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一)

2020/08/2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上一篇【畢設週記01】我在想什麼? 有提到我一直認為金門是一個被慢性自殺的土地,所以我潛意識裡想為金門辦一場告別式;有這樣的想法是我在大一聽完某些講座後,開始慢慢萌生的,到了大五後我慢慢釐清我想做什麼,且同時說服自己我能做到。但我也並非一開始就想到畢設題目在金門,以下3個畢業設計題目是我曾想過的,其中也包含台灣、金門的議題。
01.台泥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
02.共創舊眷成新村—高雄左營海軍眷村發展
03.金門寒舍花癈營區再利用
台泥和平工廠現況,時間:2019年9月5日,圖源:和平開放工廠概念設計競賽|台灣水泥
01.台泥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
  古老灰色的岩石與旋窯,在和平沉思中,如此永恆和瀟灑。看著閃爍的星星和月亮的晦朔。在這山脈接觸大海的地方,大自然中,岸邊的綠草和鮮花,在這個簡單清新的空氣中。 ---張安平 2019.08.28 記和平山與海
  這是一個台泥企業發起的設計競賽,其實是因為花蓮縣政府為了解決當地垃圾問題,邀請台泥運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垃圾,台泥除了投入專業的技術,更將這份社會責任擴大,提出「開放生態循環工廠」的願景,致力打造和平村成為全台第一個結合開放工廠與社區共存的新聚落。
  我們先把時間拉到2017年,當時引發極大爭議台泥金昌石礦環差案,造成了環保署與經濟部之間跨部會的不同調,也引發環保團體與台泥旗下子公司金昌石礦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昌)不斷隔空交戰。究竟這整件事情的始末為何?
  「台泥金昌石礦」大家聽起來或許陌生,但它正是齊柏林導演紀錄片《看見台灣》裡,台灣水泥公司名下的寶來石礦、合盛原石礦。它削掉花蓮縣秀林鄉勇士山稜線面海一側150公頃山頭後,另外還要再以金昌石礦之名,申請開採背海側的104公頃土地、徹底剷平勇士山,而勇士山下方即是花蓮縣和平村聚落,聚落不遠處即是台泥和平工廠。
  其實金昌早在2008年2月即已通過環保署的環評審查,並在2009年4月取得經濟部所核發的「礦業用地核定」之開發許可。但在2008年進行環評時,並未考量正在進行的蘇花改隧道爆破工程,此外當年環評尚不存在的兩條水保局所公告之包夾和中部落的花連縣DF166與花縣DF026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同時2012年,位於開發地之和中部落,因蘇拉颱風侵襲造成土石流災害,以上因素都應納入考量。
礦場
  重新進行環評,是為避免因為時間太久所產生的環境變化,導致原本環說書所採取的預防對策已不合現況,因而使居民生命財產以及環境暴露在高度風險之下。而只要金昌願意進行環差審查,經審查通過後就能立即復工。原則上環評法並沒有賦予環差分析可以全面推翻審查結論,讓金昌不能採礦的情形,故與其進行曠日廢時的訴訟,不如就從現在開始進行環差審查,還比較能挽回大眾對台泥的評價。
  2019年5月下旬,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訴字第685號的「台泥金昌石礦案」宣判結果出爐:被告行政院敗訴,原告在地居民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公民團體勝訴。判決並撤銷了行政院於106年3月所做出的,金昌石礦免做「環境現況差異分析與對策檢討報告」(簡稱環現差)的訴願決定。
  這個判決意味著:作為訴訟參加人的台泥金昌石礦,不再受行政院訴願決定的庇蔭,而應遵循環保署105年12月的行政處分,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簡稱環評法)第16-1條,提出「環現差」,並經環評委員會審查通過後,方可動工。
台泥金昌石礦。圖片來源:鍾一好攝。
  環評或許大家都聽過,但簡稱「環現差」的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又是什麼呢?如大家所知,環評制度是為了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的預防機制,因此除了最基本的「無環評、無開發」以外,還需要:1.在開發行為實施前,調查當地環境現況;2.依調查之環境現況,分析、評估開發行為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程度,提出有效的環境管理計畫。以上兩者兼顧,才有意義。
  因此,即便是已經通過環評的個案,一旦環境現況因時空變化可能出現巨大差異,或開發內容有所變更,即應分別循第16-1條的「環現差」程序,因應現況差異,調整開發內容或保護對策;或循第16條授權細則所規範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簡稱環差),變更審查程序,確認現在的開發計畫不會加重環境衝擊。
  台泥金昌涉及的爭議,則在於規避「環現差」的要求:「開發單位於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審查,並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之開發許可後,逾3年始實施開發行為時,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送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未完成審查前,不得實施開發行為。」
  從2008年的花蓮縣環評通過到現今2020年「台泥DAKA-開放生態循環工廠」開幕,我其實覺得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相當聰明,他知道現代20世紀人們在意的事情變了,也在告訴民眾水泥公司不是原罪,我們也極積的做對環境友善的事情。
台泥金昌石礦──勇士山,時間:2012年, 圖源:鳥的觀點 BIRDGRAPHIC提供。
  其實我認為採水泥這件事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水泥業在台灣西部礦場日漸枯竭後,悄悄進駐花蓮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在和平、和仁、富世、秀林、 三棧等部落都有礦場,太魯閣口那個礦場的規模更大,不過大部份的人只看得到外面的鳳凰林綠色隧道很漂亮。對這張照片,我們這些水泥使用者實在沒資格評論些什麼,國家基礎建設需要水泥,經濟發展需要水泥,甚至我們自己也是住在水泥蓋的房子裡.....
  不過我們需要的是反省,在大家為了蘇花高,蘇花改或是蘇花什麼鬼的環評吵翻天時,有誰注意過這些在東海岸悄悄被削斷頭的高山呢? 又有誰會想到,這樣的景色,其實是我們自己人類對水泥的需求所造成的? 現在還有SOS拯救混凝土之獸呢!(當然我覺得這是另一種議題了)
台泥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全區規劃示意圖,藍色區塊: 參觀入口、生態市集、停車場預計 2020 年 1 月完成,無須設計。時間:2019年9月5日,圖源:和平開放工廠概念設計競賽|台灣水泥
 水泥窯的新世界(台泥角度)
  曾經,水泥產業被視為是一個影響環境的工業,工廠,就是帶著破壞者的罪名存在,這幾年,台泥看到人和環境的關係變了、人在意的事情不同了,所以,台泥這幾年不斷堅持,要成為一個對環境友善、對人類友善的環境工程公司,所有能對人類、對土地友善的事情,台泥都在努力去做。
  台泥與任何團體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把「人要怎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作為追求的目標,只是我們使用的方法不同、出發點不同,台泥用經營和更整體的眼光來思考、來運作,我們用這麼多年來累積的經驗,要去打開更多想像。
  台泥今天在這裡,不只是單純要去談這幾年已經在進行的計畫,更想跟大家報告,下一個二十年台泥在這裡的規劃。
  這些年,我們不斷研究著水泥窯的下一步發展,想著,要如何讓水泥產業走向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我們也把生產水泥過程裡,排放出來的二氧化搜集起來,發展「碳捕獲技術」,再將二氧化碳轉成藻類的養份,藻類讓我們萃取出抗氧化聖品的蝦紅素⋯⋯
台泥和平工廠碳捕獲技術,時間2019,圖源:和平開放工廠概念設計競賽|台灣水泥
  於是製作水泥的一千三百度高溫的水泥窯,可以用來處理「人」生產出來的廢棄物。一千三百度的溫度有多高?那就像是地底熔漿一樣,它讓廢棄物幾近於熔解,存留的底渣又將能轉為製作水泥的部分原料,完全不會產生污染氣體和污染物的廢棄處理,這在國外已有許多城市已有許多實際案例。這一連串的「循環運用」產生的「循環經濟」,是台泥致力要回頭照顧環境的使命和重要任務。
台泥和平工廠現況,時間2019,圖源:和平開放工廠概念設計競賽|台灣水泥
  我個人認為這個議題本身很不錯,它包含了人類欲望、國家發展建設、自然環境維護、花蓮縣經濟發展等等,我相信它會是一個蠻好的畢設題目,有心去做的話,這樣的設計操作與過程必然是很不錯的學習與認知,但同時我也考量這個台泥和平工廠基地面積相當大,要設計的層面也相當多,包含總體工廠參觀規劃、礦區觀景平台的動線、規劃為循環經濟概念區(垃圾資源化館、台泥生質能源、蝦紅素萃取與研發重心等)、民眾多功能體驗館等等,期待以開放、透明之設計理念,提供環保教育與休憩觀景之功能,園區含展覽、活動與教育之空間需求,建築理念以循環永續為軸,融合廠區與社區環境特色。
  台泥算是難得有企業家願意做永續經濟也真的這麼做的公司,且願意撥錢做公開競賽邀請各大設計者參與,至於是否規避環評可以再另行討論,我認為一件事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沒有全然美好的事情,必然要犧牲一些事去成全另一件事,只是我們就是在評估各個層面的機會成本與思考是否有隱性成本,我們應該思考到如何平衡這些事。
(對方正在輸入....)

參考資料:

  我又爆字數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