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籽文創
聞天祥,這個名字對愛電影和關注金馬獎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他不只帶領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以下稱「執委會」)持續讓影展和典禮更加豐富壯大,亦擔任過許多影展的策展人與各項補助的評審,更在許多大專院校開班授課,可以說是新一代創作者們的電影啟蒙和精神導師,業界也有許多人尊稱他為「聞老師」。
但若跟不那麼熟知電影和金馬獎的人提起,常常會獲得有點幽默的回應:「聞天祥?是寫《正氣歌》的那個嗎?」
這笑話屢屢在我和電影圈外友人聊天時發生,我卻總覺得這幽默有幾分巧合。我曾在影展現場、課堂上、公共圖書館的電影導覽活動上見過聞老師,這次學籽邀請他開設電影線上課程,我才有幸和老師展開多次的訪談與討論。每次接觸,我都隱隱感覺到老師真的一身正氣──是對電影和影人的愛不偏不倚,也不求名利。
2009 年,聞老師受侯孝賢導演的延攬,出任金馬執委會執行長,經歷過張艾嘉、李安、李屏賓等歷任主席的委託而續任,至今已 15 年整。已經站到那麼高的位置,可每每聊起電影,他仍如初地親切謙讓。
他可以嚴肅、精闢地逐格解析《斷背山》(2005)的運鏡,談《窗外有藍天》(1985)是如何透過影像重譯文學,也能有些歪讀地將金馬奇幻影展選片《謎樣的你》(2023)說成是《靈異第六感》(1999)闖入《戀戀風塵》(1986),引來全場大笑。他時而犀利自持,時而親暱幽默,聽他說電影總會讓你想立刻放下手邊的事,衝向離自己最近的電影院,看電影看個痛快。
一個人心底若有深層的愛和執著,藏也藏不住,那樣熾熱的眼神我們曾在聞老師眼底見過好幾次。
用電影比喻的話,或許就像是《樂來越愛你》(2016)裡,對爵士樂執著到有點倔強的萊恩葛斯林。在和聞老師交談時,我腦海裡常常浮現這句電影台詞:「People will want to go to it because you're passionate about it. And people love what other people are passionate about.」隨著時代發展,電影或許會轉換播映形式,但永遠不可能消亡──正是因為有像聞老師這樣的影迷專情地活在電影裡。
「我其實記不太住現實中見過的人的名字和長相,除非他們曾出現在電影裡。」聞老師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總是過目即忘,唯獨喜愛的電影情節、年份、迴響,與帶來的共鳴和感動,總令他久久無法忘懷。
聞老師小時候經常和家人一起看電影,當年全家一起看《蛇王子》(1976)時,他的父親才剛親手將老家建造完成,對早逝父親和家庭記憶的完滿印象,就這樣凝刻在電影裡。來到青黃不接的青少年時期,面對死亡的措手不及,接住他的是侯導《童年往事》(1985)裡,母親站在月台望向兒子的眼眸;就讀建中期間的聞天祥是個乖乖牌,亞倫帕克所執導《鳥人》(1984)裡的躁動,卻暗暗激起了他些微的叛逆和反秩序的心。
談起生命裡的孤獨,則是蔡明亮《你那邊幾點》(2001)裡,苗叔走到後陽台抽菸時移開的那盆植栽;而對應的救贖,便是《河流》(1997)最後一幕流瀉進房間裡的陽光。
聞老師也看著林青霞從《我是一片雲》(1977)的靈動,到《笑傲江湖 II 東方不敗》(1992)的風華絕代,讓他原本對這位明星不以為意,最終也回心轉意──倔強的影迷的心,終究被林青霞的屹立不搖與出演各式角色皆能變換自如的可塑性給收服。
可以說,聞老師的生命記憶都是電影。「因為我感受到電影的好,所以也想讓你感受到。我其實是引誘你去接觸我覺得非常美好的事物,因為它曾經影響了我,或啓發我,甚至改變了我。」電影就像垂入一口井、牽引著他看見世界的繩子,而聞老師曾在井裡被電影拯救。現在輪到他在井口將繩索下放,輕輕拉動,看看裡頭還有沒有人想跟他一起,出來看看外面的寬廣世界。
我們詢問老師曾為電影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他遲疑了一會,才接著說:「應該很多吧。」,接著又悠悠地補充說道:「我不知道這些事算不算瘋狂,因為對我來說都是很普通的事。」
他口中的普通的事,是高中認真讀書考到前幾名,只為了向媽媽許願能在暑假去上焦雄屏和黃建業的電影課。一千元的報名費,兩小時的車程,每週末看兩部經典大師之作,從布紐爾、高達、費里尼到侯麥⋯⋯,能不能看懂是一回事,他就是想看。
「當時對電影是求知若渴,但資源太少,所以能看就看、能讀就讀,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認同喜歡看影展的人,有些電影能看到是非常難得的。」不間斷的觀影習慣就從高中開始養成,以前他常跑一部片只要 65 塊的二輪戲院看電影,影城的人看他常來,後來就只收他 50 塊就讓他去看第二部片。當時對電影的渴望,也讓聞老師考大學時的志願全都填在台北,為的也是怕離開台北就看不到金馬影展。
「在二輪戲院一次看四部片要八個小時,我偶爾會帶饅頭進去吃,帶這種不會散發味道的食物最好。雖然很像在當兵,但我就是想看電影呀,就說服自己這樣也可以省錢,省了車錢又省票錢。看電影是體驗人生最便宜又最划算的方式了。」
從讀書時期便開始堅持的這些「普通的事」,直到長大仍在路上。某年坎城影展,聞老師曾經連續兩個禮拜每天看五部片,同時在晚上回旅館後繼續「做功課」,把還沒看完的漏網國片補齊,好為台灣電影年鑑做出完整的評價。
他一次次地為自己熱愛電影的心辯護,一次次地把自己關進電影院裡,而記憶裡最深刻的便是某年雙十節。
「MTV 盛行的時候,我曾經泡在 MTV 裡看了一天一夜的電影,沒有停止。以前常去的 MTV 在寧波西街靠近總統府的路上,因為靠近閱兵和表演的集合區,所以雙十節時會被封街。我算準在 10 月 9 日進去 MTV ,看到雙十節所有的活動結束以後才出來。而且你要會排片,才不會崩潰、無聊,要有起伏的,才不會感到疲乏。那可能是我最早的『選片』和『策展』經驗!」
這些愛電影成癡的瘋狂表現,都是他所謂「普通的事」,這些普通的事編成了柔軟卻又扎實的繩索,帶著年輕的我們走進金馬,也走進聞老師的電影世界,只為與電影之神見上一面。
每每在金馬選片指南、映後座談總是侃侃而談的聞老師,說自己其實是有些害羞、內向的人,直到高中時,老師鼓勵他寫影評當作週記內容,年少的他便開始透過寫作,逐漸搭起與外界對話的橋樑。這也是「金馬青少年電影課」的宗旨──找到那些敏感、獨特的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從來就不孤單。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那個曾經有點內向的少年,如今成為金馬辦公室裡的靈魂人物,他拒絕個人獨立辦公室,說自己一個人待在裡頭很奇怪,於是我們每次前去拜訪,都會看見他和大家並肩而坐、敲打鍵盤。策展多年,只要看到影迷排隊入場時期待電影的眼神,聞老師依然會被感動,於是他決定在金馬奇幻影展開放讓影迷「許願」,只要你許了願,整個金馬辦公室就會想辦法讓願望成真。
「很多影迷其實都很可愛,或許他也像當年的我一樣,在影展或電影院裡碰到了前所未見的作品而被感動,他不見得是做電影相關的工作,就只是做一個認真的影迷──你既然這麼認真,那我也就認真對待你。」
「愛護電影、守護電影最好的方式,我真的覺得就是去用實質的行動支持它,而不只是放在心裡,所有事物都是這個樣子。」這是聞老師在面對電影時唯一的心意。如今,聞老師受學籽邀約開課,也是因為他知道有許多影迷正等待著,想更靠近電影一點、看更多的作品,擁有更多樣的詮釋可能,也進一步挖掘影人創作的心思,成為一個更好的影迷。
這次開設的線上課程,是聞老師作為一個影迷,準備給影迷的真摯回禮。
「當一個好影迷其實意味著有更多幸福的可能,你會願意開放心胸跟視野,去接觸、去嘗試好的電影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就有可能獲得更多來自銀幕的祝福。電影絕對是需要影迷的,只有好的影迷才能夠讓好的影人、好的電影持續地壯大發展,去豐富我們的世界。」
一起支撐電影世界持續壯大發展,這是影迷們的默契。
採訪、撰稿/學籽文創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聞天祥《影迷學》穿透光影 從類型 角色 敘事 深讀電影
學籽 金馬電影大師線上課程・限時預購優惠中!
課程網址:請由此去
適逢金馬 60 週年,線上課程品牌「學籽」攜手金馬執委會隆重推出「下一道光,」電影大師線上課程,致力為台灣電影界大師記錄數十年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也為熱愛電影、有志於影視產業的觀眾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首發課程邀請三位重量級人物:
現任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資深電影監製葉如芬、榮獲 13 座金馬獎肯定的國際級聲音指導杜篤之,帶領大家從電影賞析、製作、聲音等面向,深入了解電影,每一門課程皆涵蓋近 10 小時完整內容。
在聞天祥老師《影迷學》課程中,共規劃 15 個紮實單元,精選 40 部以上台灣電影,並引用超過上百部國內外經典,從文藝愛情、傳統與現代武俠、寫實與魔幻、家庭倫理、靈異鬼片等,深度解析電影裡的各個元素,找到全片主旨與母題,看見創作者密藏的心思。
歡迎加入聞天祥《影迷學》線上課程,讓電影不只是好看、不好看、喜歡、不喜歡的回答,你將更有能力看懂電影的細節與蘊藏意涵,享受前所未有的觀影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