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希有分第六〉是承先啟後之篇章,茲就其篇章架構整理如下,希望幫助大家理解,溫故知新。
〈如理實見分第五〉:菩薩但應如所教住,無住相布施,福慧雙修,不偏有無,離是二邊,但行中道,行行皆如,審實不虛,證見不二之理,如理實見,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不取法相」,以及「不取非法相」。反之若取法相,則是悖宗而行,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亦是悖宗而行,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正信希有分第六〉:頗有眾生,得聞如是「離相度生」、「無住行施」、「諸相非相」、「無相見佛」等微妙法義之章句,能生實信不?莫作是說聞法生信無有人,是諸眾生持戒修福經累劫,戒定具足發慧覺,六度萬行,以心印心,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是四相俱遣,故得聞「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等「離相度生」之言說章句能一念生淨信;
是諸眾生心不取相,故得聞「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等「無住行施」之言說章句能一念生淨信;
是諸眾生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故得聞「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等「諸相非相」、「無相見佛」之言說章句能一念生淨信。
是諸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能一念生淨信。然而諸眾生對於佛陀教示的「如是言說章句」,亦不能執著,故佛陀接著教示:「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無說無得分第七〉則是延續前分而來。如何是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呢?若是法尚應捨,又要如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