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告別》為何生死離別是份幸福的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裡?歷史上不就永遠沒有了這個人?
那天始,我不斷詢問自己:我活著做什麼?我活著又如何?死了怎麼辦?死了去哪裡?

大快速時代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相信每個人總會有處於這樣的疑問當中,但由於生活上太多打岔,沒有致使我們更深入內在的探索與好奇。對,這時代充斥著不少科技進步的工具,大大減少了讓心安靜下來的時空。即使有,也很片段零碎。什麼時候才會讓自己願意「看」回內在的需求呢?生病或者即將面臨死亡之際。沒錯,無庸置疑,大家只有在生病或臨近死亡之際,才會回首往事,悔不及時,也許帶著此生遺憾「入眠」。
我的生命很慶幸能夠遇到一些給予我方向指引的學習因緣。因此,也是我慢慢發現自己可以如何用這個因緣做一件事,或許是每個時代的大德做的事。身為科技文明發達的時代,也歷經求學時期填鴨式教育制度,被動學習文化,個人的好奇、求知欲及情感敏銳特強下,我想要用現代的語言,又可以透過自己生命的堆疊學習,將所看、所懂的知識也好,觀念也好,方法也好,來做個介紹媒介,希望可以讓這些知識、觀念、方法能懂、能說、能用。
《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你能透過自己的講解,讓一個人愛上一本書,或對一個話題產生興趣,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自己吧。」
以上是《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說的一句話,我覺得也可以呼應想要藉由閱讀佛經道理,來讓人對生命體驗有所認識,進而了解,乃至使用而使自己人生產生效應。

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什麼?

說了那麼多,讓我對《幸福告別》這本書做一大略的介紹與導讀吧!這本書縱貫在生與死的解說,並以佛陀的體驗方法來作為現實生活上在生與死之間,如何的運用生命,並將生命連結過去,擴展未來。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書不但解決了現有所處時代空間的人生態度與實踐,更將目前的生活方式與無量的空間做個延伸。何以作者如此做介紹?佛陀何以解決死往何去,生又從何而來的問題?那我現實生活又可以如何做?

我們有需要這麼做嗎?

曾經也這麼思考過,只要日子過得如己所願,即能夠無愧於此人生,又能去做自己所要做的事,可以有經濟能力讓自己生活舒適。可是,既然這些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生活型態,一切如己所願,也能在閒餘時間做些慈善,無論出錢、出力皆可,何以總會有一直想要完成的夢想、理想?
《幸福告別》這本書提到有些人,一生繁花似錦;有些人,一生茫然而過,無論過程如何,都希望在最後一刻,能夠幸福告別。那麼我們來看看佛陀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需要這麼做吧!

1. 生命是對自己的負責

佛教裡會把人為何而生說成兩種層面,一是受報還債。這咋聽之下,真的會有種不知所措。也許可以這麼理解,試想想平日若常會有一個習慣,譬如,當處於壓力時,常會不自主地用麻醉性酒精來麻痺自己,長年累積,因此,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此時,自己會抱怨說怎麼會是我?若從這裡往前推,就會看見其中有壓力元素、使用刺激性飲品元素、長期性元素,這不難理解結果生成的任務,就是學習對自己過去所做、所造、所想、所說的,負起責任。生命過程中的跌撞期、成功期都沒有一個標準標籤,它是讓我們不斷地釋放所卡住的能量,暢通生命體驗,回到最初始流動狀態。

2.知道有限,而學習努力突破

若就此一生來看,最長可以活到一百歲,那真的很不容易,但,這一百年感覺好像很長的時間軸。如果我們知道生命是有過去無量世及未來無量世來看,其實這一期生命非常短暫而有限,能完成的夢想、理想也有限,可能因年紀漸長,體力衰微,能力因時空因素有所差異,很多時候真的只能完成局部的領域。但,這已是很不簡單的成就了。這本書提到人來到世界另一層面,是還願發願。這是不難體會,每當遇見讓自己生命改善的機緣,我們想必會心中有個願望,希望自己也可以如此學習,將來分享所學予他人。一期生命有限,下一期生命看似又得從頭起步,若能這樣不間斷的知道生命有限,在一期生命之中,盡己所能的回饋社會,創造自己此生的生命價值,毫無遺憾的延續這樣的心願,繼續溫暖他人、溫暖自己。

3.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既然知道生命是對自己負責,也知道一期生命的有限,未來生命的無限,如此活著不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權利嗎?這個權利不僅於自身的責任,還有很多人的促成之下,得來不易的人身。因此,佛陀會說人身難得,經教難聞之理。也許有些人對人生抱持悲哀之想,身受種種苦難,猶如見不著光的度過每一日子。
此書作者提到:「生命的存在,絕對不是孤立無援。我們的「關係人」(家人、朋友、師長、社會),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都會願意伸出援手,有的可能是提供金錢或物質上的支持,有的則是給予情感上的關心、祝福和鼓勵,這些同樣珍貴。」
因此,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沉溺於過去、不斷張望未來,讓自己所有的人生都映照在微弱的燈光下,還以為自己看見了些什麼。」

如何做才會幸福?

很現實的問題,我可以如何做才能幸福每一天,不至於在生命最後一刻才來幸福告別。

1.做能做的事,那是眾多因素讓我有機會做

上面提到過著如己所願的生活,同時又能做些慈善工作,但卻會面臨到身心疲憊的時候,那可以怎麼辦呢?佛法有個因緣觀念,就是理性看待生命一切生成,是結合了眾多人、事、物的促成,缺一不可,這當中沒有我完全可以自力主導的權勢。因此,當我們在時空當下,自己能力所及,而身邊條件符合,那麼我們可以去做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任務。這份任務是否有成績,不必要過於操心,只需考量是否是當前人事物、社會所需要的。只要開始了,一切宇宙的力量就會自然促成成績。

2. 善用身體訊息,檢視內心

身體會有病痛,都離不開與心念、心態有關。因此,敏銳察覺身體的狀況,是檢視內心狀態的最佳體驗。當生氣時,話還沒出口前,能夠看見自己心中升起的話語,如此一來,不傷害到他人,也不因自己行為而懊悔。一次次地練習察覺身體鬆緊訊號,回到讓自己平緩的呼吸,接受自己內在狀態,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也照顧好社會。

3.每日靜心,做書寫紀錄

一個人每天醒來那一刻就會面臨很多外在環境的種種刺激,並身心都處於忙碌應對外境的訊息與處理。因此,要能夠讓自己身心放鬆與清楚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覺察與停頓。佛教裡常使用的靜心方法有靜坐、拜佛、寫經與拜懺。有些人並非佛教徒,但諸如靜坐、書寫是可以比擬佛教修行方法。我自己本身每天就是會透過寫經、自由書寫還有拜佛來達到靜心功用。不過,現代人可以用15分鐘至30分鐘靜坐,的確可以為身心帶來滋養的力量。自由書寫,是個非常好用的方法。不但可以讓頭腦的思路整合,期間會發現原來大腦有著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角度與視野,如此一來,頭腦清晰多了,身心負擔也因而得到紓解。
每日書寫回顧與反思不但可以讓自己在一天之始寫下對自己的期待與勉勵的話語,並在反思時候覺察自己一天下來的身心狀態,如此一來更能對自己期待與所能掌握、所不能掌握的自己更認識與靠近一些。唯有認識自己、靠近自己了,才能真正知道幸福是什麼。

總結

要幸福告別不是等待最後一刻,也不是讓他人為自己做些什麼事,而是在生命過程中使用現代的因緣與時代需求,來看待自己的生與死,並在這之間回饋、奉獻所能、所有、所可,創造時代意義與價值。《幸福告別》是一本循序漸進地引導何謂生死、如何生死、可以怎麼做而幸福、未來怎麼回事等的綜觀生命歷程的探索書。
《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成功,就像幸福一樣,不是追求而來的;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物。」
avatar-img
2會員
7內容數
現今社會步調快速、科技發達、思想文明多元變遷時代,身為現代人,希望透過閱讀,將源遠流長的古老智慧,藉由文字敘述與適應當代詮釋的語言,化為滋養每位生命心靈,能懂、能說、能用的思想與方法。為世界注入一股清涼的閱讀與書寫的溫度,我想將會是這時代所需要的淨化心靈防護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