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tchi 新導演作品展 30 年回顧精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0 年,因病毒疫情, 坎城創意節以 Lions Live 方始展開五天直播。而 1993 年起就在 Cannes Lions 坎城國際創意節展開可說是坎城創意節最令人期待節目「新導演作品展」(New Directors’ Showcase,在 2019 年度更名為 新創作者作品展 New Creators Showcase)的 Saatchi & Saatchi 在 2020 Lions Live 進行了 30 年精選的紀念直播。
Saatchi & Saatchi 其實有把 30 年來的新導演作品展全部按照年次放在網站上:
所以有趣的反而是看他在這種狀況下到底選了誰做 30 年來的代表。結果他們選的是:

1994 - Jonathan Glazer 「瘋了」

這件作品現在找不到 YouTube 連結了。可能被 Jonathan Glazer 本人殲滅了吧!Fast Company 倒是有幫他存個檔,哈哈。
Jonathan Glazer 在 2000 年的一篇訪問中提到這件他的「第一件個人作品」時說:
是一支很小的短片叫「瘋了」,我前陣子還看到。現在回頭看,很可怕。那是一支兩分鐘的影片,很簡單的。我是跟一個我認識的演員一起拍的,找朋友當攝影組,在某個星期天拍豬來。我做了所有拍片時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從拍片到準備三明治等等能做的都做了,只是為了要把片子拍出來。是一支蠻怪的跟失智症有關的小作品,看起來不是很歡樂的東西。
Jonathan Galzer 後來拍了三部電影。這邊有個 2017 年對他相當完整的介紹:
他最新的電影其實最近才剛推出,但因為碰到疫情嘛,可能大家都還沒注意到。可以看一下預告片:


1995 - Michel Gondry 「藥房」

法國大導 Michel Gondry 其實跟 Spike Jonze 在同一年入選,但這次回顧選的是 Michel Gondry 的「藥房」一片。是 Levi’s 的經典廣告影片
Michel Gondry 的外祖父 Constant Martin 是最早期的電子合成樂器 Clavioline 的發明者(1947 年時),父親則做電吉他的買賣,「藥房」的配樂中隱隱可以聽到來自 Michel Gondry 祖父的傳承。這人名作也太多了,再度感謝來自 2017 年的這個「誰是 Michel Gondry?」影片的詳細說明:


1996 - Ivan Zacharias 「布拉格國家畫廊」

捷克大導 Ivan Zacharias (當時不知為何用的是 Ivan Zachari 的名字,可能是怕名字外國人太難理解——他的名字其實是 Ivan Zachariáš)為布拉格國家畫廊拍攝的這支影片現在都找不到了,播出時是有播放的。
Ivan Zachariáš 的近作是以布拉格為背景的 HBO 原創驚悚劇集「The Sleepers」,看一下預告:
選了三位後來都大有發展的大導之後,一下子就跳到

2005 - Frank Devos「我媽說我可以」

選的是這位比利時導演一支很好笑的法語廣告片:
他的近作,則是去年推出的 Netflix 原創劇集《臥底》(Undercover):
然後從 2005 又一下子跳到 2008 了。


2008 - Juan Cabral 「猩猩」

想像一下當年的場景,有像 Jonathan Glazer、Michel Gondry、Frank Budgon 等超級多的大導正活躍著,忽然一隻猩猩橫空出世,紅遍世界。而且該片是阿根廷創意人Juan Cabral 第一支導演作品。當時的倫敦是世界創意廣告的中心,而在倫敦則有一個趨勢是阿根廷創意人在倫敦受到重用。Juan Cabral 當時真的是世上走路有風的創意人,一時之間參與到許多大案中。
去年推出了第一部劇情電影「遇見另一個你」(Two/One),是中資電影並有中國演員演出。


2011 - Daniel Wolfe Plan B 「祈禱」MV

Daniel Wolfe 後來跟他兄弟 Matthew Wolfe (幫他一起寫劇本)合作,執導了以巴基斯坦榮譽殺戮為主題的驚悚片 Catch Me Daddy。也有入選坎城影展的場外活動「導演雙週」,看一下預告:


2012 - Andrew Thomas Huang

「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同志藝術家」Andrew Thomas Huang 後來相當有影響力,這邊剛好有一篇對他的介紹看一下:


2014 - Kyra & Constantin

2014 年的回顧代表選的是動畫雙人組導演 Kyra & Constanti,也是這次回顧唯一選介的動畫導演。播出時介紹的是下面這一支短片:
不過新導演作品展網站上放的是這支,反正是一系列:
這邊有一篇關於他們的介紹:Kyra Buschor 和 Constantin Paeplow 兩位動畫家原本是全球著名的德國 Filmakademie Baden-Württemberg 電影學院的同學,原本還有另一位同學一起創作這系列一開始時的影片。後來這同學決定集中焦點做另一個系列,他們兩個就繼續把「膨脹動物」系列做下去。
在 2014 年坎城創意節,「膨脹動物」系列聽說是當年反應最好的「新導演作品展」作品。兩位動畫家看了非常多的動物紀錄片,但是將所有動物都吹氣膨脹,讓他們仍然以原本的優美姿態活動,膨脹的動物和試圖維持原來優美風姿的動物所形成的衝突,成了人們能認同的幽默感的來源。這系列作品原本是學校作業,但讓兩位動畫家一畢業就到倫敦工作了。他們倆現在還在當初網羅他們的「熱情動畫工作室」


2016 - Studio Smack 「巫醫」MV

Smack 工作室為荷蘭另類樂團 De Staat 的單曲「巫醫」製作的低成本大片。這邊有精彩的製作幕後影片可以看:

今年是 2020 年,但有趣的是 Saatchi & Saatchi 「新導演作品 30 年回顧」卻在 2017 年以 Tony Yacenda 的「枕邊語」這支影片作結:

2017 - Tony Yacenda 「枕邊語」


但我覺得這支影片真的很能代表新導演作品展的精神。忘了是哪一年的坎城創意獎「評審室內」,有位評審曾說,評審看作品,就是要看到作品「再往下推一步」。Tony Yacenda 的「Pillow Taking」真的就是「一步又一步又一步」的代表。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男人與女人永遠是來自完全不同的星球」,卻能在「一步又一步又一步」之下把荒謬推到新高點。2020 年的「新導演作品展 30 年回顧」在這件作品停止,,是蠻好的選擇。
2020 年,聽說是每次碰到都不是太好的庚子年。坎城創意節原定舉辦的日期更是所謂風水命理師說大凶的「午月」。從 2019 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到疫情,到美國種族暴動,到中印邊界衝突,到北韓炸掉兩韓聯絡處,到中國軍機美國艦隊天天在台北周邊打卡。坎城創意節的大國包括美、英、巴西等都在這次的疫情中死病慘重。明天的世界會怎樣?誰都不知道。只能確定世事無常,而我們只能「能走就走下去」。這是個省思回顧的時機,也是個瞻望未來的轉機。希望明年「新導演作品展」能重回在坎城的坎城創意節。(不過聽說今晚就有對坎城創意節品牌的新宣布。總之先就此記之。在這停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0會員
121內容數
所有關於坎城青年創意競賽台灣代表隊選拔賽以及全球總決賽歷屆相關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aiwan Young Lions 的其他內容
2014 年,密蘇里州少年 Michael Brown 被警察槍殺後,催生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運動。同年稍晚,紐約人 Eric Garner 被警察壓制後,在錄影中錄到他說了 11 次「我不能呼吸」後死亡的影片也在網站上流傳。但當時,很少企業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
N剛剛寫了一篇貼文提到塞爾維亞,就提到科索沃。科索沃在 2008 年獨立,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正式宣布獨立那天,也揭曉了「新生紀念碑」。NEWBORN 新生紀念碑,推出第二天就上了紐約時報頭版,有力告知全世界新國家科索沃的誕生
書店這行本就不易。疫情封城,大家都關在家,豈不是更慘? 但美國有一家書店趁疫情逆勢行銷,業績成長 200%。這個個案很有可能變成經典的疫情個案。來分享一下:
(2020 年 4 月 16 日)世界各國仍在疫情高峰。這時候品牌在做些什麼?一起來看看一些品牌的疫情行銷,最新更新(2020.4.22)
今天(4.17日)週五。今天是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的一個週五。台灣在今天連續第二天〇確診。但,在今天,紐約 BBDO 的創意大師們自己在臉書貼出消息,告訴他們的朋友,他們被裁員了。業界媒體也立即跟進報導,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讓我們來回顧他們的重要作品:
繼續介紹 2021 年坎城創意節「主題報告」「故事力規模化」(Storytelling at Scale)主題的社群媒體成功案例「紅髮艾德XHeinz 番茄醬」個案,以及為什麼本案創意說「品牌別再唬爛」。
2014 年,密蘇里州少年 Michael Brown 被警察槍殺後,催生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運動。同年稍晚,紐約人 Eric Garner 被警察壓制後,在錄影中錄到他說了 11 次「我不能呼吸」後死亡的影片也在網站上流傳。但當時,很少企業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
N剛剛寫了一篇貼文提到塞爾維亞,就提到科索沃。科索沃在 2008 年獨立,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正式宣布獨立那天,也揭曉了「新生紀念碑」。NEWBORN 新生紀念碑,推出第二天就上了紐約時報頭版,有力告知全世界新國家科索沃的誕生
書店這行本就不易。疫情封城,大家都關在家,豈不是更慘? 但美國有一家書店趁疫情逆勢行銷,業績成長 200%。這個個案很有可能變成經典的疫情個案。來分享一下:
(2020 年 4 月 16 日)世界各國仍在疫情高峰。這時候品牌在做些什麼?一起來看看一些品牌的疫情行銷,最新更新(2020.4.22)
今天(4.17日)週五。今天是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的一個週五。台灣在今天連續第二天〇確診。但,在今天,紐約 BBDO 的創意大師們自己在臉書貼出消息,告訴他們的朋友,他們被裁員了。業界媒體也立即跟進報導,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讓我們來回顧他們的重要作品:
繼續介紹 2021 年坎城創意節「主題報告」「故事力規模化」(Storytelling at Scale)主題的社群媒體成功案例「紅髮艾德XHeinz 番茄醬」個案,以及為什麼本案創意說「品牌別再唬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我是怎麼踏上剪輯影片之路的,要知道那個年代,影片還沒有現代這麼猖獗,抖音甚至還沒出來毒害我們,製作一個影片工程浩大,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影片之路,說實在的一切的開始都要從我們奔的翔哥開始,那時候班導樹皮在班會結束後,興奮的醒了祥哥上來分享, 「我們班出黎個大導演,他的影片實在是太棒了,讓大家分享一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2021年 TIDF「比紀錄片還陌生:紀錄片的原初」的單元中,引介了三位 19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期,美國前衛電影運動中的導演,其中選擇賴瑞.高譚(Larry Gottheim, 1936-)早期的七部實驗片作播映。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由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年11月10日–2020年7月6日)配樂。《新天堂樂園》榮獲198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及199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Thumbnail
在我心裡2024奧斯卡的最大遺珠絕對是入圍最佳動畫長片卻與其擦肩而過的《再見機器人》莫屬。其實除了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再見機器人》早在2023年於許多影視獎項中嶄露頭獎。雖說《再見機器人》並未順利地拿下2024的奧斯卡,但它依然在許多人的心中泛起了一波漣漪。
Thumbnail
◍ 2024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奬得主 ── 手繪電影看板畫師 顏振發 ◍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從業超過半世紀 失去視力也義無反顧 「要畫到看不見為止」​ 隨著數位化科技發展,手繪電影看板技藝式微,為肯定在電影專業領域默默奉獻、表現卓越的專業影人,台北電影節經過諮詢委員的遴選後,決定頒發給下月即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常看電影的人,一年看電影的次數五隻手指頭應該數得出來。這次被這部電影吸引,想看看怎樣在沒有一句台詞的動畫裡去演繹出已得多個獎項且入圍奧斯卡動畫片的內容。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有興趣觀影者請略過。   電影的敘事手法相當平實,就如同你我的每日例行生活般要吃、要睡、要坐車,還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1995年幾名電影製片人向「日舞影展」提交電影失敗,因而創建了自己的獨立影展。Slamdance影展主要在挖掘「低成本」的獨立電影,諾蘭、奉俊昊等當代知名大導演都曾在影展上播映而受到挖掘。本次短片網站為慶祝其成立30週年,精選十部今年入選的短片作品,供觀眾免費觀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我是怎麼踏上剪輯影片之路的,要知道那個年代,影片還沒有現代這麼猖獗,抖音甚至還沒出來毒害我們,製作一個影片工程浩大,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影片之路,說實在的一切的開始都要從我們奔的翔哥開始,那時候班導樹皮在班會結束後,興奮的醒了祥哥上來分享, 「我們班出黎個大導演,他的影片實在是太棒了,讓大家分享一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2021年 TIDF「比紀錄片還陌生:紀錄片的原初」的單元中,引介了三位 19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期,美國前衛電影運動中的導演,其中選擇賴瑞.高譚(Larry Gottheim, 1936-)早期的七部實驗片作播映。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由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年11月10日–2020年7月6日)配樂。《新天堂樂園》榮獲198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及199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Thumbnail
在我心裡2024奧斯卡的最大遺珠絕對是入圍最佳動畫長片卻與其擦肩而過的《再見機器人》莫屬。其實除了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再見機器人》早在2023年於許多影視獎項中嶄露頭獎。雖說《再見機器人》並未順利地拿下2024的奧斯卡,但它依然在許多人的心中泛起了一波漣漪。
Thumbnail
◍ 2024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奬得主 ── 手繪電影看板畫師 顏振發 ◍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從業超過半世紀 失去視力也義無反顧 「要畫到看不見為止」​ 隨著數位化科技發展,手繪電影看板技藝式微,為肯定在電影專業領域默默奉獻、表現卓越的專業影人,台北電影節經過諮詢委員的遴選後,決定頒發給下月即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常看電影的人,一年看電影的次數五隻手指頭應該數得出來。這次被這部電影吸引,想看看怎樣在沒有一句台詞的動畫裡去演繹出已得多個獎項且入圍奧斯卡動畫片的內容。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有興趣觀影者請略過。   電影的敘事手法相當平實,就如同你我的每日例行生活般要吃、要睡、要坐車,還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1995年幾名電影製片人向「日舞影展」提交電影失敗,因而創建了自己的獨立影展。Slamdance影展主要在挖掘「低成本」的獨立電影,諾蘭、奉俊昊等當代知名大導演都曾在影展上播映而受到挖掘。本次短片網站為慶祝其成立30週年,精選十部今年入選的短片作品,供觀眾免費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