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快速安全的疫苗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10 年以上,還有數十億美元的花費。所以大部分時候,如果人類遇到從未見過的新病,往往要等待數年才會看到特效藥問世,在這段時間,病人也只能靠現有藥物抑制病情。

研發在加速了

我們人類的技術研發進步了,以前最耗時間去篩檢出,有效的藥物或疫苗的時間縮短了。
尤其是人類傳染病,反覆的出現,尤其是病毒🦠:🦠
舉例來說:從病毒🦠基因🧬定序,科學家完全充分暸解這個病毒🦠底細,一直到可以第一期開始臨床試驗的時間:
SARS冠狀病毒🦠:需約20個月
H5N1 流感病毒🦠:需約11個月
H1N1流感病毒🦠:需約5個月
茲卡病毒🦠:需約4個月

冠狀病毒🦠家族的疫苗

從宣布大爆發,直至第一個臨床試驗的時間

SARS 病毒🦠 ( 近2 年)
2003年開始爆發,也是過了【20個月】,約在2005才有第一個疫苗臨床試驗
MERS病毒🦠 ( 近2 年)
2014年開始爆發,約在2016年的2月,才開始有第一個疫苗臨床試驗
COVID19 病毒🦠 ( 近1個月)
2020年3月11日日,宣布大爆發,3月16日開始申請第一期臨床試驗,4月10日,人類第一支COVID19 病毒🦠疫苗注射入人體。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392219

大家開始疑惑:那麼快啊?

在疫情大流行下】很多東西變加速,變快,因為疫情下已經是全球大量的生命死亡,還不用提那些留下的後遺症的病人呢!

1.AI 加速藥物研發


其實一支好的疫苗研發,主軸不是在於多快多慢。正如上面所說的我們人類的技術研發進步神速了,以前最耗時間去篩檢出,有效的藥物或疫苗的時間縮短了。
舉例來說:AI 加速了藥物研發
理想情況下,如果能將藥物前期研發流程交給電腦,省掉重複性工作,理應能縮短新藥上市的時間,甚至可降低不少研發成本。
Exscienta 公司 也表示,他們在研發新藥時,就使用AI 主動學習演算法,讓電腦獲得比傳統流程更快的辨識速度。這使研究人員只需測試約 350 種化合物,就能篩選出新藥的最佳化學結構,候選數量僅之前的五分之一。
最終,新藥的研發時間也進一步縮短至 12 個月,且藥效比目前市面同類產品更好,持續時間更長。

2.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很多的國家,面對大流行下,紛紛動用了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因為這樣可以縮短審核時間,或讓不同階段的試驗,也能同步進行,這加速了疫苗問世。
美國防疫專家,佛奇也表示,以往疫苗研發生產,速度不會這麼快,但是美國政府這次投入大量資金,疫苗只要進入臨床二期三期初期,就會開始量產,大量使用了。
所以,只要試驗在12月或明年1月證明疫苗具有效力,那時就已經生產出大量疫苗。
這是緊急應變的措施,
在確定藥物疫苗的安全性和劑量,就即刻進入【安全性/有效性】的評估。
幾乎跳過了【評估性試驗】,縮短了常規路經。但是「安全,有效」,仍然是最基本的訴求(如下圖)

時間,不是疫苗生產的主軸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個安全,有效和可用的COVID19 疫苗,是由【科學研究數據】証明的,而不是由月曆上的日期去決定的
文中提到,一般民眾或媒體,會陷入時間競賽,是研發疫苗的成功主要原因,這是大錯特錯的。専家的定可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求的「安全,有效」,才是研發的主軸。

人體試驗用藥不良反應通報

任何人體試驗,有任何疑用藥不良反應,得有其通報機制。即使在臺灣也是如此的。
依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人體實驗如有嚴重不良事件發生時,應立即通知試驗委 託者,人體試驗委員會、醫療機構首長和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並對受試驗者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一、凡受試驗者使用研究用藥期間所發生的任何不良事件應通報行政院衛生署及醫院人體試驗審查委 員會。
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應七天內通報衛生署。
二、醫院為保障受試驗者之個人權益,有關不良事件應經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評估及備查。
三、所有臨床試驗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計畫主持人應向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提出報告。


全球受試者都需要被保護

而這次的阿斯利康制藥(AstraZeneca)也表示,公司的"人體實驗標准審核程序"導致了臨床試驗必需暫停,以便檢視與安全性相關的數據。
這個完全是全球各界的一貫政策,為了「病人的安全第一」,我們如"在臨床試驗中,一旦出現潛在的、尚未能解釋的疾病征狀,就會啟動這樣的常規做法
這就是「安全」把關,而不是一味追求快速的疫苗生產,這個就是醫療倫理道德中的【不允傷害】“Do not Harm”的原則。


快速安全的疫苗

來自於
  1. AI 科技快速發展
  2. 動用了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3. 持續的「安全性/有效性」評估
  4. 受試者保護/不良反應通報

疫苗

絕不是由【日期】决定了生產、而由【科學】數據决定了生產...


來源:
“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September 8, 2020. DOI: 10.1056/NEJMp2025331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最近閱讀歐洲疫情,忽然發現除了西班牙🇪🇸和法國🇫🇷,又起了波浪🌊⋯⋯有網友問:奇怪?意大利🇮🇹呢?當初歐洲,就是從意大利🇮🇹,揭起波濤的。我最近很有興趣去認真看,當時恐襲的倫巴底,現在的意大利🇮🇹控制很好,幾乎是一條平坦缐條! 發現了意大利🇮🇹他們很用心,用醫療模擬在防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最近閱讀歐洲疫情,忽然發現除了西班牙🇪🇸和法國🇫🇷,又起了波浪🌊⋯⋯有網友問:奇怪?意大利🇮🇹呢?當初歐洲,就是從意大利🇮🇹,揭起波濤的。我最近很有興趣去認真看,當時恐襲的倫巴底,現在的意大利🇮🇹控制很好,幾乎是一條平坦缐條! 發現了意大利🇮🇹他們很用心,用醫療模擬在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經濟回溫後,哪些工作最搶手?世界經濟論壇:疫情後將快速崛起的 10 種職位。 遠距工作指導員、身心健康顧問、智慧居家設計、XR/沉浸式體驗顧問、職場環境建築師、演算法偏見審查師、數據偵探、網路災害預報員、潮水建築師、人機協作團隊經理。
    Thumbnail
    ​​​隨著抵台的新冠疫苗越來越多,中央及地方逐漸擴大施打的對象,根據疫苗的數量來進行分配,自昨日政府開放18歲以上成人進行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趕緊先來了解接種疫苗前有哪些要注意的吧!以及又有哪些需要提前準備的?
    Thumbnail
    如果你可以長生不死,你的人生會有什麼改變嗎?或是你的生命只到此刻,你會有遺憾嗎?最近我去看了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 永生戰 》,讓我思考生與死的議題。我們都知道自己終將有天會死去,卻還是不斷做出虛度光陰的事。我們到底該如何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呢?
    Thumbnail
    大概兩三年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某政黨智庫建議可將太平島租給美軍,遭中國政府大動作批評,而後外交部以簡體字新聞稿回應中國政府。
    Thumbnail
    什麼時候會有Covid-19冠狀病毒疫苗? 研究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但是這個驚人的速度呢,也是要歷時18個月,對! 一年半已是疫苗發展的快速列車。(挖~孩子都快能生兩胎啦.....) 喔對,現在這個病毒正名為SARS-CoV-2,意思是可導致COVID-19的病毒。 E 美國目前正在開發20多種疫
    Thumbnail
    身為一位喜歡坐火車四處玩的旅遊者,看到台鐵新聞瞬間覺得能夠改善的空間很大!如果你也喜歡旅遊,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經濟回溫後,哪些工作最搶手?世界經濟論壇:疫情後將快速崛起的 10 種職位。 遠距工作指導員、身心健康顧問、智慧居家設計、XR/沉浸式體驗顧問、職場環境建築師、演算法偏見審查師、數據偵探、網路災害預報員、潮水建築師、人機協作團隊經理。
    Thumbnail
    ​​​隨著抵台的新冠疫苗越來越多,中央及地方逐漸擴大施打的對象,根據疫苗的數量來進行分配,自昨日政府開放18歲以上成人進行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趕緊先來了解接種疫苗前有哪些要注意的吧!以及又有哪些需要提前準備的?
    Thumbnail
    如果你可以長生不死,你的人生會有什麼改變嗎?或是你的生命只到此刻,你會有遺憾嗎?最近我去看了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 永生戰 》,讓我思考生與死的議題。我們都知道自己終將有天會死去,卻還是不斷做出虛度光陰的事。我們到底該如何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呢?
    Thumbnail
    大概兩三年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某政黨智庫建議可將太平島租給美軍,遭中國政府大動作批評,而後外交部以簡體字新聞稿回應中國政府。
    Thumbnail
    什麼時候會有Covid-19冠狀病毒疫苗? 研究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但是這個驚人的速度呢,也是要歷時18個月,對! 一年半已是疫苗發展的快速列車。(挖~孩子都快能生兩胎啦.....) 喔對,現在這個病毒正名為SARS-CoV-2,意思是可導致COVID-19的病毒。 E 美國目前正在開發20多種疫
    Thumbnail
    身為一位喜歡坐火車四處玩的旅遊者,看到台鐵新聞瞬間覺得能夠改善的空間很大!如果你也喜歡旅遊,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