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明西方電影史(十四~十五)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十四、歐洲電影的蛻變

時間

1990s-至今

背景

  1. 歐洲電影運動紛紛落幕,或有人試圖恢復昔日光采,或有人批判電影運動帶來的非商業化,或有人吸取有效經驗再創巔峰。
  2. 好萊塢電影稱霸全球,歐洲電影人開始朝大製作、大場面努力,試圖與好萊塢一較高下。
  3. 歐洲電影院大幅升級,讓已經普遍擁有電視的觀眾們,重新吸引進入戲院,享受電影獨有的視聽效果體驗。

過程

德國──柏林圍牆的倒下
  1. 1990年東西德正式合併,德國宣告統一,許多東德片廠紛紛私有化,並在逐漸整合資源之後,透過幾位電影經驗豐富且野心勃勃的管理人,進行龐大的投資活動,試圖創造「歐洲電影中心」,並與好萊塢電影進行抗衡。
  2. 德國統一後,紀錄片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人將之視為歷史見證的媒介,同時也對自身歷史進行深切檢討與反省,讓德國人民終有團結一致的民族信心。
  3. 1990年代德國喜劇電影達到巔峰,除有對於傳統愛情關係的觀察,也有對於政治議題的揶揄,不僅成為此時期德國電影的時代特徵,更象徵德國電影正往商業化與類型化方向前進。
  4. 德國電影創作者開始與電視台或國外創作者進行合拍,讓影片的製作規模變得巨大,而明星陣容也更加豪華。
  5. 柏林電影節的開始重視新德國電影的發展,除了加強其本土化的特性,更確保了德國電影的命脈發展。
  6. 新導演湯姆‧提克威(1965-)在1999年拍攝低成本電影《蘿拉快跑》,影片將一個事件化作三次敘述,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敘事結構,並深刻接觸到宿命論、生與死等哲學議題;此外,本片流暢的動作鏡頭與特殊的剪輯風格同樣引人注目,將人物的奔跑化作一種「狀態」,不但保持著劇情的張力,也蘊含著德國人冷靜與大膽的民族性。
法國──新浪潮運動之死
  1. 1980年代末,新浪潮重要人物陸續離世,面對法國電影自新浪潮之後的委靡不振,許多人開始將矛頭指向新浪潮運動,改革聲浪也陸續傳出。
  2. 1990年代後,法國政府制定「文化例外政策」,大力扶持電影業,不但將電影視為需要保護的文化資產,限制好萊塢電影的上映額度,還制定新政策,以向戲院、電視台稅收的方式,提供給電影業相當可觀的資金,讓法國電影開始能以大製作、大規格來與好萊塢抗衡。
  3. 2000年初,有電視台老闆試圖中止對電影業的支持,但遭到法國電影界與人民的強烈反抗,最終使得政策得以保留,並繼續大力支持法國電影的拍攝。
  4. 盧‧貝松(1959-)是最具特色的新生代導演之一,他擅長拍攝兼具藝術價值和商業性的電影。於1994年拍攝《終極追殺令》,運用流暢的好萊塢電影語言,以及充滿巧思和藝術性的影片形式,成功讓法國從作者電影走向商業電影,之後的作品《第五元素》(1997)、《終極殺陣》(1998)也同樣帶有極高的娛樂性,讓法國電影衝出低谷。
  5. 克里斯多夫‧甘斯(1960-)擅長與國際合作,曾於1995年拍攝《哭泣殺神》,展現自己對於執導恐怖電影的才華;2001年拍攝《狼族盟約》,融合歐美亞三地的電影特色,並以好萊塢氣勢講述歐洲傳奇故事,獲得了市場與評論界的雙贏局面。
  6. 尚‧皮耶‧居內(1953-)是法國電影的重要推手之一,曾拍攝《黑店狂想曲》(1991)、《異形4》(1997),擅長把幻想與現實融合,並發揮驚人的想像力去實現;2001年拍攝《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電影風格,且充滿大眾化、娛樂性的特點,在票房與評論界上都獲得極高成就,更把法國電影引向大眾審美。
  7. 法國電影雖然從不避諱探討色情文化,但直到90年代後期,性與暴力的展現與討論,在電影中迅速蔓延開來,且成為了創作者們嚴肅探討的重要元素之一。
  8. 凱瑟琳‧布雷亞(1949-)是將色情電影作者化的佼佼者,她於1999年拍攝《羅曼史》,將大量裸露、性交、性虐待等畫面加入電影之中,但卻讓電影內容或意義模糊化,試圖藉由這些畫面嘲諷色情工業和男性沙文主義,讓女性身體終能有自主與展現的權利。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昇華
  1. 1970年代,義大利電影人才活躍於國際影壇,如費里尼、安東尼奧尼、維斯康提等,但1980年代後便逐漸走向低谷。
  2. 1990年代,由於義大利電影並無嚴謹的工業化特徵,促使創作者在摸索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並未受到好萊塢商業製作的思維模式影響,反而是往更細膩且富含哲理的內容前進,在國際影壇上完好地傳承了歐洲電影的固有特色。
  3. 吉安尼‧阿梅利奧(1945-)在1992年拍攝《盜竊童心》,展現了自己對於兒童心靈的關懷;1994年拍攝《亞美利加》,以現實主義展現戰爭生活的困苦和貧窮,將時代氛圍呈現觀眾眼前,引起了觀眾與創作者的積極關注,也同時獲得評論界讚賞。
  4. 朱塞佩‧托納雷多(1956-)在1989年拍攝《新天堂樂園》,將義大電影史和人物情感細膩刻畫出來,並透過主角的成長經歷,緬懷青春歲月和時代的逝去,成功獲得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讚賞,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之後的《海上鋼琴師》(1998)、《真愛伴我行》(2001)也同樣在畫面優美的拍攝之中,展現深刻的主題思索,並帶有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現人文關懷精神。
  5. 義大利喜劇片的品質一直都有不錯的品質,在熱情且幽默的民族性之下,義大利喜劇常常帶有嘲諷意義(多半是自嘲),並將人物和社會作出緊密結合。
  6. 羅貝托‧貝尼尼(1952-)於1998年自編自導自演拍攝《美麗人生》,取得極大且非凡的成功,將納粹政權迫害下的小人物,以悲喜劇的方式呈現,大膽將悲劇情節以喜劇方式呈現,雖引發爭議,卻也讓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7. 義大利政治電影依然盛行,文學改編電影也日益增加,將電影內容的豐富性與批判性不斷提升,讓義大利電影再次昇華。

結果

  1. 歐洲電影的產量呈現穩定上升,跨國合作的合拍片也不斷增加,製作規模、明星陣容等,都不斷呈現共同創作的跡象。
  2. 歐洲電影創作者持續在好萊塢的商業化與本土藝術特色之間琢磨,讓歐洲電影往往能在商業性中,仍帶有飽滿的人性關照,充分展現了自身的文化底蘊。

影響

  1. 歐洲電影一方面吸取好萊塢電影經驗,一方面保有自己的特色,使之終有能力為藝術電影留下一席之地。

十五、 好萊塢電影文化霸權

時間

1980s-至今

背景

  1. 位處美國的好萊塢,透過國家的強勢政治與經濟能力,成功在以巨大經濟利益的誘使下,不斷吸收、兼併世界電影的各國本土特色,更吸引無數創作者前往好萊塢發展。
  2. 好萊塢的全球化特性,除了讓電影充滿活力與彈性,也保持著一定的多元文化性,讓影片有著足夠能力銷往世界各地。
  3. 好萊塢電影環境多半是由雇傭階級組成,許多資本家掌握著電影內容的創作與發展,將好萊塢電影的內容膚淺化、表面化,藉此向普羅大眾進行更直接的推銷,嚴重干擾創作者的思想。

過程

  1. 隨著電影技術不斷發展,好萊塢成為了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特效的電影產地,讓電影有能力營造出非現實的幻想世界,充分滿足了影片視覺上的震撼性,但這卻也讓特效成為觀眾的觀影因素之一,導致許多好萊塢電影淪為「奇觀」,讓劇本成為了特效展現的陪襯品,大幅降低內容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
  2. 好萊塢電影往往富含道德價值的批判性,透過藝術性的方式進行政治宣傳,並將勇敢、勤奮、正直等普遍性民族氣質,透過正邪不兩立的衝突,傳遞出美國的自由民主精神,藉以塑造出「英雄電影」,成功把這類倫理道德的精神融入電影之中,充滿「說教」意味。
  3. 類型電影的主題思想與表現形式已成僵化,創作者開始以更複雜的情節、更曲折的故事、更鮮明的人物,以及更震撼的視覺效果,藉以避免觀眾出現不耐之感。
  4. 史蒂芬‧史匹柏(1946-)是一位產量極高的天才導演,曾執導多半充斥特效而較缺乏思想性的電影,如《大白鯊》《侏儸紀公園》等,也曾執導充滿藝術性與思考價值的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等,善於採用各種變換的風格,拍攝一部部商業性電影,非常善於將幻想化為電影內容,帶給觀眾視覺上或情感上的震撼性。

其他

  1. 在好萊塢電影周遭徘徊的美式藝術片,不像歐洲藝術片般剝奪藝術觀念或創作方法,而是為古典敘事和意識形態的傳遞,提供一定的位置。
  2. 史蒂芬‧索德柏格(1965-)於1989年拍攝處女作《性、謊言和錄影帶》,在探討社會性心理的過程中,藉由違反古典情節或服裝等設計的手法,創造出極大的張力,成功引起國際影壇的關注;2001年拍攝《天人交戰》,以手持攝影機和交叉敘事,講述毒品氾濫的問題,雖影片品質和表現形式飽受批評,卻讓他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
  3. 山姆‧曼德斯(1965-)在1999年拍攝《美國心玫瑰情》,影片以晦澀、灰暗的色調,將美國正統價值觀下的中產階級,透過反英雄的設計手法,講述家庭衝突的問題,讓本片充滿獨特性與複雜性。

結果

  1. 好萊塢電影近年在特效轟炸下,已經失去了視覺效果帶來的絕對勝利,於此同時,也有人開始呼籲好萊塢電影必須向藝術靠攏,讓人物重回電影的重心。
  2. 好萊塢電影中隱含的意識形態,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觀眾,但有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跳脫,試圖以更為複雜、多元的面向,揭示世界的面貌。

影響

  1. 世界電影持續被好萊塢電影掌控,但由於創作者和觀眾的反動,好萊塢電影在部分意識型態的表現上,也漸漸有了稍加不同的轉變。
avatar-img
109會員
363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觀影囈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電影 大衛·沃克·格里菲斯D. W. Griffith 卓別林Chaplin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西席·地密爾Cecil Blount DeMille 法蘭克·卡普拉Frank Russell Capra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霍華·霍克斯Howard Ha
西部片(The Western) 1. 主角是西部世界中,道德高貴的英雄。 2. 天生的神射手、騎馬技術一流。 3. 反派人物喜歡做生意,尤其是與土地、人民有所牴觸的生意,且不擇手段。 4. 小鎮、軍隊、女人是文明的依靠。 5. 主角在慾望和文明的兩難之中,必須做出抉擇。 6. 是用武力解
‧美國電影 大衛·沃克·格里菲斯D. W. Griffith 卓別林Chaplin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西席·地密爾Cecil Blount DeMille 法蘭克·卡普拉Frank Russell Capra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霍華·霍克斯Howard Ha
西部片(The Western) 1. 主角是西部世界中,道德高貴的英雄。 2. 天生的神射手、騎馬技術一流。 3. 反派人物喜歡做生意,尤其是與土地、人民有所牴觸的生意,且不擇手段。 4. 小鎮、軍隊、女人是文明的依靠。 5. 主角在慾望和文明的兩難之中,必須做出抉擇。 6. 是用武力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巴比倫》 (Babylon) 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是一部描繪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展現了這個時期的奢華與墮落。電影設定在1920年代末,講述了一群明星和電影製作人如何在好萊塢的快速變遷中掙扎求生。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變,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影片通過複雜的角色和激烈的情節...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Intouchables逆轉人生》,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與艾力克托勒達諾執導,於2011年上映的法文喜劇。由佛朗索瓦克魯塞及歐馬希主演。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調性輕鬆愉快又感人肺腑,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本片最後獲得了超過3億美金得票房,是法國電影史上第2賣座的電影。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本文介紹:報告班長、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超級市民、最愛、父子關係、新桃太郎、孫小毛魔界歷險、四傻害羞、大頭兵2十部經典電影及其插曲,並介紹:鳳飛飛、陶大偉、潘越雲、丘丘合唱團、劉文正、李壽全、張艾嘉、金智娟、紅脣族、李恕權、庾澄慶、飛鷹三姝演唱的歌曲,就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巴比倫》 (Babylon) 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是一部描繪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展現了這個時期的奢華與墮落。電影設定在1920年代末,講述了一群明星和電影製作人如何在好萊塢的快速變遷中掙扎求生。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變,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影片通過複雜的角色和激烈的情節...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Intouchables逆轉人生》,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與艾力克托勒達諾執導,於2011年上映的法文喜劇。由佛朗索瓦克魯塞及歐馬希主演。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調性輕鬆愉快又感人肺腑,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本片最後獲得了超過3億美金得票房,是法國電影史上第2賣座的電影。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本文介紹:報告班長、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超級市民、最愛、父子關係、新桃太郎、孫小毛魔界歷險、四傻害羞、大頭兵2十部經典電影及其插曲,並介紹:鳳飛飛、陶大偉、潘越雲、丘丘合唱團、劉文正、李壽全、張艾嘉、金智娟、紅脣族、李恕權、庾澄慶、飛鷹三姝演唱的歌曲,就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