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種族隔離之邦〈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布帝洞鎮的羅興亞婦女。照片:歐洲公民保護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總局

布帝洞鎮的羅興亞婦女。照片:歐洲公民保護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總局

在翁山蘇姬執政前,我最後幾次的緬甸西部之行包括二○一五年十一月的旅程,當時離大選還剩幾星期,而不到一年後,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就發動了首次攻擊。行程有幾天晚上,我住在布帝洞的賓館,從賓館的門口,我可以越過馬路看到對面的突堤碼頭,那裡直到三年前,都是羅興亞人乘船去實兌上大學的地方。現在只有若開人在那裡排隊;順流而下三個鐘頭,在首府下船後,他們會穿過一個穆斯林曾欣欣向榮、如今人事已非的社區。

但布帝洞不一樣。一天晚上我離開賓館,和一個若開朋友前往當地戲院。那是少數營業到午夜的場所― 因為每到十一點半,鎮上電力就會被切斷,黑暗籠罩全鎮。當時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剛開季,兵工廠(Arsenal)要迎戰曼聯(Manchester United)。我們知道那個地方會很熱鬧,因為足球在緬甸極為風行,對歐洲聯盟更是熱衷。當我們轉入那條街,往小屋走去時,前面已有好幾群人正陸續鑽過它狹窄的入口。門外,在燈泡照明下,一個男人攤子賣罐裝啤酒。我們買夠喝的量,便進到屋子裡。屋內已擺好一排排板凳和椅子,大部分都有人坐,而一部龐大笨重的老舊投影機,正把球賽的準備過程照映在前方牆上。這棟破舊的建築散發著霉味,如我想像的一樣,是個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老式劇院,天花板挑高、牆壁剝落、座位排列雜亂而鬆散。隨著人潮湧入,喧鬧聲愈來愈大,比賽開始了。

那是二○一二年暴力過後,少數幾個我還能看到羅興亞人和若開人齊聚一堂的地方──不是買賣物品或一起勞動,而是做為同儕進行社交。他們肩並肩坐在板凳上,隨著賽況更趨白熱化而嘶吼著。這棟屋子不具備傳統市場裡的運作原則──這裡是純粹自願互動的地點,宗教或族群身分看似毫無關係。我注意到屋裡有種同志情誼,這在他處會有非常明顯的分界線,然而在這裡卻沒那麼顯眼,令我很吃驚。比賽結束後,眾人站起來湧上一片漆黑的街道。他們暫時混在一起,不一會兒便用手機的手電筒走路回家。


洪水剛退去的布帝洞鎮。照片:歐洲公民保護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總局

洪水剛退去的布帝洞鎮。照片:歐洲公民保護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總局


隔日近午,我去年輕羅興亞人阿布杜(Abdul)的家中拜訪,他是我朋友的熟人。你可以從房屋前門上方的拱形遮蔽物來判斷布帝洞哪些房子住著羅興亞人,那就像個迷你屋頂,可保護木材對抗日曬雨淋。他家那條街上有些房屋有這個建築形式,但其他沒有;沒有的就是若開人的家。阿布杜已邀請來自兩個族群的一群人共進午餐,我們就坐在樓上陰涼的房間裡,由他的姊妹在廚房準備食物。當時這樣的午餐──羅興亞人邀請若開人到家中,若開人吃羅興亞人的料理― 在實兌已難以想像。

那天有兩個若開人跟我們坐在一起,其中一個名叫翁敦(Aung Tun),他做賣竹子的生意,也幫總務司工作──一個無遠弗屆、管理緬甸各地村鎮的地方級政府機構。他生長在布帝洞外圍一個羅興亞人占多數的村落。他說,在那裡可以實踐他的宗教自由。他開始做生意後,也會找便宜的勞工。羅興亞人要求的日薪通常比若開人少,所以他的員工大多是羅興亞人。

布帝洞位於梅宇河北岸,軍方和許多若開人警告,那個地區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只差一步就脫離緬甸了。但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當地的人口差異似乎產生逆效應,穆斯林不再多於佛教徒,至少在城鎮是如此。可即便在布帝洞,兩者的融合程度仍比若開邦其他許多地方來得高。若像若開邦南部那樣,羅興亞人都被趕進難民營,或者對佛教徒和穆斯林的來往有強烈的汙名,翁敦的生意就會陷入掙扎。他仰賴羅興亞的人脈及所有隨之而來的事物──可靠的勞動力和兩個族群的買主。

針對這些有利害關係或受影響的人,沒有任何理論可以充分解釋種族或宗教的衝突何以發生,或相反來說,某些人何以能在敵對的狀態下繼續合作。在布帝洞,也有些若開人和羅興亞人互相瞧不起,就跟若開邦其他地方一樣。但這種輕蔑,並沒有造成社會組織的全面重組,不像二○一二年後的實兌那樣。相反地,這兩個族群仍保持聯繫,而持續互動也維繫住信任,使雙方沒有那麼畏懼彼此。翁敦說他不太敢去鎮外偏遠的穆斯林村落,那裡有更多未知的事物;一旦離你熟悉的地方愈遠,就愈是膽戰心驚。這種情況,在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崛起後變得更劇烈,因為該組織會監視村落,主要也想從北部農村地區吸收成員。但在布帝洞鎮上及其附近,一如其他居民,他仍和羅興亞人來往。他們接觸頻繁,使那種在若開邦他處發酵、令人不安的傳聞,較難在這裡造成強烈衝擊。所以他們繼續混雜在一起― 不只在市場,也在茶館和那間舊戲院裡。

未完待續......




作者:法蘭西斯.韋德 Francis Wade

作者:法蘭西斯.韋德 Francis Wade

「欲了解事情怎會每下愈況終成災難,非讀不可之作」──《經濟學人》(Economist)

他們曾經是鄰居、朋友──穆斯林與佛教徒。但從何時開始,羅興亞人從出生起就不被視作「人」?

作者實地採訪,揭開這場由恐懼餵養的暴力:為何團結國家的信念最後變成可怖的種族屠殺?

  1. 讀書花園:https://pse.is/3s3k2q
  2. 博客來:https://pse.is/3rut83
  3. 誠品:https://eslite.me/3qhdwd
  4. 金石堂:https://pse.is/3s9ryt
  5. 讀冊:https://pse.is/3s8z42
  6. MOMO:https://pse.is/3s566s
  7. READMOO:https://pse.is/3rf6hs
  8. KOBO:https://pse.is/3rjc3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可孛羅的沙龍
33會員
61內容數
馬可孛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5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2021/11/25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2021/10/15
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開展,鮭魚毛鉤變得越來越精細複雜,毛鉤釣書籍的作者們也開始竭力宣揚偽科學,好證明這類極度昂貴的異國材料確實是必需品。他們之中最主要的鼓吹者,是一名紈褲子弟凱爾森。他出生於一八三五年,大部分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打板球、長距離游泳和障礙賽跑,但最終讓其他愛好都黯然失色的,是毛鉤綁製圈。
Thumbnail
2021/10/15
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開展,鮭魚毛鉤變得越來越精細複雜,毛鉤釣書籍的作者們也開始竭力宣揚偽科學,好證明這類極度昂貴的異國材料確實是必需品。他們之中最主要的鼓吹者,是一名紈褲子弟凱爾森。他出生於一八三五年,大部分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打板球、長距離游泳和障礙賽跑,但最終讓其他愛好都黯然失色的,是毛鉤綁製圈。
Thumbnail
2021/10/13
想抓鱒魚,得深入觀察大自然才行;至於鮭魚,只需把狗毛綁在鉤子上,外加一點運氣就能釣到。但貴族釣客們並不打算因此卻步,他們想要在滿是田園風光的鄉間向「魚中之王」拋投美麗的毛鉤,這樣才夠傳奇浪漫。
Thumbnail
2021/10/13
想抓鱒魚,得深入觀察大自然才行;至於鮭魚,只需把狗毛綁在鉤子上,外加一點運氣就能釣到。但貴族釣客們並不打算因此卻步,他們想要在滿是田園風光的鄉間向「魚中之王」拋投美麗的毛鉤,這樣才夠傳奇浪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布帝洞位於梅宇河北岸,軍方和許多若開人警告,那個地區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只差一步就脫離緬甸了。但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當地的人口差異似乎產生逆效應,穆斯林不再多於佛教徒,至少在城鎮是如此。可即便在布帝洞,兩者的融合程度仍比若開邦其他許多地方來得高。
Thumbnail
布帝洞位於梅宇河北岸,軍方和許多若開人警告,那個地區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只差一步就脫離緬甸了。但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當地的人口差異似乎產生逆效應,穆斯林不再多於佛教徒,至少在城鎮是如此。可即便在布帝洞,兩者的融合程度仍比若開邦其他許多地方來得高。
Thumbnail
「那嬰兒躺在母親腿上哭泣著,他的身軀、臉頰、手都被燙傷。一個女人有氣無力地坐在角落,全身也都是燒傷。一名三十歲的難民Shahida Begum說:『軍隊燒了我的房子,我當時人還在屋子裡……那痛楚是無法忍受的,我真的生不如死……』」在這充斥著人倫悲劇的醫院中深切地傳達了羅興亞難民的哀慟。
Thumbnail
「那嬰兒躺在母親腿上哭泣著,他的身軀、臉頰、手都被燙傷。一個女人有氣無力地坐在角落,全身也都是燒傷。一名三十歲的難民Shahida Begum說:『軍隊燒了我的房子,我當時人還在屋子裡……那痛楚是無法忍受的,我真的生不如死……』」在這充斥著人倫悲劇的醫院中深切地傳達了羅興亞難民的哀慟。
Thumbnail
今天是行憲紀念日,身在憲政主義國家,我們可以由憲法保障享受權力負擔義務,但是,在另一個大陸的人們-羅興亞人,他們在生活各方面,無法有所保障,基本的權利遭受剝奪,這樣的辛酸血淚,似乎是我們無法體會的。
Thumbnail
今天是行憲紀念日,身在憲政主義國家,我們可以由憲法保障享受權力負擔義務,但是,在另一個大陸的人們-羅興亞人,他們在生活各方面,無法有所保障,基本的權利遭受剝奪,這樣的辛酸血淚,似乎是我們無法體會的。
Thumbnail
 緬甸和孟加拉去年十月針對遣返羅興亞難民達成協議,原本訂於十一月十五日開始啟動,雙方預定的難民交接地點在孟緬邊界一個中轉站,孟加拉難民事務專員還曾親赴該處視察,並安排五輛巴士守候在附近一個營地,準備
Thumbnail
 緬甸和孟加拉去年十月針對遣返羅興亞難民達成協議,原本訂於十一月十五日開始啟動,雙方預定的難民交接地點在孟緬邊界一個中轉站,孟加拉難民事務專員還曾親赴該處視察,並安排五輛巴士守候在附近一個營地,準備
Thumbnail
羅興亞族群在緬甸長期遭受打壓,失去其應有的權利,這樣的困境即使經過時間的流逝,似乎毫無改變,儘管有許多國際人權組織試圖扭轉這個民族的未來。但是,結果不如預期,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羅興亞族群在緬甸長期遭受打壓,失去其應有的權利,這樣的困境即使經過時間的流逝,似乎毫無改變,儘管有許多國際人權組織試圖扭轉這個民族的未來。但是,結果不如預期,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這張照片大家一定不陌生,是難民海上驚魂記。不過這不是占盡國際新聞版面的敘利亞難民,目的地更不是歐洲。他們是羅興亞人;他們從緬甸來,但緬甸不承認他們是緬甸人。他們是走投無路的難民,但緬甸都叫他們作孟加拉非法移民。雪上加霜的是,孟加拉也否認他們與孟加拉的關聯。他們被稱作是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Thumbnail
這張照片大家一定不陌生,是難民海上驚魂記。不過這不是占盡國際新聞版面的敘利亞難民,目的地更不是歐洲。他們是羅興亞人;他們從緬甸來,但緬甸不承認他們是緬甸人。他們是走投無路的難民,但緬甸都叫他們作孟加拉非法移民。雪上加霜的是,孟加拉也否認他們與孟加拉的關聯。他們被稱作是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一群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