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寫故事之前,先當個好的觀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網路上隨著可見優秀的海外劇作

網路上隨著可見優秀的海外劇作

身為一個多年的基層投案者,持續投案多年的觀察,不管是書展、出版品、鏡文學、編劇駐村、故事開發、劇本獎、文學獎的電視電影,捷運局、企業獎項常常開放故事徵選等等。

故事超級多,這數量攤開看少說也破千件/年,可是我們仍舊常只注意到爆紅的一兩件,可能是劇集或小說。很難有故事產業匯流成為「一股群體」像是日本漫畫、中國小說那樣,一堆小眾集結成大眾。就算有這趨向,市場支撐力還是很低,目前代表性剩流行音樂還在苦撐掙扎,也許影集會成為下一檔的主流媒介,但當年的《海角七號》也讓人以為國片即將刷新一波次文化,結果幾年後主幹ip是長在YT或podcast和netflix而不是戲院中,現在誰又真正確定呢?

我認為的關鍵在於一種整體思維文化,就是大家愛講不愛聽,愛寫不愛讀──鮮少人願意好好地當個純粹的觀眾。

東京六本木那可是一堆下班無聊隨意去美術館晃晃的上班族;中國有的是一堆錢太多不知怎花,看小說會大筆刷打賞的資深讀者,而且你基底沒超過20萬字他們是不看的,閱讀小說的時間甚至大幅超越作者寫作一本作品的時間;在Medium或Matters經營部落格也能顯而易見,香港讀者的支持力道往往大幅超越台灣人。

先不論內容如何,也不討論故事水準,單純就是觀眾太少,不是人太少市場太小。

觀眾族群太少的原因,不是大家不願讀,而是無法單純從讀者身分中獲得太多好處。

文化遠因的刻板觀念──能用的時間那麼少,看這些有用嗎?你為何不做些能賺錢的事?你為何不念些考證照要用的書?你為何不直接看些已經大賣有口碑的安全牌就好?你為何要浪費時間?

現代社會與教育常會瀰漫一股風氣──當觀眾要有目的性。所以寫出來的內容也開始有各種目的性──瘦身出本書、創業出本書、運動冥想出本書、勵志心理出本書、行銷出本書、品牌操作出本書……這些書當然可以出,但是太多目的性書籍的時候,就會壓縮故事書的空間,跟著壓縮看故事的讀者──接著,少量的故事書為了生存,盡量走搏眼球、重口味、高產量、低質量的故事,以搏拚生存空間,然後再繼續破壞那些已經更少數的無目的性故事讀者;或是走曲高和寡路線擠破頭拚個文學大獎的名氣,才有人要看,但因缺乏中間路線的故事書類作為一般讀者的閱讀底氣,純文學最後還是嚇跑一堆人。

文字撐不住後,故事類型軸線往別種媒材溢流(影音、網紅等),雖對觀眾來說選擇更多的好事,但純就IP創造的角度,文字的執行成本較低且能鞏固基本受眾,這部分的優勢被稀釋無疑對大眾是個損失。

一連串持續的惡性循環。更可怕的是這中間,沒有人故意要破壞文化環境,單純大家只是想要有效率的過人生。

確實沒有人應該要看寫很爛的東西,但如果閱覽習慣已深入身體的單純讀者愈多,在很短的時間內判斷出素質、決定要不要繼續看的人也愈多,進而讓更多好作品生存、壞作品淘汰。

最能維繫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從來都不是目的性。自從我開始讓學習當個單純的讀者、觀眾時,一切就變得好多了──創作能力進步、賞析角度增加、人際關心更具體,從中也更了解自己。雖然可悲於這種事情居然還要「學習」,當個讀者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

身為一個末代聯考生,同時是個考試機器的我,還不懂這樣功利式的填鴨教育,會破壞自己的學習態度一路影響到三十幾歲,難以招架網路世代的詭譎,成為競爭力吊車尾的不良品,這種教育背景的非戰之罪,與社會責任扣在一起,讓我困在無法獨立思考的價值觀許多年,這部分的深入分析會在後續文章分享。

史蒂芬史匹柏國中就開始拍自己也喜歡看的電影,他很小就是個了不起的觀眾;我想不少人應該也和我一樣,會對Netflix上專屬自己的獨特推薦片單品味引以為傲,這都是屬於讀者的好處——對自我價值更認可。

當然也不是說我完全沒目的性,我想藉著閱覽讓我能學習創作、幫助投案,但這前提還是你必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喜好、了解自己能掌握的題材與領域,自己能完全享受其中的創作,不管有沒有被看到,肯定具有一定的獨特精神,能不能轉換實際價值是另外一件事。

這讓我們的觀眾有時不是那麼幸福,因為很少有愛講話的人,先願意好好當個聆聽者,一拿到話語權就講個不停,甚至是戲弄觀眾、把觀眾想得太簡單,看完結局後感覺被耍了一頓的作品我想大家多少都遇過。

「最有價值的就是我的選擇權,所有進不了我眼球的都是失敗品!」

這句話我覺得很適合分享給孜孜不倦的創作者朋友們。一個基層的故事創作投案者,被打槍退稿都是日常,努力了一整年一場空多為普遍,或是寫文章沒人看、創作沒人懂,面對這種挫折是每個寫作者都要遇到的關卡。通常這時,我會回到單純的讀者身份,既然別人都在打槍你的東西,同樣你也有權利打槍別的東西,不看不聽討厭的,去看去支持喜歡的總行吧?至少我從這個過程中學到——原來我的作品不夠好,是因為我還沒學會作為一個好觀眾。

我選擇閱聽什麼,我的時間、精力、財富,甚至我的家人家族的時間金錢,都可能隨著我的選擇而發散引流,所以務必看重自己作為平民讀者的價值,這種想法對我相當有幫助,也讓我愈來愈能接受更多元廣泛的內容,往正反兩極擴增視野,增加鑑賞能力。最後很直接的就是讓自己變得快樂一些,不管是不是創作者,看作品都是為了讓自己感到開心滿足。

一起來做個好觀眾吧,真的很多好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鹿的沙龍
21會員
21內容數
樂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後勁溫柔但生命力強悍,役所廣司的演技節制而紮實,隔天想起劇情都還會想開心想笑的那種
Thumbnail
2025/04/25
我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後勁溫柔但生命力強悍,役所廣司的演技節制而紮實,隔天想起劇情都還會想開心想笑的那種
Thumbnail
2025/04/18
前陣子才聽到魏導強調楊德昌如何使用空間來創作電影,再看到《羅馬》時發現竟完美地呼應這主題
Thumbnail
2025/04/18
前陣子才聽到魏導強調楊德昌如何使用空間來創作電影,再看到《羅馬》時發現竟完美地呼應這主題
Thumbnail
2025/04/14
每個大師導演在早期作品都會證明能把大眾向的故事說得很好。
Thumbnail
2025/04/14
每個大師導演在早期作品都會證明能把大眾向的故事說得很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鑑賞力不需要分數與定義,它在你始終寫作閱讀不綴的過程生長、畸變,不管是20、30、40歲,沒有一個人的書單會跟另一個人完全重合。於是,它成為誰也奪不走的你的寫作資本,比如盜文,複製貼上幾個按鍵完成,但可以寫得出作品的是你,擁有好品味加上好筆力的人是你,你才是最珍貴的。
Thumbnail
 鑑賞力不需要分數與定義,它在你始終寫作閱讀不綴的過程生長、畸變,不管是20、30、40歲,沒有一個人的書單會跟另一個人完全重合。於是,它成為誰也奪不走的你的寫作資本,比如盜文,複製貼上幾個按鍵完成,但可以寫得出作品的是你,擁有好品味加上好筆力的人是你,你才是最珍貴的。
Thumbnail
  之所以要分享這個主題,一切的原因,都是源於一場我在公司中與同事的閒聊。   某一天午休,我正在用電子書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同事很新奇的看著我手中的電子書閱讀器,他表示他非常意外居然真的有人會買這種產品,在他的記憶中電子書閱讀器反應慢、摸起來也不是很滑順,重點是價錢不便宜。
Thumbnail
  之所以要分享這個主題,一切的原因,都是源於一場我在公司中與同事的閒聊。   某一天午休,我正在用電子書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同事很新奇的看著我手中的電子書閱讀器,他表示他非常意外居然真的有人會買這種產品,在他的記憶中電子書閱讀器反應慢、摸起來也不是很滑順,重點是價錢不便宜。
Thumbnail
被夜色包覆的我,突然覺得自己是懸浮在城市的上空,而非住在這棟樓樓頂。 氣密窗外的城市一片寧靜,僅偶爾有一台貨車隆隆經過,不知道開往何處?也許是開上9號公路,一路衝往紐倫堡。
Thumbnail
被夜色包覆的我,突然覺得自己是懸浮在城市的上空,而非住在這棟樓樓頂。 氣密窗外的城市一片寧靜,僅偶爾有一台貨車隆隆經過,不知道開往何處?也許是開上9號公路,一路衝往紐倫堡。
Thumbnail
這一篇是上一篇《伸展運動》發布以後,延伸出來的幾個想法,可以當作三個獨立的想法,或者是都在回應一個問題,「自己與故事的距離。」 吸引你的那個為什麼 在畫格內道盡一切 第四道牆的厚度
Thumbnail
這一篇是上一篇《伸展運動》發布以後,延伸出來的幾個想法,可以當作三個獨立的想法,或者是都在回應一個問題,「自己與故事的距離。」 吸引你的那個為什麼 在畫格內道盡一切 第四道牆的厚度
Thumbnail
對於沒有獎項烘托、名人加持、行銷銀彈支援的本土大眾小說作家而言,竭力寫成八到十萬字出一本書,卻只收到幾千塊版稅,是常有的事(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寫不下去的人這麼多)。
Thumbnail
對於沒有獎項烘托、名人加持、行銷銀彈支援的本土大眾小說作家而言,竭力寫成八到十萬字出一本書,卻只收到幾千塊版稅,是常有的事(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寫不下去的人這麼多)。
Thumbnail
除了生於文字世代的讀者,其實還有單純在找故事的人。其中一種是為了找出適合放大、宜於改編,但還不是劇本的故事。這是小說的機會,小說作者的機會。 Podcast 能聊的時間有限,而且娛樂重擊的採訪角度接近為影劇產業找本子。這裡為了寫小說的人來講講,落筆的時刻,為了容易影劇化,能採用的思維和手法。
Thumbnail
除了生於文字世代的讀者,其實還有單純在找故事的人。其中一種是為了找出適合放大、宜於改編,但還不是劇本的故事。這是小說的機會,小說作者的機會。 Podcast 能聊的時間有限,而且娛樂重擊的採訪角度接近為影劇產業找本子。這裡為了寫小說的人來講講,落筆的時刻,為了容易影劇化,能採用的思維和手法。
Thumbnail
> 1.只要你敢於講敢於包裝,都有機會;天下文章一大抄,複述再變成自己的口語,別怕。 2.什麼是經濟學?你怎麼看?是不是供需連?供給、需求、連結。 3.什麼是敘事?講故事只是其中一部分...歸根到底,敘事是歷史文化、時代精神以及個體選擇相結合的載體,甚至是一種集體共情。 *我們人人都應該具備一個講增
Thumbnail
> 1.只要你敢於講敢於包裝,都有機會;天下文章一大抄,複述再變成自己的口語,別怕。 2.什麼是經濟學?你怎麼看?是不是供需連?供給、需求、連結。 3.什麼是敘事?講故事只是其中一部分...歸根到底,敘事是歷史文化、時代精神以及個體選擇相結合的載體,甚至是一種集體共情。 *我們人人都應該具備一個講增
Thumbnail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至今我仍在摸索。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以及漫畫、動畫等等創作,雖然說我無法跟那些耗費大量時間去鑽研討究,但也算是接觸了不少作品。   當時我去接觸該作品,純粹是因為對該作品有興趣,或是親朋好友推薦去看。看的當下也只是享受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感動,也會有喜愛的角色,不過對於後來開始
Thumbnail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至今我仍在摸索。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以及漫畫、動畫等等創作,雖然說我無法跟那些耗費大量時間去鑽研討究,但也算是接觸了不少作品。   當時我去接觸該作品,純粹是因為對該作品有興趣,或是親朋好友推薦去看。看的當下也只是享受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感動,也會有喜愛的角色,不過對於後來開始
Thumbnail
我選擇閱聽什麼,我的時間、精力、財富,甚至我的家人家族的時間金錢,都可能隨著我的選擇而發散引流,所以務必看重自己作為平民讀者的價值
Thumbnail
我選擇閱聽什麼,我的時間、精力、財富,甚至我的家人家族的時間金錢,都可能隨著我的選擇而發散引流,所以務必看重自己作為平民讀者的價值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