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為什麼全球COVID19 已宣布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台灣COVID-19疫情平穩,但全球多國狀況持續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 : COVID 19 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 WHO says coronavirus enters ‘new and dangerous phase’)...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人類或許思考 :

今日是解封"假象",明日是解封"危象" ?



1.COVID19 已是一種生命毀滅加速器

COVID19 是一種生命毀滅加速器。起初在亞洲,他不會那麼快。昨天一天中增加了150000新診斷案例,也是WHO 單日増加最大的量。這個使得全球昨天共有850萬人確診病例,45萬人死亡。

raw-image

2.乏味防禦生活太久了

人們大部分已經,被禁足1-3個月了,生活被強迫管制太久了。經濟情況,也完全崩盤到大家都覺得生活方式乏味,只要一絲的解禁,大家都假裝COVID19 已經消失了,開始疏於解封生活中的防疫措施。

只要一絲的解禁,大家都假裝COVID19 已經消失了

只要一絲的解禁,大家都假裝COVID19 已經消失了

葡萄牙

以葡萄牙為例:

自五月初解封起,日常作息時間的活動迅速恢復,最常見的就是在擁擠的公共運輸,無法遵守好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則。

raw-image

葡萄牙現在每天平均有300個新的感染病例。在經歷了明顯的改善後,住院者人數再次攀升。大部分新確診病例,有80%至90%是在里斯本首都地區。群聚病例都出現在工廠 ˎ 倉庫和建築公司的工作者。

3.突變到更易傳播

COVID 19病毒🦠出現半年了,病毒🦠一直在突變,這樣病毒🦠才能繼續傳播下去。

病毒🦠一直在突變

病毒🦠一直在突變

美國科學家海瑟廷(William Haseltine)表示:「病毒在一月中旬的某個時候出現了突變,使得病毒更具傳染力。這並不表示病毒更具致命性,但【傳染力提高了約10倍。】

病毒學家們進一步發現稱之為D614G的突變,會使病毒的棘狀蛋白增加,並使這些蛋白更穩定、進而使病毒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


4.解封的危象

很多國家都拼命在解封,歐洲大部分地區,傳染率似乎正在放緩,於是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全球大家似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疫情後的新生活。

raw-image

但是專家郤不停潑冷水警告說,封鎖的結束,可能會【導致另一個更嚴重的重新封鎖】。

致力於研究COVID-19疾病的瑞士專家 說,瑞士的解封太快了, BUT有誰聽呢?

WHO自己也在6月12日表示:

“雖然這種疫情放緩情況在歐洲逐漸普遍,但全球疫情卻是越來越差,”

現實上,現在全球各地紛紛推出解封...

raw-image

我説病毒🦠還在你們的國家內,沒有清零,即使已經清零的紐西蘭,也會有確診病例忽出現了,【今天的解封假象,會不會是明日解封危象?】

今天的解封假象,會不會是明日解封危象?

今天的解封假象,會不會是明日解封危象?

5.很多國家都拼命在解封

歐洲大部分地區,傳染率似乎正在放緩,於是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全球大家似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疫情後的新生活。

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

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

這樣的以上情況,全球COVID-19疫情現在真的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從亞洲到歐洲,從美州大陸到拉丁美洲,可以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淪陷。拉丁美洲,現在已經是大流行的震央中心。截至6月12日,該地區共記錄了150萬例病例,死亡7萬多例。

6.行動解‘瘋’了

當各國政府,自以為COVID19 新增的案例下降,大家奈不住性子,【行動解封,這樣的行動,一定是‘瘋’了】。

從「stay home」,見到了「stay alert 」

從「stay home」,見到了「stay alert 」

7.今天是「stay home」,明天是「stay alert 」?

所以,我才呼籲,這樣下去,在沒有疫苗接種,沒有藥物有效治療大流行期間,我們只能從「stay home」,見到了「stay alert 」(從”待在家𥚃”,到”保持警覺”)的重要。

也只有 :

【從「stay home」,到「stay alert 」,才可以持續為持防疫新生活的措施】。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經由這些生活中向外發散的思考路徑,可以判斷和預測在各個行業領域中,短期直至中長期的未來趨勢和變化…
Thumbnail
經由這些生活中向外發散的思考路徑,可以判斷和預測在各個行業領域中,短期直至中長期的未來趨勢和變化…
Thumbnail
資「活下去」是最近常見的問候語,因為三級警戒的關係導致目前很多路邊的餐飲業乾脆關門休息,並且許多旅遊業也紛紛掀起倒閉潮,所以現在本土案例跌破200關卡後媒體也紛紛出現「解封」的聲浪!但台灣真的有實力面對解封後的疫情嗎?
Thumbnail
資「活下去」是最近常見的問候語,因為三級警戒的關係導致目前很多路邊的餐飲業乾脆關門休息,並且許多旅遊業也紛紛掀起倒閉潮,所以現在本土案例跌破200關卡後媒體也紛紛出現「解封」的聲浪!但台灣真的有實力面對解封後的疫情嗎?
Thumbnail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Thumbnail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Thumbnail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Thumbnail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Thumbnail
1.旅遊經濟全跨 旅遊業,完全受到嚴重破壞,航空公司削減了航班,客戶取消了旅行和假期。 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已出旅行限制措施,以遏制該病毒。 由於3月份的COVID 19 病毒危機,歐盟採取了空前的管制行動,封鎖了旅行,也封鎖邊境。 在美國,政府禁止🚫了來自歐洲機場的飛機進入美國。 來自飛行
Thumbnail
1.旅遊經濟全跨 旅遊業,完全受到嚴重破壞,航空公司削減了航班,客戶取消了旅行和假期。 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已出旅行限制措施,以遏制該病毒。 由於3月份的COVID 19 病毒危機,歐盟採取了空前的管制行動,封鎖了旅行,也封鎖邊境。 在美國,政府禁止🚫了來自歐洲機場的飛機進入美國。 來自飛行
Thumbnail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病例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外國的
Thumbnail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病例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外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