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台北,長在台北,北海岸對我而言可以說是一種驕傲的存在,也是思念大海時的首選。
也許吧,雖然紅綠燈是無可避免的,但筆直的大馬路仍然比蜿蜒曲折的山路快上一些,不過要我穿越被迫走走停停又擁擠不堪的城市腹地,還是選擇不中斷的山路更符合我的心情一些。所以,我又走上了106、台二丙,不疾不徐、哼著歌騎著車朝福隆前進。
除了三年前環島那次之外,再無一次走完整個北部海岸線的經驗了,思思念念了三十六個月,因為工作、因為懶惰、因為天氣⋯⋯這次終於下定決心了。福隆、龍洞、鼻頭,幾乎是一望無際的藍;南雅開始一直到深奧,奇形怪狀的岩石少不了,還穿插了時間沉積下的陰陽海;八斗子、基隆港、大武崙,是熱鬧且堆積的氣味;龜吼、金山、草里、石門、老梅、三芝、再回到淡水,大概因為是與我家呈斜對角的關係,印象模模糊糊的,只記得又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藍,伴隨一次次的橘黃夕陽。
雖然去過北海岸最多次,但是卻總是無法精準說出他是個什麼樣的存在。花東的太平洋是一種心曠神怡,南灣則是海角七號的鄉愁與南洋熱情的混雜,西濱則是夕暮下的平靜,那北海岸又該是如何呢?就好像你越了解一個人,就越難以三言兩語說完他的全部似的,或許保有距離,也就不會打破某些想像吧。
每次在這種旅程的時候,總會感覺到,人,確實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每看到令人驚豔的景色,總會在接下來的數十秒不斷思索著是否該停車按幾張快門;按了,那是對台灣之美的一次印證,不按,則是享受旅程的不中斷。又或者,省道旁的小徑、村莊、漁港,他們又有什麼樣的故事與風景?無奈因為時間不夠花,也無法多做停留。
我選擇了後者。
大海的藍就是不斷吸引我前進的動力吧;海風、豔陽,可惜砂石車多了點。
順著太陽一路向西,除了喝水休息,我幾乎沒有停留,一路來到石門。不過這時我也忍不住了,往一小徑左轉上去。其實我只是想要找一個高點看看海、吹吹風、聽聽歌。過了個髮夾彎,我卻被後照鏡的景色吸引了——甫走過的蜿蜒小路、歪斜卻看似純樸的電線桿、蔥蔥鬱鬱的蘆葦和耐旱植物,然後是還沒有被染橘的的大海。
這讓我想起了三年前環島時,也是經過石門的一道風景,只不過那時候是反方向、順時針繞回來的。也忘記是在台二線的哪一處,爬完一個小坡之後迎來下坡,眼前的景象,至今在腦海裡重播仍然是震驚不已——有如台東金剛大道般筆直往下、墜入大海的道路,以及帶有熱帶風情的椰子樹,還有那璀璨湛藍的海洋與天空⋯⋯這一幕,仍然是我覺得最不北海岸的北海岸。
因為這些意外的風景總藏在轉角處或不經意之間,所以才讓我特別喜歡往不知名的小聚落或是道路走吧。能在一趟旅程發現自己喜愛的景點或景色,真的是最大的收穫了吧。
Facebook:台二丙
Instagram:@huai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