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后角天后廟廣場牌樓題字簡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甲、簡論
  現時屯門后角天后廟之廣場上有牌樓一座。牌樓正面橫披之上有石刻金漆大字:「天后廟廣場」,其下有石刻金漆對聯一副,其辭曰:「天福蔭群生人壽年豐口角方隅長富樂/后恩垂雨大時和世泰屯門比戶永昌隆」。牌樓背後橫披之上有石刻金漆大字:「后角靈光」其下有石刻金漆對聯一副,其辭曰:「口筆皆碑八百年海晏河清眾信虔誠薦俎豆/角星明燭億萬戶民安物阜群黎歌頌籍帡幪」。

raw-image
raw-image

乙、建築小史
  此牌樓之所以出現,實緣於香港政府的《二零零七至零八年施政報告》。該報告宣佈香港政府計劃改善屯門河一帶的環境。[1]及後民政事務總署因而成立屯門河美化計劃專責小組,而后角天后廟一帶就是改善目標之一。[2]民政事務總署於2010年11月於屯門區議會會議上提交〈屯門河美化計劃〉文件。當中所附的〈總規劃平面圖〉便有牌樓的圖例。其位置與現時牌樓相合。[3]後來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名為〈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場〉的資料文件。文件指出當局曾於2010年11月向屯門區議會諮詢后角天后廟工程的「初步計劃」。[4]由此觀之,〈總規劃平面圖〉即是有關當局對后角天后廟廣場翻新工程的「初步設計」,即興建牌樓的想法一早誕生。「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場」由建築署、民政事務總署負責,顧問公司為Design 2。[5]工程於2011年9月動工,2013年4月竣工。[6]


raw-image

丙、題字釋義  牌樓正面橫披之上,有「天后廟廣場」五個石刻金漆大字。其所指自然是背後的天后廟廣場。事實上,早於「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場」計劃之前,天后廟廣場亦曾於2002年重修。[7]牌樓正面有石刻金漆對聯一副,其聯曰(其中標點及斷句為本室所擬):

天福蔭群生,人壽年豐,口角方隅長富樂。
后恩垂雨大,時和世泰,屯門比戶永昌隆。

  此聯以鶴頂格嵌「天后」神名,上下聯又各藏「口角」和「屯門」兩個地方名。所謂「口角」,並非指口頭爭執。此實為后角天后廟所在地的原稱。[8]「比戶」,即「家家戶戶」。

raw-image

  牌樓背面橫披之上,有「后角靈光」四個石刻金漆大字。一九九六年后角天后廟天后誕特刊亦名為「后角靈光」。牌樓背面有石刻金漆對聯一副,其辭曰(其中標點及斷句為本室所擬):

口筆皆碑,八百年海晏河清,眾信虔誠薦俎豆。
角星明燭,億萬戶民安物阜,群黎歌頌藉帡幪。

  此聯以鶴頂格嵌「口角」地名。此聯用語較牌樓正面的為深。以下會作出扼要解釋。

  先言上聯。「口筆皆碑」脫自成語「有口皆碑」。「有口皆碑」語出《五燈會元》中「勸君不用鎸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9]對聯中所謂「口筆皆碑」,即指不論文字上還是口頭上,天后都是聲名顯赫的。「晏」,即「平靜」。「海晏河清」,應脫自「河清海晏」。此語意謂國內安定,天下太平。「薦」,即「進獻」。「俎豆」,即是俎、豆這兩種禮器,亦泛指一切禮器。俎,廣州話讀為[zo2]。

  再談下聯。「阜」,即「富有」。「黎」,即「黎民」。「藉」,即「憑藉」,讀去聲。(廣州話即為[ze6])。「帡幪」,廣州話讀為[ping4][mung4]。此語本指「帳篷」,這正好身上聯的「俎豆」相對。後來此詞引伸為「庇佑」,是以「藉幪幪」便是指「依靠(天后)保祐。」



raw-image

  此聯最耐人尋味的是「八百年」三字。此三字字意簡單,無須查書考義。但是,為甚麼偏偏是「八百年」?這八百年是否虛數?這個答案固然簡單直接,但恐怕過於武斷,而且輕視了撰聯者的心思。「八百年」應是實有所指的。

  「八百年」是否指后角天后廟建廟年數?屯門區議會、嶺南大學、屯門文藝協進會編《屯門的宗教與廟宇》一書指后角天后廟建於六百年前。[10]此說法實際上是基於廟內立於民國五十一年(1963年)的碑文。其碑提及:

屯門口角,位乎青山之陽,天后古廟在焉。(⋯⋯)溯斯廟始建於有明,及清康熙(⋯⋯)[11]

  除此之外,后角天后廟嘗於1996年出版《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一刊。其中載有由陶福添所撰的〈口角天后古廟簡史暨重修經過〉一文。其文提及:

屯門口角,位乎青山之小丘,其如角伸出於海口,故名口角天后古廟在焉(⋯⋯)溯斯廟始建立於明朝,係陶族創建而成(⋯⋯)[12]

  明朝距今,蓋約六百年。由此可見,「八百年」並不是指后角天后廟建廟年數。或曰撰聯者取其約數,將六百多年改為八百年。但這種推斷似乎過於勉強。幸而《后角靈光》一書亦載有同由陶福添撰的〈屯門口角天后廟曆代修建及搶炮頭史略〉,能夠為後人提供線索。其文提及:

  蓋聞滄海桑田,世事變幻,今屯門舊墟,新墟及海灣一帶演變為城市,在七百年前,屯門海岸,尚屬水涯荒壤,村圍寥落,陸路交通不便,皆賴水路渡船輸,海灣灘頭,漁民多處其間,稱之曰漁村。屯門口角天后廟,最初由水上漁民創建而成,因其仰水神,蓋天后為水神,而漁民寄身水國,建廟以祀天后,欲得神靈之庇,以冀平安,海不提波,魚頭大順。
  迨元明之際,陶氏族人卜居屯門,立戶定籍,建立屯門大村,族人在屯門海灘整理鹽田,經營鹽業,與漁民聯繫,守望相助。此時,陶族與漁民聯合擴建天后廟,及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由屯門洞各村圍集資再擴建,(⋯⋯)[13]

  此段文字是否史實?這當然需要再進一步的考證。但此段文字之所以重要,乃在於其提及了一則不載於廟碑的說法:后角天后廟本由當時屯門漁民於(以1996年計的)七百年前創立。時至元明之際,陶氏遷居至屯門,才與漁民聯手擴建天后廟。蓋撰聯者將七百年約為八百年。所以「八百年」很可能是指屯門漁民創建后角天后廟屹今的年數。所謂的「八百年海晏河清」,即指遠於屯門口角一帶尚處於漁業社會時,天后便已經照料此地之人。

丁、背後的故事
  上節疏理了后角天后廟廣場牌樓前後對聯的字面意思。今人可以推想當時撰聯者應是花了一番功夫方成此作。可惜的是,牌樓上並無留下撰聯者的資料。今人難以進而了解撰聯者。

  當年負責翻新工程的是民政事務總署的「屯門河美化計劃專責小組」。筆者嘗就此向該署查詢,冀能查得牌樓上的對聯由何人作,又或是徵用何人作品。後來當局回覆如下:

謝謝閣下(筆者補:二零二零年)五月六日的來郵。就閣下查詢屯門天后廟廣場牌樓對聯、「天后廟廣場」、「后角靈光」三者由何人所撰、何人所書一事,經翻查本處的檔案後,並發現無有關資料。

筆者亦嘗為此翻查屯門區議會及其轄下委員會的會議記錄,惜至今尚未有任何發現。雖然政府機構記錄不齊,但並非完全無從稽考。

  后角天后廟門前有一幅木刻金漆對聯,其辭曰(其中標點及斷句為本室所擬):

屯海渡慈航,八百年浪靜波恬,眾信虔誠歌再造。
莆田懷聖蹟,億萬戶民康物阜,群賢頂禮慶重光。

raw-image

  此聯另有「庚午年三月初五日 沐恩五柳堂仝人鞠躬 陶福添拜撰」字樣。這就清楚反映了撰聯者的身份及撰聯日期。而此人應該就是上文引述過的〈口角天后古廟簡史暨重修經過〉、〈屯門口角天后廟曆代修建及搶炮頭史略〉的作者。不論從句意而言,還是用字而言,廟門對聯與牌樓背後的對聯非常相似。二者的上下聯的第二句近乎一致:

上聯第二句:
牌樓背面對聯:八百年海晏河清
廟門對聯  :八百年浪靜波恬

下聯第二句:
牌樓背面對聯:億萬戶民安物阜
廟門對聯  :億萬戶民康物阜

  此二聯文辭相近。惟單憑此聯,實在難以斷定陶福添是否真的是牌樓撰聯者之一。

  無獨有偶,牌樓正面的對聯與陶福添所撰的一副對聯亦有相同之處。1991年5月8日《華僑日報》有〈后角天后廟.因重修完成 屯門賀誕特別熱鬧 公演粵劇鼓樂喧天數十花炮會齊湧集官紳聯頒錦旗水陸居民參與傳統節目〉報道一篇。報道正好提及了陶福添,茲摘錄相關記錄如下:

后角天后廟重修開光後,廟貌巍峨,極具古色古香。父老陶添福,新貼長聯一幅:「莆邑著英靈歷宋元明清迭顯神通口角方隅應有慶」,「桃蟠開壽城合士農工賈都來頂禮屯門比戶祝無疆。」[14]

以上提及的長聯,如今不見於后角天后廟中,幸有報紙記錄佐證。此聯以「口角方隅」對「屯門比戶」,正好與牌樓正面對聯情況一致:

上聯第二句:
牌樓正面對聯 :口角方隅長富樂
報道收錄的對聯:口角方隅應有慶

下聯第三句:
牌樓正面對聯 :屯門比戶永昌隆
報道收錄的對聯:屯門比戶祝無疆

  「口角方隅」和「屯門比戶」都不是對聯常見的套語。為牌樓撰聯的人或意外地與陶福添用語相同,但機會頗微。簡而言之,陶福添曾為后角天后廟撰寫了兩幅對聯。而這兩副對聯與如今廟前天后廟廣場牌樓上的兩幅對聯用語非常接近。由是觀之,陶福添有可能正是為牌樓撰聯的人。

raw-image

  不過,此說尚有斟酌餘地。譬如撰聯者不必是陶福添本人。事關陶福添於2010年8月或之前逝世。[15]但如前所述,后角天后廟廣場工程於2011年至2013年期間展開。載有天后廟廣場翻新工程初步設計的〈屯門河美化計劃〉文件寫定於2010年10月。換言之,若果真是由陶福添為牌樓撰聯,則陶福添參與了后角天后廟廣場翻新工程的早期規劃工作。但是否真的如此?牌樓上的對聯會否自出熟諳陶福添對聯作品的人之手?又或者是陶福添後人從其作品中輯錄?種種疑問,皆需要留待政府記錄,後人追述等更多證據面世後,方能得到解答。

寫定於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二日


編按

  1. 以上廣州話讀音以粵拼標示,採自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
  2. 「比戶」、「晏」、「河清海晏」、「薦」、「俎豆」、「阜」、「黎」、「藉」、「帡 幪」釋義均參考自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注釋

  1. 「市民要享受優質城市生活,需要有綠化的都市環境及郊外消閒休憩地方。(......) 政府亦會在新界地區,優先選擇沿屯門河進行地區美化工程。」(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 曾蔭權撰:《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施政報告:香港新方向》,2007年10月,頁13-14。)
  2. 「行政長官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施政報告》中, 宣布政府會優先沿屯門河進行地區 美化工程。為跟進這項工作,民政事務總署成立了屯門河美化計劃專責小組,策導和監督政 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規劃和推展工程。」(民政事務局撰:〈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 場〉(立法會文件編號:立法會 CB(2)1271/10-11(01)號文件),2011年3月,頁2。)
  3. 民政事務總署撰:〈屯門河美化計劃〉(屯門區議會文件編號:屯門區議會文件2010 年第36號),2010年10月,附圖一,缺頁碼。
  4. 「我們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日及二十九日進一步就擬議工程計劃的初步設計諮詢屯 門區議會及其轄下屯門區發展及規劃工作小組,所得意見正面。」(民政事務局撰:〈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場〉,頁2。)
  5. 「接着建築署周瑞榮先生及顧問公司胡志鵬先生以投映片向議員重點介紹天后廟廣場 的設計(......)」(屯門區議會秘書處記錄:〈屯門區議會第十九次會議記錄〉,2010年11 月,頁19。)該會議記錄中「應邀嘉賓」一欄列有「胡志鵬」,其身份為「Design 2 顧問建築師建築師」。
  6. 土木工程拓展署撰:〈屯門區主要工程進度報告(截至2013年8月15日止)〉(屯門區議會文件編號:環委會文件2013年第55號),2013年9月,頁2。然而,根據屯門民政事務處於2014年3月屯門區議會會議上所公佈的〈2014/15年度工作報告〉,該工程於2013年10月竣工。(屯門民政事務處:〈2014/15年度工作報告〉,缺日期,頁5。)確實峻工日期待考。
  7. 屯門區議會、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屯門文藝協進會合編:《屯門的宗教與廟宇》(香港:屯門區議會,2010年),頁40。
  8. 屯門區議會等編:《屯門的宗教與廟宇》,頁40。
  9.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著:《俗語佛源(增訂版)》(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 頁83。
  10. 屯門區議會等編:《屯門的宗教與廟宇》,頁40。
  11. 蕭國健、沈思合編:《香港華文碑刻集 新界編(一)》(香港:顯朝書室,1993 年),頁76。
  12. 廖漢和編:《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香港:96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委員會,1996年),頁23。
  13. 廖漢和編:《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頁28。
  14. 華僑日報,1991年5月8日,頁6。
  15. “In the course of the hearing I was informed that To Fook Tim has passed away but he still remains a party.”(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判案書(TO KIN WAH AND OTHER v. TO FOOK TIM AND OTHERS),案件號碼:HCA1603/2004,2010年8月20日,頁2。)按判決書記錄,聆訊日期為2010年7月28日。相關訃聞待考。

參考資料

甲、專著(年份先後序)

  1. 蕭國健、沈思合編:《香港華文碑刻集 新界編(一)》,香港:顯朝書室,1993年。
  2. 廖漢和編:《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香港:96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委員會,1996年。
  3. 《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4. 屯門區議會、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屯門文藝協進會合編:《屯門的宗教與廟宇》,香港:屯門區議會,2010年。
  5.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著:《俗語佛源(增訂版)》,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

乙、政府文件(年份先後序)

  1. 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曾蔭權撰:《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施政報告:香港新方向》,2007年10月。
  2.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判案書(TO KIN WAH AND OTHER v. TO FOOK TIM AND OTHERS),案件號碼:HCA1603/2004,2010年8月20日,頁2。
  3. 民政事務總署撰:〈屯門河美化計劃〉(屯門區議會文件編號:屯門區議會文件2010年第36號),2010年10月。
  4. 屯門區議會秘書處記錄:〈屯門區議會第十九次會議記錄〉,2010年11月。
  5. 民政事務局撰:〈屯門河美化工程——天后廟廣場〉(立法會文件編號:立法會CB(2)1271/10-11(01)號文件),2011年3月。
  6. 土木工程拓展署撰:〈屯門區主要工程進度報告(截至2013年8月15日止)〉(屯門區議會文件編號:環委會文件2013年第55號)2013年9月。
  7. 屯門民政事務處撰:〈2014/15年度工作報告〉(屯門區議會文件編號:屯門區議會文件2014年第9號),缺日期,頁5。

丙、報章雜誌

  1. 《華僑日報》,1991年5月8日。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藏。

丁、網絡資料

  1.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網站: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後記

  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后角天后廟廣場的牌樓原來和當年施政報告提及過的屯門河兩岸環境改善工程有關。那一刻我很詫異。

  我從小在屯門長大,就住在屯門河的旁邊。築字室以后角天后廟廣場為頭炮,當然就是因地勢之便耐易於拍照記錄。從前同學經常笑屯門河是臭河,可謂真的是「臭名」遠播。但從小到大在河邊路過的我卻認為,屯門河不臭的日子還是居多。就算如此,小時候的我對於屯門河的改善環境工程還是十分感到興趣。記憶中我還曾經跟母親一起構想屯門河的新貌。 二零一三年,牌樓初立。我雖然知道,卻沒有深究。直至如今,我才赫然發現原來天后廟廣場就是改善工程的項目。讓我感到詫異的,是許多事情的草蛇灰線早已蟄伏在身邊,但我總是懵然不覺。直至偶而遇上新的蛛絲馬跡,我才能將事情的大概始未拼湊起來,把謎底揭盅。而其中所需的時間,可以是以年計的。

  這篇文章引述的資料,都是邊寫邊找的,而不是發掘完畢才開始動筆。有些材料很容易就到手,例如政府文件。看着看着,不免手癢,等不及其他材料抵埗就動手了。部份資料搜索需時,如《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當時礙於武漢肺炎肆虐香港,大學圖書館暫停借閱。又例如向民政事務署索取資料,前後等了一個月,而且落空收場。而有些材料,則是無意間發現的,如《華僑日報》的剪報,和陶福添去世的消息。

  這些資料抵達或先或後,常常打亂了我的推論。這就像是嘗試把瓷器的碎片重新拼砌。將近砌好的時候,就會有塊新的瓷片出現,發現剛才還原的模樣是錯的。然後再次快要還原好的時候,新的瓷片再次出現......譬如當我推論出陶福添有可能是牌樓對聯的作者後,我才神差鬼使看到他已經逝世的新聞報道。追查之下,雖然找不到其家屬發出的訃聞,但也從一份法庭的判決書得知他去世的大概日子。他的逝世日子,正好撼動我的說法。 我本來都對自己 的說法提出挑戰,指牌樓對聯作者不必是陶福添的人。只是想不到我竟為這個反駁提供了一則堅實的佐證。

  又例如我在大學同窗幫忙從大學圖書館借閱《后角靈光:屯門后角天后廟(丙子年)恭祝天后寶誕》之前,根本不知道原來陶福添〈屯門口角天后廟曆代修建及搶炮頭史略〉一文載有屯門漁民初創天后廟之說。於是寫作期間,另有用來解釋「八百年」的材料。那就是后角天后廟門前的對聯。

  廟前門聯和牌樓背面的對聯位置非常相近,而且同樣是為后角天后廟而作。所以二者不會完全沒有關係。兩副聯的作者不必是同一人,但其所指「八百年」應該是指涉同一件事。透過了解廟前由陶福添所作的對聯中的「八百年」,便可能明白牌樓對聯的意思。茲將相關草稿原貌摘錄如下:

  此二聯文辭相近,且位置極近。是以二者應該有承襲關係。換言之,只要由廟前對聯中的「八百年」入手,就可以理解牌樓背面的對聯為何偏要以「八百年」三字入手。
  上述廟前的木刻對聯下聯記有「庚午年三月初五日 沐恩五柳堂仝人鞠躬 陶福添拜 撰」字樣。所謂「五柳堂」,即指屯門的陶氏宗祠。祠堂掛有「五柳堂」的匾額,以示追念陶潛。[13]而陶福添正是陶族十九傳族人。[14]蕭國健《香港古代史新編》引陶 氏家譜指陶族於宋末遷自元朗新田,於元末再遷至屯門。[15]
  廟前對聯撰於庚午年,即公元1990年,距離屯門陶族先祖遷移入境的時代約七百多 年。「八百年」或為約數,但所約者並非后角天后廟的創建至今的年數,而應是屯門陶氏定居於香港至今的時間幅度。由此可見,后角天后廟廣場牌樓的「八百年海晏河清」一句,實指屯門陶氏來港以後的景況。

[13]劉智鵬編著:〈屯門的歷史與文化〉(香港:屯門區議會,2007年),頁98。 [14]許舒(James Hayes)、潘淑華合撰:〈許舒博士所藏屯門歷史文獻資料〉,〈田野與文獻 第六十四期 2011.7.15〉,頁46。 [15]蕭國健著:《香港古代史新編》(香港:中華書局,2019年),頁177-179。蕭氏所據的文獻分別為屯門《陶氏族譜》、屯門《陶氏松友祖家譜》、屯門《陶氏蓮溪祖家譜》。

  以上的草稿將陶氏一族遷居今日屯門一帶至今的年數直接等同對聯中所謂的「八百年」。按數字而言,二者確係相近。但陶福添創作對聯時,是否真的如此認為?這就需要進一步的證據。是以草稿中的說法,有欠說服力。

  相反,若將陶福添〈屯門口角天后廟曆代修建及搶炮頭史略〉、〈口角天后古廟簡史暨重修經過〉兩篇文章和廟前門聯一併討論,則能建立另一個比較穩妥的說法。這兩篇文章清楚反映了陶福添知道兩個后角天后廟建廟的說法:或由陶氏一族於明代創立;或由漁民創立,後來明朝時陶氏一族參與擴建。由此推測,在陶福添動筆為后角天后廟撰寫門聯時,腦海中可能浮現出天后廟「由漁民創立,後來陶氏一族參與擴建」這個想法。至於後來牌樓上的對聯,無論作者是誰,亦很大機會沿襲「八百年」的說法。只是出於文章鋪排的考慮,后角天后廟門聯最終僅用以考索牌樓作者身份。於此謹作補充。

  而且若如草稿所言,則似乎會將陶福添顯得頗為自大。當「八百年」真的指涉陶氏定居屯門之事,說天后由他們定居之後一直庇佑至今,則隱隱然有陶氏獨攬神恩之意。不過如上所言,陶福添在對聯中說天后從當年漁民建廟起,一直庇佑眾生至今,其中並無標榜陶族之意。現時回想,幸好我最後覓得〈屯門口角天后廟曆代修建及搶炮頭史略〉一文,更正錯誤,避免了誣蔑前人。

  這篇文章自三月中、下旬起斷斷續續寫到六月上旬。動筆之前已將覺得香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值得記錄。寫到中途則發現更多,屯門陶族及其成員陶福添正是一例。這都是日後可以發展的題目。奈何自己非倚馬萬言之人,往往筆下盤恒甚久。對於這種論說文章,往往需要反覆思量才想得出如何暢達地說出一句話。而翻查資料、實地考察、拍攝又係一關。幸而最終還是趕及於寫作動力殆盡之前,把文章寫起。準備這篇文章時,同時也採集了一些關於下一篇文章的材料,今腹稿略成。殷十娘懷胎十月生下哪吒。雖然他是混世魔王,但好歹驚天動地,兼最後尚能修成正果。但願我是殷十娘,而不是便秘。

寫定於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二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錦鯉的沙龍
9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完整看過的書籍、文章,以及閱讀過後的感發。文章不求深刻精練的看法,只求看法消失之前盡快寫下,作為日後的思想發展的里程碑。
錦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6
葉玉賢:《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Thumbnail
2022/08/26
葉玉賢:《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Thumbnail
2022/08/10
劉雲:《語言的社會史——近代《聖經》漢譯中的語言選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022年8月9日讀畢。
Thumbnail
2022/08/10
劉雲:《語言的社會史——近代《聖經》漢譯中的語言選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022年8月9日讀畢。
Thumbnail
2022/07/31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2022/07/31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兜兜轉轉,來到北港朝天宮。朝天宮前是觀光老街,停車位一位難求。沿路招攬停車的人會連車帶人導引到各式各樣的店家門前。運氣爆棚的我們找到一個路邊停車位,停在咖啡館前,爾後推門而入。在天后宮前的天后咖啡館,點了招牌天后咖啡。咖啡上桌,而外頭鑼鼓聲響。 飲完最後一口咖啡,鞭炮聲歇,鑼鼓聲停。走出門,往天后
Thumbnail
兜兜轉轉,來到北港朝天宮。朝天宮前是觀光老街,停車位一位難求。沿路招攬停車的人會連車帶人導引到各式各樣的店家門前。運氣爆棚的我們找到一個路邊停車位,停在咖啡館前,爾後推門而入。在天后宮前的天后咖啡館,點了招牌天后咖啡。咖啡上桌,而外頭鑼鼓聲響。 飲完最後一口咖啡,鞭炮聲歇,鑼鼓聲停。走出門,往天后
Thumbnail
一、澎湖天后宮簡史 (一)建廟歷史 闔澎三大公廟之首的澎湖天后宮的創建年代眾說紛紜,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論述。從廟底挖掘到的臺澎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可以確定在明萬曆32年(1604)天后宮早已存在。 (二)修建沿革 ◎明萬曆32年(1604)已存 ◎清康熙23年(1684)敕封天上聖
Thumbnail
一、澎湖天后宮簡史 (一)建廟歷史 闔澎三大公廟之首的澎湖天后宮的創建年代眾說紛紜,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論述。從廟底挖掘到的臺澎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可以確定在明萬曆32年(1604)天后宮早已存在。 (二)修建沿革 ◎明萬曆32年(1604)已存 ◎清康熙23年(1684)敕封天上聖
Thumbnail
西元1700多年,先民為求平安與心靈寄託,從大陸湄洲恭請媽祖聖尊至蕃薯寮(旗山舊稱)。地方人士參拜聖蹟靈驗,廣為相傳,並由當地百姓共同出資興建廟宇,『旗山天后宮』於1824年落成,距今近200年歷史,為高雄市定古蹟。
Thumbnail
西元1700多年,先民為求平安與心靈寄託,從大陸湄洲恭請媽祖聖尊至蕃薯寮(旗山舊稱)。地方人士參拜聖蹟靈驗,廣為相傳,並由當地百姓共同出資興建廟宇,『旗山天后宮』於1824年落成,距今近200年歷史,為高雄市定古蹟。
Thumbnail
台南市中西區 地點:府城南門(古蹟)公園、臺南孔廟、孔廟商圈 日期:2022/03/06
Thumbnail
台南市中西區 地點:府城南門(古蹟)公園、臺南孔廟、孔廟商圈 日期:2022/03/06
Thumbnail
北港媽祖廟於清康熙年間由福建省湄州朝天閣媽祖分靈而來。主神媽祖又名天上聖母,自幼即體會道典祕法,因屢次救民眾於水難之中而升天為神,以其靈驗而受封天妃。1694年(康熙33年),佛教臨濟宗第34代禪師樹璧,攜帶神像來臺,在笨港登陸,為笨港居民所留。繼而築屋、建小祠、再募金重建,香火也日漸鼎盛。寺廟建築
Thumbnail
北港媽祖廟於清康熙年間由福建省湄州朝天閣媽祖分靈而來。主神媽祖又名天上聖母,自幼即體會道典祕法,因屢次救民眾於水難之中而升天為神,以其靈驗而受封天妃。1694年(康熙33年),佛教臨濟宗第34代禪師樹璧,攜帶神像來臺,在笨港登陸,為笨港居民所留。繼而築屋、建小祠、再募金重建,香火也日漸鼎盛。寺廟建築
Thumbnail
台灣雲林縣寺廟冠首對聯01-對聯在台灣全國各地寺廟餐廳書院等建築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以冠首對聯最常見,對聯注重平仄押韻,並必須用台語漢文發音,是認識台灣本土文化以及學習台語等本土語言的重要學習參考資料。雲林縣篇主要蒐集位於雲林縣境內各宮廟的冠首對聯。
Thumbnail
台灣雲林縣寺廟冠首對聯01-對聯在台灣全國各地寺廟餐廳書院等建築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以冠首對聯最常見,對聯注重平仄押韻,並必須用台語漢文發音,是認識台灣本土文化以及學習台語等本土語言的重要學習參考資料。雲林縣篇主要蒐集位於雲林縣境內各宮廟的冠首對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