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避開掠奪型期刊網羅?|學術掠奪現象系列

更新於 2020/05/0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老套的詐騙電話是多數人枯燥生活裡偶爾上演的一齣鬧劇,那些撕心裂肺的嬰孩啼哭、聽來冠冕堂皇的信用卡盜刷警告,早就無法引起話筒另一端心內產生多大的波動。按下通話結束鍵嗤之以鼻,甚至興起調笑念頭與詐騙集團一同起舞者皆有之。但總有一些人,可能因一時輕率而未明察,或是將謊言投影至自身經驗而選擇相信,最終將金錢交出,在清醒以後發現自己成了受害者。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from Pexels
掠奪型期刊只為牟利罔顧學術發展的作法形同詐欺,之所以持續存在甚至變化出更多花樣,除了彰顯金錢誘惑有多龐大,也代表學者不能再輕忽學術出版的資訊素養。

| 誰會走入陷阱?

學術領域裡有研究者與出版商之間的需求-供給關係。研究者有發表研究、出版的需求,出版商向其提供服務,透過稿件審查、出版的方式完成研究者需求。OA(Open Access)的作者付費制度造就了出版商與作者之間的對價關係,掠奪型出版商抓準這項特點尋求金錢營收,成為學術市場裡令人詬病的供給者。他們的手法多變、型態多樣,任何研究者都應謹慎不使自己落入圈套,但下列幾種研究者對於出版的高度需求,卻有較高機率使自己墮入這種從一開始就不正義的需求-供給關係之中:
  • 趕著要畢業的博士生
博士生有發表論文的需求,為求通過門檻並順利畢業,有時可能操之過急將稿件誤投至掠奪型期刊。
  • 幫研究人員執行投稿程序的學生或助理
研究人員自身對於掠奪型出版狀況或許已有警覺並知道如何辨識,但較不熟悉學術生態的學生或研究助理可能因一時不察,將研究人員的稿件上傳至綁架型期刊,這些期刊可能是用刊名裡的一字之差來魚目混珠,甚或使用完全相同的刊名但是另創剽竊網址,將作者辛苦完成的稿件綁架走。
  • 有發表義務,但非持續且長期從事科研發表的作者
以生醫領域為例,比如說:醫生升等往往必須發表論文,但在醫療實務崗位服務的醫生,相較於在醫學院裡以研究與發表為主要任務的研究人員,對學術期刊生態可能較不熟悉,就比較可能誤投至掠奪型期刊。
  • 尋求跨域發表的作者
當今學術界跨領域研究深受重視與鼓勵,但不同的跨域研究對合作學者各自領域而言,可能都屬小眾,而學術論壇中既有的期刊,在主題領域上可能都不那麼適合。有些掠奪型出版商便瞄準這點,浮濫創造跨域期刊,或打著跨域多元為名號,行掠奪斂財之實。
  • 已經沒有外在壓力的資深教授或研究人員
多數人可能認為誤踩掠奪型期刊陷阱者會以新進、不熟悉學術生態的研究者為多,但資深教授或研究人員並不完全能倖免,例如,他們可能因自身對學術的熱情,接受出版商主動邀約撰稿;看到新期刊的主題是自己關心的議題,基於鼓勵新刊的心態投稿;或是在指導學生與後進的過程中,與其聯名發表,卻未明察投稿對象是否為掠奪型期刊,因而誤觸陷阱。

| 如何防範?

面對日常生活可能遭遇的詐騙,除了提高警覺,政府單位也提供反詐騙專線165供民眾諮詢。那當研究者面臨學術界的詐欺時,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誤觸陷阱?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當研究已經進入投稿的階段,通常研究者自身已經針對文章磨合、修改多次,甚至心力交瘁心生煩躁,只願快點投出稿件,暫時喘息一下。但明明是耗費時間心血誕生的研究成果,臨到最後一刻卻反而草率結束?躁進的狀態下更需冷靜,尤其是需要注意是否有誤觸綁架型期刊的網羅。
傳統、正派的學術期刊,作者通常是在稿件獲得接受之後,才會跟期刊出版者簽署版權讓渡協議,這表示:即使作者的稿件獲得出版者接受,還是保有撤搞的權利。但對掠奪型出版商而言,稿件就是索討金錢的籌碼,作者如果在期刊網站上或投稿過程中,看到任何類似「一旦投稿或一旦稿件獲得接受,就代表作者同意將版權讓渡給期刊」,或「作者投稿就代表同意出版商得公開稿件」等語意曖昧、索取權利讓渡的字樣,就應提高警覺,仔細研究出版商的聲譽與作業流程。對於沒有任何授權說明的期刊網站,也必須好好進行背景查證。
在掠奪型期刊大行其道的世道中,以「白名單為主,黑名單為輔」的態度,應是比較好的態度。網路上有Beall’s ListStop Predatory Journals等公開可查的「黑名單」,這些擔任吹哨者的黑名單雖然不乏爭議,但目前是用來提高警戒的唯一工具。
欲確認期刊是否品質相對較佳、被學界接受程度較高,則可查檢各種白名單。例如權威資料庫的期刊收錄清單。引文資料庫如Web of Science(內含SCI、SSCI)與Scopus,或是各學科領域中長年知名的資料庫(如生醫領域的Medline或PubMed、農學領域的AGRICOLA、管理領域的ABI/Inform、教育領域的ERIC、圖資領域的LISA等),其收錄清單都是值得參考的好對象。
有些掠奪型期刊會謊稱自己收錄在上述這些資料庫,是否為真,一查便知。另外,有些期刊會謊稱自己有Impact Factor(IF值),Web of Science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是真正公布期刊IF值的資料庫,且它只計算SCI與SSCI中期刊互引產生的IF值。因此有IF值的期刊一定會收錄在SCI與SSCI裡。如果一時無法查檢真正的JCR內容,查詢網路上公開的Web of Science Master Journal List,也不失為合理有效的權宜策略。
如果已知要投稿的期刊是OA期刊,但不知道是否是體質良好的OA期刊,可以使用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進行查詢,DOAJ是OA期刊的世界性的聯合目錄,它強調被收錄的OA期刊,在營運資訊與收費政策上一定要公開透明,且出版流程必須符合學術倫理。另外,由OA出版商所組成的自律協會OASPA(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其網站上有協會成員名單,也可以查詢參考。
當然,最重要的是研究者自身對期刊的判斷:投稿到陌生期刊前,強烈建議作者先觀察該刊近年的出版表現,例如刊期與稿量是否穩定合理、都是什麼樣的作者在投稿、期刊編輯團隊是否知名或合理等,此外,作者更應隨機點閱幾篇已刊出的文章,用自己的學術素養來判斷該刊所登的文章品質如何,願不願意自己的研究成果與這些文章並列在一起。
上網搜尋欲投稿的期刊名稱,或許有他人提供的相關資訊或評價;透過人際管道向學界同儕打聽;亦可向圖書館諮詢,請益該期刊是否有掠奪的嫌疑。
無論在投稿前或文章版權讓渡之前,作者都可以先主動去信,詢問出版商是否必須支付任何費用、收費政策為何。
目前已知國內有多位學者誤投至掠奪型期刊,並在拒絕付費之後,被出版商威脅不付費就要控告。建議學者在對陌生的期刊進行背景查證的過程中,以及決定要投稿後,在整個投稿過程中,多利用截圖或其他方式將查證過程記錄下來。這個目的是在預防萬一還是遇到手法高竿的掠奪型出版商,來索取天價出版費並威脅之時,證明該出版商確實沒有在明顯公開處敘明出版費政策,同時自己也尚未將稿件的公開權利讓渡給出版商。學者與出版商之間的論文出版,應該是一種兩造合意的契約行為,而充分知情應是兩造合意進而締約的基本精神,所以學者面對出版商的威脅應該冷靜面對。但無論如何,一旦在投稿時將論文電子檔交付給出版商,自己就失去了控制權,目前已知有掠奪型出版商在無法收到作者費用,且作者堅持撤搞的狀況下,仍將論文公開於其網頁上,導致作者再也無法改投到其他期刊。因此,還是建議所有學者在投稿前,謹慎再謹慎。
除了上述「停看聽問記」外,也可以參考國外的Think, Check, Submit,網站透過約2分鐘的動畫,清楚簡單地提醒研究者們如何評估適合發表自己文章的期刊。科技能推陳出新,人性的貪婪也可以無限制擴張。掠奪型出版的最終目的在於錢,縱使防範措施已經堪稱完備,只要誘因存在,無法保證不會再有新的詐騙方法出現。若現有的防範機制如JCR、黑名單等工具尚未來得及更新,考驗的便是研究者自身的素養與判斷。如何提高自身對掠奪型期刊的警覺?學者的資訊素養與意識如何培養?之後將繼續向大家介紹。

參考文獻

  1. 林奇秀、賴璟毅(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掠奪型出版商及其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6(2),1-21。
  2. 彭台光(2018)。商管領域掠奪型出版:學術期刊黑名單與白名單及因應建議。管理學報,35(2),241-266。
  3. 黃瀅芳(2019年7月9日)。[Master講堂]林奇秀教授專題演講紀實:別當叢林裡的小白兔,避免誤觸掠奪性期刊的網羅。取自: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2257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書資訊學刊》(ISSN 1606-7509)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出版,為同儕審查、開放取用的半年刊,刊載圖書館學、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目錄學、檔案學、教學科技等相關領域之中英文學術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書」是一個涉及複雜思考的決策過程,不僅對想看書的讀者來說如此,對經常面臨讀者詢問推薦書籍、負責館藏建置的圖書館員來說,從選書方式找到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籍,也是館員常見的工作內容。那讀者在思考該要哪一本書時,會經歷哪些決策過程呢?
臺灣的圖書館自動化風潮始於70年代的大學圖書館,最原始的目的是處理西文圖書的目錄與編目,隨後各大學圖書館開始自行架設或找廠商引進自動化系統,各大公共圖書館也著手建置。直到90年代,臺灣各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皆完成圖書館自動化,臺灣也正式進入自動化時期。
1993年,「電子化政府」的概念由美國政府首次提出,我國也在1996年開始著手建置電子化政府。至今許多與政府相關的大小事都可透過網路完成,小至報稅、對發票與查詢法規,大至連署參與公共政策,網路不僅替每一位使用者開啟一扇通往全世界的窗口,也為過去高高在上的政府與公民搭起一座可互通有無的橋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林奇秀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5卷第1/2期的〈紀錄連續體理論淺析〉,簡單談論電子檔案在保存與管理上的觀念。論文中針對「紀錄連續體」(Records Continuum)有更詳盡的闡釋與分析,並探討未來理論發展與深化的方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3卷第1期的〈四庫全書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書前提要之文字比勘:以三百六十五種書前提要為例〉, 影片主要解答四個問題: 什麼是四庫提要、四庫提要的特色,跟西方目錄的差異、提要比勘的意義、提要比勘流程。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 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6卷第1期的〈《墨辯》中的分類思維初探〉,《墨辯》取自《墨子》一書的其中六篇文章,其奠基了墨家邏輯學的基礎,文中亦揭示許多中國古代的分類思維。
「選書」是一個涉及複雜思考的決策過程,不僅對想看書的讀者來說如此,對經常面臨讀者詢問推薦書籍、負責館藏建置的圖書館員來說,從選書方式找到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籍,也是館員常見的工作內容。那讀者在思考該要哪一本書時,會經歷哪些決策過程呢?
臺灣的圖書館自動化風潮始於70年代的大學圖書館,最原始的目的是處理西文圖書的目錄與編目,隨後各大學圖書館開始自行架設或找廠商引進自動化系統,各大公共圖書館也著手建置。直到90年代,臺灣各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皆完成圖書館自動化,臺灣也正式進入自動化時期。
1993年,「電子化政府」的概念由美國政府首次提出,我國也在1996年開始著手建置電子化政府。至今許多與政府相關的大小事都可透過網路完成,小至報稅、對發票與查詢法規,大至連署參與公共政策,網路不僅替每一位使用者開啟一扇通往全世界的窗口,也為過去高高在上的政府與公民搭起一座可互通有無的橋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林奇秀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5卷第1/2期的〈紀錄連續體理論淺析〉,簡單談論電子檔案在保存與管理上的觀念。論文中針對「紀錄連續體」(Records Continuum)有更詳盡的闡釋與分析,並探討未來理論發展與深化的方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3卷第1期的〈四庫全書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書前提要之文字比勘:以三百六十五種書前提要為例〉, 影片主要解答四個問題: 什麼是四庫提要、四庫提要的特色,跟西方目錄的差異、提要比勘的意義、提要比勘流程。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 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6卷第1期的〈《墨辯》中的分類思維初探〉,《墨辯》取自《墨子》一書的其中六篇文章,其奠基了墨家邏輯學的基礎,文中亦揭示許多中國古代的分類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線下導覽不能走,線上真的走得動嗎? 因為國旅崛起,台灣的地方小旅行近年正夯,文化走讀與特色導覽也是地方團隊不可或缺的互動形式。但面對這幾個月的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禁止了群聚與團體活動,也嚴重地影響到此類型的主要活動...
Thumbnail
隨著台灣疫情蔓延,從 5 月中升級到三級警戒後,越來越少人出門消費,對比餐飲業還能做外帶生意, 經營美業、運動產業、密室逃脫或是婚慶產業的服務業者來說,只能趁現在養精蓄銳,期待疫情後的消費力!然而,在沒有消費者出門的疫情期間,雖然暫時無業績收入,但疫情會有結束的一天,經營者更不可以停下腳步,仍須持
Thumbnail
這其實也是一般討論區最常看到的現象,我記得以前我在別的討論區時,有一個人介紹了不少的金融股,如開發金,兆豐金,那一陣子投資者在瘋存金融股,所以跟著他買金融股的人都有賺到了一些錢,但是後面他介紹了一檔興櫃生技股,股價約80元,他很誇張的說目標價800元,因為股本很小,以他的人氣,他以為可以把新手引進去
Thumbnail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已由世衛組織WHO正名為COVID-19)在這波全球疫情海嘯中,衝擊台灣的旅遊業、觀光業,及民生相關的餐飲業,台灣中小企業們紛紛敲響警鐘,不少公司的現金流只夠維持2到3個月的運作。那老闆們又該如何因應呢?在此提出四種避免滅頂方向...
Thumbnail
在這人人朗朗上口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時代,究竟什麼才是讓企業突破重圍正確使用數據,並領先同行?先讓我們來好好釐清這兩者的關係: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差異? 許多人時常把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這兩個詞交換使用,不過在大數據的世界裡,AI有著更廣的意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線下導覽不能走,線上真的走得動嗎? 因為國旅崛起,台灣的地方小旅行近年正夯,文化走讀與特色導覽也是地方團隊不可或缺的互動形式。但面對這幾個月的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禁止了群聚與團體活動,也嚴重地影響到此類型的主要活動...
Thumbnail
隨著台灣疫情蔓延,從 5 月中升級到三級警戒後,越來越少人出門消費,對比餐飲業還能做外帶生意, 經營美業、運動產業、密室逃脫或是婚慶產業的服務業者來說,只能趁現在養精蓄銳,期待疫情後的消費力!然而,在沒有消費者出門的疫情期間,雖然暫時無業績收入,但疫情會有結束的一天,經營者更不可以停下腳步,仍須持
Thumbnail
這其實也是一般討論區最常看到的現象,我記得以前我在別的討論區時,有一個人介紹了不少的金融股,如開發金,兆豐金,那一陣子投資者在瘋存金融股,所以跟著他買金融股的人都有賺到了一些錢,但是後面他介紹了一檔興櫃生技股,股價約80元,他很誇張的說目標價800元,因為股本很小,以他的人氣,他以為可以把新手引進去
Thumbnail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已由世衛組織WHO正名為COVID-19)在這波全球疫情海嘯中,衝擊台灣的旅遊業、觀光業,及民生相關的餐飲業,台灣中小企業們紛紛敲響警鐘,不少公司的現金流只夠維持2到3個月的運作。那老闆們又該如何因應呢?在此提出四種避免滅頂方向...
Thumbnail
在這人人朗朗上口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時代,究竟什麼才是讓企業突破重圍正確使用數據,並領先同行?先讓我們來好好釐清這兩者的關係: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差異? 許多人時常把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這兩個詞交換使用,不過在大數據的世界裡,AI有著更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