麼的,我嫌解釋很麻煩,就會說自己是全職媽媽。其實我也沒說錯,小孩的確是我在帶;大寶去上學沒多久後二寶出生,我就這樣當全職媽媽快五年了。有時說自己是全職媽媽,那種心情很微妙:明明知道這
Thumbnail
當職場境遇如日中天時,會有可能;或是必要驟然畫下句點嗎?是不是曾經出現過必須做大改變的機緣?只是;因為太多事同時發生,沒能靜下來好好想想,以至於沒有嚴肅看待,就又讓原本該做的事;再度捲入滾滾紅塵的俗事裡頭了。 大兒子到了五歲左右時,問他想不想要個弟弟或妹妹?問他的原因是;看他傍晚以後一個人玩,實在
Thumbnail
爸媽退休了,原本把上班與責任當作人生做重要的事的他們,找不到人生方向與重心,除了每天打開股市去看今日漲幅,或看著時下新聞隨口回應幾句,大部分的重心就放在生活小事裡,念著小事的規矩,希望小孩聽他們的話行事。 問他們說:『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想做的事嗎?』爸便會回答:『把房子一個一個處理掉,減輕負擔
心情很複雜,也很無力。本期望在育嬰假復職後,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展現,也很驚喜地馬上就獲得職務轉調的「口頭」通知,當下我也很積極地表示意願。前提是:必須讓我準時上下班時間接送孩子。 可想而知,沒有然後了。 在與主管面談後,說不沮喪是騙人的,腦中不斷思考主管話中意思,在這間公司將近十年,從對未來充滿願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2019年開始當媽媽到現在,中間陸續有去兼課,也會接case,還曾經做過三個月的網路寫手之類的工作。有時人家問我在做什麼的,我嫌解釋很麻煩,就會說自己是全職媽媽。其實我也沒說錯,小孩的確是我在帶;大寶去上學沒多久後二寶出生,我就這樣當全職媽媽快五年了。有時說自己是全職媽媽,那種心情很微妙:明明知道這
Thumbnail
當職場境遇如日中天時,會有可能;或是必要驟然畫下句點嗎?是不是曾經出現過必須做大改變的機緣?只是;因為太多事同時發生,沒能靜下來好好想想,以至於沒有嚴肅看待,就又讓原本該做的事;再度捲入滾滾紅塵的俗事裡頭了。 大兒子到了五歲左右時,問他想不想要個弟弟或妹妹?問他的原因是;看他傍晚以後一個人玩,實在
Thumbnail
爸媽退休了,原本把上班與責任當作人生做重要的事的他們,找不到人生方向與重心,除了每天打開股市去看今日漲幅,或看著時下新聞隨口回應幾句,大部分的重心就放在生活小事裡,念著小事的規矩,希望小孩聽他們的話行事。 問他們說:『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想做的事嗎?』爸便會回答:『把房子一個一個處理掉,減輕負擔
心情很複雜,也很無力。本期望在育嬰假復職後,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展現,也很驚喜地馬上就獲得職務轉調的「口頭」通知,當下我也很積極地表示意願。前提是:必須讓我準時上下班時間接送孩子。 可想而知,沒有然後了。 在與主管面談後,說不沮喪是騙人的,腦中不斷思考主管話中意思,在這間公司將近十年,從對未來充滿願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