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男人》電影中有提到一個傳承的概念。
樹木在山裡活了50年。被砍乏又來到人間陪伴我們50年。
爸爸種樹、50年後換兒子來砍樹、再50年是陪伴孫子的生活。
當時的我思考著:人生為什麼需要活到八九十歲如此長呢?
如果身體不健康、行動不便或意識不清晰,還有需要如此活在世界上嗎?
對我來說六十歲是一個剛剛好的年紀,以此為極限,想盡可能地把各種體驗、創造、我的意識軌跡濃縮在剩下的三十年裡。
但因著兒子砍樹的這般延續,是阿,雖然目前的我還無法接受身體的各種老態,但是60歲時我的兒子可能還沒有成家立業、我會不會想看他、照應他而活的健康一點、活得久一點呢?
我想答案是會的。
不曉得其他人想活得這麼長是為了什麼呢?還是可以不需要一個特定的意義或理由而活得長久呢?
這應該是第一次我感受到自己傳承了家裡的文化。
過往初二時、爸總會帶我們到娘家旁邊的寺廟安太歲。
今年過年爸爸因為要工作,爸媽沒有一起回鄉下圍爐,我也就沒有在初二回去娘家而是直接回到城市了、便沒有安太歲這項行程。
心裡總覺得空空的少了什麼。
原來,我以前覺得沒什麼的、很無聊的安太歲行程已經深刻在我心裡。
安太歲在我心裡是爸媽表達愛的一種方法。嗯,他們愛我。
雖然我不知道安太歲的效用要怎麼驗證,我仍然試著用自己的儀式感幫自己進行了「安太歲」。
猶如安定自己的內在小孩,像父母般照顧自己、我想這是獨立和成熟這條路上的必經過程吧。
「ㄟ你今年好像需要安太歲耶~ 有安了嗎?」
「沒有的話、我幫你。」
有一天,我想我也會對著你這樣說。
如此延續著我家表達愛的方式。
一邊散發傳承的力量、一邊感收著爸媽對我的愛,以及我對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