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老宅專題|當隨順因緣的刺青師 凝視客人為自己決斷的那一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年7月18日,桃園中壢的文藝青創空間「姜家老宅」正式開幕。老宅裡頭進駐了包括自心書房在內等多個青創品牌。書店溫度有幸在今年初,就參與了老宅的改造過程,記錄了這群年輕人從無到有的創業之路,並專訪了多位參與其中的年輕人。本篇介紹的,是刺青師John。

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歡刺青的地方。
raw-image

從商業設計 走向刺青之路

在姜家老宅這個文藝青創空間裡,有一間很特別的刺青工作室,是由女刺青師John所經營。

身為刺青師,John本來就讀的是商業設計,畢業後曾以畫插畫做為職業。但後來發現,在台灣若想要靠畫插畫、創作維生,最終還是必須要迎合市場。John覺得這與她繪畫創作的初衷完全違背了,於是放棄繼續以插畫為業的念頭。

在捨棄了擺攤販賣作品的生活後,John和朋友一起去菲律賓學英文。就是那時認識了正在學刺青的英文老師,向她兜售刺青。在這因緣際會下,John踏上了學習刺青的旅程。後來她也發覺,刺青在台灣,是符合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創作,而且有收入,所以就一腳踏入了這一行。

John(左)在成為刺青師之前,曾在市集上兜售自己的插畫創作

John(左)在成為刺青師之前,曾在市集上兜售自己的插畫創作

不強求建立風格 接受世界給予的安排

由於過去曾從事美術相關工作,所以被老宅的負責人欣欣稱讚刺青有自己的特色。但對此,John謙稱她畫的東西和別人沒有明顯的不同。她自認為畫圖的能力還沒有很好,根本沒有資格談什麼不一樣,而刺青技的巧也還在練習階段。

但John也坦承,過去的確曾有段時間懇切地想找到自己的風格,但她後來發現風格這件事,不是你急迫他就會出現,所以現在是自己想練習什麼就畫什麼。她說,她想慢慢地觀察這世界要給她什麼。「這有點像是我自己的人生觀,接受這世界給我的安排。」John說道。


刺青工作室

刺青工作室

決定要刺就不後悔 看見客人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

一般來說,刺青預約過程有兩種:一種是刺青師分享畫好的圖,當客人看到喜歡的圖後,由刺青師報價,客人覺得OK的話就刺。另一種就是客製討論,由客人告訴刺青師需求,例如你想刺什麼字或內容,那麼刺青師可能就會找客人喜歡的字體,然後再幫他刺。

比較不同的是,John在討論時,通常不會問完客人的需求後就直接幫他做設計。她比較偏向隨意聊天,有時會問多一點點,比如問為什麼想要刺青、這個內容對你有什麼意義等等。接著她會放空頭腦,等待靈感出現。John表示,雖然不是每次都會聊出新的點子,但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想知道客人對刺青這個決定有多確定,知不知道該為自己負的責任。

她說,她也不太希望自己只是印刷的機器,因此想藉由談話幫客人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有時會發現客人需要的根本不是一個刺青,而這樣也很棒。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

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歡刺青的地方。

raw-image

要有理想抱負是個迷思 跟著流走,讓事情自然發生

從事刺青的工作後,是否有天會重拾插畫或設計的工作呢?面對這個提問,John笑說:「現在停擺中,我還在等這個世界的訊息。我超廢的。」

她說她感覺自己是有意識關閉大腦,不去多想這些問題。她覺得人判斷的再多,事情都不一定會照自己的預想發生。「所以乾脆就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是我活到現在覺得最順利的方法。我也覺得這樣很奇怪,但事實就是如此。」

她說,刺青工作若沒意外的話,不會停止。但有意外的話,再去應對改變就好,她覺得改變也沒有關係。John覺得這個世界對她來講太複雜,有太多難以解釋的事情,所以乾脆等事情發生後再做打算。

她舉例,老宅現在的情況,是一年前她開始幫忙整理時根本無法想像的。當時她幾乎每天都在跟緊張兮兮的欣欣說: 「不用煩惱太多,等待它發生就好。」

反正該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John是如此相信著。


刺青工作室的建置過程,一切都是由老宅的年輕人們自己設計、自己木工所打造而成。

刺青工作室的建置過程,一切都是由老宅的年輕人們自己設計、自己木工所打造而成。

工作室外鑲上牆玻璃,防止貓咪爬入。

工作室外鑲上牆玻璃,防止貓咪爬入。

怕玻璃割傷貓咪,每片碎玻璃都清洗、並磨至光滑。

怕玻璃割傷貓咪,每片碎玻璃都清洗、並磨至光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店溫度的沙龍
18會員
12內容數
書店溫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09
書店提供了一個求知的氛圍。有些客人也許真的沒太多興趣買書,但喜歡聽演講、聽人說書。這些客人也許聽著聽著,某一天突然就想買書了。所以書店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創造這種機會。這不是網路書店做得到的。AI可能會投其所好,但可能不太會介紹你不認識、不喜歡的東西。而書店就是一個創造「相遇」的場域。
Thumbnail
2021/04/09
書店提供了一個求知的氛圍。有些客人也許真的沒太多興趣買書,但喜歡聽演講、聽人說書。這些客人也許聽著聽著,某一天突然就想買書了。所以書店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創造這種機會。這不是網路書店做得到的。AI可能會投其所好,但可能不太會介紹你不認識、不喜歡的東西。而書店就是一個創造「相遇」的場域。
Thumbnail
2021/04/07
由於疫情的關係,台北國際書展連續兩年停辦。於是獨立出版協會、台灣獨立書店聯盟等自行舉辦了公民書展,讓書業的努力不因疫情而被埋沒。 在4月1日開幕第一天,台灣獨立書店聯盟舉行的書店講座,請到了日榮本屋的龔心怡與時之河書屋的沈孟穎,以「書店的變與不變─找回想要翻開書的神奇moment」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1/04/07
由於疫情的關係,台北國際書展連續兩年停辦。於是獨立出版協會、台灣獨立書店聯盟等自行舉辦了公民書展,讓書業的努力不因疫情而被埋沒。 在4月1日開幕第一天,台灣獨立書店聯盟舉行的書店講座,請到了日榮本屋的龔心怡與時之河書屋的沈孟穎,以「書店的變與不變─找回想要翻開書的神奇moment」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1/03/11
日本東北在311地震、海嘯、核災多重打擊下,許多書店也被摧毀。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在遭遇了那麼令人絕望的災難後,依舊不放棄活下去的決心,想要為自己的土地做些什麼。即使力量很小,即使資源有限,他們還是努力地重建起書店來。
Thumbnail
2021/03/11
日本東北在311地震、海嘯、核災多重打擊下,許多書店也被摧毀。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在遭遇了那麼令人絕望的災難後,依舊不放棄活下去的決心,想要為自己的土地做些什麼。即使力量很小,即使資源有限,他們還是努力地重建起書店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奇怪的應該是這樣,刺青針碰觸皮膚時,他的心臟會跳動的更快,頻率帶動之下,我花了更長時間完成這個刺青,直到現在才注意到早已超過我的營業時間。
Thumbnail
最奇怪的應該是這樣,刺青針碰觸皮膚時,他的心臟會跳動的更快,頻率帶動之下,我花了更長時間完成這個刺青,直到現在才注意到早已超過我的營業時間。
Thumbnail
作家還是提筆在書本上奔跑,偶爾回回我問題,偶爾問問我問題,沒出現任何變化的最後幾分鐘,我決定嘗試腦中的大膽疑問,希望這有所幫助。
Thumbnail
作家還是提筆在書本上奔跑,偶爾回回我問題,偶爾問問我問題,沒出現任何變化的最後幾分鐘,我決定嘗試腦中的大膽疑問,希望這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看著那隻耗費許久時間的左手背,不管是他自己在當下拯救自己,或是其他人在事後抹上藥膏,他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仍沒把左手移開那些傷口,這是人出於恐懼不安做出的舉動。
Thumbnail
我看著那隻耗費許久時間的左手背,不管是他自己在當下拯救自己,或是其他人在事後抹上藥膏,他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仍沒把左手移開那些傷口,這是人出於恐懼不安做出的舉動。
Thumbnail
他們的意識遭到竄改,甚至本身都不曉得記憶被更動過,所以才讓刺青顯露一半。 可他們仍滿意最終的圖案,只是他們總盯著刺青目不轉睛,盯到觸景傷情又不明所以。
Thumbnail
他們的意識遭到竄改,甚至本身都不曉得記憶被更動過,所以才讓刺青顯露一半。 可他們仍滿意最終的圖案,只是他們總盯著刺青目不轉睛,盯到觸景傷情又不明所以。
Thumbnail
她告訴我休息站的味道都是真皮,因為駕駛的菸草隔開了世界,在男伴關上車門後,她還是能吸到濃烈的牛皮椅,行進間的路況能讓視覺佔據大腦,所以每分每秒的停車都很不愉快。
Thumbnail
她告訴我休息站的味道都是真皮,因為駕駛的菸草隔開了世界,在男伴關上車門後,她還是能吸到濃烈的牛皮椅,行進間的路況能讓視覺佔據大腦,所以每分每秒的停車都很不愉快。
Thumbnail
我能看見別人身上不存在的刺青,只要把我看到的刺青完成,就會是對方最滿意的刺青,因為它代表的是缺憾或狀態。
Thumbnail
我能看見別人身上不存在的刺青,只要把我看到的刺青完成,就會是對方最滿意的刺青,因為它代表的是缺憾或狀態。
Thumbnail
學新的東西都會有一段熱忱 但熱忱是一定會耗盡的 到時就會出現真_答案 |她說
Thumbnail
學新的東西都會有一段熱忱 但熱忱是一定會耗盡的 到時就會出現真_答案 |她說
Thumbnail
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
Thumbnail
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
Thumbnail
Han 是一位刺青師,在就讀教育大學藝術造型設計系時,原本考慮要當一位美術老師,唸到一半時有個朋友認識的刺青師傅要收學徒,問她有沒有興趣,她便抱持著嘗試的想法,就一直做到現在。
Thumbnail
Han 是一位刺青師,在就讀教育大學藝術造型設計系時,原本考慮要當一位美術老師,唸到一半時有個朋友認識的刺青師傅要收學徒,問她有沒有興趣,她便抱持著嘗試的想法,就一直做到現在。
Thumbnail
「日式刺青是什麼?會刺日式刺青的又都是什麼樣的人?」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走進刺青師George「彫針」位於中壢的工作室。 一位目測40歲左右、理著平頭的男子,和我們一起擠在僅容得下兩張小沙發的等候區,他穿著一般的休閒短袖和短褲,舉動十分沉穩,或許他背後已經有一大片的斑斕紋身?
Thumbnail
「日式刺青是什麼?會刺日式刺青的又都是什麼樣的人?」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走進刺青師George「彫針」位於中壢的工作室。 一位目測40歲左右、理著平頭的男子,和我們一起擠在僅容得下兩張小沙發的等候區,他穿著一般的休閒短袖和短褲,舉動十分沉穩,或許他背後已經有一大片的斑斕紋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