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短評|《新天堂樂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海報:甲上娛樂
「電影業已成為過去……」在電影中懷念的童年與家鄉老戲院傾頹之時,在現實中因疫情而冷清的電影院裡,當你看到(地方戲院觀影史唏噓笑鬧感動中未放映的那些禁忌)吻戲而流下了淚水,是因為愛自己,愛那個人那些電影讓你愛著自己。
(/甜寒)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互動模式,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追夢的人在過程中反成被夢追的人。現實與夢境的輪覆交替,讓人分不清虛實真偽,《藍色恐懼》在清醒與睡去之間,悄然揭開善良明亮的人性表層下,隱藏的黑暗/暴力/自私/善妒⋯⋯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順性別白人男孩浪流連到曼哈頓,愛上非裔跨性別女舞者,從一瞥的舞蹈、尼古丁貼片的溫度、比手掌大小到丈量身體⋯⋯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人越長大就越容易會失去一些靈性的東西。」〈氣球〉小說中的這句評述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在拍攝電影前,萬瑪才旦先寫了小說,在獨特的宗教文化場域下,藏人對自尊的堅守、對性事的噤聲,都被他信筆寫透。而那股渾然天成的聚落氛圍,也讓他搬移到電影中。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追夢的人在過程中反成被夢追的人。現實與夢境的輪覆交替,讓人分不清虛實真偽,《藍色恐懼》在清醒與睡去之間,悄然揭開善良明亮的人性表層下,隱藏的黑暗/暴力/自私/善妒⋯⋯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順性別白人男孩浪流連到曼哈頓,愛上非裔跨性別女舞者,從一瞥的舞蹈、尼古丁貼片的溫度、比手掌大小到丈量身體⋯⋯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人越長大就越容易會失去一些靈性的東西。」〈氣球〉小說中的這句評述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在拍攝電影前,萬瑪才旦先寫了小說,在獨特的宗教文化場域下,藏人對自尊的堅守、對性事的噤聲,都被他信筆寫透。而那股渾然天成的聚落氛圍,也讓他搬移到電影中。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獨自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但是進電影院,與眾人一起看電影,氣氛與自己一人有很大不同。走入電影院,有點像走入教堂,因為兩者都是一種隔離,隱密的庇蔭所在,藉著對未來(天堂來世)的盼望,暫時忘掉現實(人間)的煩腦。
▌好萊塢片廠正在片庫裡翻箱倒櫃尋找新希望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426 公告:老闆又進入了埋頭寫書的閉關期,每日讀報還是暫時轉換成比較簡明的快讀版,和大家分享我覺得有意思的影視產業動態。長文還是等老闆喘口氣的時候吧~ ■ IMAX 殺死了電影中的性場面 Indi
Thumbnail
-一個追求極緻好畫面、好音響、好座位的電影經驗者- 感謝許光漢為國片帶來另一片光明… 新世代的破億男神,目前已有二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想見你》,希望接下來的這部新作品能朝向第三部破億電影… -觀影戲院- ★★★★★ 台北西門町這個從國小的國賓戲院,看到大學時的國賓巨幕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獨自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但是進電影院,與眾人一起看電影,氣氛與自己一人有很大不同。走入電影院,有點像走入教堂,因為兩者都是一種隔離,隱密的庇蔭所在,藉著對未來(天堂來世)的盼望,暫時忘掉現實(人間)的煩腦。
▌好萊塢片廠正在片庫裡翻箱倒櫃尋找新希望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426 公告:老闆又進入了埋頭寫書的閉關期,每日讀報還是暫時轉換成比較簡明的快讀版,和大家分享我覺得有意思的影視產業動態。長文還是等老闆喘口氣的時候吧~ ■ IMAX 殺死了電影中的性場面 Indi
Thumbnail
-一個追求極緻好畫面、好音響、好座位的電影經驗者- 感謝許光漢為國片帶來另一片光明… 新世代的破億男神,目前已有二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想見你》,希望接下來的這部新作品能朝向第三部破億電影… -觀影戲院- ★★★★★ 台北西門町這個從國小的國賓戲院,看到大學時的國賓巨幕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
Thumbnail
自從前年夏天搬到台中之後,我離電影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少了影展,少了可以從容看片的台北檔期,那些成天繞著電影打轉的生活軌跡,彷彿像是上輩子。但我還是還是相信著電影。本文將會依序介紹十部2023年的個人電影,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柔軟與尖銳,正好觸及了我這一年的所思所感,分享給你。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