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球模擬器重點不在準不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代化的高爾夫裡需要很多儀器和科技工具,來協助球友瞭解事情的真相。而在近10多年來,由於球具品牌商針對職業選手的球具訂製上,都利用擊球模擬器來進行瞭解選手的擊球資料,以進行球具個人化的任務。而這也連帶讓坊間工坊的儀器和工具進行提升。
現在工坊需要電腦化的擊球模擬器,來協助技師進行瞭解球友的擊球數據,以進行訂製的產品選擇和規格設定參考。而當然也有一些球友口袋錢飽飽,也會想買擊球模擬器來自己測試。就會有朋友或技師問我,哪一款的擊球模擬器比較好,比較準?
其實我從15年前就買擊球模擬器,那時候還沒有Trackman或Foresight等品牌,市場比較廣為使用的是Vector。 因為多數的工坊和訂製球具點大多用這款,所以在討論數據時也比較能對得上相關的分析和討論。而這也是我的重點。因為市場上在科技產品來說,準確與否已經不是重點,關鍵在於多數人用什麼品牌和產品?
難道模擬器的精準度不重要?不是。是因為這類產品在科技的進步下,不同品牌產品的精準度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精準度不是考慮產品的關鍵。而是在於多數工坊和球具商們用那種產品?因為當多數技師和工坊都用一樣的產品,你在討論數據和分析時就可以無接縫的瞭解數據和相關關鍵因素。
為什麼Trackman火,那是多數的球具商和一些有錢的工坊們都用它,所以今天在討論相關數據和分析擊球動作,都是以trackman裡頭的分析項目和測試因素來討論分析。比如smash factor,就是trackman裡頭的擊球紮實度(我個人的翻譯)。
不同品牌的數據結果都會有差異,但其實多數球友不需要去在意那些差異性,因為你的動作和擊球穩定性還沒有需要去考慮那些差異。除非你像選手那樣動作穩定,擊球可以控制和隨心所欲,這樣不同品牌的數據結果就會有影響。這也是在選手等級的訂製都是用trackman。
對一般人來說需要用到像trackman嗎?不太需要。但其實另一個在美國高市佔率的擊球模擬器是Foresight。 就如同當初的Vector一樣。Foresight的產品是廣為被工坊們來利用分析擊球數據。當然它的價格沒有像Trackman那樣高高在上,但也要2萬美金。
對於它的數據來說也是一樣精準。一點不會輸trackman,而就是多數工坊都使用,所以在討論數據和分析就有共同性。我自己也用foresight,對於揮桿動作和擊球的分析來說,就夠用。和其他技師討論也可以有共同性。數據上也可以快速理解和分析。
其實對於用雷達、紅外線、快速攝影鏡頭都是目前這些商用(工坊和球具商)模擬器的基本配備。而Trackman的貴還在它需要每年去做軟體的續約。這就不是像其他產品,買硬體配軟體。那你需要在意你測試的環境和儀器是否為trackman?不重要,重要在於技師的功力和技術分析能力。
擊球模擬器得到的數據是死的,重點在技師如何去看數據和分析、討論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與問題?每一個數字後的物理原理和潛在問題?環環相扣,因果相連。同時是否可以提供相關改善和解決方法,才是好技師的關鍵。
你只要知道你的數據是屬於高、中、低,不同範圍就可以。不需要去執著在細節數據裡幾十或幾百的數字差別。因為你還沒有到需要在於那些百位以下的差異。這是避免走火入魔、忽略問題核心。
要懂得從數據裡問題和找相關解決方法,不是半吊子的技師就可以做到。多數的技師就是照本宣科,念數據。但數據代表什麼,為什麼你會得到這個數據,因為你的動作的哪一塊所導致?這都是因果關係。所以哪一家的模擬器都不重要,重要是你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eChambeau從這個月PGA重新開打後一直都是大家的焦點。而支持要討論的是目前很多球評在觀察的,短桿精準度!我也看了他的比賽影片,其實他第二桿的上果嶺能力很棒。只是有時候會力量比較大的彈過果嶺。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他wedge不好,其他選手也差不多。大家對他的要求更高吧了。 我也看了一篇文章討
大家都有一個錯誤的球桿觀念:就是球桿可以提升你的擊球距離!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球桿無法提升你的距離,而是,是否能讓你把身體的力量更多的發揮出來?如果你的身體的力量、速度可以更多的釋放到球桿的桿頭裡,讓球可以得到最大的能量。這才是一個正確的距離解釋和基礎! 所以增加距離不是在球桿,而是建立在一個
推桿一般來說比較難去練習。因為在練習場的練習果嶺也都不是真正的果嶺草,更別說速度是多少。室內的人草果嶺也和真草果嶺有一定程度的差別。所以要練推桿真的只能在夢裡練。當然下場就是建立個人推桿能力和經驗最好的方法。我個人也有一些經驗和想法和大家分享。 基本上,舊風格的球場果嶺設計都會比較小,尤其北部
今天再來分享我個人的私房觀念。對挖起桿來說,多數的球友用的長度大致和你的P桿差不多。如果你用市售的挖起桿大致都在36“上下0.25”範圍。這樣的長度對於你在短桿使用和打出來的高度都會有影響。這也是我這次要討論的重點。 因為很多人都把挖起桿的使用和購買重點,放在桿頭材質、角度/反彈角、和凹槽。但
一直都會有球友會私下和我討論他的球具問題。因為一個結果都是因果關係和環環相扣,要知道為什麼結果是這樣,需要瞭解不只球桿,更重要是人的問題。人佔結果的6成比例。所以分析都一定要知道人本身,包含身材和動作。有這些資訊後,就會有一個脈絡和掌握問題雛形。 其實分析動作是比較進階的能力。一般球友要知道動
其實多數的大廠球桿尤其是木桿類,多會設定高彈道。因為這樣對多數球友來說都是好打、易打!用起來比較立竿見影,二話不說掏錢買桿。但打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打得越來越高,距離越來越短。就會想用彈道比較低一點的桿子,來改善或提升距離。使用本來就有消耗,所有產品都一樣! 另外,如果你很久沒有打球,身體條件已經
DeChambeau從這個月PGA重新開打後一直都是大家的焦點。而支持要討論的是目前很多球評在觀察的,短桿精準度!我也看了他的比賽影片,其實他第二桿的上果嶺能力很棒。只是有時候會力量比較大的彈過果嶺。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他wedge不好,其他選手也差不多。大家對他的要求更高吧了。 我也看了一篇文章討
大家都有一個錯誤的球桿觀念:就是球桿可以提升你的擊球距離!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球桿無法提升你的距離,而是,是否能讓你把身體的力量更多的發揮出來?如果你的身體的力量、速度可以更多的釋放到球桿的桿頭裡,讓球可以得到最大的能量。這才是一個正確的距離解釋和基礎! 所以增加距離不是在球桿,而是建立在一個
推桿一般來說比較難去練習。因為在練習場的練習果嶺也都不是真正的果嶺草,更別說速度是多少。室內的人草果嶺也和真草果嶺有一定程度的差別。所以要練推桿真的只能在夢裡練。當然下場就是建立個人推桿能力和經驗最好的方法。我個人也有一些經驗和想法和大家分享。 基本上,舊風格的球場果嶺設計都會比較小,尤其北部
今天再來分享我個人的私房觀念。對挖起桿來說,多數的球友用的長度大致和你的P桿差不多。如果你用市售的挖起桿大致都在36“上下0.25”範圍。這樣的長度對於你在短桿使用和打出來的高度都會有影響。這也是我這次要討論的重點。 因為很多人都把挖起桿的使用和購買重點,放在桿頭材質、角度/反彈角、和凹槽。但
一直都會有球友會私下和我討論他的球具問題。因為一個結果都是因果關係和環環相扣,要知道為什麼結果是這樣,需要瞭解不只球桿,更重要是人的問題。人佔結果的6成比例。所以分析都一定要知道人本身,包含身材和動作。有這些資訊後,就會有一個脈絡和掌握問題雛形。 其實分析動作是比較進階的能力。一般球友要知道動
其實多數的大廠球桿尤其是木桿類,多會設定高彈道。因為這樣對多數球友來說都是好打、易打!用起來比較立竿見影,二話不說掏錢買桿。但打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打得越來越高,距離越來越短。就會想用彈道比較低一點的桿子,來改善或提升距離。使用本來就有消耗,所有產品都一樣! 另外,如果你很久沒有打球,身體條件已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數據在現代體育中至關重要,影響比賽結果。教練和分析師利用數據設計戰略,並透過預測模型優化決策。數據驅動的戰略和個性化訓練計劃顯著提升球員表現。未來,人工智能在體育分析中具有巨大潛力,能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Thumbnail
魔球記載MLB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真實故事。該隊以小搏大,用數據思維選出一批從未被看好的球員,打出最瘋狂的佳績。 這本是經典老書了,書中細節大家已多有討論,我只著重在「統計數據」與「新舊觀念衝突」兩部分。透過魔球的精神,反思今天科技時代下「人」或「人才」的價值,我也會表達我對一個大趨勢形成的看法。
現今進入了高手人手一機的 「AI時代」一 每步棋都有最佳解+勝率參考 卻仍然要強調基本功 為什麼呢?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飛盤協會比賽在一旁外行地觀賞,心裏出現兩個疑問:1.飛盤那麼輕為什麼選手投擲前總是要投不投的是在《集氣》嗎? 2.不規則的場地如何判斷OB(出界)?一貫抱持有疑問一定要得到解答的個性,在下等到選手賽程暫歇時提問了,熱情的選手們答覆如下⋯⋯
Thumbnail
現在都在探討AI成形後的社會模式 每一個階段的習慣科技都只是為了我們人類的需求很誕生 不過在現階段的認知我認為人類始終能掌控科技 因為 AI人工智能最厲害的是"計算" 而我們人類最厲害的是"算計" "計算"靠的是公式."算計"靠的是想像 有算計的是世界才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在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會說要專注,專注在特定領域、特定功能、特定客戶。但這件事情其實意外的難,除了有許多其他機會外,是否有專注在最重要的東西上也是個考驗。專注就像是棒球遊戲裡的強振,打擊面比較小,但如果要打出全壘打,這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數據在現代體育中至關重要,影響比賽結果。教練和分析師利用數據設計戰略,並透過預測模型優化決策。數據驅動的戰略和個性化訓練計劃顯著提升球員表現。未來,人工智能在體育分析中具有巨大潛力,能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Thumbnail
魔球記載MLB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真實故事。該隊以小搏大,用數據思維選出一批從未被看好的球員,打出最瘋狂的佳績。 這本是經典老書了,書中細節大家已多有討論,我只著重在「統計數據」與「新舊觀念衝突」兩部分。透過魔球的精神,反思今天科技時代下「人」或「人才」的價值,我也會表達我對一個大趨勢形成的看法。
現今進入了高手人手一機的 「AI時代」一 每步棋都有最佳解+勝率參考 卻仍然要強調基本功 為什麼呢?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飛盤協會比賽在一旁外行地觀賞,心裏出現兩個疑問:1.飛盤那麼輕為什麼選手投擲前總是要投不投的是在《集氣》嗎? 2.不規則的場地如何判斷OB(出界)?一貫抱持有疑問一定要得到解答的個性,在下等到選手賽程暫歇時提問了,熱情的選手們答覆如下⋯⋯
Thumbnail
現在都在探討AI成形後的社會模式 每一個階段的習慣科技都只是為了我們人類的需求很誕生 不過在現階段的認知我認為人類始終能掌控科技 因為 AI人工智能最厲害的是"計算" 而我們人類最厲害的是"算計" "計算"靠的是公式."算計"靠的是想像 有算計的是世界才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在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會說要專注,專注在特定領域、特定功能、特定客戶。但這件事情其實意外的難,除了有許多其他機會外,是否有專注在最重要的東西上也是個考驗。專注就像是棒球遊戲裡的強振,打擊面比較小,但如果要打出全壘打,這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