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波克夏經營哲學,股神如何打造世界第一控股公司《信任邊際》

2020/08/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巴菲特經營的波克夏,應該是所有投資人都知道的知名企業,尤其它的獲利率穩定又高,也造就了許多巴菲特的信徒,當然我個人這幾年開始投資後,每年也都會看波克夏股東會的影片及逐字稿,並關注巴菲特每次的重大投資板塊異動,像是最近他剛大幅減持了84%高盛(GS)的股票(寫這篇的日期剛好是5.16,巴菲特公布最新一期F13表格的隔天),並慢慢在增持科技股與生技股,這都是許多投資人會注意的指標。
也因為巴菲特對金融、投資界有極大的影響,他所經營的波克夏也成為了大家注目的焦點,像是過去我看《巴菲特的繼承者們》就有發現他是個極其信任旗下企業CEO的領導者,如今《信任邊際》出版更是將巴菲特的經營模式清楚的分享給所有讀者。

一、信任就是波克夏的商業模式

波克夏在許多業務上,都是靠信任作為第一要件。
1.浮存金:波克夏的一大資金來源就是藉由保險浮存金(保險公司從收取保費到支付索賠這段時間所持有的資金)及遞延所得稅所帶來的槓桿效果。它不借助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只有少數幾次向銀行申請長期而固定利率的貸款,而是使用自身保險業務的浮存金。可見波克夏更相信自己,而不是放款人。
2.內部資本配置:在波克夏的集團企業結構下,內部資金能夠重新分配給可以藉由薪資資本創造出最高受益的企業。好處就是現金轉移不會子公司帶來任何所得稅上的後果,獲得資金的子公司也不會有銀行利息、債務契約等成本。而在波克夏以外的公司,需要資金的執行長則需要面對層層審核。
3.分權:波克夏的組織結構維持簡單,且所有子公司都是獨立的,它們具備所有傳統的企業職能,並自己界定各自的部門,波克夏對它們的正式監理只著重在財務項目,不僅讓它們維持自主管理,也透過持續分權將全職下放到子公司上。
4.併購策略:大多數的公司在併購上都會採用傳統的管道,像是雇用投資銀行或經紀商來搓合交易,但波克夏特別在,不會透過金融機構來幫他物色標的,都是靠內部人自行研究、牽線、尋找適合的標的,並完成併購案。

二、信任制度下所會面臨的問題

儘管在巴菲特實施的信任制度促使波克夏健壯發展,但這個制度下仍是會有許多讓人質疑的問題出現。
1.併購決策錯誤:當然在有限的調查與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這樣的問題會出現也是難免的,巴菲特有時候也會看走眼。但是按照傳統交易模式也同樣會出問題,2007年巴菲特透過私募公司KKR安排,收購了德州電力公司的債券,結果這間公司在金融危機時破產,促使波克夏損失10億美元。
2.資深經理人濫用信任:索克爾曾是巴菲特旗下知名的經理人,可惜他鑄下大錯,他雇用銀行家幫他物色標的(按照波克夏的行事規則,是不會往外聘用機構來幫自己尋找併購標的的),並搶先買下看中的企業一部份的股份,後告知巴菲特這件收購案,極力促使這件併購案成功,直到最後該銀行致電向巴菲特道賀才讓這件事曝光。索克爾最後也離開波克夏。
最後,或許很多人會懷疑在這樣的管理制度下,是否真的有效,波克夏能夠永遠位處巔峰嗎?面對這樣的質疑,蒙格也曾在2011年的波克夏股東會上回應道:
最好的法遵文化就是這種擁有信任態度的文化。(有些公司)擁有很大的法遵部門,像是華爾街,也擁有最多醜聞。因此,只是藉著擴大法遵部門就要讓你的行為自動變得更好,並不是這麼簡單。這種普遍信任的文化是有效的。波克夏沒有產生很多醜聞,我也不認為會有很多醜聞。
在投資方面,本書也再三重申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致力將自己留在「能力圈」,期望能透過適度的調查挖掘,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P.106
只有對業務、商業模式及人格特質做準確的判斷並不夠,最中意的事情是,避免將信任放在錯誤的地方,這樣的原則必須被建立起來。-P.106
我想不論是否在投資上,或是管理企業上,這樣的信任哲學都是值得我們效法及運用在生活之中的,如何不將信任放在錯誤的地方,這是極考驗智慧的一件事,這也凸顯巴菲特在這件事上具有極高的眼界及智慧,儘管他也曾經看錯過人(像是索克爾),但只要將傷害盡力減到最低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我們也能在這樣的錯誤中慢慢磨練、成長。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154會員
165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