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蚊子、病毒與全球化》精彩內容搶先看〉為什麼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解開「蚊子體質」之謎!

2020/07/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pakutaso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哪種蚊子會咬人,也知道背後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讀者更想一探此謎之究竟:為什麼我們之中有些男性和女性「每次都被叮」,而其他人可以肆無忌憚地活著,或者自以為永遠可以逃過一劫?
我想要一次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不再疑惑。於是我的對象鎖定跨省除蚊協定(E‌I‌D,Entente Interdépartementale pour la démoustication)的昆蟲學家尚─巴蒂斯特.菲黑(Jean-Baptiste Ferré)。這項跨省協定的宗旨是對抗地中海沿岸的叮人大敵。我問他:
「世界上存在所謂的『蚊子體質』,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他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案,還伴隨一陣笑聲,讓我有一點點受到屈辱的感覺:
「抱歉!不過這種體質從來沒被納入任何名冊!」他肯定地告訴我。
然而,接下來,他聲明中的決斷語氣很快就被自己的推論緩和。
蚊子首先受到二氧化碳吸引。某些人體釋放的量比別人多,例如孕婦和病人:他們的肌膚體質沒有不同,但是他們的新陳代謝比較快,因此釋出較多這種氣體。別忘了,發燒會提高溫度。然後,蚊子對氣味非常敏感,比我們敏銳得多。牠們的嗅覺非我們所能比。但是,在各種氣味中,每種蚊子又各有其偏好。牠們會依據這種氣味來選擇獵物。
  「我讀過一份研究報告,據說愛喝啤酒的人比較常被蚊子叮。」
  「我同意。不過原因是什麼?沒有人真的知道。也許是飲酒者的口氣引來雌蚊;也許,可能性比較大的,酒精使呼吸加速,所以……製造出二氧化碳。」
  「那小孩呢?老人呢?人家說是因為他們比較虛弱。」
  「想必是因為他們抵抗力比較差。為了盡快填飽肚子,蚊子會挑容易叮的人下手。獵物的形狀也可能扮演某種角色。蚊子的眼睛很銳利。某些種類專門攻擊某些動物,不理會其他動物。您看,答案其實很複雜。」
  「倒數第二個問題:糖尿病患者比較常被叮嗎?
  「絕對沒有!血液裡的含糖比例對您的氣味完全沒有影響。血型也沒有關連。
  「這一次,真的是最後一個問題了:假如我想囊括所有好運氣,是不是該天天洗澡,並且仔細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或者,換個方式問:討人厭的傢伙是否因為骯髒才受罪?」
  「某些蚊子喜歡某些香皂的香味勝過一切。」
讀者先生,讀者女士,我扮演的是為各位傳達心聲的角色,這一點我很確定;於是當下不禁喊了出來:
  「某些科學家從來不給明確的答案,您知道他們多令人喪氣嗎?」
────本文摘自蚊子、病毒與全球化:疫病與人類的百年戰鬥帶給我們的啟示

《蚊子、病毒與全球化:疫病與人類的百年戰鬥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艾瑞克.歐森纳(Erik Orsenna)、伊莎貝爾.德.聖歐班(Dr. Isabelle de Saint Aubin)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7-02
比爾.蓋茲:戰爭可能導致1000萬人死亡,但流行病可能會害死更多人!
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截至當年7月共造成40萬人死亡
但人們可能不知道,蚊子才是最可怕的殺人機器


牠們所帶來的傳染疾病,每年威脅25億人生活、造成75萬人死亡!

當代最重要的法文作家、法蘭西院士艾瑞克.歐森纳話題之作
深入淺出暢談當「蚊人相侵」已成全球化下的現狀,
人類該如何面對傳染病橫行的未來?
對人類來說,蚊子不只是夜裡擾人清夢的小惡魔,同時也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茲卡病毒、日本腦炎等疾病的傳播者。但蚊子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壞蛋,勢必要撲殺殆盡的害蟲嗎?

還是因為二十世紀以來人類全球化的腳步加快,造成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改變,
侵奪了地球上原屬其他生物的領域,「疾病傳播」只是「蚊人相侵」之後的結果呢?

作者歐森纳跟巴斯德研究院合作的這項計畫,走訪了世界各地,諮詢當地研究機構與學者,採集到大量資料。而這一切數據和報告,在他的生花妙筆、條理分明地串連下,化身為一本人人讀得懂、用得上,有趣又發人深省的人文科普書。這本書不僅傳播科學知識,更蘊藏不少生命哲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Marco Polo Press, Inc. 一個以旅行、旅行史、旅行文學為主的出版社。 歡迎追蹤FB、IG,新訊息不定時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