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導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raw-image

※前言:

此分之名,昭明太子題為「化無所化分」。化者,傳佛心印,以法度生;無所化者,心境俱忘,內外不住,外不見所化之眾,內不見能化之我,能所俱泯,自他兩忘,作平等法界觀,彌勒菩薩偈頌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

以事法界觀,眾生輪迴六趣,即應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以理法界觀,通達無我法,悟入佛之知見,如來清淨心中,無有眾生相,實無眾生可度也。化無所化,理事無礙,同作此觀,於是中無實無虛,即是「一體同觀」之謂也。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你們切勿認為如來在度化眾生的時候,是抱持著「我當度眾生」的念頭。

前說應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言不起凡聖見,生佛本平等也。然而既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又何言如來當度眾生?既度眾生,即有高下,則何為平等?為遣此疑,故經云。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切莫有這樣的念想!為什麼呢?實際上眾生皆是自性自悟自度,並沒有任何一個眾生是如來所度化的。若是如來妄見眾生相,起了眾生滅度皆為如來所度化的念頭,那麼如來就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了。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真如自性,人人具足,箇箇圓成,本來是佛,一心無異。《華嚴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即言,一念之心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凡聖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諸佛與眾生之性無有差別,只在迷悟與否。十方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眾生之所迷,迷悟因果雖殊,而其體無有差別,自性覺即是佛。九界眾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諸佛之所悟與本心之所具,其體無有差別,自性迷即是眾生。《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佛陀是大智者,智者心行之處,離攀緣所緣,能所具泯,色心齊棄,是見真實心。不二曰一,無妄曰真,一真一切真,一真法界中,諸法空相,聖名凡號,一無所有。所謂眾生,彼名共陰,待蘊而成,五蘊既空,即無眾生,眾生名且無,又何從而度之?故實無眾生如來度者。〈彌勒菩薩偈頌〉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以名共彼陰,不離於法界。」若如來有如是心:「五蘊中有眾生可度」者,則是取相之過,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可度之眾生,則有能度之我佛,則是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金剛經六祖口訣》云:「夫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若不因諸佛說法,無由自悟,憑何修行,得成佛道?」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如來說此般若,以我自稱,是依世俗諦為汝等說,實則如來清淨心中,無有我執,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無明障蔽,習氣染著,住於有相,見如來說法,執以為實,故聞如來說有我者,就認為如來心中有著「我當度化眾生」的念頭。

無得之得,是名真得;無說之說,是名真說;無我之我,是名真我,「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不應以具足諸相見」。真我者,一者就體,自實名我;二者就用,自在名我,謂涅槃之我德云真我,非外道凡夫於五蘊身強立主宰之妄我。《金剛經六祖口訣》云:「如來說有我者,是自性清淨,常樂我淨之我,不同凡夫貪瞋無明虛妄不實之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須菩提!所謂的凡夫,聖名凡號,本是假立,佛與凡夫,一心無異,自性同源,本來平等,無有高下,但能了悟,則非凡夫,唯未悟之時,安立假名,稱為凡夫罷了。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是遣眾生以為如來度生時,有「我當度眾生」的念想之疑。然而言說本是名相,易落入分別,佛陀恐聞者以為如來心中,有著佛與凡夫之別,故復次又言,「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夫,是名凡夫。」即言一真法界中,眾生名且無,聖名凡號亦然,如來清淨心中,不起凡聖見。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16會員
1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我們從無量光的狀態,投生到這肉身凡胎,本來就是為了要體驗人生的。 這個體驗,有人說是受苦,有人說是還債,有人說是歷劫,但我說,不管你下什麼註解,只要能保持清醒,保持覺知,不迷不執,在這場人生大夢中,所有覺受感觸都是有意義的。 相對的,如果執迷不悟,以假為真,所有覺受感觸,日後都會變成你的業障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我們從無量光的狀態,投生到這肉身凡胎,本來就是為了要體驗人生的。 這個體驗,有人說是受苦,有人說是還債,有人說是歷劫,但我說,不管你下什麼註解,只要能保持清醒,保持覺知,不迷不執,在這場人生大夢中,所有覺受感觸都是有意義的。 相對的,如果執迷不悟,以假為真,所有覺受感觸,日後都會變成你的業障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